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

关键词: 匈牙利 落款 事件

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精选6篇)

篇1: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

2011-08-25 16:02:31|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世界著名设计大学的家具设计教育模式初探

西方现代家具设计高等教育的建立与西方现代家具产业的兴起同步,都是伴随着欧洲工业浪潮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皇家设计学院、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等一批著名的设计大学更是成功为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人才的摇篮。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进现代设计教育,由于历史文化的断层和闭关自守的原因,造成中国高等家具设计教育的滞后,缺乏完整的学科体系,缺乏真正的设计与制作的技能训练场地与设备,中国目前的家具专业高等教育大部分起步于林业大学,受到传统林产品加工和木材学的局限和影响,与西方家具专业学科起源于建筑学科,逐步的与现代室内设计,现代工业设计相融合现代家具学科体系不能接轨,欧美现代家具设计师几乎都是建筑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既能设计纪念碑式的高楼大厦,又能创造与建筑空间相吻合的家具精品。所以,要真正解决中国家具设计的根本问题,要从改革中国家具高等教育抓起,真正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家具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引进并学习欧美著名设计大学先进的家具设计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家具专业人才,在21世纪实现中国家具产业的真正崛起与腾飞。

一、现代家具设计教育的新篇章――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纳粹关闭了包豪斯学院,迫使大部分包豪斯教授和设计师离开欧洲前往美国,从而又揭开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新篇章。在美国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这些大学中重新建立了建筑系和艺术设计系,使美国成为世界设计教育中心。如果说格罗皮乌斯等包豪斯大师给美国带来了现代设计的新思想,那么芬兰建筑大师艾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932年创办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则开创了具有美国风格的新工业设计体系,并成为美国建筑与家具设计师的摇篮,美国在二战后的现代建筑与家具设计大师几乎全部毕业于这所学院,如伊姆斯夫妇、小沙里宁、贝尔托亚、凯泽?舒斯特等,他们的杰出的设计成就,使得美国现代家具在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崛起,走在世界现代家具的前列。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进一步发展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完善了设计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生产与研究一体化教学机制。1939年,现代家具设计大师查尔斯?伊姆斯担任了该院设计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学院长期扮演了美国家具设计领袖的角色,而且美国的两大国际家具集团-诺尔公司(Knoll)和米勒公司(Miller),也成为该系的长期家具设计合作伙伴,创造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成功典范。时至今日,克兰布鲁克学院仍然是世界顶级的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一流艺术学院,小规模的精英制教育,全球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开放式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为学院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为其带来了许多财团的经济支持,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克兰布鲁克学院的所有校园建筑和一流的教学、科研、制造设备都是由许多著名企业和财团捐赠提供的,进入了学术地位与办学资金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新的里程碑――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全面的推进与发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1945年以后的二战后的西方科技进步和制造业的崛起中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设计立国”基本国策成为德国、意大利、日本、北欧等国家和地区在战后重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西方现代家具的三大流派(德国、意大利、北欧)的形成和发展都与高等家具艺术设计教育的支撑密切相关。

首先,1949年联邦德国政府成立了国家设计委员会,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通过制定国家政策来促进工业设计。1953年开始在汉诺威举办每年一届的.“优秀工业设计展”,随后又在科隆举办“家具博览会”。时至今日,“科隆”与意大利“米兰”、美国“高点家具博览会”,一起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家具三大展,是世界家具界的一个重要设计交流与展览贸易中心,对推动20世纪现代家具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二次大战期间的包豪斯学院被迫关闭,其主要成员移居美国并使美国成为世界设计教育中心,德国人开始重新振兴自己的高等艺术设备事业。1953年,德国设计界的一批精英分子在西德乌尔姆市(Uim)按照包豪斯的理念重新建立了一所著名设计学院――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这是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包豪斯的毕业生,瑞士著名艺术家和设计师马克斯?比尔(Max Bill)担任第一任校长,包豪斯学院的老校长格罗皮乌斯特意从美国远道赶来参加成立庆典。乌尔姆学院继承并发展了包豪斯的办学理念和德国功能主义的技术美学思想,在包豪斯的设计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例如在椅子设计方面,不是为了椅子而设计一件家具,而是为人类“坐姿”这个动作提供最佳功能,这是在工业设计中一个根本性的观念转变,从家具转向人,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行为作为家具设计的基础,从而构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设计思想。

比尔作为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首任校长,具有和格罗乌斯一样的雄心壮志,决定要把这所学院办成开放式的欧洲一流的设计教育中心,在师资队伍构成上他面向全世界招聘教授,学院的20多位教授都是来自欧洲各国及北美和南美的著名教授和设计师、建筑师、另外还接受了世界各国200多位访问教授,包括全球最著名的建筑师与设计师,例如格罗比乌斯、密斯、伊姆斯、维纳等人。学生生源也同样面向全世界招生,从1953年到1968年乌尔姆学院一共招收了640位学生,其中一半是来自世界上49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筑方面,乌尔姆学院在家具与建筑专业的基础上,与当时的德国制造业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展到工业设备、家用电器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的完整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同时全面改革了以纯艺术和传统手工艺为基础课程体系,把艺术设计教育与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技术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确定了现代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学科性质,在教学与培训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艺术家个体手工劳动的工作方式,把艺术设计与工业企业相结合,学生、教师与工程师、工人、销售人员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团队合作工作方式。

在学制方面,乌尔姆学院为4年制本科,第一年是预科,不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在预科学习,乌尔姆学院的预科课程是一个领域宽广的大平台的基础课程,它的课程包括:

1)视觉文化导论(设计概念、平面、立体、色彩构成、空间概念、结构等);

2)造型基础(素描、制图、字体、摄影等)

3)制造技术:手工艺技术、机器加工技术(在工场中训练加工木材、金属、石膏、塑料、综合材料工艺等。)

4)人文教育课程:现代史、艺术、哲学、文化、人类学、形态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开始分专业学习,高年级学生要广泛地参与社会企业的设计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小组团队式的“工作班子”,去解决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这种小组团队中的流行学习模式。乌尔姆的毕业生有一半去了欧美各国的工厂和设计公司工作,对二战后的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的建筑与产品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人在德国和欧洲各国的大学任教。在20世纪50和60年代,乌尔姆学院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院校,成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系统设计哲学的中心,乌尔姆学院所形成的教育体系至今为止仍然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德国著名电器企业布劳恩公司的合作,更是创造了设计艺术教育与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的成功典范。乌尔姆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汉斯?古格洛特(Hans Gugelot,1920-1965)是系统设计理念的奠基者,1950年他就建立了设计事务所,把系统组合家具M124型,并大批量生产。1954年他来到乌尔姆学院任教直到辞世。1955年他开始与布劳恩公司合作,把学院的设计构想在布劳恩公司去完善和实现。他为布劳恩公司设计的收音机、电视机、音响组合系统,都是用标准的模块单元进行不同的自由组合,这种系统设计的方法从家具、室内到建筑都可以推广应用,对20世纪的当代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理论和设计方法之一。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历史性贡献在于第一次全面构建了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工业制造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证实了培养掌握科学知识和工业技术的艺术设计师的可行性,为高等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与工厂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设计的实践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乌尔姆设计学院于1968年停办、但是它的老师却扩散到世界各国50多所大学任教,它的办学理念被世界各国许多大学采用,它的系统设计理论被许多设计师用于产品设计实践中,对20世纪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三、最具影响力的意大利设计教育中心――米兰理工大学

意大利是欧洲艺术的摇篮,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艺术流派诞生的温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20世纪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意大利又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次大战后迅速崛起与腾飞的意大利设计学派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引领着全球的设计时尚与潮流。1945年以后举办的“米兰三年展”荟萃了欧洲最高水平的设计精品,而每年4月举办的“米兰国际家具博览会”更是成为国际家具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设计学派在世界史上确立了独行的设计哲学与设计文化,拥有一大批具有原创设计和激进设计风格的设计师和设计师组织,但是这批设计师几乎都是建筑师出身,而且大部分都是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和都灵建筑学院,这与意大利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构建在建筑学科的专业基础上密切相关,意大利的建筑学设计教育横跨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展览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跨度极大的领域,这种多学科多行业的穿插与交流对于培养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对材料、工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都帮助极大。所以意大利设计师大都多才多艺,同一步设计师既能设计一幢宏伟的建筑大厦,也能设计建筑空间中的一把椅子。“从一座城市到一把勺子”,“从法拉利跑车到通心粉式样”,设计在意大利设计师心目中成为一种探讨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意大利这种独特的以建筑学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为意大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持有建筑师文凭的设计师,同时也使米兰成为全球设计中心、时尚之都、展览中心、制造中心。

创建于1863年的米兰理工大学为意大利的工商业和制造业承担了培养工程师和建筑师的重任。在建校之初这是一所以职业技术为主的学校,在进入20世纪后,受到德国、英国等工业大国的影响,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和乌尔姆学院的建筑设计教育模式的影响,迅速的成为意大利居领导地位的技术大学。在二次大战后,米兰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活跃在意大利设计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成为意大利设计人才的教育中心。米兰理工大学也有了更大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完善,从原来的单一的建筑系进一步细分为工业设计系、家具设计系、交通工具设计系、平现与传媒设计系、服装设计系、设计管理系等专业,学校规模已进一步扩大,从原来位于米兰市中心的校园进一步向郊区发展,结合不同的学科与专业,分别在不同的工业园建立了5个新的分校,其中家具设计系就是建在离米兰市中心30公里家具工业中心Martova镇上,进一步密切学院的教学科研与家具制造业的关系。

米兰理工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把促进意大利当地工商业、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办学的主要宗旨,坚持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的一体化办学体系,把继承意大利优秀人文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进行完美的结合,同时加强与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艺术设计交流与合作,与世界许多设计大学建立了老师互访交流的工作,同时也面向全世界招收优秀留学生,每年4月的米兰国际家具博览会期间米兰理工大学都要与意大利家具工业联合会合作举办“明式之星”国际大学生家具设计展和不同主题的国际设计大学学术交流会议,米兰理工大学不仅是意大利设计师的摇篮,更是成为意大利技术先进世界家具王国的第一推动力,尤其值得中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借鉴与学习。

四、从默默无闻到誉全球――北欧设计学派与赫辛基艺术设计大学

20世纪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几个默默无闻的北欧小国,如丹麦、芬兰、瑞典、挪威等快速崛起,活跃于世界设计舞台中心,成为设计大国,尤其是以北欧传统手工艺为基础加上现代设计和现代技术与材料的北欧家具,成为全球主要家具流派之一,代表了一种民主大众化的理想主义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北欧家具设计造型科朴、突出天然材质、工艺精美、注重环保与生态,具有永恒的魅力并将是未来时代“绿色家具”主流代表。

北欧家具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北欧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密切相关,从丹麦的皇家美术学院1924年首先创办家具专业开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一直是北欧家具设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北欧设计大师都毕业于设计大学,丹麦皇家美术学院、瑞典皇家工艺美术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建筑系、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学院、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建筑系、拉赫提设计学院、挪威奥斯陆国立工艺美术学院都是北欧设计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在社会、工厂、工作室担任设计师数年后又回到设计大学任教,以自己的设计实践作为案例,用最直接的手段培养学生,如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雅各布森、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的库卡波罗都是杰出的设计大师同时又是一流的设计教授。

二战后芬兰在北欧设计学派中人才辈出,以赫尔基艺术设计大学为代表,成为北欧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心,挤身于世界一流设计大学的行列。这所设计大学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家具设计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设计学府,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系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之一,在家具设计教育上有着非常成功的“三分法”教学体制:第一部分是文化学及设计通史和设计理论;第二部分是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在学院工厂进行);第三部分是教授指导下的设计工作室制,着重于设计能力的培养。其在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是教授工作室加工厂式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台,除了设计理论课、公共课在多媒体电教室外,学生都是在工作室和工厂车间进行以设计实践为主的教学和训练,车间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有的家具设计都要经过从手工草图创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实物家具产品的完整流程。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系的车间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家具工厂,所有的木工工具、小型电动工具、木工机床、烘干、油漆流水线以及吸尘设备等一应俱全,其中还有最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学生必须从手工木工训练到机械加工,数控加工中心、油漆涂饰全程训练,亲自在工厂中完成家具实物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在这种完全的工厂环境与完善的设备支持下,在高素质的教授指导下,培养出真正的家具设计师。

北欧家具设计专业教学非常重视与建筑、室内、工业产品设计等学科的交叉与整合,传统手艺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尤其是注重人体工学的研究,注重“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注意学校与工厂的合作,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理论,结合人文知识的培养,鼓励具有前卫原创设计方向的探索,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家具设计大赛,如意大利三年展、德国科隆展、英国伦敦展等国际设计展都有不少老师和学生获奖。同时,学院还与欧洲、北美的一流设计大学形成紧密的设计大学网络,组合建立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制度,硕士、博士生可以到欧洲其它设计大学选修学分,如中国第一位在赫尔辛设计大学攻读家具设计博士学位的方海先生就先后在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建筑、芬兰理工大学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完成博士论文并获得学位。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国际性设计学术研讨会,聘请世界一流设计大师来学院讲学,同时学院的教授经常到欧洲和世界各地讲学,举办设计展和进行学术交流。芬兰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之大,位居世界前列,所以以芬兰的全民文化素质也名列世界前茅,被国际上认为是二战后最具科技竞争力的发达国家。由于芬兰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制定了“设计立国”的政策,使芬兰设计在北欧五国中后来者居上,成为北欧设计学派的旗帜,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引领世界设计潮流。

五、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设计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已经有15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前身可以追朔到1837年在伦敦成立的国产中央艺术与工艺学院,当时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校,由于英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技术的保守传统,学校成立之初坚持只教艺术设计,而不管制造工艺,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解决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后来英国政府应用艺术部的负责人科尔领导了这所学校的设计教学改革,政府拨款1万英磅从巴黎1884年工业艺术博览会买来各种先进的工业产品与工艺美术品,企图通过产品设计来改进英国的工业生产,并任命几位建筑师和艺术学编写《装饰法则》、《装饰分析》、《设计手册》等系列设计教材,在家具、玻璃、陶瓷设计专业方面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在现代工业电器产品设计方面落后于德国,导致了英国在20世纪初期在工业设计方面的落后。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办学模式对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第二任校长,出身于英格兰的马尔多纳(Tomas Maldoado)于1965年来到英国皇家学院讲学,开始全面导入德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办学理念。英国虽然在20世纪前期由于政策失误,造成在设计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几乎失去了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朝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但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致力于现代设计的改革,奋起直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重新成为世界艺术设计教育与学术研究的中心。

学术底蕴深厚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承载了世界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教学和科研上,与英国皇家科学院、皇家音乐学院、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部门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发展成为欧洲乃至全球一流的顶尖设计大学,成为一所专门致力于培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艺术与设计人才的研究学院。学院每年面向全世界招收有突出艺术才能,又具有一定工程技术背景的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是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创新设计人才或工业设计部门的经理。师生比例为1:7。全校有4个系:工业设计系、公共艺术系、造型艺术系(纯美术)和人文科学系(理论研究)。工业设计系是全校的核心,它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陶瓷玻璃设计、珠宝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

建筑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第一学期要学习工艺学、材料学和人文艺术理论课程。导师非常重视他们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并根据他们在设计过程表现出出现的技能进行评价。为他们制订针对个人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以发掘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工厂式教学是学习技能的主要教学方式,皇家艺术学院和皇家科学院都拥有许多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工作室和实习工厂,研究生要在工厂中学习制模、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研究生的学位项目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企业实际的设计课题,可以几个人形成一个团队式的设计小组共同完成;第二部分是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自己的设计题目完成篇幅为4万英文单词左右的论文,项目设计与论文都要通过由几个联系办学部门专家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全的通过,才能获得学位和毕业证书。

欧柏帝斯 布艺床 皮艺床 双人床 软床 婚床 包邮 特价 bc06方床一口价:1600.00元旺旺联系:

篇2: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

德国: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理查德萨帕(Richard Sapper),路易吉克拉尼(Luigi Colani)美国: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ay),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法国:飞利浦斯塔克(Philippe Patrick Starck)希腊:马克纽森(Marc Newson)英国: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日本: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黑川雅之(Masayuki Kurokawa),柳宗理(Sori Yanagi),原研哉(Kenyahara)

[世界著名工业设计师清单]

篇3:极简主义对世界家具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 (minimalism) 是极少主义风格的延续与发展。它主张:“设计即为最基本的设计, 剔除了多余的元素、色彩、造型和纹理, ”正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口号“Back to basics (回归本始) ”, 揭示出极简主义最初的形态——即以一种极致性的选择挑战当时社会物质化的主流。极简主义绝非简单, 在其简洁背后凝聚着费时耗力的过程, 那些看似极度简约的线条和形状包含着极繁杂的思虑及最为精准的计算。

一、极简主义的优势

极简主义设计是将家具的若干因素经不断组合优化最终筛选出的最佳形态。它将产品通俗的表象高度浓缩, 高度概括成抽象形式, 同时它注重时尚心理, 追求个性化语言, 使作品充满多种想象的空间, 开阔了人的视野, 提高了家具的趣味性。因而, 极简主义家具设计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体现出低碳环保的公益理念

极简家具造型极其简洁大方, 原料的消耗较低。且大多为自然原生态材质, 因而也就对自然的破坏降低很多, 特别符合低碳环保的世界公益理念。

(二) 舒缓压力, 使人轻松

极简主义家具就是运用最简洁的造型完成人们对家具功能和审美的要求。缓解人们激烈复杂的工作压力, 体现出产品的内涵与形象。

(三) 以人为本, 使用方便

极简主义宗旨是回归自然, 家具是依附于人的, 是第二功能器官, 那它就只能是第二位, 极简主义是最大化满足人类的需求, 真正把人的需求放第一位, 更加突出其家具使用的便捷性。

(四) 减少清理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具的清理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又费时费力的工作, 而极简主义家具其简洁的造型, 为人们清理家具节约了时间。

二、极简主义家具设计特征

相对于其他风格的家具设计, 极简主义家具设计也有其自身的表现特征:

(一) 材质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木质、皮质是家具主要的加工材质,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分子复合新材料的产生为家具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余地, 多种材质的不同组合从感觉上更接近材料的原始本质, 从而也把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发挥到了极致。[1]

(二) 线条干净简洁

极简家具在设计上多考虑运用简单的直线作为构成家具基本的造型元素, 如沙发、床架、桌椅多为直线, 少曲线, 造型式样简单, 但富寓深刻的哲学和设计思想。

(三) 色彩自然、和谐

极简家具打破了以往家具多采用多种颜色混合搭配的色彩原则, 而多采用单色家具设计。尤其是黑与白作为极简主义的代表色。无论贴木皮、玻璃, 还是藤艺家具都以体现材质的本色为主, 重点突出“雅”的风韵, 让人感到简洁舒适, 身心放松。

(四) 多样化的组合功能设计

尽管家具线条与颜色简单, 但极简家具在功能方面多有独到之处。如极简设计的椅子多有功能性, 可自由调整高度、变化造型;桌椅可拉开变宽等。

依据极简主义思想设计的家具虽然装饰很少, 但其优点多显著, 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现代人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追求。

三、极简主义设计对欧美家具设计的影响及其表现

世界设计之都——意大利从2000年米兰国际家具展开始, 每年极简家具作品层出不穷, 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 引领了整个时尚界, 从服装到建筑乃至汽车纷纷打起极简主义旗号。在法国, 设计大师菲利浦·斯塔克 (Philippt Starck) , 他无疑是极简主义家具设计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务求简洁, 但绝非单调乏味, 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细节处理, 均仔细推敲精心策划, 在看似极简的手法中寓含丰富的效果, 于貌似随意的创意中见深刻的设计功底。

最杰出的极简主义家具代表要数北欧家具, 以其完全不使用雕花、纹饰的家具风格征服了世界, 左右了大家的思想。北欧家具被普遍认为是最有人情味的现代家具, 这正是体现了极简主义“以人为本”的精髓。它们考虑的是人坐怎样的椅子觉得不累。被称为丹麦家具设计之父的克林特, 为研究座椅的实用功能, 他会在设计之前画出各种各样的人体素描, 在比例与尺寸上精益求精, 并运用技巧将材料的特性发挥。北欧设计师非常注重木材的加工处理, 讲究形式简洁, 木纹光亮而无过分修饰。[2]我们所说的北欧设计学派, 主要是指欧洲北部四国挪威、丹麦、瑞典、芬兰的室内与家具设计风格。纯粹、洗练、朴实的北欧现代设计的基本设计精神就是: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功能至上的设计方法,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加工工艺、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风格即生活”的设计理念。在此期间涌现出不少家具设计大师, 如瑞典的马姆斯登 (Carl Malmsten) 、丹麦的韦格

参考文献

[1]杨红旗, 武轲, 王旭倩.极简主义与生态家具设计[J].商场现代化, 2009, 第01期.

[2]柳翰.北欧家具对现代功能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之研究[M].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 2004.

篇4:世界著名皮鞋品牌

铁狮东尼(a.testoni)。在中国不多的五星级酒店中能看到它,它的定位是“经典的足部装饰”。

有悠久历史的铁狮东尼(a.testoni),一直以顶级的原料及精湛的手工取胜,其生产过程分为168个不同工序。此品牌的鞋子的另一特色是防水,鞋面能防水,但鞋楦却不会凝聚水份,能使皮肤自然透气。

它能充分照顾双脚的特性,给穿着者提供健康和舒适,所以特别受体坛人士的欢迎,其拥趸的名单中有麦肯罗(John McEnroe)、普罗斯特(Alain Prost)、曼塞尔(Nigel Mansell)等不可一世的大人物。

古姿(GUCCI)。这个发音“哭泣”的品牌对于国人来讲是如雷贯耳,号称“时装男鞋之王”。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Tom Ford 入主古姿(GUCCI),将它由头到尾改头换面大变身,使古姿(GUCCI)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时装巨头。为丰富古姿(GUCCI)的产品线,他增加了不少枝叶来提升整个古姿(GUCCI)的形象,尤其突出了皮鞋在品牌中的地位。

身为造鞋之国的意大利的名牌,其背景已经是品质的保证,而古姿(GUCCI)更加进时装设计的元素,在其经典的凉鞋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PRADA。不久前在街上看到一个艺术气质很浓的男孩穿着一件PRADAlogo体恤,我才恍然,PRADA也有男装,而且其男鞋竟然号称“旋风式强势男鞋”。

几年来PRADA男鞋销售全面成功,在业界形成一股很强的气势,很多男士以拥有一双为荣,很多男明星也用以显示自己的品位。Prada的男鞋除了十分可穿以外,更不停发掘新物料去制造自己特有的款式,使拥有者有一份归属感。

去年PRADA推出了Vibron鞋底的皮鞋,成为大卖产品。今年推出麻质制成的古典男鞋,同样成为男士心爱。

Salvatore Ferragamo,名副其实的世家经典。Ferragamo是意大利一个最显赫的制鞋家族,由Salvatore Ferragamo开创。他在美国开始其制鞋事业,后来回国创立并不断发展这个鞋业帝国,至今已经半个世纪。

Ferragamo以工质皆优出名,以一贯认真、平实的风格,流露出永恒的优雅。以前鞋子大都是圆形鞋头设计,现在Ferragamo加入了尖头鞋,突出厚厚的鞋底和明显的缝线,并强调精细的手工。不论典雅的皮鞋或舒适的运动鞋,其特别之处均在于厚胶底鞋边设计。

Ferragamo大多是那些似乎永恒的款式,所以历久不衰,买一双或可穿上半个世纪。嘉宝(Greta Garbo)、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温莎公爵等人常前往定制鞋子,可想而知Ferragamo的经典品质和世家风范。

Base London,英伦皮鞋新贵。1996年开始在英国崭露头角的Base London,正好配合了“新英国文化”的兴起,在英伦及欧陆时尚圈子里有“最佳时尚男装皮鞋品牌”的荣誉。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手笔、生产却在意大利,分为轻便(Casual)和现代(Contemporary)系列,创意独特,手工华美,是年青一代的best buy brand。

Salem Attitude,来自美国。鞋款多以普通男鞋款式为主,其独创的“Clima”空气循环系统是特别卖点。先进的“气阀”设计,特别放置于具灵活性的橡胶鞋底中,每当步行时,“气阀”受压即将鞋内空气排出并令自然空气流通于鞋身内部,令足部整天保持健康及凉快。鞋底前掌部分的圆形形状设计,除具备防滑作用外,更在步行时按摩脚部,帮助血液循环,消除足部疲劳及防止足病的产生,对于那些需要经常站立或步行的男士最适合不过。

Dr.Martens,英国男鞋老大。第一对Dr.Martens鞋生产于60年4月1日,其编号#1460便由此而来。Airwair loop是Dr.Martens鞋的特色。而鞋边之黄色线是历代Dr.Martens 的标志。其经典鞋款有英国警察及邮差都订制的Steep Cap,而教皇保罗二世也是穿着Dr.Martens为他订做的白色1460 Ankle Boots。最近,Dr.Martens推出了“黑底系列”男装皮鞋,是DM唯一黑底皮鞋系列,而且设有专有气囊加上全内垫设计,令舒适度大大提高。使用英国优质皮革制造,所以绝对是各位男士要求的耐穿上班鞋。

Clarks,英伦皮鞋之宝。早在1825年,Cryus和James Clark两兄弟,在英国的森马斯城镇,利用羊皮制造皮鞋及拖鞋起家。Clarks公司就是这样开始,经过两兄弟的努力开发,又经历了几代人的发展,时至今天,Clarks已经成为英国皮鞋的代名词,其著名的系列包括:气垫皮鞋(Active air)、男装凉鞋(Italy&ATL)、Wallabee等等。这些都是Clarks最出名的便鞋系列。

Clarks的成功在于其优良的做鞋传统,更选用最上等的材料为原料,且利用最新的科技,不断创新突破,使每位穿着者都能感受到那份不可取代的舒适感。最近他们更尝试突破自己,造出一些更现代和迎合潮流的鞋款,希望除了实用之余也能兼顾美观的因素。

篇5: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

查尔斯.夫菜戴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25--1895)

巴黎高级时装业的创始人,1825年出生与英国.1858年,他留在.德.拉.派大街创建了自己的时装店.他把新设计的衣服让工作室的漂亮姑娘穿起来想顾客展示推销,开创了服装表演(作平发展形式)和时装模特儿(新的职业)的先河;他还创立了自己选购衣料,自己设计,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雇佣专属自己的时装模特儿每年向特定的顾客举办作品发表会等一系列独特的经营方式,从而形成了现在巴黎高级时装业的原型.他还是第一个想美国和英国的成衣厂商出售设计的设计师,他的成就引来许多设计师的效仿.巴黎逐渐形成高级时装行业,确立“世界时装发源地”和“世界流行中心”的国际地位.简奴.朗万(JEANNE LANVIN 1867--1946)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生于法国.其浪漫而优雅的服装设计风格吸引了不少顾客,特别是一绘画为题材的“绘画女装”和从中世纪教学的彩色玻璃画获得灵感的“朗万蓝”十分有名.20年代,他推出高格调的管状女装.30年代的代表作有也用的“睡衣式女装”,“披肩式女装”,兹瓦布式的群裤.1926年开设男装部门,打开了高级时装店经营男装的先河.嘎布里埃尔.夏奈尔(GABRIELLE CHANEL 1883--1971)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出生于法国,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1910年,她在巴黎的坎朋街开设了一个小小的帽子店,并别出心裁地以当时用来做帽子的针织物来做衣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敏感地抓住社会的变化,设计管子状女装,领导了20年代的流行.著名的“夏奈尔样式”就创始于2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前,夏奈尔的事业达到顶峰.克里斯羌.迪奥尔(CHRISTIAN DIOR,1905-1957)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生于法国.1938年,二次大战中参战,退伍后又进鲁希安鲁伦店工作.1946年末,创建“迪奥尔高级时装店”.1947年2月,在首次作品发表会上推出“花冠形”:带圆味的流畅的肩线.束细的腰身,这种极富传统女性味的优雅作品使迪奥尔一举成名.巴黎的高级时装业再次走向辉煌,迪奥尔领导了后来10年间的流行,几乎每个季节都推出新的造型.在短短十年间,迪奥尔用他超人的天才和精美的杰作赢得了世界女性的芳心,被誉为“流行之神”,“时装之王”,“时装界的独裁者”.皮卡.卡丹(PIERRE CARDIN,1922--)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1946年进迪奥尔店,参与了“新样式”的设计和制作.1949年末到60年代初,他已成为高级时装界前卫派设计师的领导者之一.他推出的“宇宙服风格”,表现苏美两霸的太空竞争和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他曾于1977年春夏季,1979年春夏季和1982年秋冬季三次荣获“金顶针奖”.而且在经营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也是冷战时期最早迈进社会主义国家大门的西方设计师.1979年他第一个跨进刚刚对外开放的中国的大门.目前,有120多个过和地区19万人为“卡丹”牌生产着近230种产品.半个世纪以来,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卡丹帝国”.1992年12月2日,他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1936)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出生于啊尔及利亚.1954年,圣.洛朗参加国际羊毛局举办的设计大奖赛,以一套黑色鸡尾酒会服荣获女装一等奖,以此为契机进入迪奥尔店的主任设计师.60年代的后半期,圣.洛朗使自己的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遍及全世界,1971年春他推出沙漏形的40年代风格,掀起一阵回归潮, 1974年秋他发表哥萨克风格,引起民族风格服装的流行.知道现在,他仍是巴黎时装界举足轻重的一位设计师.森英惠(HANAE MORI 1926--)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生于日本岛.1951年在东京新宿创建工作室,50年代曾先后为600余部电影设计过服装,1963年在日本创建高级成衣公司, 1977年在巴黎的蒙泰纽大街创建高级时装店,同年加入巴黎高级时装店协会,也是巴黎高级时装店协会这个象牙塔中第一位东方女性.她推出得意之作蝴蝶图案的优雅女装,给巴黎带来了东方式的奇异时尚.1984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文化骑士级勋章”.三宅一生(LSSEY MIYAKE 1938--)

篇6:世界著名经典童话

忽然有一天,人们发现大象爷爷讲故事的语速变慢了,讲着讲着会忘记讲到哪儿,需要别人提示才能继续往下讲。原来,大象爷爷年纪大了,记忆渐渐跟不上了。“要是这样下去,大象爷爷的故事会变得越来越少。”小浣熊担心地说。怎么办呢?

“我们把他的故事记下来怎么样?”小野猪说。

“这个主意不错!”小山鸡也赞成。

从那以后,大家开始分别记故事,你一个我一个。

“不行了,我的肚子装满了故事,走路好沉啊!”一天,小野猪嚷嚷开了。

“哎呀,我也是!我也是!”

听他一喊,森林居民们都抱着肚子嚷起来。

“这样好不好,我家门前有一棵百年老树,原来树洞里住着小红鸟一家,现在他们搬走了,我们把故事藏到树洞里怎么样?”豹妈妈说。

大家一听都跑向树洞,蹲在那里“哇啦,哇啦”讲开了,不一会儿,肚子都瘪了。

一天,小山鸡对着大树洞讲完故事后,担忧地说:“大树洞是不是也有装满故事的.一天啊,然后故事会从树叶里冒出来?”

“快看,树洞里钻出来一个大太阳!”小山鸡突然喊起来。

可不是,一个大太阳正从树洞的顶端钻出来,而且不是一个,一连钻出来三个太阳。

“啊!啊……”大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三个太阳从树洞钻出后,一个个“扑”地蹦到地上,“叽里呱啦,叽里呱啦”说起了话。

“呀!他们好像在讲故事呢?”小山鸡喊道。

“是啊,讲得好快!”小野猪侧耳听着。

太阳讲啊讲啊,慢慢地随着讲的故事越来越多,渐渐地缩小了,哈,最后变成了三只小红鸟。

“我们一出生就吃你们讲的故事,故事吃太多了,等我们长大才发现,已经憋在树洞里出不来了,现在好了!”三只小红鸟说完,向天空飞去。

“唉,树洞以后也不能装故事了,可怎么办?!”小野猪又开始发愁了。

“你说错了,树洞以后不仅能装故事,而且会永远装不满的!”豹妈妈笑着说,“你们看”

大家向天上望去,见三只小红鸟周围围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小鸟,正在听他们讲故事呢。

“哦,天哪,小红鸟变成了故事鸟,会把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小野猪和小山鸡拥抱在一起。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幼儿园校舍安全管理制度 下一篇:校舍定期检查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