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相互作用(精选十篇)
局部相互作用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动物:蟾蜍。(2)器材:粗剪刀1把、铁架1个、缝针、锋线、纱布、1ml注射器1支、6号针头1个。(3)药品:1%盐酸普鲁卡因、5%盐酸溶液。
1.2 方法
(1)取蟾蜍一只,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用线穿过下颌制备好脊蛙,悬挂在铁支架上。(2)分别将其两后肢的趾浸于5%盐酸溶液中,测定其有无缩腿反应 (每次浸入时间不超过20s,若无缩腿反应则更换另一只蟾蜍) 。浸后立即用清水洗净,并用纱布拭干。(3)在左腿股二头肌和臀大肌结合处注射1%盐酸普鲁卡因0.3~0.5ml,使药液浸润坐骨神经干周围,然后每5min测定此腿有无反应,反应的速度、强度有无变化。(4)在测定左腿缩腿反应的同时,也测定右腿有无缩腿反应,并观察左腿有无缩腿反应。
2 结果 (见表1)
注:“+”有缩腿反应“-”无缩腿反应
用药前刺激蟾蜍的左右腿,两腿均有缩腿反应,说明蟾蜍反应正常,神经传导未被麻醉。用药后5min,刺激左腿,左、右腿均有反应;刺激右腿,左、右腿均有反应,说明局麻药还没完全起作用。用药后10min,刺激左腿,左腿几乎无反应、右腿反应很迟缓,说明左腿传入神经已经被麻醉,不能传导刺激;刺激右腿时,左、右腿均有反应,说明局麻药未对左腿的传出神经起作用,但左腿反应下降。用药后15min,刺激左腿,左、右腿均无反应,是由于左腿传入神经被麻醉的结果;刺激右腿,左腿无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出神经也已经被麻醉,不能传导刺激。该试验可以看出,局部麻醉药先作用于传入神经纤维,后作用于传出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对局麻药比传出神经纤维敏感。
4 讨论与结语
局麻药对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选择性和敏感性。粗的神经纤维或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低,所需的剂量大,相反细的神经纤维或无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高,所需的剂量小,因为细的神经纤维,表面积小,药物易于饱和,产生作用快;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药物渗透慢,所需要的剂量大。所以局麻药阻断神经传导随神经纤维直径增加而减弱[1]。而传入神经纤维比传出神经纤维细,因此传入神经比传出神经对局麻药更敏感。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阻断Na+通道,阻滞Na+内流,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3]。而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密度不同,纤维细的密度低,Na+通道开放时进入膜内的Na+电流小,阻断Na+内流,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传导,达到麻醉的效果[4]。
参考文献
[1]薛良华, 张军, 王加真.局麻药对蛙坐骨神经干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 17 (1) :60-61.
[2]陈杖榴.兽医药理学: (第2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64-65.
[3]欧阳文博, 吴政元.神经外科麻醉药物的进展[J].医学信息, 2009, 22 (6) :1077-1079.
局部相互作用 篇2
煤矿局部停风安全技术措施和局部通风机的管理
一、风机安设:
1、符合《安全规程》第128条等规定。
2、风机应有0.3米以上高的支架,设备齐全,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分有衬垫。
二、管理和安全措施:
1、由班组安全员管理通风设施,加强日常检查维护工作,保证正常运行。
2、采用反边或罗圈接头法连接风筒,及时修补或更换破损风筒防止漏风;风筒要每个吊环逐段吊挂平直、风筒拐弯处要缓慢拐弯,也可设弯头平缓过渡,要拉紧拉稳,风筒出风口到齐头小于4米,要保证风量充足。工作面附近要有40米长的备用风筒。
3、临时停工不准停风,因检修等原因停风要设栅栏,揭示警标,撤人停电,严格按盲巷管理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复工时由安全员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以后,如有瓦斯超限现象,按规定排放处理瓦斯以后方可作业。
4、因一次爆破时消耗的炸药量较大,需风量也大,所以延长通风时间至30分钟后,安全员和班长方可先进入检查通风和瓦斯等安全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准其他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
5、爆破时,在风筒靠近工作面的前端,可设置一向下侧宽不小于40厘米防护板,也可设置3—4米或更长的一段铁风筒,随工作面推进向前移动,以防崩坏胶皮风筒。
局部相互作用 篇3
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手法组给予手法治疗。观察手法对大鼠疼痛阈值的影响及手法治疗后施术局部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大鼠造模后,表现出跛行、抬足、舔足等痛觉过敏表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手法能明显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阈值(P < 0.05);给予手术大鼠手法治疗后,针刺组和手法组大鼠病灶局部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手法组和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手法对CCI模型大鼠局部镇痛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施术局部β-内啡肽的含量而达到镇痛效果。
【关键词】 手法;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镇痛;β-内啡肽;大鼠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anipulation on CCI Model in Rats
CHEN Yan-wei,LI Pei,ZHANG Zhong-bo,ZHAO Li-jing,SHI Peng-bo,BA Zheng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anipulation on local analgesic effect in neuropathic pa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chnique of analgesia.Methods:Thirty-two healthy SD fe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acupuncture group and manipulation group,with 8 rats in each group.In addition to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the other groups were established sciatic nerve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rat model.After successful modeling,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manipulation group was given manipulation treatment.The content of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beta endorphin manipulation effect on pain threshold in rats and after manipulation treatment.Results:After modeling,the rats showed a limp,lift the foot,foot licking hyperalgesia,compared with sham oper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Manipu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in threshold of neuropathic pain rats(P < 0.05).After the surgical rats were given treatment of manipulation,β-endophine content of acupuncture group rats and manipul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s well as the model group(P <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cupuncture group rats and manipulation group(P > 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manipulation on local analgesia in CCI model rats was significant,its mechanism may be through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local beta endorphin content and analgesic effect.
【Keywords】 manipulation;CCI model;neuropathic pain;analgesic;β-endorphine;rats
疼痛是危及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医学难题。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困难就是明确其病因、正确选择镇痛方法。手法在缓解经筋系统疼痛方面疗效肯定,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少的优势。临床工作中,笔者以中医经筋理论为指导,对患者施以手法治疗可以缓解大部分慢性经筋疼痛。但是长期以来,关于手法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局部施以针刺和手法治疗,能够增加血液中β-内啡肽(β-EP)等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减少P物质(SP)等具有致痛物质的产生[1-2]。β-EP作为一种内源性类吗啡样物质,在抑制疼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拟在疼痛部位局部施以适当手法以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其对作用局部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手法局部镇痛的机制,为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经筋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nlc202309080929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SPF级雌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00±20)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豫)2010-0002。IVC独立通气鼠笼,12/12 h昼夜交替节律下进行饲养,室温(22±1)℃,湿度(50±10)%。进行适应性喂养,并进行痛阈值筛选:测定值位于8~30 s之间的大鼠纳入实验。
1.2 试 剂 水合氯醛(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20150801);β-EP试剂盒(上海朝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射用青霉素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3 主要仪器 酶标仪(Thermo Multisan);组织匀浆机(QIAGEN);高速离心机(Thermo);非吸收性外科缝线(扬州市华祥医疗器械厂)。
2 方 法
2.1 分组与造模方法 将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手法组,每组8只。
假手术组:用2%戊巴比妥钠,0.3 mL·(100 g)-1麻醉,俯卧位固定好大鼠后,手术区备皮,消毒。于大鼠右侧背部切开皮肤,暴露坐骨神经主干,不对坐骨神经进行结扎,然后逐层消毒、缝合。
模型组:参照CCI模型造模方法[3],麻醉,俯卧位固定好大鼠后,手术区备皮、消毒,取大鼠右侧膝部、髂棘的连线,其中点下方0.5 cm处,做一平行线,沿着此线切开大鼠腿部皮肤(约1~1.5 cm),钝性分离肌肉,暴露坐骨神经主干,用5-0铬制羊肠线松扎坐骨神经干4道,每2道之间间隔1 mm,结扎强度以环绕的羊肠线能在坐骨神经主干上自由的滑动,不影响神经外膜血运为原则,然后逐层消毒、缝合,并给予青霉素腹腔注射,避免术后感染。大鼠在术前1 d禁食、禁水,羊肠线(5-0)用温盐水浸泡24 h,手术后大鼠局部缝合伤口血迹清洗干净,并单笼饲养,防止自行咬破伤口,或互相撕咬造成动物伤口撕裂而死亡。
针刺组:造模同模型组,于第6天进行针刺治疗,安静环境中将大鼠固定,动物于清醒状态下选取其环跳穴,针刺深度为0.5 cm,隔5 min行针一次,共20 min。
手法组:造模同模型组,于第6天在大鼠手术同侧环跳穴处施以按法,术者使用食指作用于环跳穴处,作用20 min。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各组分别于造模前1 d、治疗前、治疗后测量大鼠热痛阈值,测量完毕后处死取材。处理标本后,使用β-EP试剂盒对标本进行测量。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假手术组大鼠皮毛光润,精神状态好,喜动,反应灵敏,饮食正常;模型组、针刺组、手法组造模后,大鼠精神萎靡,少活动,饮食较差,右足(术侧)出现跛行、抬足、舔足等痛过敏表现。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针刺组、手法组大鼠体质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针刺组、手法组大鼠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大鼠各时期疼痛阈值变化 造模前,各组大鼠之间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各组大鼠之间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假手术组与模型组、针刺组、手法组比较,疼痛阈值明显降低(P < 0.05);模型组、针刺组、手法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假手术组与针刺组、手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法组、针刺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法组和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3 各组大鼠治疗后肌肉组织β-EP浓度比较 治疗后,手法组和针刺组大鼠β-EP含量明显升高,手法组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见表3。
4 讨 论
1988年,Bennett和Xie首次成功研制出大鼠CCI模型。由于CCI模型的制备方法较为简易,造模成功率高,观测模型大鼠痛阈值较为方便,自CCI模型制作出后就成为经典的慢性疼痛模型。CCI模型造模手术操作简单明了,用时短,创伤小,技术要求低,对大鼠整体影响小,术后可出现较为明显的痛阈值降低的症状:术肢自发痛、物理性刺激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实验中CCI模型大鼠体质量较假手术大鼠轻,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少活动,饮食较差,右足(术侧)出现跛行、抬足、舔足等痛过敏表现。这些痛阈值降低的现象表明实验造模成功,大鼠的慢性疼痛模型较为典型。
临床工作中,在处理经筋类疼痛时,施术者往往以患者痛处为腧穴,在其周围痛处仔细寻找压痛点,并对该点及周围区域进行点、压、按、擦、推、扳、拍等手法操作,以达到通气散瘀消瘀、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取痛处为腧穴能够使手法治疗更直接、方便,效果更加显著,操作更为简单。《灵枢·九针论》中记载手法配合药物能够加强功效,对肢体麻木、筋脉不通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能用于肢体功能锻炼。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助力手法活血行气、疏通经络,提高疗效。手法和药物的配合可用于治疗四肢麻木、关节不利等经筋病证。在临床康复锻炼中可以运用手法和药物配合提高康复功能锻炼的效率。在治疗经筋疾病和患肢康复锻炼时常将手法治疗配合中药塌渍、熏蒸,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已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局部施以针刺疗法和手法能够增加血液中β-EP等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减少SP等具有致痛物质的产生[1-2]。中医经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痛为腧”[4]。针灸镇痛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验证,在治疗经筋病亦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实验证明,针灸可以抑制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5]。β-EP作为一种内源性类吗啡样物质,在抑制疼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针刺能够刺激血浆β-EP的含量增加,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其含量与镇痛效果呈正相
nlc202309080929
关[6]。指针遵循针灸的原理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方法是区别于普通针刺的非侵入性治疗,疼痛患者更容易接受,临床上更容易开展。传统的阿片类药物是治疗重度疼痛最有效的镇痛药物,它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而起作用。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大部分是通过与外周阿片受体相结合而起到镇痛作用[7]。内源性阿片肽是推拿镇痛的重要物质基础[8]。β-EP是内源性阿片系统中镇痛作用较强的一种内啡
肽[9]。据报道,β-EP含量在慢性疼痛患者血中水平较低,在疼痛患者相应的压痛点进行针刺和按压后获得镇痛效应时,患者血和脑脊液中的β-EP含量升高,其镇痛效应与升高幅度呈正相关,提示按摩产生镇痛作用可能与内啡肽升高有关[10]。冀斌等[11]运用四指推法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腰背部疼痛以及双下肢疼痛。通过治疗前后疼痛阈值对比及量化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EP含量变化,发现经四指推法治疗后的患者血浆β-E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说明四指推法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外周血浆中β-EP的含量而实现的。
以往的研究只能证明手法可以促使机体血浆内β-EP的含量升高,而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疼痛部位组织β-EP的含量与镇痛效果的关系。本实验是为了检测施术部位局部肌肉组织所含β-EP的含量,探讨手法镇痛更为直接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证明大鼠痛阈值与局部肌肉组织β-EP的含量呈正相关。可以得出结论:手法对CCI疼痛模型是具备治疗作用的。手法能够促使大鼠施术部位肌肉组织β-EP的含量升高,提高大鼠痛阈值。手法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局部β-EP的含量而达到镇痛效果。
5 参考文献
[1]常小荣,艾坤,刘梨,等.电针足三里关元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β-内啡肽ACTH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9(4):685-687.
[2]董秀今.推拿手法对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血清中β-内啡肽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3]Bennett GJ,Xie YK.A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 in rat that produces disorders of pain sensation like those seen in man[J].Pain,1988,33(1):87-107.
[4]秦伟凯,赵勇,张宽.“以痛为腧”经筋病证痛点机制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1,30(9):675-678.
[5]付宏伟,陈波,洪寿海,等.常用针灸镇痛动物模型研究平台应用现状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99-902.
[6]余兆晟.板机点理论与中医针灸于肩周炎治疗的理论比较[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李秀坤,刘旭光,余曙光,等.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滑膜组织PGE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774-775.
[8]王之虹.推拿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0-211.
[9]周敏明,余昌喜,曹小定,等.褪黑素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2):93-95.
[10]Vernon HT,Dhami MS,Howley TP,et al.Spinal manipulation and beta-endorphin:a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pinal manipulation on plasma beta-endorphin levels in normal males[J].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1986,9(2):115-123.
[11]冀斌,张仕年,金宏柱,等.四指推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β-内啡呔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7,39(10):57-58.
收稿日期:2016-07-13;修回日期:2016-09-27
局部相互作用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口腔内科确诊ROU轻型患者, 发病48h之内就诊, 溃疡面直径为3~5mm, 均发生在上下唇内侧粘膜上。患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 排除重症ROU、白塞病、贫血等疾病, 3月内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 1月内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 24h内未使用过镇痛药物。
1.2 药物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剂 (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医用高分子口腔溃疡保护膜凝胶剂 (北京斯诺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 (西安康华制药厂) 、红霉素强的松糊剂、维生素B2片10mg、强的松片10mg、无味红霉素片125mg、维生素E油丸100mg (自制) 。
1.3 用药方法
由于各种原因共得到有效样本163例, 男139人, 女24人, (笔者工作在军校, 男学员与女学员之比约为11:1) , 其中反复发作者58例, 随机分5组。Ⅰ组医用高分子口腔溃疡保护膜凝胶剂治疗组, 33人;Ⅱ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剂治疗组, 32人;Ⅲ组红霉素强的松糊剂治疗组, 33人;Ⅳ组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剂治疗组, 33人;Ⅴ组对照组, 32人, 维生素B2 10mg, 每日3次口服。每日复诊用药2次, 上药前漱口并拭干溃疡面, 上药后禁食水半小时, 禁食辛辣食物。连续治疗直至溃疡愈合, 记录用药3d、6d后的显效、有效人数以及溃疡愈合时间。
1.4 局部疗效评价
1.4.1 评价指标:
采用平均愈合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愈合时间指从发病到肉眼视愈合的时间。显效率 (%) =显效人数/各组总人数×100%。总有效率 (%) =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各组总人数×100%。
1.4.2 评价标准:
显效:用药后3d内溃疡基本愈合, 周围充血水肿和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用药3d内溃疡缩小一半以上, 充血水肿明显减退, 疼痛基本消失;6d内溃疡愈合, 周围充血水肿和疼痛消失。无效:6d后溃疡面积、充血、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均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平均愈合时间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用
注:平均愈合时间凝胶剂组、喷剂组与糊剂组、膜剂组比较P<0.01;糊剂组与膜剂组比较P>0.05;F=28.69。显效率χ2=68.53, P<0.01;总有效率χ2=35.98, P<0.01。
χ2检验, 检验各组治疗有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用χ2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 凝胶剂组、喷剂组与糊剂组、膜剂组比较P<0.01;糊剂组与膜剂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溃疡的治疗作用
能促进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软骨细胞及神经系统的星状胶原细胞等与创面愈合有关的细胞增殖分裂, 加速胶原合成, 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长入胶原基质中形成毛细血管网, 刺激肉芽组织形成, 加速愈合。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 加速脾细胞NK活性的恢复, 在炎症状态下表达明显增强, 参与组织的炎症和修复的调节, 加快炎性创面的愈合速度。愈合时间 (3.56±1.01) d, 与其它4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短期效果理想。
3.2 医用高分子口腔溃疡保护膜凝胶剂对溃疡的治疗作用
涂布后张口哈气30s, 凝胶干燥形成一层粘附性封闭薄膜并覆盖溃疡面, 屏蔽多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侵害, 对细菌、病毒和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和抑制作用, 减轻其所致的组织损伤, 中止炎症的继续发展, 减轻局部疼痛, 并帮助上皮组织再生修复, 加速愈合。愈合时间为 (4.39±1.34) d, 与膜剂组、糊剂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3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对溃疡的治疗作用
氯己定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可抑制炎性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炎症部位集聚、溶酶体释放和炎症时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使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减轻或减退。愈合时间为 (6.06±1.73) d,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4 红霉素强的松糊剂对溃疡的治疗作用
强的松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红霉素能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肺炎支原体等。维生素B2促进生长, 参与蛋白质及脂肪代谢, 维持口腔粘膜正常功能。维生素E可改善末梢循环和营养, 加强组织细胞抗病能力和受损组织修复。使用油剂配伍更易使药物涂敷于患处, 愈合时间 (5.73±1.70) d,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 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剂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 明显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 使用喷头简单方便, 口腔内无明显不适感, 具有最佳的疗效。以后依次为医用高分子口腔溃疡保护膜凝胶剂、红霉素强的松糊剂、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
局部解剖小结 篇5
外科学 : 骨外(脊柱)
姓名:
学号:
2011年10月11日
一、胸前区与腋窝(第七周周二下午)
本次解剖取胸前正中切口、胸上界切口、胸下界切口、胸部斜切口。解剖目的:浅层:该区浅层主要为肋间神经前皮支及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目的是寻找辨认,找出其支配区域。深层:①观察胸前筋膜及腋筋膜,了解其相互的延续关系。②找出头静脉,记录其在该区的位置③暴露胸大肌,观察其起止点,肌纤维走行,翻起胸大肌,观察其下的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的走行,观察供应胸大肌的血管及支配神经。④寻找锁胸筋膜的组成及联署,观察其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⑤解剖胸小肌观察其起止点及走行,解剖其周围的血管神经,观察其供应血管及支配神经。⑥解剖腋窝四壁及腋窝内的结构,观察腋动脉与臂丛神经各支的位置关系。⑦解剖三边孔及四边孔,观察记录通过其中的血管和神经。
小结:本次解剖,不是很理想,因为费时,又没完成自己的解剖计划。课后总结原因如下:
1、动手熟练程度不理想;
2、基础知识不扎实,只知道那个地方有什么肌肉,什么血管神经,但不知道起止点,不清楚神经血管走向。告诉自己今后一定在上课前认真预习,要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只了解其大体位置。总之,这次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
2011年10月18日
二、臂前区肘前区与前臂前区(第八周周二下午)
本次取上臂部横切口开始至腕远端横纹纵切口、腕远端横切口、肘横纹处横切口。此次解剖目的及重点:臂前区:①浅层:寻找头静脉及前臂外侧皮神经; 寻找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观察记录它们的走行,毗邻关系。②深层:寻找肱二头肌的起止点,解剖肱二头肌内、外侧沟的血管神经,其中重点是:正中神经的走行及支配肌、肱动脉及其分支,供应肌肉、尺神经的走行,支配、桡神经的走行,支配、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位置毗邻,与肱动脉的位置关系、臂前区肌的分层,每层包括的肌肉名称及神经支配血管供应肘前区:清理并显露肘窝的境界,并观察肘窝的里神经及血管。
小结:本次解剖与上次解剖相比,动手的熟练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目的的去解剖,暴露所要观察的内容。但同时也有不小的新收获,那就是让我知道啦|
死读书是行不通的,因为神经血管的走向是有一定的变异概率的。本次解剖就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肌皮神经位置发生了变异,和书上描述的有很大不同。通过追踪到它的发出点才辨认啦。
2011年10月25日
三、腕前区、手掌及手指掌面(第九周周二下午)
本次解剖的切口:自腕前区横切口中点至中指末端中点纵切口;自腕前区横切口中点至拇指末端斜切口; 2-5指根部横切口。.解剖目的及重点:①腕前区重点内容是腕管,腕管内肌腱的排列,血管神经的位置及毗邻。②从上追踪尺桡动脉至腕前区的位置,继续向下追踪。③手部解剖结构复杂,计划由浅至深细致解剖,依次为:解剖浅筋膜,寻找皮神经;解剖掌腱膜和骨筋膜鞘;解剖尺神经、尺动脉及其分支;解剖正中神经及其分支;解剖掌深结构包括大小鱼际肌、蚓状肌、指蹼间隙、手掌筋膜间隙、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最后为手指掌面,观察手指掌侧固有神经血管和手指掌侧面的腱纤维鞘及其深面结构。
小结:本次解剖的让我体会到手部虽然区域不大但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多,肌腱多而精细,让我体会到人体的结构与进化过程有关,之所以手的感觉灵敏能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密切相关。解剖过程中加深了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感觉支配的区域的划分、以及各自支配的肌肉。但由于解剖经验不丰富的原因很多区域没有按照计划解剖出来。
2011年11月1日
四、肩胛区、臂后区、肘后区及前臂后区(第十周周二下午)
本次解剖的切口:枕外隆凸至第五腰椎棘突纵切口;自第七颈椎棘突向两侧肩峰水平切口;从肩峰向下沿臂上部外侧与臂前区切口相接;平肩胛下角高度水平切至腋前线;肘后区腕后区横切口;臂后中线纵切口。解剖目的:①熟悉该区主要肌肉的起止点,层次,支配神经及供应血管。②肩胛区的重要血管神经为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旋肩胛动脉,寻找并追其走行及供应区域。③臂后区主要为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的走行及关系,尺神经的走行。④前臂后区主要辨认各层肌肉,掌握其名称排列向下追溯其肌腱走行及排列。⑤解剖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小结:本次操作的让我熟悉了肩胛区、臂后区、肘后区、前臂后区的解剖结构,熟悉了桡神经的走行以及尺神经的走行,以及尺肱沟的解剖结构和位置,加深了对三变孔和四边孔的理解,知道了它们的分区以及在里边穿行的神经和血管。了解了前臂的肌肉的分布以及从桡侧到尺侧以及从浅到深的排列顺序。并且加深对肱骨上、中、下段骨折,对腋神经、桡神经、尺神经的影响。|
2011年11月8日
五、腕后区、手背与手指背面(第十一周周二下午)
本次解剖的切口:腕横切口至拇指甲跟斜切口及至中指甲跟纵切口;沿各指背侧掌指关节横切口;沿食指、中指、环指背侧正中纵切口。解剖目的及重点:重点是手背各伸指肌腱的走行解剖学鼻烟窝的构成及内容。
小结:本次操作我体会到了腕管的结构已经里面的肌腱的排列和里面穿行的正中神经,让我加深了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的理解。熟悉了鼻烟窝是由拇长伸肌腱,拇掌深肌腱,拇长展肌腱构成。了解了手部的骨间肌和蚓的解剖,加深了对它们功能的理解。
2011年11月15日
六、股前内侧区(第十二周周二下午)
本次操作的切口: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斜切口;胫骨粗隆水平横切口;大腿正中纵切口。解剖目的及重点:①解剖股前外侧肌肉,辨认其起止点,寻找其支配神经、供应血管。②重点放在股动脉及股神经的走行供应支配区域、股前内侧区肌肉的层次,个肌肉间走行的血管神经,注意观察闭孔神经。③解剖收肌管及其内容。
小结:本次操作让理解了大隐静脉的走行及其分支的分布,进一步加深了对股三角是由长收肌的内侧、缝降肌的内侧、以及腹股沟韧带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并观察了股三角里的穿行的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的走行及位置,了解了股鞘的组成及结构,知道了股管的位置,并知道了股环是股管的开口。通过对股三角解的解剖让我清楚了腰椎结核的患者,形成脓肿后,脓液的流行方向。
2011年11月22日
七、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第十三周周二下午)
本次操作的切口:沿内外踝水平横切口;足趾根部横切口至足内外侧;延长大腿前正中切口至第三趾尖。解剖目的及重点:①解剖小腿前外侧区的肌肉,辨认其起止点,寻找其支配神经、供应血管。②重点放在小腿部重要的血管神经的走行,位置,其中包括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前动脉及其伴行。③足背主要是各伸肌肌腱的走行、位置、足背动脉。
小结:本次解剖让我了解到髌韧带是由股四头肌的肌腱移行而成。体会到腓总神经、胫神经是由上面的股神经发出的分支,并通过观察腓总神经的深支和浅支的走行知道了小腿外侧群的肌肉是由腓浅神经支配,前面的肌肉是由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后群肌肉是由胫神经支配。同时观察了腓动脉和胫动脉的走行及其支配的肌肉。
2011年11月29日 |
八、臀后区及股后区(第十四周周二下午)
本次操作的切口:从髂前上棘到髂后上嵴到骶正中;骶正中向下至尾骨尖;沿臀沟至臀部外侧弧形切口;过腘窝下方横切口;股后纵切口。解剖目的及重点: ①辨认股后区肌肉及神经血管,掌握其位置关系。②出入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供应臀大肌的血管及支配神经。③坐骨神经的传出位置并一直向下追溯,观察其走行。
小结:本次操作的感受是臀部的结果非常复杂,神经、血管丰富。通过观察臀上皮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上动静脉的走行,理解了它们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及其穿行的位置,理解股后的肌肉是由坐骨神经支配的。并知道了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最粗的一根神经,通过操作让我体会到临床上坐骨神经痛所需要进行的鉴别诊断,并理解了梨状肌综合征也是导致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这些常需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鉴别。
2011年12月6日
九、腘窝及小腿后区足底(第十五周周二下午)本次的解剖目的及重点:①掌握腘窝的境界,内容;小腿后群肌肉的名称、神经支配及供应血管。②重点是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的走行。④踝管及其内容 ⑤观察足底曲趾肌腱的走行,浅层、中层、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小结:本次操作让我体会到了腘窝的边界已经里面的腘动脉的位置关系,腓神经、胫神经的分支在小腿和足底的分布。理解了踝管的组成,以及里面的肌腱的排列顺序,观察了伸肌支持带的组成。同时也了解了足部的血管的分布,已经所供应的区域。
2011年12月7日
十、脊柱区(第十六周至第十七周二下午及其他时间)加课
操作前确认骨性结构
在尸体上自上而下摸认枕外隆突、上项线、乳突、第7颈椎棘突、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第12肋,髂嵴、髂后上棘,骶角和全部胸椎及腰椎棘突等骨性标志。本次操作的切口:背部中线切口、枕部横切口、肩部横切口,背部横切口,髂嵴弓形切口。解剖目的及重点:浅层:解剖皮神经和浅血管:找出枕大神经及枕动脉,第2胸神经后支,第1-3腰神经后支其中一支以上。深层:①.解剖背部深筋膜浅层,修理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②.观察第1层肌(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后部)及其止点和肌间三角。③.解剖斜方肌和背阔肌。④.观察第2层肌(夹肌、半头棘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及起止点和腰上三角。
⑤.解剖腰背部深筋膜深层。⑥.解剖第3层肌(竖脊肌、腹内斜肌后部)及起止点。⑦.解剖第4层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枕下肌等)解剖枕下三角及其|
内部结构。⑧.解剖椎管,打开椎管及观察内容物。辨认椎间盘、后纵韧带、脊神经根、脊神经节、脊神经前后支。解剖目的及重点:①.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重点解剖观察C5-T3椎体前方的几个重要解剖结构及定位标志和牵拉方式。②.左侧入路重点观察(左头臂静脉,左颈总动脉,左喉返神经,甲状腺下静脉,胸阔内静脉),右侧入路观察(头臂干,右喉返神经,右颈总动脉,右迷走神经,右锁骨下动脉)及熟悉根据上述结构确定牵拉方向。
小结:动手熟练程度已经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进行的一次加课操作,本次操作主要是针对脊柱区,实际解剖各个部分后让我脊柱区的肌肉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脊柱区浅层的肌肉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主要有菱形肌、肩胛提肌,第三层主要有头夹肌、颈夹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主要有竖棘肌组成。而竖棘肌又是由髂肋肌、最长肌、棘肌组成。理解了枕下三角的边界及其组成,理解了三角内的枕下动脉,已经枕下、枕大神经在枕下三角里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寰椎后弓,知道了椎动脉的走行和分布。清楚了颈椎、胸椎、腰椎的关节突的排列方向。打开椎管后知道了脊神经的分布及组成,知道了椎间孔和椎弓根的组成,清楚了脊髓有三层膜,分别是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组成,清楚了椎孔是由前面的椎体的后面的椎弓通过椎弓根连接起来的孔。同时也体会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所能引起的临床症状。
局部幼稚患者等 篇6
一开始只是眼睛红,没太在意,以为是累的,再不就是干眼症初发。每天对着电脑十几个小时,又戴隐型,谁提到眼睛不心虚?
于是我滴曼秀雷敦,期待一觉醒来黑白分明。
三天,红得愈发严重。也排除了红眼病,因为只是右眼。滴各种眼药,无效。一只眼像兔子一样红,很怪异,上班吓到同事。 无奈去医院。医生说,是泡性结膜炎,儿童最容易得,营养不良,偏食,缺钙,用脏手帕。
我是成年人已经好多年,尚算讲卫生,我的问题是免疫功能低下,体质太差,才让一种敏感菌有机可乘。医生的方子是:滴眼药,休息,加强营养。
原来我得了一种很幼稚的病,顿时无限自怜。
这个局部幼稚病透露的信息是,一个成熟的身体已经整体出了问题。 我竟然对自己的身体犯下如此错误。
我要检讨: 6点半不是下班时间,晚上9点不是加班时间。如果哪天晚上10点前离开办公室,都算正常;11点前睡是美容觉,我知道,但1点睡就算早。 每天吃外食吃到腻,很久没自己做饭,厨房里没有米很多天了。 见人和说话,都是在谈工作。基本丧失轻松聊天之语言功能。 出差频频,加班劳顿。 没有休闲,没有户外,没有行走。 谈情说爱变成MSN里的事。 状态狼狈,总是在赶工作和被上级催促。 要做的事那么多,时间不知道都哪里去了,仿佛永远都来不及……
原来,我就是一个粗人,过着一种狼狈不堪的生活。
怎么以前一直当自己是脑力工作者? 而今,终于体力不支。殃及美目。
认识一个妖娆的女人,记得清楚的是:她工作十二年,只加过一次班。在上班路上匆忙吃东西或者在电梯里抱着一杯星巴克咖啡的女人永远不会是她。她每天十一点睡,六点半起床,游泳,吃营养早餐,然后上班;下班还是游泳,然后晚餐。睡前牛奶浴半小时,温软入梦。十年如一日。 她脸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体态精致优雅,没有肌肉也没有赘肉,什么衣服都穿得。
不过我做不到。太过规律的生活,在我看来就是酷刑。无法效仿,只能景仰。
现在,我要吃维生素。我要睡得多些。我需要休息。如果可能,最好有两个月,什么都不做。 看看周围,我的三个朋友正在辞职。还有一个朋友在MSN上抱怨被低工资打击得要死掉了,另一个说工作占去了她所有的时间,她没有自己的生活了。为此,她们痛恨工作。辞职的人们,只是换了另一个职;抱怨的人只是说说,没有冲动到离工作而去。 多么理性的我的朋友们。她们清楚,工作是必须的,欲望是具体的,生活是现实的。要付房租付按揭买漂亮衣服臭美,要与时俱进。我们彼此喜欢是因为大家如此相似。
所以,现在,我能做的,是对眼睛好点,暂时放弃隐型,去配了一付框架眼镜。工作时,听听陈奕迅的歌。
痴狂有尽时
文:赵波
我想要心静如水,不再觉得被什么东西纠缠有什么好处了——不管它是足球还是男人。
男人没有球赛才找女人,男人总是需要玩具,男人们需要打发时间,他们害怕无聊,他们更容易精神空虚。没有寄托,他们很容易孤身一人时垮掉。
女人也需要玩具。很多时候美容店时装店关门了,女人才找男人玩。没有男人来捣乱,女人有时可以活得更好。她们天生内心强大,和外表的柔弱恰成反比。所以她们活得比男人长。我预测以后趋势是女人和女人一起养老,或者是和杜拉斯一样有一个比自己小上三十岁的男人陪自己走过最后的时光。
当一个女人向我抱怨,当她半夜起来看见自己的男人在客厅的烟雾缭绕中呆若木鸡地看足球赛,她说当时她觉得自己很奇怪,原来是和一个看上去毫无魅力可言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而之前她曾认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我用将来女人生活的美好图景来劝慰她:宽容男人吧。让他们去看球赛和追求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女孩吧。他们的好日子本来就比我们短和少,他们缺乏自信,活得累并且可怜。就算活成贝克汉姆又怎样呢?一个点球的失利,就会让我立刻增加了对他的反感。一下子觉得做微微有点谢顶的齐达内的老婆也要比做辣妹幸福得多,人家一是基本没有绯闻,二是能在九十分钟的巨大压抑后突然让全队大翻盘,简直有如神助。这样的人天生是整个国家的大福星,大贵人,他身边的人都会因他感到荣耀。而小贝呢?平时个人风头太劲,精力不够了吧?老天是公平的,他不会让你什么都得到,各方面都春风拂面。
我说我可以为爱情熬夜,但我不会为足球熬夜。我没有做到为足球痴狂,为爱情痴狂现在也只能偶尔为之。我想要心静如水,不再觉得被什么东西纠缠有什么好处了——不管它是足球还是男人。
那些曾经为足球痴狂的男人呢?有人告诉我世界杯是在白天,看的人多。欧洲杯是在半夜,他吃不消。看球和身体有关,看得越少就说明体力越不济了。那些激情,那些欢呼,那些乱跳乱蹦乱洒啤酒泡沫飞溅的举动原来都是属于我们生命中曾经最最精彩的力比多和荷尔蒙。
白开水与钻戒
文:梅子
对周围的其他人, 我觉得自己不是这样不宽容, 惟独对自己最亲近的人, 反而不容易原谅。
上次肚子痛, 让他烧点热水给我。 他居然不肯, 还说一起去门口的咖啡店买杯热咖啡喝吧……
我懒得说什么, 心里却难过起来。 他大概也觉察出来,就建议晚饭出去吃。 我说不, 他于是主动做了晚饭。
饭很好吃。可我还是有点耿耿于怀。我不知道, 自己这样是不是算是小气。他对我也不是不好, 可是, 唉, 是我要求太高了吗? 当时,大家只是闷头吃了饭,什么都没有说。可几天后,我还是哭哭啼啼发了次神经。
那天,还是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 他说看到一个很漂亮的戒指, 问我要不要?
对于这些东西, 我没有什么兴趣。 于是, 我这个小心眼的东西, 自己也不知道咋想的, 居然又翻他那天不给我烧开水喝的旧帐, 给了他一个八百竿子打不着的回答, 说: 我宁愿你那天给我烧水喝,那会让我觉得很温暖。
他露出意外的样子, 说你个傻女人, 不要钻戒要开水。
我就神经质地泪眼朦胧起来。
他见了, 飞快地去烧开水, 泡了蜂蜜, 捧了杯子来围着我转。什么嘛? 我又不想喝水, 看他嬉皮笑脸的样子, 心底反而更加觉得委屈, 于是竟然泪水涟涟。
也由此可见, 我其实是个不值得哄的东西, 越哄越难缠。
很久很久以前, 他就说我死心眼儿, 倘若得不到眼前的苹果, 不论他怎样劝, 都不行——说前面有梨,不行; 说有更好更大的苹果, 还是不行, 哭着喊着非要眼前的这个。现在的我, 好像依然没有多少长进,比如, 他那天没有为我烧开水喝, 就觉得,那以后他就算主动烧开水, 也没有意思了。
对周围的其他人, 我觉得自己不是这样不宽容, 惟独对自己最亲近的人, 反而不容易原谅。 这样说起来, 做我最亲近的人, 好像, 是一件比较倒霉的事情吧。
我这个人, 对他, 算是睚眦必报的吧? 那天没有说什么, 今天当了一把“还乡团”, 全找回来了。
局部相互作用 篇7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所有入组病例均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前列腺癌[2]。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诊断标准;2)血清睾酮达去势水平(<1.7 nmol/L);3)内分泌治疗期间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符合生化复发标准[2]。
1.3 排除标准
1)过敏体质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2)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1.4 脱落标准
研究中自行退出者、失访者。
1.5 病例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52~80岁,平均68岁;病程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共入组7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理分级、t PSA水平、疼痛评分、卡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依据NCCN指南采用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Astra Zeneca UK Limited公司,批号:H20100314)3.6mg,皮下,1次/28 d;比卡鲁胺片(Astra Zeneca Gmb H公司,批号:H20100390)50 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14021231)15 m L,ivgtt,1次/d,连续使用12 d为1个周期,每月1个周期,共使用3个周期。以上治疗方案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2.2 观察指标
2.2.1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从患者确诊前列腺癌应用内分泌治疗开始至肿瘤进展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入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至2014年10月。原发肿瘤、骨及软组织转移进展与否参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体系判定。
2.2.2 癌痛评价
按患者主诉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即0为无痛,10为极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请患者圈出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治疗前后记录并对照前后NRS值。完全缓解(CR):减少91%~100%;部分缓解(PR):减少61%~90%;轻度缓解(MR):减少31%~60%;无效(NR):减少30%及以下。
2.2.3 生活质量
参照卡氏评分标准评定。
2.2.4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水平测定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测定t PSA水平。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比较
观察组病例中,12例骨转移,8例肺转移,5例局部复发,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25.7个月,其中最短为9个月,最长从确诊前列腺癌采用内分泌治疗开始至观察截止共38个月,至今未出现转移。对照组中有2例失访,在33例复发转移病例中,18例骨转移,14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3例局部复发;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20.3个月,其中最短为6个月,最长从去势术治疗开始至观察截止为26个月,至今未出现转移;观察组患者复发转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1)。
3.2 2组患者癌痛缓解情况
结果见表1。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癌性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癌痛缓解率57.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结果见表2。观察组卡氏评分疗后较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3.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水平的比较
结果见表3。
观察组患者疗后PSA与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疗后PSA明显升高,与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ΔΔP<0.01
4 讨论
前列腺癌属中医“癃闭”范畴,中医认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脏腑虚衰,湿热下注,与毒邪蕴结下焦而成[4,5];“湿热毒邪”是导致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后肿瘤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复方苦参注射液由苦参、土茯苓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结功效,研究证明具有抗肿瘤作用[6,7]。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观察复发苦参注射液对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影响,发现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生化复发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1~3个月t PSA水平基本保持稳定(t PSA是监测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25.7个月,对照组为20.3个月,2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21);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还能明显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痛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既往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主要机制与雄激素受体突变,使内分泌治疗失去靶点、癌细胞逐渐适应低浓度雄激素环境有关[8,9,10,11]。中药具备多靶点的整体调节、维护肿瘤患者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特点[11],具有清热化湿解毒功效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显示出一定程度改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等.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4):330-334.
[2]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1-81.
[3]申鹏亮,师国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3):7680-7682.
[4]贾玉森,陈小均,张志杰.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12,53(24):2142-2146.
[5]黄桂军,王华,陈朝宽,等.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738-740.
[6]高会霞,王彬,周希山.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634-1635.
[7]朱维芳,朱梦莉,陈艳,等.三种中成药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84-85.
[8]Sliafi A A,Yen A E,Weigel N L.Androgen receptors in liormone-dependent and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J].Pliarmacol Ther,2013,140(3):223-238.
[9]蒋先训,王毅,彭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机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84-3585.
[10]买铁军,汪欣,郭应禄.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10):717-719.
[11]张政,张毓红,杨泽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调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12(1):60-62.
局部相互作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就诊进行根管预备当日和次日发生疼痛的病人80颗患牙。其中男44颗、女36颗, 年龄18~65岁。病例选择标准, 排除疼痛和肿胀同时发生的病例。治疗前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 精神障碍, 既往无甲硝唑、头孢类药物过敏史和利多卡因过敏史。根管预备前所有患牙均为牙髓坏死, 牙髓探诊, 牙髓活力温度测验或电测无反应, 牙周探诊无瘘管或窦道, 无自觉症状, 检查无叩痛。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考Mohd-Sulong标准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无痛为0级;轻度疼痛不适, 不需急症处理为1级;发生疼痛, 仅需药物治疗或降低咬合为2级;疼痛严重或有局部肿胀为3级。0、1级定为无根管治疗诊间痛, 2、3级为出现根管治疗术诊间痛。以发生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牙男性22例, 女性18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58.36±6.58) 岁, 实验组患牙男性22例, 女性18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57.68±7.12) 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根管预备
方法均采用逐步后退法常规完成, 根尖方向的止点位于生理止点。疼痛发生后, 均采用30 ml/L过氧化氢, 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 开放引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头孢氨苄片和甲硝唑片口服常规剂量。实验组用地塞米松1 m L和2%利多卡因1 m L配比进行患牙的根尖区封闭, 行骨膜下注射1 m L。同时也给与头孢氨苄片和甲硝唑片口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复诊后24 h内疼痛缓解率以及复诊后3 d内肿胀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80颗根管预备中发生疼痛的患牙里, 2级疼痛64颗, 3级疼痛16颗。其中前牙6颗, 前磨牙14颗, 磨牙60颗。磨牙发生疼痛的几率大于前牙和前磨牙。实验组疼痛发生后24 h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牙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完善的根管治疗是保存患牙的基础, 也有利于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但也最易引起慢性根尖周炎导致疼痛的发生, 或使得患牙原有的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根管治疗约诊间痛 (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pain, EIAP) 是指根管治疗期间, 发生的疼痛和 (或) 肿胀反应, 通常为根管预备后。因此该研究主要观察根管预备后发生的疼痛。国外有研究发现, 约有13%~59%患者会发生轻、中度EIAP, 重度EIAP即约诊间急症的发生率很低为1.5%~5.5%。
引起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发生治疗期间急症因素很多, 外因包括细菌因素、化学因素。内因有患者机体免疫力, 根管解剖形态特点等。微生物感染造成的损害是最主要因素[1]。
首先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感染根管内是以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2]。有研究表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主要是根管内感染物质被挤出根尖孔, 进入根尖周组织中的细菌可产生多种有害物质, 可直接毒害组织细胞, 或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组织损伤。Abbott研究认为前列腺素E2等炎性递质释放增多导致局部疼痛加重。这些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酶和细菌代谢产物。其中的胶原酶、溶血素和玻璃质酸酶是疼痛和局部肿胀的重要因素提示常规的应用消炎药物处理约诊间疼痛只能杀灭致病菌, 还需要有其它药物进一步缓解疼痛。
在该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研究中, 实验组疼痛的缓解率 (75%) 高于对照组 (35%) , 实验组患者肿胀的发生率 (10%) 低于对照组 (30%) 。头孢氨苄片和甲硝唑片口服治疗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对于治疗患者患牙部位细菌性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有多作用位点和多重抗炎机制。可稳定溶酶体膜、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作用, 可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组胺、5-羟色胺的释放,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细胞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 对抗物理、化学、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反应[3]利多卡因是常用麻醉药, 毒性小无刺激性, 作用较普鲁卡因快而持久, 且不用做皮肤过敏试验, 静脉注射后可对局部静脉产生封闭作用, 阻断病灶周围神经末梢反射, 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同时可降低血管脆性, 减轻和阻止液体、药物渗漏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微循环痉挛, 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4]。利多卡因有局麻作用, 使神经末梢及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从而减轻疼痛对组织细胞的损害。用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外渗具有良好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促局部不良反应的恢复, 从而减轻痛苦。在同时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 应用地塞米松封闭可以避免炎症扩散。另外一方面Siqueira等[5]认为精神高度紧张、疑惧、忧虑的患者易发生EIAP。精神紧张能够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及反应阈值, 会抑制人的免疫系统, 相对于精神松弛的患者来说更加容易发生约诊间疼痛[6]。该临床采用局部封闭进行治疗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对患处的关注度。
实验中看出, 实验组疼痛发生后24 h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3 d内肿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因此表明对于根管预备后发生约诊间疼痛的患者, 在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实行根尖去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可加快疼痛缓解, 同时也能降低约诊间疼痛发展成为根尖周脓肿的几率, 缩短疗程。
在引起根管制备约诊间疼痛的诸多因素中根管预备的方法是最可控的因素。为了减少约诊间疼痛的发生, 根管预备时, 首先要根据根尖狭窄区位置确定根尖区预备的界限, 只要不超出这一区域就不会损伤根尖周组织。也会减少根管内容物带到根尖周组织的几率。如此不仅保证根管治疗的远期疗效也会减少根管制备约诊间疼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iqueira JF Jr.Int Endod J, 2003, 36 (7) :453-463.
[2]杨卫东.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防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 29 (1) :12-14.
[3]李立新.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2-3.
[4]余华, 黄士英, 陈付华.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局部反应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 (1) :77-78.
[5]Siqueira JF Jr, Barnett F.Endod Top, 2004, 7 (1) :93-109.
局部相互作用 篇9
目前,在求解图像插值问题中,自然图像的一些先验知识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图像的局部几何二元性和图像的非局部自相似性是自然图像的先验知识的典型代表。传统的只利用单一的自然图像的先验知识的图像插值算法存在着2个缺陷。一方面,只利用一个图像的局部先验特性,不能从多个角度很好地描述图像的所有统计特性,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插值效果;另一方面,在刻画图像的非局部自相似性时,通常插值估计都是以预测值的加权形式得到,没能进一步开发相似参考值之间的更多的联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同时刻画自然图像的局部几何二元性和非局部自相似性的压缩图像插值算法。
1 局部非局部联合插值模型的提出
图像插值指的是从低分辨率(LR)图像y重建一个高分辨率(HR)图像x。该方法在图像处理领域发挥着优秀价值作用。这个问题的原型可以被描述为:
其中,D是一个下采样算子,n是下采样过程中附加的噪声。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图像插值是一个典型的病构的逆问题,通常如式(2)所示,使用l2范式的保真约束来求解是最直接的想法:
而再加入先验知识约束以后,该问题随即演变为:
此处,用到2种图像的常见的统计特性,即图像的局部几何二元性和非局部自相似性,从图像统计的角度,描摹刻画这2种图像先验知识特性,提出一种能够在自适应混合局部-非局部域上获得图像插值质量的联合统计模型。具体来说,该模型包含了2个互相补充的模型,即二维空间域上的局部几何二元性统计模型和三维变换域上的非局部统计模型,表达如下:
其中,τ和λ表示正则化参数。Φ(y)跟图像局部几何二元性相对应,用来保持图像的局部纹理二元性,从而使图像纹理边缘锐利而清晰;而Ψ(y)跟图像非局部自相似先验知识对应,用来保持图像的非局部相似纹理的一致性,能够有效表征图像的细节信息。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图像插值算法,这种算法是一种结合局部的自适应模型和非局部的稀疏模型的最小代价函数下的框架。函数表达式如式(5)所示。
下面将给出设计该模型的具体细节。
2 局部非局部联合插值模型的构造
为了能够处理图像插值这一个具有病态性质(ill-posed nature)的问题,图像的先验知识,即图像的统计特性往往被用来作为辅助条件。且在实际应用中,图像的先验知识在图像插值的求解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经典的模型,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on Model,AR Model)在图像插值领域内有着突出性能,AR模型是在局部的一个低分辨率图像窗口内通过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出周围像素以什么系数的加权和得到当前像素估计值,并以此表示图像中单一像素和周围临近像素的相关性,来刻画局部像素的结构化信息,这样就能够完好体现图像的平滑特性或者边缘结构。具体数学表述如下:
式中,β是回归的参数向量,xi是低分辨率图像中一个像素的灰度值,同时定义xi(k)是像素xi在给定的字典序下的第k-th个相关的邻域像素。当研究中假设一系列的相邻像素具有相同的邻域结构性的时候,即各自对应的邻域的自回归系数相同的时候,公式(6)可以被重新写为:
这里,NS是一个列向量,包含了所有在一个局部窗口S里边的满足上述假设的N个像素。WS是一个AR模型的自回归系数的向量。AR模型系数矩阵AS的第j-th行是像素xj的以字典序排列的所有邻域像素。通过观察,显然地,这个线性系统X=AW拥有闭合的解,解可以由最小二乘法的数学优化技术来得到:
其中,A+=(ATA)-1AT代表矩阵A的Moore-Penrose广义逆。此后,通过假设在低分辨率图像像素和低分辨率图像像素之间的几何结构二元性,即高分辨率图像中像素点和周围邻近像素的相关性与相对应的低分辨率图像中像素点和周围邻近像素的相关性一致,这样就能通过在低分辨率图像中得到的局部像素的邻域相关性,来估计高分辨率图像局部像素的邻域相关性并最终插值得到估计的高分辨率图像y~。数学原理可作如下呈现:
这里,wS是自回归模型的系数向量,即是表示最小二乘法在局部低分辨率图像中计算结构性信息,然而通过前述已有的分析知道,这种尺度不变的二元关系假设并非一直有效。传统的AR模型的一个重要焦点就是其数据稳定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相关于设计的矩阵的满秩条件。一方面,如果AR模型的秩为n(i.e.,即AR系数向量的长度)很大,这就意味着需要预测的系数量也相当庞大,而当可用的方程数量较少的时候,这个数据稳定性的问题就已进入显性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在局部窗口内的各个像素和其邻域像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很弱,比如一个闭塞的区域,这样预测的准确性会随着不正确的空域邻域像素的增加而急剧下降。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二维图像提供了许多的方法来避开AR模型的数据稳定性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自回归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加权的自回归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作为局部的正则项约束。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增大局部窗口的方法增强了自回归模型的数据稳定性。故整体的局部先验项为:
这里,θ(i,k)是以位置i为中心的当前插值块和其对应的第k个邻域的相似性描述,为此可得公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Pi(k)和Pi表示当前块和其邻域块的像素矩阵,L表示2个块之间的欧氏距离,μ是对该指数方程的控制参数。除了局部几何二元性特性,非局部自相似特性是自然图像的另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表征,具体刻画了图像在不同局部的区域纹理重复或者重叠出现的特性,能够用来有效地保持图像的重复细节。
自然图像不是随机的二维信号,而是在整个二维信号域中的一个流型,占据整个空间中一个很小的区域。时下的研究处理是,对图像中的相似块(可以重叠)通过排列而组成的三维数据进行线性的变换,并且对变换后的系数在一定的准则下进行调整(例如硬阈值调整、软阈值调整和稀疏性调整)、在图像的增强技术应用中取得了大范围的理想专业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受到BM3D算法的启发,在本文的设计模型中,从形式化数学描述方面刻画了相似块构成的三维数据变换后系数的统计特性。
如图1所示,非局部自相似性可以由下列步骤严格表述。
Step 1首先确定一个基准的图像块作为参考块,并以红色图像块标记。
Step 2对于该标记过的图像块,在图像的非局部全局搜索区域找出与其最佳匹配的多个图像块(图例中设置为13个相似块)。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并不为相似块的度量设置一定的欧几里得距离阈值,因为那会使得对于不同的参考块,其相似块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也呈现出不同,不利于问题的处理。为此,可设置一个最相似的固定元素个数的相似块集合,不仅规则简单,而且又可保证了相似度量的鲁棒性。
Step 3将Zq中c个块按照字典序排列成一个三维数据,记为Sq。
Step 4令T3D表示线性正交的三维变换函数,则表示三维排列Zui的经过三维线性正交变换的系数。
Step5对变换系数Ψ(x)分析判定可知,由于图像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几何相关性,绝大多数的变换系数都集中在零值附近。
至此,通过上述步骤,给出刻画图像的非局部自相似性的非局部统计模型对应的正则项的数学表达式:
可以看出,与传统的采用非局部加权图的方式相比,该模型的优点就是进一步开发相似块之间的更多联系,用三维变换的方式统计刻画遍布图像块的自相似性的程度。
3 局部非局部联合插值模型的求解
然而,原始图像的插值问题和压缩域的图像插值问题并不一致,因为在经过了压缩感知编解码传输过程后,编码器中真正的图像信号y并不存在,而^y只是作为其图像信号经过编码传输后的解码估计值来存在,故上述公式中的数据精度项则不具现实基础,因为其替代者^y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测量值的准确性。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压缩图像插值的软插值方法,在这个基于压缩图像插值的软插值方法中,一些编解码段一致的边信息可用来辅助该问题求解。具体针对这个问题,研究时在解码段不仅能知道解码的有损图像信号,而且还可以获得其各个元素的准确值域范围。以JPEG图像压缩标准为例,由于JPEG图像压缩的有损过程是选取各个不交叠的图像块,对其经过DCT变换后,将DCT域的系数进行量化而得到相应的有损数据。进一步地,在解码段通过已知其量化区间和量化步长,就可以得到具体每一个DCT系数的上界和下界:
故当加入了考虑测量值真实值的上下界以后,上述公式可以变形成:
该插值框架可以通过引入等价的变量而首先转换为受限制的优化问题:
其对应的增广拉格朗日方程为:
应用这个算法,由分离布莱格曼方法知[1],公式将可以分离为3个迭代的步骤:
这里,α和β是关于y=g和y=h的拉格朗日因子,t定义为第t-th次迭代。通过公式解析,由此知道其可以拆分为:y,w,g和h共4个子问题来分别求解。在此基础上能够知道,由于其他w,g和h这3个子问题的求解方法与原始图像插值的方法是一致的,故本文将不再赘述,只是详述压缩图像插值的y子问题。
当给定,关于y的最优化函数可以写成:
对其应用最速下降法来求解,则可得该问题的优化解为:
其中,t是其优化解的参数。相关处理后,可得最终形式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完整和公正比较所有的实验结果,研究在一些广泛使用的图像上进行实验。使用的图像实验序列为:Airplane、Boat、Cap、Door、Girl、Lena、Monarch、Parrot、Peppers(512x512),如图2所示。首先采用下采样方法(采样因子为2)对原图像展开技术处理。然后图像经过JPEG以质量参数为15、50和85这3个参数分别压缩重构。实现过程可以通过比较原始图像和压缩后的插值图像的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其中客观质量具体是通过PSNR来提供统一标准衡量。一些经典的比较实验模型为:1)Bicubic interpolation[2];2)new edge-directed interpolation[3](NEDI);3)nonlocal edgedirected interpolation[4](NLEDI);4)SAI interpolation[5];5)RLLR[6];6)IAR和7)NARM[7]。实验代码均为作者在网络上公开发布的,且参数已调整到最佳状态。本文给出的3-D变换T3D是由一个2-D的离散小波(DWT)和一个一维的离散余弦变化(DCT)组成的。实验中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r(R)Xeon(R)CPU E5606 2.13 GHz八核,8.0 GB内存。
不同压缩图像插值算法获得的PSNR对比如表1所示。考察表1,得出如下结论:本文提出方法的峰值信噪比性能一致性地高于其他比较模型。具体来讲,相比于Bicubic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局部非局部联合模型的压缩图像插值算法的性能增益超过0.8d B。相比于NEDI和NLEDI方法,本文方法具有0.94 d B和0.85 d B的性能增益。同时,本文的方法也超过了SAI、RLLR和IAR方法,而且结果分别为0.6d B、0.48 d B和0.37 d B。最后,再综合比对于NARM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局部非局部联合模型的压缩图像插值算法的性能增益为0.29 d B。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自回归模型和非局部自相似模型的正则化的压缩图像插值技术。文中设计整合了2种不同的模型:局部自回归模型和非局部自相似模型,形成一个整体的正则化的框架。由于压缩图像的特点,研究针对压缩图像提出了软数据精度项,最终采用分离布莱格曼方法来求解整体的正则化目标函数。
参考文献
[1]GOLDSTEIN T,OSHER S.The split bregman algorithm for L1regularized problems[J].SIAM J.Imaging Sci.,2009,2:323-343.
[2]KEYS R G.Cubic convolution interpolation fo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Acoustics,Speech,Signal Processing,1981,29(6):1153-1160.
[3]LI X,ORCHARD M T.New edge-directed interpol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1,10(10):1521-1527.
[4]ZHANG X,MA S,ZHANG Y,et al.Nonlocal edge directed interpolation[J].PCM,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9,5879:1197-1207.
[5]ZHANG L,WU X.Image interpolation by adaptive 2-D autoregressive modeling and soft-decision estim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8,17(6):887-896.
[6]LIU X,ZHAO D,XIONG R,et al.Image interpolation via regularized local linear regress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11,20(12):3455-3469.
[7]DONG W,ZHANG L,LUKAC R,et al.Sparse representation based image interpolation with nonlocal autoregressive model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13,22(4):1382-1394.
局部相互作用 篇10
关键词:FCM,SCM,图像分割,局部空间信息,非局部空间信息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或区域提取出来的过程, 是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关键技术[1,2]。现阶段已提出许多图像分割的方法, 其中以聚类为基础的图像分割算法得到广泛应用。最常用的聚类方法是FCM。传统的硬聚类HCM或K-均值聚类算法[4]可以准确表示图像的每个区域或像素属于的类。但这种算法不能有效地对图像的重叠区域进行分割。Lingras[4]最早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聚类算法中, 提出了粗糙C均值聚类算法RCM。该算法将确定属于某类的对象放到该类的下近似中, 而将可能属于某类的对象放到该类的上近似中。但是这些算法在划分聚类的时候需要人为选取阈值。阴影集概念的提出, 得到了处理含有不确定区域和模糊区域图像的新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RCM算法中。将阴影集概念与模糊聚类算法相结合, 提出了SCM算法[5]。
为了提高SCM算法对噪声的处理, 考虑局部信息, 提出了结合局部空间信息的SCM图像分割算法克服了现有图像分割方法对噪声的灵敏度问题。然而当图像中的噪声较高时, 一个像素的邻域像素中可能还会包含异常的特征。对于这样的图像, 结合局部空间信息可能仍无法产生令人满意的分割结果。最后提出了结合局部和非局部空间信息的阴影集均值聚类图像分割算法, 得到了较好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显示, 该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算法。
1 传统的FCM算法
FCM算法最早由Dunn提出[2]。传统的模糊C均值聚类 (FCM) 目标函数:
Jm为各样本与其聚类原型的加权误差平方和, C为聚类数, n为像素个数, μik为隶属度, m为加权指数, dik表示第i类中的样本与第i类的聚类原型vi之间的失真度, 欧几里得距离:
目标函数满足如下限制条件:
聚类准则是取目标函数的极小值, 根据拉格朗日数乘法, 得到使Jm (U, V) 为最小值的μik和vi如下:
2 SCM算法
SCM是由阴影集的概念产生, 定义在模糊集的基础上。阴影集中, 相应的模糊集被划分为3个层次, 分别为隶属度为0的对象集合, 隶属度为1的对象集合和隶属度为0到1之间的对象集合。阴影集定义为:
这里的S是论域, 包括区域中的所有像素, 阴影集由S (x) =[0, 1]的所有像素组成, 图1说明了一个模糊集 (顶部) 和它相应的阴影集。在阴影集处理中, 隶属度为1的对象集合称为核 (core) , 隶属度为0的对象称为负域 (exclusion) , 隶属度位于0和1之间的对象集称为阴影集 (shadow) , 阴影集中的对象隶属度都定义在 (0, 1) 区间, 而不再用单个确定的隶属度值来刻画, 相比于模糊集, 阴影集的处理更为简单。模糊集的阴影化处理中, 通过一个阈值λ将模糊集隶属度分成三部分, 隶属度小于λ的对象, 将其隶属度设定为0;而对于隶属度大于1-λ的对象, 将其隶属度设定为1或模糊集的最大隶属度值。在这样的处理中, 参数λ的选取最重要, 其选取应该维持原模糊集整体的不确定性。
优化目标函数定义如下:
相应地, 定义核、阴影和负域如下:
离散的情况下, 若表示对象属于某个集合的隶属度值, 优化目标 (8) 能够转化为:
分别表示模糊集隶属度最小和最大值。设第i个类的聚类中心为Vi, 对象xi属于第i个类的隶属度为uij, 则聚类中心定义如下:
其中, m>1是模糊系数, λI是相应的阈值。
P和q是控制隶属度值的重要关系参数。总的来说, SCM算法的执行过程类似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算法描述:
1) 初始化聚类中心
Vi, i=1;…;C。模糊化系数m, 最大迭代次数tmax, t=1。
2) 重复步骤3至步骤5, 增加t的值, 直到t>tmax。
3) 根据 (3) 式计算隶属度uik。
4) 根据 (7) 式计算阈值λi。
5) 根据 (13) 式更新聚类中心Vi。
3 基于局部和非局部空间信息的阴影集模糊聚类分割算法
传统的SCM图像分割算法存在明显缺点。问题在于没有充分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 而是直接将图像中像素点集作为数据点进行聚类, 通常导致图像中含有噪声的像素错误的分类。然而, 当图像中的噪声水平高时, 所分析的一个像素周围邻域的其他像素也可能含有不正常的点。提出将非局部空间信息加入SCM聚类算法中。非局部空间均值算法由Buades et al.首次提出[3]。找到相似邻域像素集合, 通过对这些像素加权平均进行降噪处理, 基于同样的原理得到非局部空间信息的SCM算法 (NLSCM) 。与基于局部空间信息的SCM算法比较, 像素之间的聚类中心距离的测量受到非局部信息的影响dnl通过图像中所有像素的中心距离的平均加权计算, 定义
此处wnl是像素xk和xj的相似度。Nk和Nj是固定大小的方形窗口, Nk和Nj的差别通过欧式加权距离‖v (Nk) -v (Nj) ‖ρ作为测量标准, 其中ρ>0是高斯核的标准偏差。使用高斯加权欧氏距离函数得出更多中心像素周围像素的权重。两个类的像素权重如下:
参数h是选择程度, 它控制指数函数的衰减。
基于图像像素点之间的距离和聚类中心由 (15) 式子得到, 像LSSCM算法中一样计算、更新聚类中心和隶属度函数。除了LSSCM算法中的步骤3, 其他步骤都是一致的。新算法集成了SCM算法, 局部和非局部空间信息的所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分割效果更好。
4 实验结果
将上述图像分割算法应用于合成图像, 分别加入0.15的高斯噪声和0.3的Rician噪声。分别用FCM算法、SCM算法、SFCM算法、LSSCM算法、NLSSCM算法和LNLSSCM算法对含噪图像进行分割, 结果如图2, 图3所示。
定义分割精确度指标如下:
对应于上图的分割精确度指标如下, 表1和表2分别是加入0.15高斯噪声和接入0.3的Rician噪声的合成图像的精确度指标。
5 结论
该算法在SCM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结合局部和非局部空间信息, 通过比较调试分析, 结果, 明显看出该算法在抑制噪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分割效果。实验证明, 本文所提出算法的设计思想切实可行且分割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Buades A, Coll B, Morel J-M.A non-local algorithm for image denoising[G].In CVPR, 2005.
[2]Balafar M A.Fuzzy c-mean based brain MRI segmentation algorithms[J].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 2014 (41) :40-349.
[3]Buades A, Coll B, Morel J-M.On image denoising methods[G].Technical Report 2004-15, CMLA, 2004.
[4]Pedrycz W, Fernando G.An introduction to fuzzy sets:analysis and design[M].Cambridge, MA:MIT Press, 1998.
相关文章:
惠农通01-24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教案01-24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01-24
标准接口服务01-24
中科院青能所提出混合物分离新方法01-24
主动识字01-24
暑假趣事日记150字 暑假趣事日记350字左右(6篇)01-24
美国信息素养标准01-24
暑假趣事日记150字 暑假趣事日记400字左右(八篇)01-24
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