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探讨

关键词: 通络 给予 患者 治疗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0例, 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通络养阴汤+穴位贴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等, 探讨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均来源于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0例, 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临床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为(64.73±5.90)岁,平均病程(6.72±1.54)年;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51~74岁 , 平均年龄 为 (64.80±5.93) 岁 , 平均病程 (6.78±1.5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胰岛素注射降糖及甲钴胺(0.5 mg/次,3次/d)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通络养阴汤+穴位贴敷治疗;其中通络养阴汤方剂组分包括水蛭15 g,赤芍15 g,当归10 g,桃仁10 g,大黄10 g,熟地黄10 g,葛根10 g及知母10 g;1剂加水400 m L煎至100 m L, 早晚顿服 ; 穴位贴敷以丹参10 g, 黄芪10g、葛根10 g及赤芍10 g碾碎调匀,涂抹于肾俞、气海、环跳及足三里等穴,贴敷6 h/次,每周3次;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

1.3 观 察指标

1采用激光多普勒皮肤血流检测仪进行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测量; 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测量,并计算血管踝肱指数;血管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2]。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下肢冰凉、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或消失;2有效,下肢冰凉、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3无效,下肢冰凉、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未见缓解或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3]。

1.5 统 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录入分析选择Epidata3.03软件和SPSS15.0软件。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 中西医结 合组患者 临床治疗 总有效率 分别为58.57%(41/70)、90.00%(63/70);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应归为“脉痹”、“无脉”范畴,病机多为消渴日久 ,气虚阴亏以 致脏腑失调,血瘀脉痹,不通则痛;故治应以活血滋阴,通络祛瘀为主。通络养阴汤方组分中水蛭活血化瘀,赤芍祛瘀止痛,当归通络养脉,桃仁散瘀行血,大黄降浊活血,熟地黄滋阴补肾,葛根清热润燥,而知母则生津养阴。同时中药穴位贴敷组分中丹参泄热散瘀,黄芪益气生肌、葛根解肌凉血,而赤芍亦可祛瘀清热;两法合用内外可共奏通络行血,滋阴散瘀之功效。该研究结果中,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络养阴汤与穴位贴敷联用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加快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局部循环灌注状态方面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 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 改善下肢动脉血流情况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资料均来源于该院近期收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分为对照组(7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7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通络养阴汤+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等。结果 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8.57%(41/70),90.00%(63/70);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下肢动脉血流情况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通络养阴汤,穴位贴敷,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下一篇: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