《桃花源记》课时练习及答案(精选5篇)
篇1:《桃花源记》课时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第一册课本文言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12×2′=2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是( )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舍郑以为东道主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
B.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C.①是寡人之过也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择而养也
C.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6.从句式角度看,与何厌之有同属一类的是( )
A.是寡人之过也B.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C.何以自托于赵D.王之蔽甚矣
7.对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以无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B.
C. D.
9.下列句子中,全部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鼓瑟希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⑥ 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然而不王者⑧夜缒而出
A.①②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⑧⑦ C.①③④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
10.括号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C.①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D.①何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12.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然而不王者④必庙礼之
⑤若不阙秦⑥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吾得兄事之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A.①③④/②⑥⑦/⑤⑧B.①③⑧/②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0分)1.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
2.令壮者无取老妇( )
3.将免者以告( )
4三年释其政( )
5.赵王之子孙侯者( )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直不百步耳( )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
9.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秦伯说,与郑人盟( )
20.宦士三百人于吴( )
2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2.闻寡人之耳者( )
23.树之以桑( )
2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2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27.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1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14.丈夫二十不取( )
15.明日,徐公来( )
16.曾不能疾走( )( )
17、至而自谢曰( )
28.至于赵之为赵( )
29.金就砺则利( )
30.东面而视( )
31.河内凶( )
3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3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六、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2分)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Section targeting
1.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3分
译文: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译文:
3.日食饮得无衰乎?2分
译文: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分
译文: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译文: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分
译文:
7、夫晋,何厌之有? 2分
译文:
8、无乃后乎 2分译文:
9、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分 译文:
七、填空(14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4、, ,用心躁也。
5、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是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是 。
6、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不复挺 者 。故木受绳则直 ,
7、君子曰: 。《劝学》
参考答案:
一
1 B 2 B 3 D 4 A 5 C 6 C 7 D 8 B 9 D 10 D 11 C 12 B
二、
1、率领2、通娶,迎娶3、娩,分娩4、征,赋税5、封侯6、渡河7、只8、路途/打开粮仓,赈灾9、驻扎10、把------作为边疆11、如果没有那个人12、东方道路上的主人13、原野14、男子15、第二天16、跑17、道歉18、斑白19、订立盟约20、做帝王的仆隶21、认为------美/偏爱22、使------听到23、种植24、凭借,依靠/游泳25、认真从事/反复陈述26、向上/向下27、轻视28、到29、金属制的刀剑30、脸朝东31、灾年32、为死了的人办丧事33、岂,难道
六、
1、儿子如果想着为父母报仇,臣子如果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地吗?
2、我没有能及早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3、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4、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5、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可以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6、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嘲笑。
7、晋国有什么满足地呢?
8、恐怕太迟了吧?
9、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七、略。
......
篇2:《桃花源记》课时练习及答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
②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____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2、C
3、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意对即可)
篇3:《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 ④欣然规往(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 东晋
10、代词,这 交错相通 通“邀”,邀请 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篇4: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2: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1:⑴交错相通 ⑵通“邀”,邀请 ⑶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⑷使……劳累。
小题1:⑴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小孩,都休闲愉快,自得其乐。)
⑵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小题1: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小题1:试题分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句话的含义是“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们”,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谁,做了什么”,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的含义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没有什么”,即“无∕丝竹之乱耳”。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1:试题分析:(1)“交通”古今异义词,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交错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请。(3)“白丁”,一词多义,此处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4)“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闲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斯”(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篇5: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落英缤纷 ▲ ②阡陌交通 ▲
③深入忘反 ▲ ④可试如水中 ▲
19。翻译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译文: ▲
20。“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 一词相仿。(1分)
21。“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
22。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虚构桃源美景的真实用意?(2分)
▲
参考答案:
18.①繁多的样子 ②交错相通 ③同“返”,返回 ④到、往。
19。(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迹象,他们觉得很惊奇。
20。豁然开朗
21。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相关文章:
卫生保障论文提纲02-16
民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02-16
卫生检验论文提纲02-16
高级卫生论文提纲02-16
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02-16
课时作业02-16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及答案(第二课时)02-16
语文作业本答案八下02-16
115第1课时参考答案02-16
课时提升作业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