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关键词: 极具 限定 凝聚 时代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 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1 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情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从远古时代开始, 先辈们生于斯, 长于斯, 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 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 创造了文化, 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 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 面对异族的入侵, 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 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 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 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 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 “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 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 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 敢把乾坤力挽回”, 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 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2 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 人们常常是总结过去, 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 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 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 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 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有限,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 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 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 只能自暴自弃, 只能任人宰割, 甚而再次成为附庸。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开拓进取, 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 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3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 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 建设时期, 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 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 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 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 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没有民族自尊心, 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 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 面对列强的分割, 面对祖国的落后, 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 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 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 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 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 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 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 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 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 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 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 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 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事实证明, 民族虚无主义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好的出路, 只能带来自卑与自残, “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 区分精华和糟粕, 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 放出新的光彩。”

其次, 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 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 T O的认可与加入, 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 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 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 并得到世界的认可, 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 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 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 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综上,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 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 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要:爱国主义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主题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N].人民日报, 1999, 5 (4) .

[2]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3]  [英]罗素.中国人的性格[A].王正平主编.罗素文集[C].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一篇:爱国教育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