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关键词:

第一篇: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没有大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听著名教育家黄宝国教授专家报告会体会

10月26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副校长黄宝国教授关于《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力研究》的报告。黄校长诙谐生动的语言,真实可信的事例,令人钦佩的教育智慧,给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校长以自己几十年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经历与老师们分

享,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案例,而且有视角独到的教育主张。内容丰富,极具感染力,博得听众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从“新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提高小学教师教育力基本策略、关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我区老师在自身职业规划及发展的思考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启发。 他动情讲述学生刘竺岩《我的那点屁事》,倾诉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他精致描摹女儿配合老师上公开课时的遭遇,针砭时下的虚假教学;他倾情诉说与妻子互相关爱相濡以沫,阐述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其往往浅例深解,深入浅出,释理无痕,案例未毕,共鸣之声随之而来。而细品宝国老师的讲座,潜移默化地映衬出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以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宝国老师的谆谆教诲,点燃了我完善自身,执著向前的教育激情。

黄校长指出,教师的职业幸福关键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并引用了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对教育的理解,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热爱教育、淡泊名利、开拓创新、业务精湛”,基本路径是“观察、积累、求真、学习、科研、创新”。在关于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方面,黄老师提出教师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即“取长补短与扬长避短、照亮别人与完善自我、团队裹挟与自我调节、专家引领与自我感悟”。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以一段对幸福的朴素追求的视频结束,老师们受益匪浅,在思考中对黄老师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相信对今后自身职业生涯的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明确而坚定。

黄校长认为,作为班主任,拥有教育智慧的方法有一下几点:第一,行为引领法。黄校长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志向,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这样,才会拥有工作激情,这样,才能享受工作。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如果不能把教育当成享受,那就学会承受,爱我所爱,爱我所选。同时,我们自己要行得端住得正。黄校长说得好:当家长到学校告发老师时,那一定是忍无可忍了。劝诫孩子改掉坏的习惯,自己首先必须改掉坏习惯。第

二、细化流程法。班主任工作复杂而忙碌,因为一天中要处理的有关学生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我们能把班级工作的流程细化到每个学生、每个时间段,让学生什么时候做什么都清楚清楚。班级里,每开展的一项活动,都要精心设计,活动中的人、事、物、达到什么效果,都精确安排。黄校长说,有人在国外考察回来,常常羡慕人家的文明程度高,公共秩序好。他认为,那不一定是人家民众道德有多高尚,而是因为服务到位了。所以,我们的德育工作,如果有爱心、有细节、有坚持,那么,工作

就一定会去的成功。第

三、零点对接。这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给学生细致周到的服务,不要出现任何时段的管理空白。这样就会尽量避免发生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第四,责任担当。班级的管理工作,要细化到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这就是担当。让每个人都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让每个人都实实在在成为班级的主人。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做人。

黄校长的关于教育智慧的讲座,引起了我们所有班主任的深思:黄校长所叙述的一切,我们都似曾相识,但成功的是他,我们却仍然像老黄牛一样陷入班主任的繁琐中,我们和他的区别不就是他教育的智慧吗?我的心里不禁一亮,仿佛知道了我下面该怎么做了!谢谢您,黄校长!

第二篇: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新泰市新汶实验中学安全自查报告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是从领导到老师的一条信念。学校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坚信校舍、师生安全事关稳定大局、责任重于泰山。在参加市教育紧急安全工作会议后,我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部署,开展了多次对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等全面性的“查隐患、堵漏洞”的安全管理工作大检查进一步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打造平安校园,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现将自检结果报告如下:

一、 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在市教育局工作会议后,立即回校召开了班子成员参加的校委会安全工作专项会议,明确了任务、责任,进行了细致的分工,筹划了学校下一步安全工作的打算。下午,学校又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安全工作紧急会议,会上,王校长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实际,讲了我们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严格的安全工作要求,提出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工作口号,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安全高于一切”,“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主要”的思想,指出了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丝,学校要形成校园安全人人有责,大家时时想安全,处处抓安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认真检查,督促整改。

(一)校长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功能室负责人、后勤人员,对学校涉及安全的各个方面进行排查,具体工作如下:

1、教学楼。教学楼内及各班教室门窗、电路及照明情况。各班照明灯和走廊灯都能正常使用,各班教室门窗完好。

2、办公楼。办公楼、综合楼的用电、防火、防盗情况,督促教职工注意安全用电和防火安全,防盗安全。

3、学校餐厅。餐厅证件齐全,设施完备,制度健全。餐厅人员能执证上岗,而且管理严格,无违纪现象。注重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4、检查了学校厕所、围墙、标志物、旗杆、教学楼外饰、门窗等处。经检查都完好无损,不存在安全隐患。并决定定点锁南门,治安人员加强对北门外来人员的盘查,确保学校的安全。

5、检查教学楼内消防设施、应急灯、安全通道等,发现楼内消防栓完好,配件齐全,灭火器数量符合要求,放置正确。应急照明设施齐全,疏散通道畅通。

6、体育教师与后勤人员对校园的体育器械进行了检查。所有体育器械没有破损,不存在安全隐患。

7、检查学校的饮用水情况,水质水源合格,饮用水质量无问题。并教育学生杜绝吃“三无食品”。

8、 各功能室。检查了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校医室,这些教学辅助室的管理都很到位,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去做,无安全隐患。

9、 后勤人员与综合治理办公室联合,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学校周边环境情况较好,没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娱乐场所,并教育学生双休日禁止去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交通安全始终是我校安全工作的难点,学校放学之后,教师无法管理学生,尽管教师反复教育学生遵守交通安全要求,但学生仍然有在公路上并排骑行、逆行、打闹等情况,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整改措施

我们将继续加强以交通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理,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继续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与管理,继续加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坚持进行晨检、午检,定时进行校舍建筑的检查,及时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工作做实,将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的利益。

新泰市新汶实验中学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三篇:没有四川就没有中国

抗日战争(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历史不应被忘记。在60多年前的那场可歌可泣的民族大抗战中,四川人民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和牺牲:直到抗战胜利,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万5千多人;为完成抗战军用机场的修建,川人服工役的民工总数达300万以上;粮食是抗战的主要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总数在8000万石以上,四川供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购”与“征借”亦自四川始;此外各种捐税贡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为正面战场贡献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在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人数令人震撼,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四川人。

抗战八年,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川军牺牲更多的是“无名英雄”,即普通战士。川军第43军26师老战士何聘儒回忆淞沪会战时:“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26师官兵顽强鏖战七昼夜,是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极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余名。每连留存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600多人!

1938年1月20日,带病的刘湘,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汉口“万国医院”。中将参赞黄罔走进病房,凑在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耳边汇报:“甫公,川军按你命令反攻,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收复芜湖指日可待了!”刘湘睁眼喃喃说:“打、打得好„„”但马上昏过去了。1月20日刘湘与世长辞,年仅48岁。清理遗物时,发现刘湘曾在一张纸条上写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湘还留有遗嘱:“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军人之天职。不意宿病复发,未竟所愿„„”“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对于这段历史,李宗仁将军曾说:“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毛泽东发来唁电:“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对刘湘作了高度评价。

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

中国的抗战军队中,每

五、六人就有一个四川人,故当时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高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四川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四川各地热血青年“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故事比比皆是。72岁高龄的高尚奇,动员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曾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主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赠送给他一面“死”字旗,旗子左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抗战最艰苦的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四川在1个月内征4.5万名优秀知识分子当兵,飞赴印缅补充远征军。四川无数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群情激昂“泣请从军”,4万多人很快整装完毕奔赴前线。据统计,全国抗日战场上,川军阵亡人,负伤人,失踪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淞沪战场上,川军26师一个连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毅然迎击日军。7日7夜的惨烈战争,川军26师数次成功击退日军的进攻,成为淞沪会战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然而,由4000多人组成的26师,在此战之后仅剩600余人,伤亡85%以上。

台儿庄战役,抗战重要转折点之一。川军122师与日军在滕县展开巷战,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其后,全师官兵拒不肯降,不惜以手榴弹与入城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击毙日军4000余人,而该师5000人战至最后一人,几乎全部牺牲„„

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之魂!”

“可以说,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是决定性的。”《正者无敌》的编剧石小克一谈到川军的历史就忍不住激动的情绪,“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四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遭受日本人的铁蹄践踏,但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和50%的钱粮。川军在抗日期间总是冲在最前线以致伤亡惨重。很多川军师旅都是全军覆没,以致幸存下来的老川军,在解放后有很多并未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他们曾经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如今却大部分默默无闻。”

可以说,缺少川人的抗战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抗战史。川人的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中浸透了鲜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 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八幡霎时变成火梅。这是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到这一年底,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炸弹3623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漫漫长夜过去,抗战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在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四川人同对抗战做出的贡献。1945年10月,《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代表全国人民对川人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表示了衷心的谢意。抗战精神永垂青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第四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08年4月19日,全国素质教育专家、北京五中张毅副校长及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付宜红博士,在稻庄镇华骜集团会议厅作了两场精彩的报告。我有幸聆听了这次报告会,感慨颇多,她们通过生动的实例让我们明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积极的课堂氛围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根本。

现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切身体验,谈一谈素质教育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

教育、转化落后学生的过程曲折而且漫长。有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脱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北风猛吹,人们冷,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送暖,使行人觉得热而脱去大衣。对于落后学生如果用北风吹他们约束他们,以冷峻的态度去教育他们,他们往往会产生抵抗的情绪。相反,在教育转化他们时,如果饱含爱心、并注重方式方法,以温暖之心处理事情,熏陶、感化他们,就可以帮他们找回学习的兴致和自信心,让他们找回积极上进的心。

我所教的班有个学生,是从邻近学校转过来的,刚转过来时,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他和班里的同学老打架,爱欺负女同学。有一次,接连一周,他每天打一架,有次甚至他拿着东西勒女同学的脖子。我真被他的行为激火了,便对他说:“为什么要转到我们学校?我们学校不欢迎象你这样打架的学生!”想不到他竟然对我说:“哼!

哪里的老师也都像你一样不喜欢我,同学也都讨厌我,不愿意和我交往。”听了他的话,我一时心软,感觉这个学生也蛮可怜的,就对他说:“老师和同学们也不喜欢打架的你,但只要你改正了,我们就喜欢你、欢迎你。”我无意间说了这么一句话,竟想不到这个孩子回家告诉他妈妈,说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喜欢我,只要我以后不吵架就行了。当然,这是我以后听他妈妈说的。

自从那次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慢慢的转变,渐渐的,再也不和同学吵架了,课堂上也开始守纪律了,学习上在一点点进步。同学交往开始增多,自己也开始融入到班集体之中。

从自己班的这位落后学生身上,我深深感悟到:对这样的孩子,要多给一点温暖,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时时处处都感到老师还是喜欢我的,只要我像其他同学那样,守纪、努力学习。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景。在工作中我们每一位教师是否能做到了这些,这样对待学生吗?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是盲目的溺爱--迁就、放任,而是把耐心教导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该严格的时候还是要严格要求,他犯错时,也要指出来,不带有任何偏见的指出来。只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处于爱护你的立场上把你当成优秀学生来批评你、纠正你的错误,帮你改正错误的话,学生是不会产生抵触情绪的。相反,他会更加爱他

的老师。因为老师是拿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他也可以当优秀生的。领略到教师的诚意,他们才会聆听老师的教导,才会努力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

在工作中我们切实需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钻研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特点,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我深切体会到:爱是打开学生之门的金钥匙,是转化落后学生的灵丹妙药。

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教育植根于爱”。

教育教学随笔征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叙事)

作者荣咨军

单位大王镇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6861015

第五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11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火,处罚学生也会伤害师生感情,教师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上次,我们学习了《吴邵萍先进事迹报告》。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吴邵萍同志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人深深震撼和感动。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乐于奉献、甘做人梯。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当别人在双休日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想办法,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又是难以言表的。那时,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 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守望三尺讲台,丰富教育人生,教育之路,光荣之路,我在路上行走一定会风雨无阻。

(赣榆县罗阳小学

蒋阳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对抗方法 下一篇:村民对抗武警暴力强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