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精选七篇)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53例, 对照组51例。纳入标准:①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②临床分期为Ⅰ期;③符合肺癌根治术指征[2];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拒绝选择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患者;②随访丢失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步骤如下:①患者给予双腔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②按手术要求置患者于适宜体位, 消毒铺巾。③在腋中线第6肋间或第7肋间处作一切口, 切口长度约1.5 cm, 置入套管, 插入胸腔镜摄像系统。④在腋后线第7肋间或第8肋间处作一切口, 切口长度约1.5 cm, 该孔为操作孔。⑤在腋后线第4肋间处作一的切口, 切口长度约5.0 cm, 该孔用于放入残端闭合器、取出标本等。⑥通过胸腔镜器械对胸内组织进行分离、切除, 按传统方法游离结扎处理肺血管、支气管, 同时常规清扫肺门淋巴结与纵膈淋巴结。⑦采用胸腔镜进行胸腔探查, 解剖肺叶, 用切割缝合器处理肺裂, 用丝线间断缝合处理气管残端。⑧按常规开胸手术顺序探查、清扫各区域淋巴结。⑨想胸腔注水, 膨肺检查创面有无漏气。无漏气后, 采用吸引器吸净胸腔内冲洗液,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手术, 具体步骤与传统方法一致。
1.3 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接受2~7个疗程的化疗, 化疗方案为NP方案 (顺铂+长春瑞滨) , 或GP方案 (顺铂+吉西他滨) , 或DP方案 (顺铂+多西他赛) , 或PP方案 (顺铂+培美曲塞) 。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再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 随访方式为门诊就诊、电话, 记录患者的复发、转移、生存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总时间方面比较,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远期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等远期疗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肺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此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尽管如此, 手术切除依然是支气管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情况下, 凡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灶局限在支气管、肺内, 无远处转移, 患者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时, 均应给予手术治疗。
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肺癌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该术式的手术创伤较大, 给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3], 与目前的手术治疗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区别。后来,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成熟, 并逐渐应用于支气管肺癌的手术治疗。由该研究结果可知,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肺癌时清除淋巴结数目、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是一致的, 但是在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指标时发现,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总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开胸手术的, 因此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创伤程度比常规开胸手术要小得多, 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此外, 在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该术式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 因此只要操作熟练, 在胸腔镜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是完全可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Ⅱ期及Ⅱ期以上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争议[4], 这是我们选择术式时需要注意之处。
参考文献
[1]Kushwaha RA, Verma SK, Mehra S, et al.Pulmonary and nodal multiple myeloma with a pleural effusion mimicking bronchogenic carcinoma[J].J Cancer Res Ther, 2009, 5 (4) :297-299.
[2]Wei YP, Wang YM, Yu DL, 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0, 30 (11) :2485-2487.
[3]Xie YQ, Jiao HN, Guo QL, et al.Effects of etomidate infusion on serum cortiso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0, 30 (5) :1047-1049.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2
【关键词】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颈部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54-02
内镜甲状腺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疾病应用广泛的方法[1]。但手术创伤、疼痛的刺激、术后愈合情况均使患者始终处于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对术后恢复起到负面作用。本研究行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采取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择期行手术者;交流无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精神病史者或意识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54±4.37)岁;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93±4.74)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之前的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并给予患者以情感的支持。协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及术后康复的过程。(2)术前准备:术前护理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嘱患者术前8h禁食水等[2]。(3)术后放松:术后回病房给予选放合适的背景音乐,指导患者放松,并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手术的结果,使患者安心。(4)改变生活认知:甲状腺切除患者会怀疑自己免疫功能下降,对其适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成立了甲状腺切除病友会,给甲状腺切除病人提供相互交流、养病和康复经验的平台,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3效果评价
②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Liket 4级评分制。1分:从无或少有,2分:部分时间有,3分:相当多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t 4级评分制。1分:从无或偶尔,2分:有时,3分:经常,4分:全部时间都有。2 个量表均为标准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③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一直线平分为10,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受环境、饮食、工作压力等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无论大小、难易都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其中,手术心理应激是指患者在手术前后期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和忧伤等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3]。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等,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人文护理、心理护理、音乐干预、情志干预等。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手术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且术后6h及24h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表明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积极应对手术,减轻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 Kim SJ, Myong JP, Jee HG, et al.Combined effect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and BRAFV600Emutation status on aggressiveness 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J].Head Neck. 2014,12(10):238-239.
[2] 周萍.心理護理在甲状腺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8(86):1673-1675.
[3] 姜和霞,张艳,刘丽孙,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39-1440.
[4] 梁慧霞,林程程,江曼.治疗性抚触结合心理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
(16):1924-1927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男35例,女7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15例,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19例。术前经CT等相关检查确认患者均适合行肺叶切除术,且经心、肺评估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1.2 临床表现
胸痛是周围型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局限在胸、肩某一部位,常无压痛点,轻度胸痛不一定伴有胸膜侵犯,晚期患者胸痛严重,多伴有胸膜转移。发热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另一常见症状,多见于癌灶直径稍大者(约2 cm以上)。少数患者有咳嗽、气短、咯血或痰中带血症状,无症状患者多是在体检时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周围型肺癌早期呈小结节影,CT检查较常规X线平片敏感;肿瘤较大时常呈分叶状肿块,分叶的深浅程度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肿瘤边缘不规则,常有多发棘状突起,薄层面扫描更有助于显示。
1.3 手术方法
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方法:应用30°10mm胸腔镜等配套专用器械,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必备,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患者取传统侧卧位。腋中线第7、8肋间作1.2cm切口,插入Trocar,置入胸腔镜探查。肺上叶切除时于第5、6肋间,下肺叶切除时于第6、7肋间腋中线为中心,作5~8cm长辅助小切口,用撑开器撑开作为直视操作窗口,单肺通气,使术侧肺萎陷,以利于探查。分离粘连,核实病灶部位,仔细解剖病灶肺叶动静脉血管、支气管,切除处理同传统方法。切除肺叶从辅助小切口取出。清扫区域肿大淋巴结,严密止血,温盐水冲洗胸腔,膨肺,仔细检查支气管残端无漏气,从Trocar插入孔置入胸腔引流管,跨肋缝合胸壁切口。
2 结果
本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其中39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3例因粘连、炎症而中转开胸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手术顺利,未发生重大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50(150.62±32.25)min,术中失血约(120.61±35.82)ml,手术当日引流量平均约(205.12±50.13)ml。术后切口疼痛较轻,无切口感染,患者恢复较快,术后3~5d拔除胸管,术后住院6~13d,平均住院(7.12±1.23)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鳞癌23例,腺癌19例。有8例发生肺门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开胸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开胸术,因其暴露好、直视下操作、安全和适应症广等优势已成为肺部疾病的标准术式。但是,由于切口较长,胸壁损伤较重,易发生肋骨骨折,且术后疼痛严重,严重的胸痛导致患者术后主动咯痰减少,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引起术后肺不张、心律失常[1]。胸痛也严重地限制了膈肌的活动,使得术后患者肺功能下降明显,尤其在术后早期(术后1周左右),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手术切口创伤是造成胸痛的主要原因[2]。
随着微创技术在外科的广泛应用,胸腔镜逐渐在胸外科得到大家认可。何建行等[3]报道,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无显著区别,而且电视胸腔镜可使手术切口更小,腔镜操作肋间撑开小,不会造成肋骨骨折,关胸时不用拢合肋骨,所以,术后胸痛较轻。辅助小切口弥补了胸腔镜操作不便、肺门结构解剖难度大和淋巴结清扫不满意的缺点,用普通手术器械在胸腔镜引导下操作,比单纯胸腔镜操作更方便,且时间短、出血少,开胸、关胸快捷,减少了手术时间和费用。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恢复快,术后胸痛、发热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减少,对心、肺功能影响更小,操作简便且掌握,易于普及推广。
然而,并不是所有病例都适合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需要术前严格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格把握适应症,避免因一味追求微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具备熟练的传统肺叶切除操作技术是VATS手术肺叶切除的基础和安全保障[4]。对于有患侧胸部手术史、胸膜炎病史和胸膜肥厚粘连严重者,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单肺通气者,巨大中心型肺癌或癌肿侵及胸壁者,都不适合行胸腔镜手术[5]。所以,术前要筛选手术适应症:全身情况良好和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者;肺部良性肿瘤或Ⅰ期、Ⅱa期肺癌,且肿物直径<5cm以下者;估计胸腔内粘连不严重者;无明显远处转移者,可以选择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若术中探查发现不适合胸腔镜手术或术中出现止血困难等情况时,应延长辅助小切口至能进入一只手,在半直视下操作,不仅操作安全[6],而且可以增加手术的便捷性,使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体会:(1)切口的选择:观察孔可适当向下、向后,使操作空间增大,避免膈肌和心脏的遮挡。(2)鞘内解剖血管,层次清楚,切除范围彻底,有利于更好地切除淋巴结,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3)对于无法行切割闭合器处理的血管,可在镜下缝扎或结扎。(4)对于粘连严重、肿瘤较大或术中出血多、腔镜操作困难的患者,尽早选择传统开胸手术,以减少副损伤,避免过分挤压肿物而造成转移。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肺叶切除,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疗效
参考文献
[1]龙浩,林志潮,司徒冬荣.电视辅助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切除术所致损伤的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6): 401-404.
[2]Karasaki T,Nakajima J,Murakawa T,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lobectomy preserves mor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than conventional Surgery[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09,8(3):316-320.
[3]何建行.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22(2):78.
[4]童穗圃,高文,朱全明,等.电视胸腔镜解剖学肺叶切除25例[J].上海医学,2000,23(10):610-611.
[5]胡国强,王启松,刘京峰.实用胸心外科手术彩色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63.
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研究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6例, 女性2例, 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为51.3岁;肺癌5例, 瘤体约为2.5~6.0cm, 结核球2例, 支气管扩张症1例。
1.2 手术方式
其中右上肺切除1例, 右下肺切除4例, 左上肺切除1例, 左下肺切除1例。
1.3 切口长度及开关胸时间
腋下小切口组8例, 与同期进行的后外侧切口组23例比较:腋下小切口组的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11.5cm, 而常规组平均为33.5cm;腋下小切口组开胸时间平均为10min, 关胸平均用时为15min左右;而常规组开胸时间为20min以上, 关胸时间平均为30min以上。
1.4 手术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中出血量50~100mL, 术后切口疼痛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无手术死亡, 无术后切口感染, 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 外形美观, 当上肢自然下垂时, 前后胸部均看不到手术痕迹。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插管后, 取侧卧位, 患侧向上, 作腋下弧形小切口, 前端起自3~4肋的腋前线, 后端止于7~10肋腋后线, 长约10~13cm, 并且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相对应的肋间隙为切口, 通常为5~6肋,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肌层, 于切口中段切开一小口达壁层胸膜使肺塌陷, 向前后小心切开肋间肌, 用合适的张胸器放于切口中, 小心撑开, 注意不要撑开过猛, 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及血管破裂, 如感到切口过紧, 则可以适当切开前后肌肉。若为年轻患者, 因其肋骨弹性好, 大多不需要剪断肋骨, 可获得较满意的手术视野, 若为高龄患者则可根据需要, 主动剪断前口下缘的肋骨, 断端需牙整, 并用骨腊妥善止血, 术毕移开胸撑并仔细检查, 确定切口无出血后, 跨切口上下缘用粗线 (双7号线或10号丝线) 缝合3~4针, 用合拢器合拢后打结, 然后逐层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皮肤。
3 讨论
3.1 腋下小切口的适应症
理论上腋下小切口可用于各种肺疾患的肺叶切除术, 但术前估计术中不致于遇到很大困难者更合适选用, 也可用于肺大泡、自发性气胸、血气胸, 也有报道用于体外循环心瓣膜手术, 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及美容效果, 比传统手术切口更易为患者接受。现在也有很多大医院用腋下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进行肺部疾病的手术, 虽然切口可以更加缩短, 但费用昂贵, 一般患者难以接受, 同时合并有胸膜粘连者为禁忌症。
我们采用此切口进行多种肺部疾病的肺叶切除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曾有报道胸腔严重粘连者, 需进行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的也能在此切口下顺利完成。
腋下切口的优缺点:与传统的后外侧切口相比较, 腋下小切口除具备传统切口的优点外, 还有如下优越性:①切口小, 切断呼吸肌少, 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 本组切口长约10~13cm, 与传统的后外侧切口平均短20cm以上;②术后疼痛轻, 病人易主动咳痰, 有利于肺的复张, 减少了感染的机会;③开关胸快, 由于切口小, 开胸平均为10min, 关胸只需绕肋缝合数针粗线即可;④切口隐于腋下不易显露, 具有美观作用。
注意事项:
(1) 在确定切口位置时, 应以病灶所在位置来定位, 即取病灶于体表, 正对的肋间为切口, 可活得满意的术野显露;
(2) 用胸部撑开器撑开切口时要缓慢、轻柔, 切忌粗暴、贪快, 以免肋骨断裂造成不整齐骨端刺破肺叶, 增加出血。因老年人肋骨脆性大, 建议主动剪断切口下缘肋骨后端, 再撑开张胸器, 但关胸时要将断端缝合固定, 可防止术后骨端摩擦疼痛及断端出血;
(3) 腋下小切口可用于大部分的肺切除术, 但不能完全取代后外侧切口, 对于体质差、胸膜完全闭锁粘连、肿瘤累及胸壁者仍主张选择后外侧切口;
(4) 麻醉时最好选择双腔管插管, 以减少术中的操作对呼吸的影响。
总之, 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是介于传统后外侧切口及电视胸腔镜之间的一种手术方法。它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满足了患者对美容的大部分要求, 又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于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肺叶切除的效果及技巧。方法:对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小切口肺叶切除8例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8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是介于传统后外侧切口及胸腔镜之间的一种亚微创手术, 对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及美容、手术效果有很好的体现。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肺大泡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经胸部X线或胸部CT诊断为肺大泡。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开胸手术组)和观察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其中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9.4±6.2)岁;观察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6±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前准备同电视胸腔镜,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患者取健侧卧位。选取患者第7肋间,平行肋间方向切开约1.5cm的切口,引入胸腔镜,术后由此孔放置胸腔引流管,对健侧肺脏行单侧通气,开放患侧气管。在胸腔镜的帮助下,了解病变部位粘连及肺大泡等的情况,根据观察到的病变部位,在相应胸壁投影部位沿肋间方向切开4~5cm左右切口。有粘连时应仔细分离,分离粘连后仍不能确定病变部位时,可由麻醉师轻微膨胀患侧肺以了解肺大泡病变情况。单发型肺大泡钳夹基底切除后贯穿缝扎即可;串状肺大泡,可用止血钳钳夹基底肺组织轻轻移至切口下,切除肺大泡。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麻醉师配合膨肺并改通气方式为双肺通气,观察有无漏气与出血,对于病变明显的患者可用纱布擦拭胸膜或在肺尖部喷洒无菌滑石粉,最后通过胸腔镜切口放置引流,缝合切口后术毕。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较于对照组(t=2.1356, P<0.05)差异显著,术中出血相较于对照组(t=6.4733, P<0.01)差异极显著,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t=3.1580, P<0.05),差异显著;术后并发症相较于对照组(χ2=2.044, P>0.05),无显著差异。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肺大泡是胸外科常见疾病,自发性气胸多由肺大泡破裂引起,复发率很高。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3,4]。随着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发展出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也属于微创手术,除了具有胸腔镜手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本文以开胸手术作对照,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明显优于开胸手术。
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以下优势:手术时间短,减少了患者麻醉时间,并且术中出血少,基本不需要输血[5];手术切口小,损伤轻,不用切除肋骨,开胸、关胸快,因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患侧肺萎缩,不会对肺组织造成脐压、牵拉损伤,对病人肺功能损害小;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节省耗材,更为经济,住院时间短,给患者减轻经济负担[6]。综上所述,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泡,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并与开胸手术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患者, 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3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 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相比, 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5)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 均治愈出院。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泡具有微创、安全、快速、疗效好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开胸手术
参考文献
[1]鞠进, 于戈, 高国刚, 华玲, 等.电视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110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 12 (4) :307-308.
[2]吕忠元, 吴宏艳, 魏玉峰.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5) :21-22.
[3]赵富东, 赵玉彪, 肖瑾.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20例[J].大理学院学报, 2007, 2 (1) :53-54.
[4]陆辉辉, 施海, 朱峰巍, 张宏飞.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38例[J].交通医学, 2010, 20 (6) :690-691.
[5]张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6) :7690-7692.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肺大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血气胸等症状, 术前经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符合《胸外科学》中肺大泡的相关诊断标准[2]。在患者自愿原则下,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 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21例, 男12例, 女9例;年龄15~67岁, 平均 (43.5±12.7) 岁;观察组25例, 男13例, 女12例, 年龄16~68岁, 平均 (44.1±13.2)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资料比较, 无明显差异性, P>0.05, 具有可比性。且入选患者均作单侧肺大泡切除术, 均在自愿知情同意原则下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 常规术前准备后, 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 常规术前准备后, 采用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患者取健侧卧位, 全身复合麻醉下行气管内插双腔管, 开胸后采用健侧单肺通气, 于患侧腋中线与第7~8肋间做1.5 cm长的切口作为观察孔, 插入电视胸腔镜, 作为视像系统, 初步探查胸腔, 了解肺大泡情况。于患侧腋中线4~5肋间做长4~6 cm的小切口作为辅助切口, 逐层切开进入胸腔, 用小型开胸器撑开胸腔, 以利于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切除肺大泡, 基底手工缝合、单纯肺大泡基底缝扎, 手术完毕后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同时检查治疗后的肺组织有无出血与漏气的情况, 并采用无菌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 于观察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缝合切口后术毕。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25例肺大泡患者, 经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大泡是胸外科的常见疾病, 一般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 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泡, 肺大泡极易在患者剧烈运动、咳嗽、高喊等情况下破裂, 引发自发性气胸,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虽然肺大泡患者可以通过自愈或闭式引流治愈本病, 但该病的复发率较高, 3次发作后复发率甚至可以升高到80%。鉴于此, 目前, 多数学者将手术切除肺大泡作为临床上治疗肺大泡的首选办法。以往采用的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胸手术, 但开胸探查对于患者的损伤大, 出血多, 患者恢复也较慢[3]。
电视胸腔镜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但是常规电视胸腔镜手术需要使用相当数量的镜下切割缝合器等一次性器械, 不仅价格昂贵, 而且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也很高,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术的普及[4]。为此, 我院针对肺大泡患者, 采用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既保证了在胸腔镜下操作, 也保证了小切口直视, 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恢复快、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手术优点。且该术式可以减少一次性切割缝合器械和材料的使用, 大大节省了医疗成本, 为患者节省了手术费用[5]。同时, 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类型, 在肺大泡患者的治疗中体现了明显的优势。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25例肺大泡患者, 经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 采用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的优点, 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肺大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患者自愿原则下,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21例, 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 采用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25例肺大泡患者, 经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 采用单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的优点, 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孙莹.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0) :135-136.
[2]张效公.胸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387.
[3]施文.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的治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1) :1757-1758.
[4]吕忠元, 吴宏艳, 魏玉峰.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5) :21-22.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09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气胸患者, 所选病例均符合气胸相关者诊断及治疗标准, 患者年龄15~68岁。根据治疗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34例) 和观察组 (34例) , 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6例, 平均年龄 (42.16±2.52) 岁, 合并肺气肿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4例, 平均年龄 (41.96±2.63) 岁, 合并肺气肿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条件。
1.2 排除标准[2]
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 病例排除标准为: (1) 不满足手术指征者; (2) 合并严重感染者; (3) 合并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 (4) 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 (5) 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胸膜腔内置管抽气、注药疗法, 对患者行局部麻醉, 并在锁骨中线相应点位置入中心静脉穿刺导管, 直接连接胸腔膜患处。通常情况下, 置管深度要严格控制在8~10 cm左右, 常规行抽气处理。观察组:在胸腔镜的有效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 常规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 取健侧卧位, 在患侧腋中线相应位置做切口, 置入胸腔镜, 探明肺大疱数量、分布等情况。采用牵引器, 使专用器械接近病灶, 用弯钳直接切除肺大疱。采用“4-0”滑线对残端进行有效缝合, 术毕常规置引流管。
1.4 指标观察
对2组患者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比较, 同时低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随访6~24个月, 观察2组患者复发气胸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值进行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2.2 随访情况
观察组术后1例持续漏气, 1例胸腔积液, 并发症发生率为5.88%, 2年内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3例持续漏气, 3例胸腔积液, 3例胸腔积气, 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 2年内5例复发病例, 2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气胸属于临床常见病, 具有发病急、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 可采取保守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3,4]。非手术疗法不仅恢复时间长, 且易复发。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具备相应的指征, 对于部分胸膜粘连较轻且未出现肺大疱的患者, 通常可采取胸膜腔内置管抽气、注药疗法, 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5,6]。但是, 很多权威报道认为[7,8], 胸膜腔内置管抽气、注药疗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比较容易引起复发, 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长期的不良影响。为此, 寻找安全、长效的治疗方法称为临床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在为气胸患者开展临床诊治时, 对于满足手术指征的患者, 采取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 能够有效结合传统开胸术及胸腔镜手术的主要优势, 不仅手术视野宽阔, 而且能够根据粘连程度适当延长切口,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小、预后速度快等优点。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上述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9,10], 说明与胸膜腔内置管抽气、注药疗法相比, 胸腔镜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 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在胸腔镜辅助下为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 疗效显著, 安全有效, 能够明显减少疾病复发, 能够为患者的良好预后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洪英财, 陈怀生, 林少霖, 等.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方法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5, 21 (10) :1585-1588.
[2]姚达, 龚立宏, 万延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与缝扎术在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及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 (5) :603-605.
[3]韩京军, 利焕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5, 59 (16) :74-76.
[4]张明远, 尉连成, 樊海.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70例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 15 (12) :1759-1760.
[5]任祖恩, 张文谦.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辅助肺大疱切除术后松解下肺韧带的临床意义[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31 (10) :609-611.
[6]樊宏哲.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D].新乡: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2014.
[7]刘世维, 范飞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36例临床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 15 (1) :90-92.
[8]张玉谦.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围术期护理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1) :135-136.
[9]黄鑫, 王金江, 杜云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疱46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 2012, 25 (5) :757-758.
相关文章:
1kW固态调频发射机02-06
小切口应用于阑尾切除术02-06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02-06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分析02-06
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疗效观察02-06
颈部小切口02-06
微创小切口02-06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80例体会02-06
改良小切口手术02-06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诊治体会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