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 y s t e m) 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 这主要依赖于G P 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工程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 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 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 实地放样地面上。利用G P 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平面控制测量。下面以G P S测量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为例介绍G P S系统在实际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 公路设计已实现C A D化, 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 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 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 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 作业强度大, 且效率低, 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 P S技术应当是首选。当前, 用G P 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 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横断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为桥梁, 隧道建立施工控制网, 这仅仅是G P S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 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 (实时动态定位) 技术的应用之中, 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下面就RTK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1 实时动态 (RTK) 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 (RTK) 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 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 无论静态定位, 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 由于数据处理滞后, 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 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 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 P S测量的工作效率。实时动态定位 (R T K) 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 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 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安置1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 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 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 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 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 确定观测时间, 从而减少冗余观测, 提高工作效率。
1.1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要求G P 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 静止的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 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 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 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 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 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 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如全站仪测量) , 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 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 而采用G P S快速静态测量,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min~10min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 在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1.2 RTK动态定位
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 (有的仪器只需2s~10s) 进行初始化工作, 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 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 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动态定位模式在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等工作。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 有着常规测量仪器 (如全站仪) 不可比拟的优点。
1.3 GPS技术的优点
G P S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 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的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 (包括高程) ; (2) 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 提高了G P S作业效率; (3) 作业效率高, 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2 s~4 s, 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4) 应用范围广, 可以涵盖测量 (包括平、纵、横) , 施工放样, 监理, 竣工测量, 养护测量, 前端数据采集诸多方面; (5) 如辅助相应的软件, G P S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 充分发挥G P S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2 RTK技术优势研究
综上所述, 虽然G P 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二者相比, 常规测量方法还存在以下的缺陷。
(1) 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由于测量的作业面是一狭长带状, 这样, 导线长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 往往会出现超规范作业。 (2) 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 往往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混杂一起, 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 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 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3) 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 大多为20世纪50、60年代完成, 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已被破坏, 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因此往往不易找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 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由于通视的条件的限制, 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 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相比较, G P 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1) GP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 非常适合于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2) G P 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 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3) GPS RTK技术将彻底改变测量模式。GPS能实时地获得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隧道勘察, 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点位测量等。 (4) GPS测量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 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 提高作业效率。 (5) GPS高精度高程测量同高精度的平面测量一样, 是G P S测量应用的重要领域。往往由于一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 实施常规水准测量有困难时, G P S高程测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G P 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对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 特别是实时动态 (G P S) 定位技术将在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GPS与RTK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工程测量中, 笔者基于多年工作经验, 探讨了两大引领性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论文首先分析了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而后详细介绍了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 全文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PS,RTK,工程测量
相关文章:
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地形测量的工程应用01-25
油田开发动态规律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01-25
注采动态调配常态化方法及应用01-25
护理大赛自我介绍范文01-25
减负背景下地理学习空间拓展研究01-25
财务学习通讯稿01-25
动态领域模型01-25
知识产权法在安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