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信息平台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号线 宁波 轨道交通 线路

一、宁波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现状

宁波轨道交通于2014年5月开通第一条线路, , 目前已运营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3条线路, 共51个车站, 75公里运营里程, 基本形成十字骨架的线路结构。

预计2020年将建设完成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4号线、5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 , 总规模100.1km。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不断增多, 票务管理的车站、人员与数据将会随之增加, , 以现有工作模式, 票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与难度也会成倍提高。因此通过合理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线网票务管理工作效率和人员绩效, 是迫切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现阶段, 每条线路建设承包商会提供相应的票务管理软件, 其存在如下诸多弊端:

(一) 管理软件碎片化

在轨道交通AFC系统建设中, 不同线路一般由不同的承包商实施建设, 按线路提供的票务管理软件往往会互不兼容, 为后续问题解决、系统优化、快速熟悉系统等带来难度与麻烦, 不能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

(二) 业务需求无法满足

票务管理工作模式、流程一般会随着运营的深入进行调整, 票务管理软件作为相应承包商线路建设的一部分, 在运营之后, 往往存在问题解决相应慢或基本无响应的情况, 造成票务管理工作极其被动。

(三) 票务管理无法形成闭环

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票务管理信息系统, 票务管理软件就必须与线网清分系统做好配合和对接, 形成从线网、线路、车站三级的票务管理闭环。目前, 各线路的票务管理软件都会存在这一问题, 给票务管理工作闭环带来巨大难度和挑战。

目前宁波轨道交通试行的是纸质报表与票务管理软件双线运行的模式, 随着线网运营线路的增多, 相应管理工作内容将成倍增加, 随之, 繁多的纸质报表与低效率的人工操作给票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与公司提倡的“提速增效”理念相违背。

二、宁波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信息平台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 宁波轨道交通于2016年初提出开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自主产权的票务管理信息平台, 为票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提供有力保障。

宁波轨道交通票务管理面向各线路车站和线路票务管理单位。票务管理平台基于现有工作流程, 着力实现数据录入、报表统计、业务流转、票务审核的电子化。其平台设计内容包括包括系统总体结构、应用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安全系统设计、运维和备份设计七个部分。其中系统总体结构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 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一) 逻辑架构设计

本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接入层, 以及贯穿各架构层面的运营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运维体系等部分。系统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基础平台层包括系统基础设施软件和云基础平台,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 云基础平台包括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虚拟化以及云计算平台管理。

数据资源层包括元数据、主数据、公共业务数据和决策支持数据, 以及图像、扫描件、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

应用支撑层包括数据交换服务、统一客户端框架、公共类库与框架、统一授权认证服务等。

应用层主要是指系统各子功能模块业务应用的具体实现, 包括BOM数据核对管理、TVM/AGM数据核对管理、统计报表管理、票务问题管理、收益票卡统计查询和票卡库存。

通过系统门户、接口服务与订阅推送等方式, 并实现个性化界面等功能。

(二)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对票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需求的分析, 系统的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票务管理系统以票务处理业务模块为核心、结合票务管理线网统一授权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系统数据交互与人员授权管理。

1. 票务处理业务模块

根据现有管理模式, 票务管理平台功能主要分为车站票务管理与中心票务管理两大块。

(1) 车站级功能:BOM模块管理、TVM/AGM模块管理、报表模块、库存管理、票务问题管理及其他管理等。

(2) 中心级功能:BOM审核管理、TVM/AGM审核管理、报表模块、出入库管理、票库管理、车站库存管理、车票流动管理、票务问题管理、其他管理、业务参数管理及系统管理等。

2. 票务管理线网统一授权平台

采用"线网统一平台"管理身份、认证、授权。授权通过统一平台的授权子系统建立功能与角色实现系统权限的控制, 再由线网统一平台的身份管理子系统在各线路车站目录下建立对应的人员组与角色进行绑定, 实现人员的授权。

3. 数据交换平台

根据业务需求, 系统需要实现清分前置区与清分网络层和线路网络层的数据交换, 可利用Windows服务、Web API等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根据系统数据实时性要求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数据交互方式。

●收益票卡数据

数据存储:采用区域网络存储技术 (SAN) , 实现数据安全与高可用性。

数据交换发送服务器组:数据交换发送服务器组包括两台HPDL580服务器, 实现FTP, WEB服务以及File等的访问与发送。

数据交换接收服务器组:数据交换发送服务器组包括两台HPDL580服务器, 实现FTP, WEB服务以及File等的访问与接收。

处理服务器组:处理服务器组包括两台HPDL580服务器, 建立多个进程内主机实现主动/被动模式和主动/主动模式的高可用性群集, 实现应用与流程处理。

数据库群集:数据库群集包括两台HPDL580服务器, 通过主机总线适配器 (HBA) 高速访问数据存储区, 在两台服务器上搭建SQLServer故障转移群集。

三、票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优势

票务管理信息平台 (一期) 于2016年底建设完成, 并在2号线一期进行部署试点。其体现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一) 经济优势

票务管理信息平台的经济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的降本, 第一, 平台开发费用的节约。按照兄弟地铁 (南京、无锡、上海地铁) 的票务管理系统开发费用估算, 可直接节约软件开发成本约40万;第二, 平台部署实施后, 可节约相关工作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 依据相关人员工作时间进行简单估算, 每个涉及参与票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可预计节约182小时/岗位.年。同时, 平台部署实施后, 可逐步实行票务管理无纸化, 减少了纸张和墨盒的使用量。此项成本预计可节省10万元/年。

(二) 效率优势

随着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票务管理的复杂度呈几何难度增加。票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成果提高了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体现在安全性与准确性上。

票务收益、车票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票务数据审核更加安全、准确;报表统计、制作更加人性化。

四、结论

票务管理信息平台的自主开发是宁波轨道交通AFC系统票务信息系统科研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一方面为解决现阶段票务生产软件存在的弊端开辟了道路, 为下阶段逐步替换原有票务生产软件, 甚至替代纸质报表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成为行业票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意借鉴;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系统开发能力的队伍, 积累了项目过程管理经验, 为将来打破承包商软件技术垄断打下了技术积累。

摘要:票务管理包括票务收益与票卡管理, 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目前, 票务管理工作基本仍以纸质报表及人工操作为主, 信息化水平不高。其主要限制在于各家轨道交通的票务管理工作模式、流程不同, 没有相对统一的票务管理系统标准与方案。本文从解决宁波轨道票务管理的难点出发, 以建设宁波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为理念, 提出一套符合现有工作实际的系统解决方案, 并就相关创新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一体化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