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关键词: 两国人民 内容摘要 纹样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通用2篇)

篇1: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摘 要】佛教是一种强大的外来影响,公元前2年左右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客观上刺激并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发展;后又经中国传入临国日本。同样,使日本民族原有土生纹样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说,佛教艺术在繁荣中日两国纹样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佛教;传统;纹样

一、佛教影响下的中国纹样

佛教作为东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新的题材和风格。这种全新的内容,使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具有开拓性的改变。佛教传入之后,大大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

1.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内容

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锯齿纹和字纹等,尤其是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具有宗教色彩纹样的表现力;人物纹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佛教以前中国的古代哲学道教,基于神仙思想,创造了许多人类形象的神像,福人。佛教传入中国,受佛教曼陀罗世界的启迪,出现了以佛陀为主的如来,菩萨等人类姿态的佛像。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

中国有八宝纹样(八吉祥)自元朝以来中华民族便以“8”字谐音为吉祥之意,八宝纹是以佛教中的典型的八种供器:白螺、宝瓶、宝盖、吉祥结、金鱼、金轮、莲花、尊胜幢为依据创造的。分别象征着名声远扬的三千世界;聚宝无漏、福智圆满;权威的象征;智慧和觉悟;真理之训诫;复苏、永生、再生;修成正果;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2.纹样构图形式得以发展

先秦两汉时仅是平列所有形象,没有纵深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的处理,缺乏立体感。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美术的影响,焦点透视法得以广泛应用,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而魅力无穷。特别是凹凸法的引入,使纹样艺术具有了浮雕的审美效果。据唐人许嵩《建康实录》记载,梁人张僧繇即以此法绘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世咸异之”,致使该寺更名凹凸寺。今人范瑞华指出:“盖吾国绘画,向系平面之表,而无阴影明暗之法,自张氏仿印度新壁画之凹凸法后,至唐即有石分三面之说矣。”据此可知,凹凸法作为一种绘画技法,处理的是三维空间、透视与色调对比诸问题,它给中国纹样以巨大的启迪,颇受世人赞誉。

3.佛教对纹样表现思想的影响

佛教艺术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纹样之中。特别是与中华民族神仙思想相混生,出现了关于描述西方净土世界的内容,则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对中国纹样造型上的影响

中国南北朝时代,佛教盛行,作为民族的龙纹也披上了佛教的色彩。汉代那种强壮、粗犷、奔放和豪迈的龙纹造型,已被佛教的宁静、洒脱、俊俏所代替。龙的体形拉长,从头至尾动作缺乏变化,体现耐性的克制。运用横向的长线条表现风云的飞动,飞动的空间环境陪衬宁静的主题,表现超凡脱俗的精神意念,出现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飞天形象。飞天是佛教神灵,是欢乐吉祥的象征最初的飞天形象,是侍奉古印度神“印德拉”的夫妇飞天和奏乐飞天,夫妇飞天呈现人、鸟、马三位一体的形态,奏乐飞天是“半人半马”的形态。这些印度飞天形象和佛教同进传入中国,而中国并没有照搬印度飞天形象,而是加之本土道教的影响,与道家飞翔天际仙人混合一体,形成了中国风格的飞天形象。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飞天是莫高窟第257窟壁画“供养弥勒菩萨飞天纹样”(约公元前4——公元前5世纪绘制),双腿交叉的弥勒佛,背面壁画上有裸露上半身,飘带飞扬,向菩萨献舞。敦煌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新的创造,是中国从魏晋至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纹样展示长廊,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艺术声誉。

此外,出现了“迦陵频伽”纹样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相传是一种长在雪山中的神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被佛教界人士神化为极乐世界的鸟。而中国这种纹样造型上更像人,尖耳、人面,唐时期佛像壁画、石刻、镜子、陶瓷中多见。

二、佛教影响下的日本纹样

1.丰富了日本纹样的内容

日本纹样中也首次出现了“迦陵頻伽”纹,这种纹样是一种全新的形象,是受佛教影响下的一种鸟的形象,美女的头,手持供物,鸟身的形象。这种鸟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被视为是舞乐的祖先。

日本飞天纹样的出现:与中国一样,日本在佛教传入的同时,印度和中国的飞天,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法隆寺金堂的“树下飞仙图”(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如来佛基座背面的壁画,用单纯的黑色描绘飘洒流畅于林间的飞天。

孔雀(Peacock)纹样:中国秦朝时期便在石刻中出现了孔雀纹样。经过发展,常与牡丹花等共同描绘,象征富贵,也是一品官员服饰纹样;日本人首次见到孔雀纹样是在从中国传入的佛教艺术品中。孔雀漂亮的羽毛,美丽的姿态受到日本民族的广泛地喜爱,并很快的被接受了。江户时代孔雀纹样更为写实,采用孔雀纹样中的一部分,出现了“孔雀羽纹”。

2.佛教赋予日本族纹样以新的概念

日本传统宝珠纹样(Hoju)描绘的.是现实中有价值的东西,宝石、钥匙、小槌棒、钱袋、斗蓬和竹笠等。佛教传入后,宝珠纹中出现了伞,瓶、金鱼、莲、剑、法轮和犀牛等新内容。日本的传统人物纹样在日本神道的影响下,也习惯于把神表现为人像。神体用镜、剑和如意三种神器抽象和隐喻地表示。神道世界融合了中国传来的佛教,创造了具有大陆根源的宗教意义的人物纹样。例如:著名的法隆寺的“玉虫厨子”(日本国宝,飞鸟时代工艺品)。在“玉虫厨子”上雕刻着“释加舍身救虎子”的各种形态;还有日本的最古老的染织品“天寿国刺绣”,表现圣德太子殁后,王妃“桔大”思念太子遗德,太子在天寿国往生极乐的样子,它们都是人神,神人相互转换的形象。

3.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日本纹样表现手法

佛教体系的审美意识体系与社会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紧密相关,在自然风景纹样中,出现了残月和薄雾等清冷和雅致的纹样,其色彩多是淡彩素色。从纹样中寄托人的忧郁和寂寞之情,宣泄悲哀的情绪。

纹样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纹样都会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民族的纹样,来丰富自己的纹样艺术。除此之外,还会不断地受到新文化与不同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中国和日本对外来纹样的传承,均不是简单模仿和挪用,而是融合了自身的文化,推陈出新,推动民族传统纹样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日弃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伝統文様Ⅰ.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年.

[2]日弃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伝統文様Ⅱ.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年.

[3]早坂優子.日本·中国の文様事典.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01.

篇2: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关键词:萨满文化;刺绣纹样;艺术特征

1 满族刺绣纹样研究的现状

研究满族装饰图案的资料是非常多的,但从萨满文化对满族刺绣纹样影响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一些书籍和学术论文也只是研究了满族的服饰纹样和装饰纹样所体现出的薩满文化元素,而在服饰纹样中更多研究的是宫廷服饰。通过分析萨满文化对满族刺绣纹样艺术性影响的必要性,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重视满族萨满教刺绣纹样,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满族刺绣图案文化价值和国家文化魅力。通过对萨满文化与满族刺绣纹样艺术性连带关系的研究,使满族刺绣纹样及萨满文化得以保存与发展。

2 满族刺绣纹样的艺术特征

2.1 “神灵信仰”的艺术特征

萨满文化的产生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远古时代,当时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改造是极其弱小的。人类无法解释当时的自然现象,如下雨、闪电、地震等,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极为单调的。因此,“神灵信仰”便应运而生。

(1)天地元素崇拜。在萨满神谕中认为最早的时候天地是混沌的世界,天地变幻莫测且经常会有风雨雷电,从而使人们对天地产生了恐惧感,并形成了原始的信仰。生产力低下是人们对自然认识乏力的主要根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几乎为零,人类只能单方面接受大自然的馈赠与惩罚。于是萨满教众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如泉涌一般大量地凸现出来,又由于满族妇女对刺绣的热爱,所以这种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艺术追求在满族的刺绣纹样当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在整理分析满族刺绣纹样中,大量的满族刺绣纹样是具有天地的空间的,可以让人清楚地认识到满族人们对天地的信仰是无可比拟的。

(2)动物元素崇拜。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元素,满族人对自然的崇拜是不可缺少的。信奉乌鸦是满族动物崇拜的古俗,在满族神谕中,认为乌鸦羽毛的颜色象征着没有阳光时的色彩。所以满族人们把乌鸦看作黑夜里的警卫鸟,是满族人民的守护神。鹿被满族人将其称为“鹿神”,有的氏族还把鹿神作为本族的氏族神。还有一个关于它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能骑善射的女猎手,她从不打鹿,也不许任何人说鹿的坏话,她能听懂鹿说的话,和它们相处亲密,人们叫她抓罗格格。因此,满族的刺绣纹样上会出现很多鹿的造型。满族是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生活的民族,他们在马上打猎,在马上作战,所以,马在满族文化中也被视为神灵,也被大量用在满族的刺绣纹样上。

(3)植物元素崇拜。满族一般把一些植物也奉为神祇,比较常见的有柳、柞、榆、桦等树木。在满族先人的精神世界里,他们认为“树”不但是人们生命的发源地,更是各种神灵休息生活的场所。牡丹江富察哈拉神谕中记载道:“洪水把天神用身上搓落的泥做成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最后一个抓住了柳枝,活了下来,柳枝把他带到了一个半淹在水里的山洞,并化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和他在一起,生下了后代。”优美的神话使得满族人民对柳的崇拜根深蒂固。

(4)祖先信仰崇拜。满族有供奉祖先神的习俗,这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他们十分注重从创世创祖以来的历代祖宗世系。例如,著名的“努尔哈赤打虎”这款刺绣纹样,整幅绣面构图集中,布局密集,从努尔哈赤和虎及羊、鹿的比例上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英雄的高大威猛,把努尔哈赤的英勇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来满族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心情。

2.2 夸张大胆的纹样特征

满族民间刺绣来源于生活,是一种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为刻画事物形态,表达作品真实艺术氛围和底蕴,先人一般会让刺绣纹样本身有虚有实,将自己看到的实物、审美、心中意向三者完美结合。如常见的满族荷包刺绣纹样,麒麟、人物、花朵所有的物体都是平面化的,它们之间没有透视、明暗和光影的关系,有的只是绣着对实物形态特征的高度概括和夸张变形。但我们也不难看出整个绣面的意思,这就是“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手法,在此处得到了更加具体的呈现。

在满族刺绣创作中,大胆地把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和不合理的实物进行自由排列组合。这种创作形式,刚好体现了在萨满文化影响下的满族刺绣纹样艺术的独特造型逻辑。这种在造型上神似大于形似的手法就大大提升了满族刺绣纹样的浪漫主义色彩。

2.3 明快纯朴的色彩特征

满族早期崇尚白色却不喜红色,因为满族是一个狩猎民族,北方的冬天白雪皑皑,那么猎人就会对雪产生崇拜的心理,同时对白色非常喜爱,但是红色是猎物攻击人的颜色,猎人打猎一般都会避免红色。从满族的萨满神话中,人们对于雪的热爱可见至深,在这类神话中,雪神被称为“尼亚其妈妈”。有记载说:“她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来帮助人类。”在人们的心中母性化的雪神给人以慈祥、恬和的亲切感,从中可见北方民族对雪的深厚感情。不仅如此,在清代皇宫里,对联也是白色的,不像我们现在得要红色的对联才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使得色彩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满族刺绣纹样的色彩搭配可以按照客观自然物的颜色,但也可以进行自由配色组合,前提是不违背色彩习俗。满族刺绣的颜色是以红、黄、蓝、白为主色调所表现的刺绣纹样,整个色调上都没有跑出黄色、蓝色、黑色、红色,色彩用得非常大胆,纯度也很高。这其中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空,黑色代表金矿,但是金子又生于土,所以黑色也可以去掉,这样就只剩下四种颜色了。

3 满族刺绣纹样艺术特征的研究意义

第一,通过萨满文化对满族刺绣纹样艺术特征的影响研究,刺绣图案的美学内涵总结出该民族文化元素的艺术特点,然后研究满族刺绣纹样的独有艺术特性。以萨满文化的角度特征模式进行研究,这样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为人们进一步系统化了解研究满族刺绣纹样的文化元素奠定基础。

第二,通过对满族萨满刺绣纹样艺术特征、色彩及图案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出满族萨满文化元素的特征,为满族萨满应用刺绣纹样探索在现实文化中的意义打了坚实基础。

第三,寻求适合、恰当的方式来设计出精美的有中国特色的满族刺绣纹样,充分体现在造型和装饰上,使之适用于现代设计领域中,并指出它的时代发展方向,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达到古为今用的作用。

4 结语

满族刺绣纹样是萨满文化元素的重要体现,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当采取适当的应用方法将满族刺绣纹样进行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符合多元化时代艺术变革的趋势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满都尔图.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8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中国传统纹样 下一篇:古代纹样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