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关键词: 中蒙 影响 金融危机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79076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3-ZD-01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3-QN-231)。【文章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现的出口增长缓慢,企业出口风险加大的种种现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金融危机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篇1: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蒙经贸现状与发展机遇

摘 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蒙贸易出现下滑。蒙古国受金融危机的困扰,经济呈现萧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中蒙两国采取包括扩大内需、增加投入和便利贸易等措施,力争恢复和扩大贸易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中蒙两国有着许多经贸合作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固然重要,但抓住难能可贵的机遇也是化解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一种有效办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蒙经贸现状;发展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从去年开始冲击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影响到中蒙边境贸易,主要表现为对俄、蒙进出口贸易总体下滑。据海关统计,截止到2009年3月末,二连地区进出口货运量89.78万吨,同比下降33.54%,其中进口73.87万吨,同比下降29.08%,出口15.91万吨,同比下降48.58%。

一、金融危机下的蒙古国经济现状

受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蒙古国经济增速放缓,蒙图贬值,人民的购买力下降,消费品指数上涨。预计2009年,由于受贸易额减少、失业率上升、外汇流通不畅和外汇市场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蒙古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个欠发达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今年是最难度过的一年。

(一)银行暂停放贷款业务,蒙古国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蒙古国自去年11月份以来,银行停止放贷款业务,直至今年3月份信贷业务开始松动,对一些信誉好的企业发放小额贷款。2009年一季度人民币兑换蒙古国货币平均价格为1:217,同比贬值33%。相对人民币兑换美元继续呈现升值态势,一季度美元兑换人民币平均价格为1:6.82,人民币兑换美元同比升值3.96%。

(二)人民币结算量业务下降,从中方提钞量急剧减少

蒙古货币贬值不仅影响到蒙古国内市场的消费,而且已经影响到中蒙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于蒙图兑换人民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中蒙客商在货物交割上为规避蒙图与人民币转换的汇率风险,减少了人民币结算量,人民币跨境也随之减少。截止到2009年3月末,蒙古银行从中方银行提钞7笔、11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笔、21400万元,下降幅度为三分之二。

(三)美元头寸不足,用人民币头寸进行转换

中蒙贸易减少,人民币结算量下降,不但影响到提钞出境量,而且也影响到在蒙古国银行账户上的人民币头寸。由于人民币用量减少,蒙古国一些商业银行把账户上多余的人民币转换成美元。据二连农业银行提供的信息,该行与有结算关系的蒙古贸易发展银行2009年初就用人民币头寸转换成300万美元头寸,以应变人民币结算不足而美元短缺的资金。

(四)市场消费冷清疲软,房地产建设前景不容乐观

2009年2月25日是蒙古国的春节。据了解,节前乌兰巴托几家比较大的商店和超市,除了在一些食品超市里和食品柜台前顾客还多一些外,其他商品的超市里和柜台前购物者寥寥,这同前几年春节前各家商店顾客盈门的热闹场面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蒙古人每逢在过节时必买的地毯和羊绒衫,尽管价格比平时优惠10%到30%,但购买者很少。

据了解,在建项目由于资金及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因素,今春停止建设的项目预计达到20%,多数今年准备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处于观望状态。如果蒙古国的主要资源性矿产品出口恢复到上年水平,就有望缓解本国国内资金紧张的局面,从而有利于基本建设的投资。

二、金融危机下的二连口岸情况

我国对蒙开放口岸总计有13个,其中二连浩特口岸是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其边境贸易、对蒙帐户行结算、人民币跨境流出和回流等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蒙贸易的63%通过二连口岸过货完成。由于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蒙古国经济萧条,金融业萎缩,导致二连口岸进出口贸易明显放缓。

(一)对蒙贸易萎缩,进出境人员下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国内税收政策的调整,二连地区进出口贸易下降。据二连海关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3月末,二连口岸进出口贸易为29512万美元,同比下降50.19%,其中进口19882万美元,同比下降53.32%;出口9630万美元,同比下降42.20%。

据统计,截止2009年3月末,二连口岸进出境人员为22.11万人次,同比下降36.87%,其中进境11.17万人次,同比下降36.69%,出境人员10.94万人次,同比下降37.04%。

(二)银行贸易融资减少,人民币结算量下滑

由于中蒙两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口岸贸易减少,银行融资少的可怜,截止2009年3月末,二连地区四家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余额为5万美元,同比减少了412万美元。中行二连分行在本地区是对企业最大的融资银行,每年对企业融资约占辖区总份额的85%,据中行二连分行提供的统计资料,截止到2009年3月末,未办理一笔融资业务。

现辖区4家外汇指定银行(工、农、中、建)已与蒙古国的12家商业银行建立了 22个账户行关系。由于金融危机对蒙古国的影响,人民币结算量下降。截止2009年3月末,二连地区四家对蒙银行(中、工、农、建)办理人民币汇入3330笔、金额6.1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051笔、1.79亿元;办理人民币汇出657笔、金额6.2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90笔、3.07亿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下降了28%。

(三)辖区市场消费疲软,口岸税收锐减

据调查了解,二连市盛通国际商贸城2009年1—3月份出口建材1.3万吨、食品及杂货1.2万吨,同比下降61%。而三星建材城蒙古拉货车也很少,一个星期也就出3-4辆,日销售额在3-4万元左右。去年同期蒙古国拉货车每天平均有4-5车,日销售额在40万元左右。对蒙最大的批发商场如义乌商贸城和温州商城市场内的蒙古客商少了许多,该市场虽然摊位租金降了近一半,但很多摊位都贴出转租、出租,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目前大部分商户不敢进货,仍然处于观望状态,期待市场在五月份有所回升。

截止2009年3月末,二连浩特辖区完成预算收入36946.1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599.36万元,下降22.2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入库34016.6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453.73万元,下降15.95%,扣除今年新征进口成品油消费税4369.75万元,实际减少10823.48万元,下降26.74%。

三、中蒙双方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一)蒙古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策略

为了减少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蒙古国政府基本策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国外寻求财政支持;二是削减财政预算支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救活银行业,稳定汇率。

1.财政筹措资金。一是向世界货币组织寻求支持,据蒙古国《今日报》2009年3月9日消息,蒙古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洽谈,有望争取到该组织的2.24亿美元的救市援助承诺,平衡2009年和2010年蒙古国的预算赤字,使收支逆差达到稳定的水平;二是向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及经济伙伴国家得到各项优惠贷款;三是向塔本陶力盖煤矿和奥云陶力盖斑岩铜矿的投资者收取预付款;四是政府向国际财政市场发放12亿美元的证券;五是向国内市场发行3000亿图的证券(约合15亿元人民币);六是动用国家储备金。争取国外优惠贷款方面,把向中国政府和卡塔尔政府争取各30亿美元贷款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金融监管,厉行节约措施。一是节约2000亿图(约合10亿元人民币)流动支出;二是从国家预算中削减3000亿图(约合15亿元人民币),取消无必要的有关招标项目;三是减轻公民缴纳的社保金、按50%收取;四是从国家预算中再增加300亿图(约合1.5亿元人民币)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安排100亿图(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城乡企业扶持资金,创造就业岗位;五是降低银行贷款利息,稳定蒙图汇率,减免向国外汇出和从国外汇入美元的手续费等;七是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八是扶持畜牧业发展,提高畜产品价格;九是支持额尔登特铜矿的生产,加强供电、铁路、建设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产业互动链条;十是支持对外贸易,简化通关手续,增加进出口,减免相关费用等。

3.稳定金融市场、出台为储户提供担保的法律。蒙古国于2008年末通过了为储户提供担保的法律。此法通过后不久,蒙古一家商业银行—阿诺德银行因出现不良贷款而受到审查,一度传出可能倒闭的消息,但因为有法律保护,储户并未因此产生恐慌,从而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的目的。

(二)口岸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我国政府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就采取了调整结构、增加投资、大幅度减税等一系列措施,今年政府提出了保增长、促消费、使GDP增长达到8%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以来,国内许多行业经济指数回升,税收下降的局面得到遏制。与此同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边贸政策对口岸经济发展的影响,二连市政府也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在政策落实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市政府向企业做出的扶持承诺,对全市行政和服务性收费单位的收费行为以及收费项目、标准、政策依据等进行严格审核;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出台宽松政策,凡在二连市注册的边贸企业,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达到200万元以上(包括200万元),按其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的2.5%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加快非银行金融体系建设,由市政府注入1600万元资金,成立二连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帮助企业缓解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四、中蒙双方出台一系列措施后的相互影响

(一)蒙古国出台应对措施后对二连口岸的影响

蒙古国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后,对稳定中蒙贸易下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国内进行举债,国际进行融资,充实了国力,增加了政府预算支出,扩大了国内需求;同时加快对国家战略大矿(如金矿和煤矿)的开发,可以提高蒙古国的外汇收入,经济也有望止跌启稳,这些无疑是重新开起了从中国进口货物所需的资金源泉。

2.出台法律稳定金融机构。蒙古国及时出台为储户保护的法律,消除了储户恐慌心理,起到了稳定金融秩序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居民储蓄的信心,同时为在蒙古经营贸易的客商提供了金融保证,提升了中国客商继续在蒙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的信心。

3.压缩行政开支后,减少了发行货币,稳定了市场物价,有利于蒙古货币图格里克的币值稳定。如3月下旬人民币兑换蒙币为1:220,比3月初升值了20图,回升幅度为9%。蒙图币值回升有利于中蒙边民互市贸易,为口岸旅游贸易回升提供了可能。

(二)二连地区出台应对措施后对蒙古的影响

1.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出台后,使在辖区包括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相应减少了有关支出,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利于企业经营,为继续改善辖区贸易投资环境开了一个好头,释放出一种信号:二连地区继续欢迎临近的蒙古客商来华进行贸易、投资。

2.政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扶持当地中小企业。企业有钱进行运转,银行同样有利收到回报,如此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中蒙边境贸易回升,蒙古客商看到的合作者是二连政府支持下的边境贸易企业,增加了继续与中方企业合作、从事边境贸易的信心。给予在二连市注册的边贸企业资金扶持,会继续稳定外贸企业的经营,有利于恢复和扩大对蒙贸易。

3.由市政府注入16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二连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可以缓解一些中小企业暂时的经营困难,有利于外贸企业走出困境,企业可以在蒙古设立销售点,或与蒙古客商签约进行先期付货,分期偿还货款,增加中蒙客商团结互助、共渡时艰的凝聚力。

五、中蒙经贸走向和口岸面临的发展机遇

国内市场受投资、消费拉动,(下转第44页)(上接第56页)经济将会逐渐恢复。俄、蒙受金融危机影响,势必会出台一些刺激经济、增加贸易、减少关税的措施,从我国的政策和措施角度可以看出,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已经采取了包括投资、减税等多种措施,随着国内需求的好转,将会逐步恢复从蒙古国进口资源性产品,而蒙古国有了收入后将会恢复和扩大进口中国的货物,贸易带动口岸经济,中蒙携手一定会走出金融危机下的阴影。

蒙古国经济迟早也要复苏。中蒙经贸合作将会逐步恢复,二连口岸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既有挑战,又有不可忽视的发展机遇。

一是中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财政状况良好,经济增长依旧可观。蒙古国是与我国隔界相望的睦邻友好国家,今年又是中蒙建交60周年。建议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中,加大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优惠贷款等支持,这样将有助于我国获得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综合利益,以提高我国对蒙古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是国家自治区应该出台更多鼓励进口能源、资源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我国实力雄厚的实体企业可以加大境外投资和购买资源基地,为未来发展壮大争取有利的条件。

四是蒙古国实行“多支点”外交政策,将除俄罗斯、中国地域领国以外的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视作“第三邻国”来发展关系。

(责任编辑 秦亚丽)

作者:王利民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篇2:

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的对策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79076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3-ZD-01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3-QN-231)。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现的出口增长缓慢,企业出口风险加大的种种现状。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应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改变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局面;努力建立一套健康的风险防控机制,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开展跨国收购,主动出击,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对策

2007年以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华尔街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造成一大批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作为欧美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全球第一大出口贸易国,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以有效的对策。

1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1 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增长趋缓

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较大,特别是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出口贸易依存度每年高于20%,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存度(2001-2007年)七年平均为6.72%,已经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据海关统计,2008 年我国对美出口 2330.9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9.7 个百分点。

1.2 金融危机也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风险

外贸坏账早在2008年上半年就已出现了暴增的苗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大宗贸易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共接到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936宗,金额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美国报损案件202宗,同比增长31.2%,报损金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6%。商务部研究院统计显示,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都急速增加。毫无疑问,中国出口企业正在经历一场财务危机,波及上万家出口企业,出口风险剧增]。

1.3 金融危机使出口产品丧失价格优势

通过表1数据分析我们可知,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2 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对策

2.1 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

2008 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场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所消化了。放眼全球,近年来,拉丁美洲、南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这些市场拥有巨大商机,进口需求也越来越大,值得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更加关注,把这些市场作为自己较好的出口市场加以考虑,适时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

2.2 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在金融危机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美国需求萎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贸出口企业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订单进行跨地区转移,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把订单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享受与所在国企业同等市场待遇,以获得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3 建立一套良好健康的风险防控机制

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国内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良好健康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大型出口企业可以效仿商业银行,对其国内外的交易对手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并使用额度授信的方法,控制给交易对手放账的风险。国内中小企业应更多地借助商业银行的创新型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海外信用风险。

3 总结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见底,世界经济减速不可避免。我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会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唯有面对现实,积极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Stock J H,Watson M W.New indexes of coincident and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in Blanchard O,Fischer S.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Cambridge:MIT Press,1989:351-394.

[2]胡求光,李洪英.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3):20-25.

[3]裴平,张倩,胡志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9,(08):64-72.

作者:谌 玲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篇3:

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研究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商品与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在全球资本市场信息传递与资金流动的加强之下,各个市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各个市场间的价格有着联动性的特征,单个资本价格不仅会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也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变化的影响。分析证券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可以为分析出国际证券市场的运行情况、防止市场发生剧烈的震荡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构建相关国际投资组合,制定国际金融风险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就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的联动效应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证券市场;联动效应;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的相关研究

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学术界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与新兴市场间的联动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亚洲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后,亚洲各证券市场间的联动性增强了。在1987年后,国际股票指数就开始呈现出一种联动趋势,相关专家学者也针对欧美等国家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种种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地区)股指中有着密切的关系。Masih等检验了国际股票市场与亚洲新兴市场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联系,认为有强烈的证据表明在亚洲股市间存在传染效应;Leong和Felmingham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股市之间的相关性加强了;Choudhry和Lu对亚洲9个国家与地区的股市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的股市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均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Mahmood和Marlinda则认为,马来西亚、日本、香港和澳洲的股市之间存在短期因果关系,而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强了这些股市间的长期联动关系;Foo等也发现,金融危机后,新加坡、泰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和美国股市间的联动性有所加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中,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一直处在一个封闭的发展环境之中,因此,相关专家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联动效应问题分析得较少。已有的研究集中在美国、香港与深沪两市之中,朱宏泉等从流动性与收益率两个问题对上海、香港与深圳股市间的互动性与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沪深两市很少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制约;洪永森等的研究显示,A股和H股至今有着明显的风险溢出效应,而A股与美国、日本、德国等股市之间没有风险溢出效应;张碧琼的研究显示,香港市场在波动与收益方面对于沪深两市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市场的发展之下,内地证券市场受世界资本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联动机理分析

在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之下,全球范围内各个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依赖作用也越来越强,各个证券市场的联动性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对于证券市场的联动而言,金融自由化是其前提,这便为证券市场的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券市场的联动性是依靠投机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来实现的,可以看出,投机者与投资者的交易是导致证券市场出现联动效应的主要因素,而投机者与投资者交易行为会遭受到市场信息的干扰,因此,对于证券市场的联动性而言,信息溢出便是其内在动力。

(一)信息溢出是证券市场联动的内在动力。Fleming,Kirby和Ostdiek根据信息的特性,把影响金融市场波动间相互联系的信息归于两类,即共同信息(common information)與私有信息溢出(information spillover)。共同信息是指同时影响着各个市场的信息,当共同信息产生时,它同时影响着各个市场的价格预期,从而使得各市场的价格都可能产生波动。私有信息溢出,指的是某一金融市场上特有信息,由于投资者的跨市交易等行为而对另一市场资产价格变化产生了影响。由于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能够反映当前的信息,反过来讲信息的变动将会影响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并且随着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各金融市场面临的信息将趋向同源性,因此信息的溢出是证券市场联动的内在原因。一般而言,坏消息对市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好消息。

(二)投机者与投资者的交易是证券市场联动的直接原因。投机者与投资者的交易是证券市场联动的直接原因,就现阶段来看,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变化主要依靠投机者以及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实现,投机者与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令金融市场联动内在因素呈现出表象化的特征。假如某个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变化,那么投机者与投资者在接到这一信息之后,就会认为这个国家金融资产价格被低估或者高估,与此同时,就会产生交易行为,即买进或者卖出这一国家的金融资产,这就导致这个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化,两个市场就出现的联动。一般情况下,投机者与投资者更加容易收到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变化的信息,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买进和卖出,便会导致其他国家证券市场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阶段,投资者普遍缺乏投资的信心,投机心理十分的明显,再加上国际局势的影响,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就变得更加的频繁。此外,在羊群效应的营销之下,投机者与投资者的行为便会更加的明显,市场价格便会就更加频繁,这就导致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变得更加的明显。

(三)金融自由化趋势是证券市场联动的前提。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解除金融价格的管制;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改革金融市场,放松各类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逐步降低国际间壁垒,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放宽外国投资者进入的条件。这些均为证券市场联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了各个金融市场建设,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影响市场的信息打破了国界,而具有全球性;另一方面,丰富了金融机构业务,为各市场主体的跨市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市场主体的跨市交易,又促进了资本在各市场的流动,增强了金融资产间的替代效应。而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以及投资者跨市交易制度的逐步健全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融市场间的联动。

三、证券市场联动性与金融稳定性的分析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内地证券市场联动效应。以我国的证券市场举例,比如在金融危机的萌芽及发展阶段,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与德国、香港证券市场存有明显的联动关系,却与美国、日本证券市场的联动关系不是很明显。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初期,德国企业很少依赖外来资金,相比经济面比较稳定,这就导致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与德国、香港有着显著的联动关系。而相比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并不成熟,发展也比较滞后,还存有较大漏洞,致使在金融危机还未蔓延开始,我国内地证券市场就已成为国际证券市场的先行指标。另外由于我国股市发展时间并不长,股民跟风与投机心理严重,也为对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加之金融工作形式較为单一,证券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证券市场的波动情况无疑较为严重。

(二)证券市场联动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分析。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各个国家、地区的金融和经济结构,同时金融自由化也能够将金融体系与金融工具造成的风险逐渐地分散,在全球领域中形成具有效率与竞争力的市场。此外,证券市场的联动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在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个金融机构的利润也日益降低,这就加大一些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会采用冒险行为的几率,继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性以及不稳定性,如果金融市场发生了危机,就会通过传导效应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三)金融稳定性的度量分析。对于金融稳定性的评估包括两种方式,即诊断式与数值化。1.诊断化评估方式的对象可能是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一般采取逐个清理的方式,与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现阶段下的形式。就现阶段来看,国际上对金融稳定情况进行评估的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指标、银行系统健全指标、危机传染指标。2.数值化评估方式则包括趋势性金融稳定性评估与指数型金融稳定性评估。指数型评估是对未来因素的评估,包括不良资产率等指标,在分析完成后,对不稳定区间、危机区间、待观察出区间、稳定区间进行对比与计算即可分析出现阶段下的金融稳定性。

四、结语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具有其特殊性。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监管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证券市场制定实施方针与政策,进行宏观的调控与监督。不仅要关注国内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等主要国外证券市场的联动效应,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另外也要加强股民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力度、强化风险意识,优化上市公司质量等,旨在促使我国股市有一个更健康、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博.国际证券市场动态相依的特征检验与驱动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王大中.上海与伦敦铜期货市场间的联动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王雅.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4]欧阳昕.基于复杂网络的我国行业股票指数联动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5.

[5]刘晓倜.沪港两地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作者:冯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影响情况调查 下一篇:金融危机对我国会展业与物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