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近几年,中国的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保险行业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保险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保险案例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保险案例式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为案例式教学在保险教学的得到充分利用提供合理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互动式教学保险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互动式教学保险学论文 篇1:
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西北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项目)自2013年以来,已经运行了四年时间。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我们发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展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的探索及努力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互动教学的实践,以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改革
一、互动式教学及改革背景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师生双方互动、双方介入,通过有效“沟通”与“对话”,让师生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更好地交流,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互动式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本地位,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同时让整个教学课堂活化起来,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2.互动式教学的改革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是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年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开办的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拿到西北民族大学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双学位,因此,学生需要完成由中方老师授课的美方课程的学习及考核。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我们发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首先,所有课程在我校完全采用美方院校的全英文教材,对于刚接触专业课学习的本科生有一定的难度和语言障碍,像传统课一样仅利用课堂时间,很难达到学习目标和美方学校的课程考核要求。学生只有在课下进行预习,克服语言障碍,掌握专业词汇,才能有效地听课。其次,课程信息量大,考核内容多,要求高,难免枯燥无味,因此,充分改革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加强课程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顺应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1.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同时,结合国内该学科发展演变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补充国外教科书中未能涉及的国内实践案例、法律法规、业务管理等知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的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严格遵循美方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应的取舍。
2.传统结合现代,丰富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加教学内容,增大信息量,拓展知识面。通过声音、图像等影像因素强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也有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通过分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电脑操作水平,还有益于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避免纯粹多媒体教学的缺陷(有些需要渐进式分析的内容,幻灯片快速的放映难以将推理的具体步骤和过程慢慢展示给学生,不能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和判断的时间)。
3.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除了采用课堂讲授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将重点采取课堂讲授,分析讨论,经典文献解读和案例教学的形式实施,而实务部分则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实验模拟,练习相关业务操作,进行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仿真模拟,尤其要有意尝试情景教育。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前互动式预习、课上互动式交流、课后互动式巩固“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倡导案例教学、讨论教學、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课堂下倡导公共邮箱、微信群、QQ 群等电子平台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加强师生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4.实施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本专业学生将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验室,让学生模拟相关业务操作,即能运用理论所学,又能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验室的相关软件,熟悉业务通关、报关等操作,全流程多方位体验国际业务操作,使实践教学发挥其预期的效用。
5.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增加考核频率。传统和课程考核,一般都是期末做考核,形式单一,时间跨度较大,在中外合作项目的课程考核中,考核构成也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平时作业,论文,实践应用成绩都会作为课程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一般都是两周或三周就要针对所学进行一次考核,对于学生积极复习,定期查漏补缺,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式进行动态调整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侯定凯主编.象牙塔是平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晓辉.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教学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2014年第29期.
[3]祁小峰.明晓峰.特色专业与优质课程在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地位[J].学术探索.2013年第9期.
课题项目: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课题编号:2016XJJG-23-10019130。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保险学,项目编号:2015XJZYZHGG-1001670112。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保险学,项目编号:10019153。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项目),项目编号:10019153。
作者:潘文娟
互动式教学保险学论文 篇2:
案例式教学在高校保险教学中应用研究
【摘要】近几年,中国的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保险行业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保险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保险案例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保险案例式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为案例式教学在保险教学的得到充分利用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保险 案例式教学
一、引言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11月6日,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的开业更是保险业划时代的一步,由此体现出了近几年保险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随着保险的普及,社会对保险的认知程度的加深,专业化的保险人才供不应求。如何培养出专业、严谨保险从业人员成为高校不可回避的任务。
案例教学法是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由教师组织策划、指导,将与相关理论相联系,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在保险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式教学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
二、案例式教学应用于保险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案例式教学应用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教学法,美国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20 年代率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经过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案例的选题、搜集、撰写、应用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案例系统。[2]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苦涩难懂得概念形象化,以加快、加深学生对保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与传统的简单授课式的教学对比,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效果在市场营销、软件工程等社会性、应用性强的学科上表现尤甚。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认可的,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由被动的、生硬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问题并探究最后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式教学为知识与实际转化提供了契机,使学生在应用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传统保险教学的现状
在现阶段,高校对于保险课程,大多停滞在老师灌输式的讲授阶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保险相关的概念,通过“死记硬背”定义来掌握保险知识。这对于培养出能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专业化保险人才,显然是相悖的。
脱离了实际,教学就会变的教条呆板。学生也只能通过强制记忆来提高自己成绩,这种表面的学习对现实中的保险发展毫无裨益,甚至有害。从一个角度来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保险知识变为屠龙之技。同时也延缓了保险行业的探索与创新。
在培养人才的层面上,保险行业发展的基础力量的打造任重道远。饱受诟病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新鲜血液的更新。而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尝试。
三、案例式教学在保险教学中的推广现状分析
案例式教学方法已经在一些学科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保险方面,院校也越来越重视这一方案的实施。在变革兴起的阶段,既会有可人的进步,又存在着种种阻碍和偏差。从学生角度出发,真实了解到案例式教学的现状的优劣,有利于行之有效的推广这一方法。
(一)教学创新受到支持
在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呼声中,一部分院校做出了尝试。让学生在接触案例式教学后,自己选择接受何种方法的教学。在我校参与调查的208人中约七成的学生在了解到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后,支持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可见,新的方法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体现在学生汲取知识的方法的兴趣,更反应到对保险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有利于保险人才培养的发展。
而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后,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这也表明了,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运用保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学生积极地课下准备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应用分析,有利于深化原有知识,既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增长。
(二)对学生的引导尚存在问题
案例式教学重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则要围绕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以此来深化对相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在尝试之初,由于引导不当常常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亦或是针对某一边缘化问题讨论时间过长等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末尾的总结,也是案例式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现实中,教师的总结还尚需简介完整,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予鼓励、对错误进行纠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课上的互动有成果,并使成果对学生的产生启发。
(三)实际、科学的案例亟待健全
案例的引入一般在理论教学内容讲述之后,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教师授课的深度与广度。[4]
学生对案例的成因、涉及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好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深入地讨论,拓展思维的广度,以促进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合理而适合学生课堂分析的案例的匮乏无疑成了全面推广案例式教学的瓶颈所在。以现阶段保险教学为例,大多数案例都是授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知识点一对一的杜撰出来,缺乏实际性,理论内容涵盖面较小,无法达到供学生课上广泛讨论的要求。
四、案例式教学应用对策
针对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及在保险教学的实践中遇到的阻碍,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实际应用对策,扬长避短,以实现保险学科案例式教学的推广。
一是正确迎合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高涨的热情,不断地优化教学的环境和方法。合理搭配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整合资源,做到以兴趣育人,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案例式教学中,加深其灵活、实践性强的特点,做到精益求精。遇到问题时能摒弃墨守成规,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案上做出改进。只有做到保持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才能真正使教学方法为我所有。
二是院校提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的培训。由于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院校需要把加强教师的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和把持全局的能力提上日程。有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并打破“老师讲书学生听书”固有思想,课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灵活的案例式教学才能取代传统灌输式教学。简言之,案例式教学需要教师的知识面和控制力,这既是学术层面的,也是心态层面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能力和观念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配合合理实际的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实现保险人才的供给。
三是挖掘科学的教学资源。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匮乏是当前案例式教学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保险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大数据的优势,让好的教学资源无障碍的使用。此外,应鼓励教师到实践中去,深入到保险公司,获得真实具体的实践经验来丰富教学内容。或者聘请有保险工作经验的教师授课、开办讲座,是学生了解到实实在在的保险知识,客观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明.金融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
[2]郭如平.案例教学法浅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2(S1).
[3]刘琳.PBL案例式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6).
[4]王晓静.互动式教学在双语课程中的应用——以国际金融学课程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刘琳,河北三河市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保险学;李强,河北三河市防灾科技学院,学生,金融学专业。
作者:刘琳 李强
互动式教学保险学论文 篇3: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
[摘 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大量经济类专业人才,而高等学校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相关文献综述和分析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意义基础上,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3. 116
1 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在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全球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等系统同步协调发展,整体推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提升他们面对具体工作时的实践应用水平,已成为今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许多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发展实际,在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比如:①美国高校引入以能力为基础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今后的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②德国很多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学校安排相当比例的实践时间。即由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行联系的企业实战训练,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或综合性专业实践。③法国大学的做法是通过到各种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和素质水平。通过学生的实习时间,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提高教学效果。④新加坡国立理工学院实行“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教学的场所同时也可以进行各类开发、设计、生产、加工等任务。
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较多。比如:①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刘辉煌和李峰峰(2005)、李娟娟(2007)、许正环(2009)、张少杰和王丽波(2009)、赵瑞琴等(2010)、周远成等(2010)、杨霞和彭芳春(2010)、杨桂梅和卢春艳(2012)、马洪典(2014)、李忠华和霍奕彤(2015)分别结合相关高校的经验和教训,把握经济学科的实践应用特征,建构大学教育、社会实践、综合实习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郑春龙和邵红艳(2007)、朱正伟等(2007)、曹凤(2009)、高国明(2011)、秦磊华等(2013)、文俊浩等(2014)、侯兵和姜继红(2015)对不同应用学科或者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分别构建了应用型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一定高等学校实施,效果良好。
可以看出,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不同国家实践教学的应用,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而我国正好相反,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践应用较少或者范围较窄。具体到经济类专业,缺乏将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文献,更不用说应用了。本文拟解决上述不足,建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 经济类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经济类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经济统计学等。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国贸、金融、经济三个专业都属于经济类专业的范畴。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过程应当打破课程界限,摆脱传统的僵化思维和满堂灌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国内许多高校在借鉴发达国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各自的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
本文拟从满足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进取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科特点、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对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专业人才。在理论上:建立和完善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到实践教学大纲的完整系统,设计提升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不论是对理论研究者、高等学校还是相关院系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应用上: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三个专业都在此实践教学体系指导下,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一方面为其他学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学生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为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在对高等学校经济类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应用。
3.1 经济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经济类各个专业目前在各所高校都非常热门,一般文理兼收且招生人数众多。经济类专业人才应具备非常牢固、扎实的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所学课程包括微观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货币银行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保险学、应用统计学等非常多的专业课程。经济类专业试图培养能在银行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但这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无法仅仅通过课堂一对多的授课获得,而必须借助实习、实践、模拟操作等形式。
3.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传统的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侧重经济基础理论的学习。而面向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具有更强的应用型,侧重金融和期货/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相关应用知识的学习,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时间,通过课堂模拟、课下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实现。因此,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专业知识模块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所具备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3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
经济类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采用各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包括:①互动式案例教学;②参与式实践教学;③情景模拟式教学等。而新式教学手段一般借助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很多经济类课程需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学生通过对软件的操作或者实务的模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这样就会脱离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促进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
3.4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际主导者和实施者,没有合格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成就成为空谈。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的传承,但很多经济类专业学生只学会了知识的“表面”,却难以应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单证的书写,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认为这是手到擒来的工作,但真要填写却眼高手低、错误百出。与此同时,实践应用型教材的选择或编写也尤为重要。
3.5 经济类专业人才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类专业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引领,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第二课堂拓展平台为基础,以实验课程、综合竞赛、科研训练、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抓手,构建多维度、模块化、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制定各种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督促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比赛或者项目,并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双赢。
4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本文广泛调研山东省内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在如下方面设计并实施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4.1 建设、强化、完善经济类专业模拟实验室并充分利用
高校实验教学环节在素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经济类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是实验室建设的问题,也是经济类学科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的重新组织与安排。继续加强和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期货专业实验室建设,实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专业化。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验收,而是充分利用起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2 引进双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现有专任教师到企业培训交流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和其他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素质。经济类专业很多专业课程都是一门技术,理想的“双师型”教师身兼教授和金融分析师/国际贸易单证师/期货师之职,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传授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很多经济类专业教师都是从校园到校园的,可通过派遣他们到企业培训、实习、交流等提高其实践技能。
4.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训练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技术、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签约合作。我校金融学(期货方向)的学生均有机会到上海进行专业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及时了解并接触到当前经济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和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4 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比赛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比如挑战杯创业大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并组织学生申请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1年以来,经院师生在POCIB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每年都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创造了骄人的战绩。2014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立项11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这种势头仍在继续。
4.5 专任教师定期交流教学心得,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文字资料
经济类专业教师根据授课课程成立教研室或者学习互助小组,定期交流和沟通,撰写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文字资料,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实践教学等。
通过上述建设方案,拟实现如下建设目标:
(1)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完善其内容。侧重应用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模拟、课下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2)在经济学各专业具体应用多维度、模块化、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重新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引进和培训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3)探索校企全方位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研密切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维红.加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0(10).
[2]吕津,杨勇,徐鹏.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8(7).
[3]杨卫平.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5(11).
[4]刘辉煌,李峰峰.经济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及其层次定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5).
[5]吴郁秋.经济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姜彤彤
相关文章:
保险学期末考案例01-12
人身保险学案例范文01-12
保险学案例分析及答案01-12
保险学基本原则案例01-12
经济法学教学01-12
保险学案例分析最全01-12
我国保险学的教学改革论文01-12
保险学案例分析范文01-12
高校法学教学论文01-12
民事诉讼法学案例教学法研析论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