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共6篇)
篇1: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24.古代民众生活困难的现象屡见不鲜,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汉代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 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25.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26.下表是188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171.2 746.1 042.4 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6%
11.6% A.洋务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的铁路修建
B.近代中华民族工业根本无从发展
C.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27.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
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
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28.“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改善同日本关系 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
29.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际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 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为37.97‟, 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
A.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
B.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 C.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
D.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
31.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32.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设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哇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
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33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 这缎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4.“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任总统)的墓志铭。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结束了越南战争,同苏联强调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缔造“和平”的实质是()A.美国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改变
B.以和平为幌子推行霸权主义
C.淡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实力相对下降下的战略调整
35.“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希望通过谈判和调解而不是武力手段来解决争端;“积极的和平”,则意味着消除了饥饿、暴力、对人权的威胁、难民问题、全球环境污染等对和平的威胁,它意味着创建了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在其中富裕地生活和体面地生存。下列属于“积极的和平”的是 A.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冷战 C.朝鲜战争
D.建立福利保障体系 40.(25分)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 中华伦理
言行
出处
“仁”
董仲舒: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露》
“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资治通鉴》
“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咸鱼鳖之长。
《逸周书》
“信”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记》
材料二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绎济凋敞,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己经深陷困境。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三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12分)
(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5分)41.(12分)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83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
材料二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劳动保险”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时其欧美国家纷纷出台社会保障立法的原因和目的(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制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新《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材料二
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域下的“共和”与专制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驱除赵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龟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不同的原因。(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摘编自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莫尔(1478—1535年)是英国16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其名作为《乌托邦》。他向圈地的资本家们说道:“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光啦!”他借拉斐尔的口说:“假使私有制度存在,假使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以为国事的进行就不可能公正顺利。”在他的乌托邦世界里,由于“乌托邦的物产样样丰富,而且既然大家平均分享,便没有贫困的人”。乌托邦人彼此互通有无,毫不计较酬偿,“整个乌托邦岛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沃尔金说,“莫尔的伟大功绩,就是他在贫苦农村的不满情绪的影响下,能够运用他那人文主义的学识,制订出一种比无产阶级化的农民本身的社会觉悟水平高得无可比拟的社会方案。”
——摘编自王永江《社会主义思想史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莫尔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莫尔的思想进行评价。(9分)
参考答案
CD
CBAAA CCDDD 40.(1)价值:“仁”:爱护自然万物;“义”:有限度开发利用自然;“礼”:尊重自然的季节规律;“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分)
(2)因素:政府政策(法令)的扶植;移民的贡献;交通建设的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6分,答出三点即可)
举措:实行国家干预,推行新政;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实施对农民的社会救济。(6分)
(3)认识:高科技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生态灾难进行检测和预警;开发新能源,治理环境污染。(5分,此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41.(12分)
每个阶段2分,共6个阶段12分。原因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要选一个国家即可。中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几乎停滞。
原因:增长:农业经济仍在发展;商品经济依然繁荣等。缓慢: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1820—1870年为负增长。
原因: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自然灾害等。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
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等。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
原因: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战争频繁;列强侵略等。1950—1998年快速增长,年均5%以上。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
美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刚完成国家独立;工业革命还未进行。1820—1913年快速增长。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西进运动。1913—1950年增长趋向缓慢,低于前两个阶段。
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50—1973年快速增长。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日本: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幕府的腐朽统治。1820—1870年缓慢增长。原因:明治维新开始启动。1870—1950年较快增长。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侵略积累起资金和市场;明治维新的进行。1950—1973年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接近10%。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非军事化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英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较为快速的增长。
原因: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技术;对外殖民侵略,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政府支持等。1913—1950年增长放慢。
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1973—1998年增速下降,但仍为较快发展。
原因:下降: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仍发展:加入欧共体;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等。
45.(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与工人运动的发展。(4分)
目的:缓和劳资矛盾,巩固统治;调动工人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4分)(2)原因: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借鉴;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突显;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政治进步、思想观念解放等的推动;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重视并不断推进社会保障立法。(7分,答出三点即可)46.(1)拿破仑:从崇拜共和思想到丧失共和思想。(2分)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自治的法则;共和是我国传统思想精华;共和与专制相对立。(4分)(2)拿破仑原因:崇拜共和是因为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丧失则是督政府软弱,大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裁统治,维护革命成果;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5分)
孙中山原因:受到国情、传统文化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具有不贪恋权势、百折不挠的个人品质。(4分)47.(1)从国际关系看,英法美与德国矛盾激化;从制度看,资本主义自身具有扩张性;从国内民众看,激进爱国主义情绪的煽动。(9分)
(2)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警惕军国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外交,理性爱国。(6分)48.(1)封建制度逐步瓦解,王权势力得到加强;资产阶级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英国“圈地运动”的开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散。(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进步性:运用人文主义学说,批判了私有制度和资本原始积累所带来的贫穷和灾难,具有原始的共产主义色彩。(3分)
局限性:提出消灭私有制度具有空想性;所谓乌托邦社会,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未看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进步性。(6分)
篇2: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的MgO可制得Mg
B.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C.草木灰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D.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镁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镁,而不采用电解氧化镁的方法冶炼镁,氯化镁的熔点低于氧化镁,如果电解氧化镁会浪费大量能源,错误;B. 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要强,可以和次氯酸钙反应生成更多的次氯酸,+漂白速率加快,正确; C. 铵态氮肥是含有铵根(NH4)的化肥,而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水解显碱性,产生大量氢氧根,NH4 +OH==NH3+H2O,会把化肥中的NH4变成氨气,降低肥效,错误; D.氢氧化钠、碳酸钠的腐蚀性过强,对胃的刺激性过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知识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NA B.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产生2.24L 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常温下,1.0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1D.将100mL0.1mol·L 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12+2NaOH=NaCl+NaClO+H2O,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NA,正确;B. 未说明是否标况无
-法判断转移的电子数,错误;C. 25℃pH=13的NaOH溶液中,由NaOH电离的OH离子
--13数目为0.1NA,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为10 NA,错误;D. 100mL0.1mol/L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0.01mol,但铁离子水解不完全,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小于0.01NA,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3.常温下,在下列指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中性溶液中: B.pH<7的溶液中: C.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 D. 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3+-试题分析:A.Fe与ClO 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pH<7的溶液显酸性,各
2+离子均不反应,正确;C. 加入金属镁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溶液,硝酸与Fe反应,错误;D. 的溶液为碱性溶液,铵根离子和碳酸氢钙与氢氧根反应,错误。
【考点定位】离子共存
【名师点睛】离子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有判断离
试卷第1页,总8页 子共存问题的试题。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区分度高。原因是考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将众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整理,使之网络化并进行有序的存储,也有知识掌握不完整,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不清晰等因素造成。解答这类题目时,需充分考虑每个选项中对这一溶液的限定条件。4.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 B.明矾净水: C.90℃时,测得纯水中 D.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的离子反应为AgCl+I⇌AgI+Cl,+3+ 2-3+正确;B.明矾电离KAl(SO4)2= K + Al+ 2SO4,而Al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3++化铝Al(OH)3,Al+3H2OAl(OH)3+ 3H,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C.9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大于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说明水电离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0,错误;D.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正确。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5.已知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①向2mL 0.1mol·L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6mol/L 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H2SO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②向酸化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Na2SO3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在酸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
B.实验②说明氧化性:
C.稀释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D.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 【答案】B 【解析】
2-+2-3+试题分析:A、在酸性溶液中2CrO4 + 16H + 3S = 3S + 2Cr)+ 8H2O,不可以大量共存,错误;B、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正确;C、已知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稀释K2Cr2O7溶液+-时,c(H)减小,又因Kw不变,所以c(OH)增大,错误;D、向K2Cr2O7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c(H)减小,平衡右移,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浓H2SO4,c(H)增大,平衡左移,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向酸化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Na2SO3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与平衡无关。错误。考点: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
6.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C.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试卷第2页,总8页 D.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从开始到Q点是正向建立平衡的过程,转化率逐渐增大,从Q到M点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使转化率降低,Q点Y的转化率最大,正确;B、从Q到M点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该反应△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错误;C、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所以W点X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错误;D、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平衡时充入Z,新平衡与原平衡等效,Z的体积分数不变,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常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题中温度在Q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Q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注意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转化率相等。7.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混合:c(CH3COO-)+c(OH)=c(H)+c(CH3COOH)
-1B.常温下,0.1 mol·L HA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完全反应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A)>c(OH)=c(H)
-1-+-C.常温下,0.1 mol·L 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1D.常温下,将0.1 mo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当溶液的pH从3.0升到5.0时,-溶液中c(CHCOO)/c(CHCOOH)的值增大到原来的100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混合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c(CH3COO)+c(OH),物
+-+料守恒关系为:2c(Na)=c(CH3COOH)+c(CH3COO),根据以上两个关系可得:2c(H)
--+c(CH3COOH)=c(CH3COO)+2c(OH),错误;B、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aA,如果HA是
-+强酸,溶液呈中性,如果HA是弱酸,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c(OH)≥c(H),错
-+-误;C、根据硫化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S)+2c(H2S),错误;D、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所以:=,由于稀释前后温度相同,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不变,与氢离子浓度,则成反比,当溶液的pH从3.0升到4.0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缩小为原先的的值增大到原来的100倍,正确。
【考点定位】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为解答关键,在判断能水解的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时,首先要明确盐的电离是强烈的,水解是微弱的,其次明确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而且第一步是主要的,最后不要忘记水的电离。电离和水解两个过程产生离子或使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所以离子浓度的比较一般从这两方面着眼考查。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不等式关系的正误判断和等式关系的正误判断两类。本题中C项需要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转化,比较容易出错。
试卷第3页,总8页 8.(本小题满分15分)
+--2+2+2-某废液中含有大量的 K、Cl、Br,还有少量的 Ca、Mg、SO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设计了如下流程图:
可供试剂 a、试剂 b(试剂 b代表一组试剂)选择的试剂:饱和 Na2CO3溶液、饱和K2CO3
++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H2O溶液(H)、KMnO4 溶液(H)、稀盐酸。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3)试剂a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2+2-(4)除去无色液体Ⅰ中的Ca、Mg、SO4,选出试剂b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调节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蒸发皿(2)B(3)H2O2 H2O2+2Br+2H=Br2+2H2O(4)KOH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满足BaCl2溶液在饱和K2CO3溶液之前加入即可)(5)除去-2-过量的OH及CO3 K2CO3+2HCl= 2KCl+H2O+ CO2↑,KOH+ HCl= KCl+H2O
【解析】
试题分析:(1)操作⑤是蒸发结晶,所以该操作用到的瓷质仪器是蒸发皿;(2)由流
+-2+2+2-+程图知,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Mg、SO4,无色液体Ⅲ中只含有K、Cl-2+2+2-,则试剂b的作用是除去Ca、Mg、SO4。操作①是萃取,操作②是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分液,操作③是将沸点不同的、互溶的两液体分开——蒸馏,操作④是将溶液与沉淀分开——过滤,操作⑤是将KCl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结晶。综上,-答案B;(3)废液中含有Br,要转化为Br2,要加入氧化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
-试剂a是H2O2;在酸性条件下,H2O2与Br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2O2+2Br+2H=Br2+2H2O;(4)除杂时试剂需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除去Ca,2+2-K2CO3溶液;除去Mg,用KOH溶液;除去SO4,用BaCl2溶液。而且只要满足BaCl2溶
2-液在饱和K2CO3溶液之前加入即可;(5)根据分析,无色液体Ⅱ中还含有杂质离子CO3--2-和OH,需用盐酸调节pH来除去过量的OH及CO3,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K2CO3+2HCl= 2KCl+H2O+ CO2↑,KOH+ HCl= KCl+H2O。
考点: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
试卷第4页,总8页 9.(本小题满分14分)
+-+2-I.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 H +HA,HAH +A。
(1)NaHA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
(2)常温时,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14A.c(Na)>c(K)B.c(H)•c(OH)=1×10
++++2-C.c(Na)=c(K)D.c(Na)+c(K)=c(HA)+c(A)(3)已知常温下H2A的钙盐(CaA)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2+ 2-CaA(s)Ca(aq)+A(aq)
2+滴加少量Na2A固体,c(Ca)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3Ⅱ.含有Cr2O7 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4.00×10 mol/L 的Cr2O7。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1)该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2)欲使25 L该废水中Cr2O7 转化为Cr,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g FeSO4·7H2O。
-133+(3)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 c(Fe)=1×10mol/L,则残留的 Cr 的浓度为
-38-31 ____________。(已知:Ksp[Fe(OH)3]≈1.0×10mol,/L,Ksp[Cr(OH)3]≈1.0×10mol/L)
+-+2--【答案】I.(1)c(Na)>c(HA)> c(H)>c(A)>c(OH)(2)AB(3)减小 加少量2-2+Na2A固体,A浓度增大,CaA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所以c(Ca)减小 Ⅱ(1)2-+2+3+3+-6-1Cr2O7+14H+6Fe=2Cr+6Fe+7H2O(2)166.8(3)1×10mol·L 【解析】
-+-试题分析:I.(1)因为钠离子不水解,HA既水解又电离,所以c(Na)>c(HA),因为
-++NaHA溶液显酸性,所以HA 的电离大于水解,又因为水电离也能产生H,所以c(H)>c2--2--+-(A),水的电离很微弱,OH浓度很小,所以c(A)>c(OH)。综上,c(Na)>c(HA)> +2--c(H)>c(A)>c(OH);(2)A、NaHA溶液呈酸性,Na2A溶液呈碱性,向0.1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时,NaHA的物质的量应大于
++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所以同一混合溶液中c(Na)>c(K),正确;B、水的离子积
+-14常数与温度有关,常温时,水的离子积常数.c(H)•c(OH)=1×10,正确;C、NaHA溶液呈酸性,Na2A溶液呈碱性,向0.1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时,NaHA的物质的量应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所以同一混合溶液++中c(Na)>c(K),错误;D、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溶液
++-2-呈中性,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c(Na)+c(K)=c(HA)+2c(A),2-错误。综上,答案AB。(3)加少量Na2A固体,A浓度增大,CaA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2+2-2+所以c(Ca)减小。Ⅱ(1)Cr2O7有较强氧化性,FeSO4·7H2O中Fe有一定的还原
2-性,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实验流程可知,第①步反应中Cr2O7在酸性条2+3+3+件下将Fe氧化为Fe,自身被还原为Cr,根据守恒元素守恒及所处环境可知,还应
2-+2+3+3+有水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r2O7+14H+6Fe=2Cr+6Fe+7H2O;(2)根据关系式2-3+2-Cr2O7~2Cr~6FeSO4•7H2O,理论上需要加入n(FeSO4•7H2O)=6n(Cr2O7)-3=25L×4.00×10 mol/L×6=0.6mol,所以m(FeSO4•7H2O)=0.6mol×278 g/mol=166.8g。
-38-31(3)根据Ksp[Fe(OH)3]=1.0×10 mol/L和Ksp[Cr(OH)3]≈1.0×10mol/L 可知,所以当c(Fe)=1×10-6-
13+-1
3mol·L时,Cr的浓度为1×10
-13+mol·L。
【考点定位】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
试卷第5页,总8页 衡
【名师点睛】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个重要的知识点,是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热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许多概念,以及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同学掌握不好,需要从实质上总结归纳。
一、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溶
-+液中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和水电离生成的OH或H结合成难电离的弱碱或弱酸,使溶液中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浓度略小。
二、要想比较这一类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首先要弄清混合溶液中,弱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谁占优势。10.(本小题满分14分)
T1温度下,体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加入4.00mol X,2.00mol Y,发生化学反应 2X(g)+Y(g)
3M(g)+N(s)△H<0。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1)前500s反应速率v(M)= 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2)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X的消耗速率与M的消耗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v(Y)与v(M)的比值不变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某物理量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有哪些_____________。
A.Y的逆反应速率 B.M的体积分数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X的质量分数(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加入3.00molM,3.00mo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平衡不移动
B.重新达平衡后,M的体积分数小于50%
C.重新达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原平衡的1.5倍 D.重新达平衡后,Y的平均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等 E.重新达平衡后,用X表示的v(正)比原平衡大
(5)若容器为绝热恒容容器,起始时加入4.00molX,2.00molY,则达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1.5mol/L(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1)1.8×10mol/(L·s)6.75(2)bd(3)b(4)CE(5)< 反应放热,若容器绝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试卷第6页,总8页 【解析】
试题分析:(1)500s时n(X)=2.8mol则反应速率
-3v(X)=(4.00mol-2.8mol)÷2L÷500s=1.2×10mol/(L·s),由于v(X):v(M)=2:3,-3所以v(M)= 1.8×10mol/(L·s);根据表格数据,该反应在1000s时达到平衡,列三段 2X(g)+ Y(g)3M(g)+ N(s)
起始量(mol)4 2 0 0 变化量(mol)2 1 3 1 1000s末(mol)2 1 3 1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6.75;(2)A.平衡时X的消耗速率与M的消耗速率等于系数比,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C.v(Y)与v(M)的比值始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D. 该反应是固体的总质量增加的反应,所以固体的总质量不变能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3)A.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是而增大的,与图像不符,错误;B.该反应正向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M的体积分数减小,正确;C. 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与图像不符,错误;D.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质量分数增大,与图像不符,错误;(4)A.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加入3.00molM,3.00molN,平衡左移,错误;B. N是固体,所以再加入3.00molM,3.00molN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的,M的体积分数等于50%,错误;C. 恒温恒容下,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的,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等比例变化,正确;D.重新达平衡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Y的平均反应速率与原平衡不相等,错误;E重新达平衡后,X物质的量浓度变大,所以用X表示的v(正)比原平衡大,正确;(5)该反应放热,若容器绝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M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5mol/L。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效平衡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图像、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状态判断、等效平衡等,难度较大。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常考知识点, 比较抽象, 理解困难,必须全面透彻的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常见判据:
1、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3、同一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目相等
4、有气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5、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一定
6、转化率相同
7、若反应有颜色的改变,则颜色不变时平衡。11.(本小题满分15分)
参考下列图表和有关要求回答问题:
(1)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一种原理是CH3OH(g)和H2O(g)反应生成CO2和H2。右图是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活化能 a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反应热△H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请写反应进程出CH3OH(g)和H2O(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试卷第7页,总8页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另一种反应原理是:CH3OH(g)+1/2O2(g)CO2(g)+2H2(g)△H=c kJ/mol又知H2O(g)H2O(l)△H=d kJ/mol。则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以CH3OH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法制取ClO2。二氧化氯(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①CH3OH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通入 O2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②图中电解池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ClO2。阳极产生 ClO2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③电解一段时间,从阴极处收集到的气体比阳极处收集到气体多 6.72L时(标准状况,忽略生成的气体溶解),停止电解,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mol。【答案】(1)减小 CH3OH(g)+ H2O(g)CO2(g)+ 3H2(g)△H=+(a-b)kJ/mol;(2)2CH3OH(g)+3O2(g)2 CO2(g)+4 H2O(l)△H=-(4a-4b-6c-4d)kJ/mol(3)--2---+①增大CH3OH-6e+8OH═CO3+6H2O ②Cl-5e+2H2O=ClO2↑+4H ③1mol 【解析】
试题分析:(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所以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活化能a减小,反应热△H不变;根据示意图CH3OH(g)+ H2O(g)CO2(g)+ 3H2(g)△H=+(a-b)kJ/mol;(2)已知CH3OH(g)+ H2O(g)CO2(g)+ 3H2(g)△H=+(a-b)kJ/mol①,CH3OH(g)+1/2O2(g)CO2(g)+2H2(g)△H=c kJ/mol②,H2O(g)H2O(l)△H=d kJ/mol③。根据盖斯定律②×6-①×4+③×4得,2CH3OH(g)+3O2(g)2 CO2(g)+4 H2O(l)△H=-(4a-4b-6c-4d)kJ/mol;(3)①放电时,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甲醇参与反
--2-应的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6H2O,阳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O2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②氯离子放电生成ClO2,由元素守恒
--+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③+---+在阴极发生10H+10e=5H2↑,阳极2Cl-10e+4H2O=2ClO2↑+8H,标准状况下,从阴极处收集到的气体比阳极处收集到气体多 0.36mol时,设阴极生成H2 x mol,阳极生成ClO2 y mol,则,x-y=0.3 , x/y=5/2 解得,x=0.5mol,y=0.2mol,在阴极上消耗+1mol H,所以就有1mol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考点:燃料电池、电解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
篇3: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实践表明, 高效性的语文试卷讲评课要遵循以下策略:
一、精心“淘”题, 强化目标
“淘”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根据计划精心选择能实现复习目标的试题, 绝不旁逸斜出;二是对一些模拟题, 教师要不看答案, 独立解题, 深入钻研, 对试题作出客观而合理的评估, 特别是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答案与命题者的答案的不同点, 既思考自己思维的误区, 也要自信地修正答案。
编制试卷前, 教师通过精心做题, 科学选题, 杜绝不能实现复习目标的废题。这样, 教师实际上就提前进入了试卷讲评课, 从源头上保证了讲评课的高效性。精心“淘”题反映在试卷编制上, 不必苛求阶段练习与高考题型的高度统一, 应以实现阶段目标为指针, 围绕阶段目标, 选高质量的“类”题, 强化训练, 以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围绕一个训练点重点突破, 保证每一次讲评都能让学生在阶段目标上有所得, 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保证了复习的有序性、高效性。
二、引导思维, 总结规律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至关重要, 因为达成提升能力及构建主干知识网络的目标, 没有教师的引导, 仅凭学生一己之力, 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试卷讲评要给予学生呈现思维过程的机会, 激发课堂参与的意愿, 激活思维的灵活度, 尤其是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 教师更要展现错误的类型, 分析“致错因子”, 还原学生致错的思维过程, 引导自主探究, 强化正确方法。
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一题一项的答案校正, 而应有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和综合思维的意识, 引导学生将同类试题集中比较分析, 从具体试题上升到方式点拨、原则解说、步骤总结等理性层面, 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 努力做到讲一题通一“类”。
因此, 高效的语文试卷讲评课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答案呈现,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 最终弥补思维的缺陷,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语文味道, 弥漫课堂
程少堂先生认为, 所谓语文味, 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 以共生互学 (互享) 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 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义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 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 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语文试卷讲评课, 要通过情味、趣味、韵味的激发和对语言的品味等手段, 让师生体会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试卷讲评课要有语言的赏析, 对于古诗词、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 赏析其音韵的和谐、词语的准确、句式的丰富、修辞的生动。如果仅围绕题目用力而忘却语言的把玩, 无疑“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试卷讲评课要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不同文体的解读方法, 作文素材的随时积累, 卷面书写的清洁工整, 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都是试卷讲评课不可或缺的任务。试卷讲评课要有浓郁的情感, 具有语文味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是情感的心理场, 需要教师注入情味、发掘文本中的情愫,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体察作者的用意、理解文本的内涵, 从认知领域进入情感领域, 入乎其内, 沉乎其中, 题目也能迎刃而解。
总之, 试卷讲评课要还原语文的本色, 复归本位,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凸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作文讲评, 侧重升格
作文讲评是试卷讲评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好作文讲评课,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重要。根据近十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作文讲评课要特别注重目标明确, 讲究升格有路。作文讲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针对性讲评
教师根据批阅作文获得的信息, 分析学生作文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确立集体讲评的重点, 力求讲好“这一次”, 做到一次讲评主要解决一个问题, 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讲评要点也可以是一学年或一学期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 本学期作文教学以议论文写作为训练重点, 那么作文讲评课就应从这一重点出发, 把整个议论文写作分解成七八个训练点, 在编制试卷时, 逐一体现在阶段试卷上, 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及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这一目的。因此, 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必须是讲评点明确而集中的课, 必须是一节课突破一个“点”的课。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作文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2. 升格性重作
所谓升格性重作, 也就是在教师的作文讲评完成后, 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整体情况已经有所了解, 并在体味教师所给范文的基础上, 针对自己作文的缺点重写作文的过程。升格性重作力求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现的误区, 使重作后的作文能脱胎换骨。当然, 升格作文也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升格, 只要扣住讲评要点, 有所进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个点,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最终力求完美。笔者曾经让全班学生把一篇《接力》的作文同题升格重作了四次, 效果颇佳。二是片段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针对写得不够理想的片段重写一个段落。这一方法应不厌其烦地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的始终。三是升华式重作。对于一些作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 教师在讲评后可指导他们在较为成功的原作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层次, 以达到发表的要求。
3. 拓展性阅读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必备要素。作文讲评后, 教师可以印发自己的“下水文”、学生的优秀作文和与之类似的时文美文等供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些印发的文章, 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 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使自己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
高效性的语文试卷讲评课还要注重以下流程:
一备讲阶段
1.印发答案, 启发思维
印发的参考答案应蕴含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教师通过独立做题对不合理的答案要进行修正, 对不完整的答案要给予补充, 在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以提醒学生注意。当然, 对不合理的答案, 也可以不修正, 把它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以此为契机,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通过看参考答案, 要完成如下工作:一是进行字音、字形、成语、古文实词、精彩小文段的摘录整理;二是标出错题, 初步思考出错的原因, 能订正的自行订正;三是列出自己看了答案仍不明白的题目, 以便教师讲评时重点突破;四是找到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 为以后复习指明方向。
学生在做完试卷的这段时间, 对自己的劳动成效极为关注, 此时印发答案, 学生一睹为快, 思维也最为活跃。这样, 就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 为课堂的高效性奠定基础。
2.考情分析, 确定目标
教师在阅完试卷后, 不能简单地把成绩公布给学生, 而要进行详细的考情分析。考情分析一般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全面、具体、准确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数据及不同答题与得分情况, 找出学生共性和个性的错误。二是根据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 归纳分析致错原因。三是分析比较同一试卷中不同题型、不同板块的得分情况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分情况, 找出答题优秀与失分落后的差别与原因, 以此了解学生在各知识板块复习中的总体优势与劣势。四是确定讲评重点, 考情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影响学生得分提高的那个“短板”, 敏锐地分清主次, 确定讲评重点, 锁定适当的讲评目标, 做到让试卷为我所用。
二讲评阶段
1.质疑讨论
这个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参与对试卷和答案的质疑讨论。可挑选重点题目让学生自述答题思路, 还原答题情境。或交流答对题的经验, 或说明答错题的教训, 或向教师质疑。此时, 教师贵在营造一个互动探究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 理清相关的知识结构, 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
2.突破重点
讲评重点就是在备讲阶段确立的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确立的专题重点, 还可以是大专题中的某一个点。比如阶段专题是现代文阅读, 那么讲评重点可侧重于此, 还可以根据答题情况倾斜到文章的表现手法、语言的鉴赏上。
突破时, 可以通过呈现不同的错误答案类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拥有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通过分析“致错因子”, 强化正确方法, 弥补自己思维方法的缺陷。课堂在“示错———析错———改错”中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学生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正确的答题规律和思维方法。
3.拓展练习
艾突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克服遗忘的最佳办法就是马上进行强化。试卷讲评课要在教师引导思维、总结规律的基础上, 课堂上完成重点突破后, 可设计一些拓展练习, 适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期复习效果的长效性。拓展练习在形式上可为课堂小练, 可为课后作业;在内容上可在原题的基础上借题发挥, 将考点扩展、深化、增加难度, 从而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也可将原题进行变式训练, 即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在原题的基础上合理的变化, 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达到及时巩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讲后阶段
1.反思总结
试卷讲评结束后, 教师要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 找到学生的薄弱点, 并把它作为以后专题复习的重点;学生要做好考后笔记, 除了做好摘录外, 还要把错题进行归类整理, 以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相同的错误。
2.修正计划
修正计划是指在考试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局部修正近期复习计划。学生掌握较好的可适当减少课时, 学生问题较大的可适当增加课时。
当然,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不必机械照搬以上流程, 我们应以学生需要为中心, 以有效、高效为目的, 有所侧重和简化。
篇4: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1. 下列各式:①-(-2);②--2;③-22;④-(-2)2,计算结果为负数的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2+a0=a4 B. a5·a2=a7 C. (a2)3=a5 D. 2a2-a2=2
3.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截至今年五月底,我国股市开户总数约95000000,正向1亿挺进,95000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9.5×106 B. 9.5×107 C.9.5×108 D. 9.5×109
4. 如图,图1表示正六棱柱形状的高式建筑物,图2中的正六边形部分是从该建筑物的正上方看到的俯视图,P,Q,M,N表示小明在地面上的活动区域. 小明想同时看到该建筑物的三个侧面,他应在( )
A. P区域 B. Q区域 C. M区域 D. N区域
5. 将直径为60 cm的圆形铁皮做成三个相同的圆锥容器的侧面(不浪费材料,不计接缝处的材料损耗),那么每个圆锥容器的底面半径为( )
A. 10 cm B. 20 cm C. 30 cm D. 60 cm
6. 某学校用420元钱到商场去购买“84”消毒液,经过还价,每瓶便宜0.5元,结果比用原价多买了20瓶,求原价每瓶多少元?若设原价每瓶x元,则可列出方程为( )
A. -=20 B. -=20
C. -=20 D.-=20
7. 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BC,E为AB边上一点,∠BCE=15°,且AE=AD. 连结DE交对角线AC于H,连结BH. 下列结论:①△ACD?艿△ACE;②△CDE为等边三角形;③=2;④=,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②④
C. 只有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如图4,AB是⊙O的直径,弦BC=2 cm,F是弦BC的中点,∠ABC=60°. 若动点E以2 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0≤t<3),连结EF,当△BEF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
A. B. 1 C. 或1 D. 或1或
9. 如图5,无盖无底的正方体纸盒ABCD-EFGH,P,Q分别为棱FB,GC上的点,且FP=2PB,GQ=QC,若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折线AP-PQ-QH裁剪并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A. 一个六边形 B. 一个平行四边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10. 如图6,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 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3 B. C. D. 4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分解因式:mx2-6mx+9m=_______.
12. 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 如图7,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于点O,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AD=4,BC=8,则AE+EF=_______.
14. 直线y=kx+b经过A(2,1),B(-1,-2)两点,则不等式-2
15. 已知⊙O1与⊙O2两圆内含,O1O2=3,⊙O1的半径为5,那么⊙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6. 如图8,直线y=-x+2与x轴交于C,与y轴交于D, 以CD为边作矩形ABCD,点A在x轴上,双曲线y= (k<0)经过点B与直线CD交于E,EM⊥x轴于M,则S=_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72分)
17. (7分)计算(π-2009)0++-2+-1.
18. ( 7分)先化简:-a+1÷,并从0,-1,2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
19. (7分)如图9,在四边形ABCD中,AB=AC=AD,BC=CD,锐角∠BAC的角平分线AE交BC于点E,AF是CD边上的中线,且PC⊥CD与AE交于点P,QC⊥BC与AF交于点Q,求证:四边形APCQ是菱形.
20. (8分)“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小丽在“统计实习”活动中随机调查了学校若干名学生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现象的看法,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
(1)求这次调查的家长总数及家长表示“无所谓”的人数,并补全图10.
(2)求图11中表示家长“无所谓”的圆心角的度数.
(3)从这次接受调查的家长中,随机抽查一个,恰好持“不赞成”态度的家长的概率是多少?
21. (8分)如图12,台风中心位于点P,并沿东北方向PQ移动,已知台风移动的速度为30 km/h,受影响区域的半径为200 km,B市位于点P的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点P 320 km处.
(1)说明本次台风会影响B市.
(2)求这次台风影响B市的时间.
22. (8分)A,B两城间的公路长为450 km,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沿这一公路驶向B城,甲车到达B城1 h后沿原路返回.如图是它们离A城的路程y km与行驶时间 x h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返回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乙车行驶6 h与返回的甲车相遇,求乙车的行驶速度.
23. (8分)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CD为∠BCA的外角平分线,F为AD上一点,BC=AF,延长DF与BA的延长线交于E.
(1)求证:△ABD为等腰三角形.
(2)求证:AC·AF=DF·FE.
24. (9分)我市某镇的一种特产由于运输原因,长期只能在当地销售.当地政府对该特产的销售投资收益为:每投入x万元,可获得利润P=-(x-60)2+41(万元).当地政府拟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快开发该特产的销售,其规划方案为:在规划前后对该项目每年最多可投入100万元的销售投资,在实施规划5年的前两年中,每年都从100万元中拨出50万元用于修建一条公路,两年修成,通车前该特产只能在当地销售;公路通车后的3年中,该特产既在本地销售,也在外地销售.在外地销售的投资收益为:每投入x万元,可获利润Q=-(100-x)+(100-x)+160(万元).
(1)若不进行开发,求5年所获利润的最大值是多少?
(2)若按规划实施,求5年所获利润(扣除修路后)的最大值是多少?
(3)根据(1)(2),该方案是否具有实施价值?
25. (10分)如图15所示,过点F(0,1)的直线y=kx+b与抛物线y=x2交于M(x1,y1)和N(x2,y2)两点(其中x1<0,x2<0).
(1)求b的值.
(2)求x1·x2的值.
(3)分别过M,N作直线l:y=-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1,N1,判断△M1FN1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4)对于过点F的任意直线MN,是否存在一条定直线m,使m与以MN为直径的圆相切?如果有,请求出这条直线m的解析式;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篇5: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42分)
1.一览众山小2.潭影空人心3.一水护田将绿绕4.会挽雕弓如满月
5.曾益其所不能6.落英缤纷(1—6每空3分,每错一字扣1分)
7.远行的朋友(2分)
8.B(2分)
9.清姚鼐(2分)
10.那些僻远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3分,关键词“当”、“及”)
11.C(3分)
12.(1)等到(2分)(2)跑(2分)
13.傅显踱着优雅的步子在集市上行走,遇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3分,关键词“行”“见”)
14.A(2分)
15.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16.B(3分)
17.排比对偶(2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有力地强调了增加书卷气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的观点,并点明应该读怎样的书,以及怎样读书。(3分)
18.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4分)
19.通过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可以培养书卷气(3分)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3分)
20.略(4分)
21.虔诚(2分)
22.插叙(1分)补充交代狼崽的来历,表现了西藏女人的善良本性。(3分)
23.强烈地表达了“她”对西藏女人把价值连城的九眼珠直接挂在脖子上的惊讶之情。(3分)
24.(1)看到女人身边跟着狼崽就想到“动物嗜血”的理论。
(2)认为女人不理她的搭讪是对她有所防备。
(3)觉得女人对同住一房的邀请不回答是有戒心。
(4)怀疑女人摘下九眼珠是忘记了提防她。
(5)以为女人不答话是神志不清。(答到3点即可,共6分)
25.A(3分)
篇6:信息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测试卷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jiǎohuájīxièhānsèōuzhōuqínshu
()()()()
méngfāfūhuàgōngxūnkānzǎiniánchóu
()()()()()
2.同音字填空。(2分)
jùn()工英()严()()马
3.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尽管(jǐnjìn)踯躅(zhuózhú)粗糙(cāozào)解剖(pūpōu)
狡黠(xiájié)挫折(cuōcu)玫瑰(guīguì)瞥见(piēpiě)
4.形近字组词。(5分)
纭()梁()黎()啜()罐()
耘()粱()黧()缀()灌()
5.填空。(4分)
疲惫不()狂()自大家()户晓无与()比
自()聪明()然长逝名()其实责无旁()
6.圈出错别字并改正。(2分)
再接再励()弱不经风()坚苦朴素()穿流不息()
7.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1分)
元宵除夕端午重阳中秋清明春节
8.找出与划线的词关系最相似的一组,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分)
树枝:树()
A课本:书包B袜子:衣服C蔬菜:水果D手指:身体
9.按要求作答。(4分)
(1)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2)老班长对三个病号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4)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0.关联词填空:(1分)
()生活的路上会遇到沟沟坎坎,我们()一定坚持向前。
二、积累运用(16分)
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2分)
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用四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
()()()()
2.原文填空。(5分)
(1)跨峻岭,(),(),(),纵横十万里。
(2)看列兵雷锋啊,(),(),直响透未来的无穷世纪!
(3)我失骄杨君失柳,()。
(4)心存汉社稷,()。
(5)青山有幸埋忠骨,()。
(6)祸兮福之所倚,()。
(7)蚌方出曝,()。
3.课文知识。(7分,每小题1分)
(1)解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鹬蚌相争》选自西汉刘向编订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的道理。
(3)《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牌是(),词中的“杨柳”既指()两位烈士,也指()。
(4)四大名著是、、、。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品质或精神。
南丁格尔()雷锋()
(6)冰心原名(),主要作品有等。
(7)《小抄写员》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夏衍的《野草》一文中的野草象征()。
4.诗歌大观园。(2分)
(1)“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有、。
(2)“边塞诗”代表诗人有(),我积累的边塞诗诗句有、。
三、阅读。(20分)
短文(一)
①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三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经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年至1,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②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剂,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③化学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以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④【A】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B】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C】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D】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说明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的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分)
4.本文介绍的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第4自然段本来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补回在__________处。(1分)
短文(二)
台湾岛美丽、富饶,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和“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5%,是我国的木材重要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110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湾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山顶上冬天积雪,晶莹耀眼,远看如玉,所以叫玉山。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鲜艳。四周群山环绕,林山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1分)
2.短文中具体写台湾岛富饶的是第____自然段;具体写台湾岛美丽的是第____自然段。(2分)
3.短文中人们称颂台湾岛富饶的美名有“米仓”、___、____、_____(3分)
4.概括第六自然段大意(2分)______________
5.用“~~”划出文章过渡句,用“__”划出文章中心句。(2分)
四、写作34分
(一)为了讨论部署“六一”活动方案,少先队大队部决定在5月20日(星期三)中午12∶00召开大队干部会议。请代拟一则通知。(4分)
相关文章:
届高三英语模拟试卷上海新世纪教材01-24
高三模拟英语试卷01-24
安徽高考文综模拟试卷01-24
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英语试卷01-24
高三第二次模拟英语试卷答案01-24
高三模拟语文试卷01-24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政治试题(word版_含答案)01-24
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语文中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01-24
中考英语复习试题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