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效果初评

关键词: 进展 肾病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可很快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发病率逐年升高,治疗棘手,且多伴有难治性高血压。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临床治疗效果,特设计本次试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2014年该研究组收治的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纳入标准。 每组15例。组间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等数值方面比较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接受合理降糖方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过程中空腹血糖在5.0~ 7.0 mmol/L。 一般治疗包括低盐 、低脂 、优质蛋白饮食 , 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d)高度浮肿者,间断补充白蛋白,并予适度利尿处理。 高血脂患者予以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 高凝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或拜阿司匹林治疗。 实验前医疗小组进行专业培训。 所属患者和家属互不干扰或影响。 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如血压无法控制,可予以钙拮抗剂控制血压。 治疗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 mg、160 mg口服,1次/d。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在观察期间进行饮食指导、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进行合理的对症治疗。

1.3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尿 蛋白总量和 血压对比

所有患者施治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表1)和血压(表2)较治疗前比较均下降 。 分别见表2、3。

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注:* 与缬沙坦 80mg 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所有缬沙坦治疗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升高,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

3 讨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中, 如何有效控制血压同时又能够阻止肾功不全进一步恶化, 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量实验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糖尿病肾病进展及其高血压病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用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可选择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的ATl受体结合,产生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等作用。 可选择性地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提高肾血流灌注量, 增加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改善肾小球的高代谢状态,从而达到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1],同时 ,缬沙坦没有咳嗽 、影响心率 、 影响血糖血脂等毒副作用,亦无“反跳”等不良发硬发生的可能,且仅有30%缬沙坦从肾脏排泄, 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脏保护作用好于其他降压药物。 近年来,缬沙坦在高血压、糖尿病、肾功不全等临床应用方面受到广泛重视。 尹绢[2]等发现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效果显著。 韩丽[3]等发现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兰乐健[4]等发现常规剂量和高剂量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均有一定疗效,高剂量缬沙坦可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

综上所述,该研究证实缬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压和肾功能,且缬沙坦治疗剂量达到160 mg时更具优越作用,建议适当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情况。方法 将该研究组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和160 mg治疗组,记录施治前后各项指标。结果 缬沙坦160 mg治疗组的尿蛋白下降及收缩压下降情况较另外2组显著。结论 缬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压和肾功能,且缬沙坦治疗剂量达到160 mg时更具优越作用。

关键词:缬沙坦,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蛋白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3D裸眼技术在餐饮空间的应用及探讨 下一篇:地震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