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

关键词: 赤峰市

内蒙古兴安(精选五篇)

内蒙古兴安 篇1

关键词:铅中毒,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

铅是一种常用有毒重金属, 在现代工业中用途相当广泛, 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如防护不当很容易引起铅中毒。铅中毒是一种常见, 危害严重的职业病。位于赤峰克旗境内的内蒙古兴安银铅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主要以铅冶炼为主的企业, 在近1年多的生产过程中有近百不同程度铅中毒的病人到当地职防所进行驱铅治疗。为了解在生产过程中铅对工人危害程度及铅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 防止铅危害, 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赤峰职业病防治所于2010年8月对赤峰兴安银铅有限公司进行了543人的现场资料采集工作, 对各类铅作业环境和工人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选择了位于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内蒙古兴安银铅治炼公司做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企业。其冶炼生产过程中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铅, 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 (精矿、石灰石、石英砂、烟灰) 经过配料→底吹熔炼→鼓风熔炼 (烟气进行烟灰收集及硫酸制造) →粗铅→精炼→电铅 (阳极泥送分银炉提取银) 。其中底吹、熔炼、精炼是主要接触铅的高危作业岗位。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2 企业调查结果

(1) 企业作业环境监测情况:

根据企业产生作业危害的特点, 我们在兴安公司选择了底吹车间的铅口、渣口处作为车间铅尘浓度监测[1]点, 监测结果见表2。

(2) 健康监护情况:

对兴安公司接触职业有害因素 (铅) 的在岗543人 (其中男474人、女69人) 进行尿铅现场取样化验室检查。超标情况见表3。

(3) 发病情况:

本次兴安冶炼参加检查的作业人员中累计83人在当地职防所进行过驱铅治疗, 尿铅超标者达121人。具体情况见表4。

3 讨论

内蒙古兴安 篇2

乌小语文组

敖玉玲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节选自《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后所遭受的痛苦,已经普罗米修斯所做出这一切的伟大之处。

在拿取火种部分,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自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給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生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造的福。课文重点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从“锁”和“啄”两个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另外,通过对其他人物如众神之王宙斯、火神、大力神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想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

内蒙古兴安 篇3

一、历史背景

蒙古族祖先以狩猎, 采集为生, 后逐步过渡到游牧畜牧业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 决定男子在生产劳动中起主要作用, 处于家庭支配者地位, 妇女处于从属地位, 她们除生育抚养子女外, 还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 如挤奶、接羔、剪毛、熟皮子、缝制衣服等等, 在家庭中男子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

与农耕地区相比较, 蒙古族聚居的牧业的地区教育是较为后进的, 这除了人所共知的社会历史原因外, 还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从文化心态说, 牧人接受教育的观念较为淡漠, 但这不等于牧人不接受教育, 而在于其接受教育的途径与农业民族不同。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蒙古族的教育还是呈现出多种教育并存的状况。

二、现实表现

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端, 是兴安盟最南端的一个旗。总人口25.14万人, 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 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该地区主要有10个社区, 近60名工作人员, 较典型的1名工作人员负责1200多户居民, 民族地区的社区工作任务除了一般社区工作任务外还要做到重视民族工作发展、加强宣传民族团意识等。

在该地区随机地点向不同性别的人发放问卷后, 我们了解到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该地很多蒙古族家庭生活受民族传统的影响程度已不如从前那么深厚, 受教育人群也已逐渐增多, 与历史上蒙古族男女地位存在差别相比, 现在男女双方共同赚得家庭收入, 遇事共同商量解决, 坚持优生优育。在这些进步现象的背后一些现存的问题还是不容我们所忽视。在调查的过程和结果中我们还发现以下问题:18到30岁的一些女性学历偏低, 有些甚至不识汉字;女性对于《妇女权益保障法》及相关有利于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规定熟悉程度不高;女性在工作待遇、家庭暴力中受到的侵害较多;女性承担着家中较多的家务活;离异对女性的生活造成影响。

三、法律建议

从个人角度说明,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价值提升不停做出努力。民族地区的女性对于民族落后文化, 落后思想观念要敢于摒弃, 要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前提下, 不断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 与国家发展政策接轨, 为民族特色的传承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男性要想实现真正的加强大就不应该认为他们的地位高于女性, 应该理性分析在社会工作, 家庭生活中女性地位的不可忽视因素, 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

从法律保护的角度说明, 做到保护妇女权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特点加强普法宣传, 相关法律部门定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给少数民族女性传授法律常识引导她们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完善在偏远地区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 建立专门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等侵犯妇女人身权益的部门, 做好民族地区妇女的思想工作, 告知他们该部门的功能, 鼓励其有问题常咨询; (三) 、通过大众感兴趣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增加男性和女性接触法律的机会, 让大家习惯在最基本的道德约束也就是法律规则下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

从国家角度说明, 由于悠久历史原因的根深蒂固, 虽然国家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来保护女性权益, 可是在当今社会女性仍然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国家还应该持续关注社会各领域中存在的不利于女性权益的保护现象, 不是光从制度而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护女性合法权益。

四、结语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 人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今天在此讨论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权益问题, 相信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女性权益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会更有利于。所以每个人发挥好自己的特色, 充实好自己的内在才能让我们国家的明天更好。

摘要:当代社会, 女性权益问题不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生活在蒙古族聚居区这一特点, 从历史、现状及法律建议方面对该民族地区女性生活、教育、生育、家庭等与女性权益有关的部分问题展开讨论, 希望能达到从少数民族女性看社会女性、从基层看社会的效果, 从而为探索社会进步的适当道路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族地区,女性权益,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胡志民.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

[2]吴军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国司法, 2008 (01) .

内蒙古兴安 篇4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兴安盟也有着“天堂草原”的神话。那里不仅有蓝天、白云、绿草, 那里还保留着纯牧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体现出了内蒙古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民族特色。近几年, 内蒙古兴安盟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 认为这是一个让很多游客都流连忘返的地方。但孰能知, 几年前的内蒙古兴安盟也有过辛酸和泪水。

5年帮扶让牧区换上“新装”

5年来, 哈日珠日和嘎查在自治区的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哈日珠日和嘎查农牧民有目共睹的大事情、好事情。“我们住上了好房子”嘎查的牧民杭盖高兴的说, “过去住的茅草屋, 到了冬天四处进风, 晚上冻得睡不着。现在好了, 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砖房。”

哈日珠日和嘎查隶属于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 是一个纯牧区, 有着农牧区486户、1806人的两个自然村的行政村, 全嘎查拥有贫困户286户、1103人, 人均年收入1900元, 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嘎查村, 但民风朴实、善良、可爱。就在几年前, 那里的农牧民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大多数仍住着茅草屋, 终年受着夏日的酷热和冬季内蒙古高原的寒风的折磨。

2006年, 内蒙古自治区组织137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兴安盟的贫困嘎查村开展了定点帮扶工作, 内蒙古财政厅结对帮扶联系点就是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哈日珠日和嘎查。帮扶时间从2006年到2010年。

帮扶期间内蒙古财政厅党组一直对哈日珠日和嘎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 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高度出发, 从帮助结对地区农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经济增效的实际出发, 把支持困难地区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落实一把手责任, 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努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为制定好帮扶工作方案, 厅领导带领厅机关承担帮扶任务的处室负责人, 深入到帮扶点开展帮扶工作调研。广泛征求盟、旗、镇干部的意见, 帮助谋划脱贫致富的途径和办法, 共同研究制订了《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定点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工作规划》, 明确工作目标, 落实帮扶责任, 厅机关党委还印制了《帮扶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跟踪表》, 不定期地与帮扶责任处室进行联系, 跟踪帮扶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谈到帮扶投入资金问题时, 自治区财政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自治区财政厅定点帮扶兴安盟帮扶负责人) 翟和平说, “帮扶五年来,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财政厅共投入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 办了26件实事。”

胡尔勒镇镇长曾经这样评价过:“前几年这里的农牧民住的是茅草屋, 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在自治区财政厅的帮扶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整齐齐的砖房不仅取代了草房, 还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犹如给哈日珠日和嘎查换了件新装”。

5年来, 自治区财政厅帮助农牧民改造茅草屋和土危房;帮扶农牧民搞好春耕生产;帮扶嘎查修建乡村公路;帮扶嘎查配套建设文化室;为胡尔勒镇中心学校建设学生宿舍楼等等的帮扶。无论是财政厅党组重视的力度上, 或是各级领导班子大力支持的程度上, 还是农牧民得到的真正实惠上, 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嘎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牧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为农牧民不断增加收入打下了基础。使得哈日珠日和嘎查帮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多次受到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和兴安盟盟委、政府的肯定, 帮扶嘎查被树为自治区帮扶工作示范点。

第二轮帮扶打造新牧区示范村

“西胡尔勒嘎查如同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眼前, 宽敞的砖房、整齐笔直的水泥路、晚上还有路灯。农牧民闲在的时候还能去文化广场陶冶情操、放松下疲惫的身体。”西胡尔勒嘎查牧民巴音说:“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上广场溜一圈, 偶尔跳跳广场舞。”

2011年,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第二轮帮扶, 定点帮扶工作延长至2015年, 并重新调整了帮扶嘎查村, 自治区财政厅的联系点调整为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西胡尔勒嘎查。

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西胡尔勒嘎查位于胡尔勒镇东南部10公里处。嘎查总面积23平方公里, 辖2个艾里, 现有耕地8633亩, 其中水浇地5600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1878亩, 林地面积594亩, 总户数158户, 总人口620人, 其中贫困户70户, 贫困人口280人。

小红光艾里和西胡尔勒艾里属于浅山丘陵区,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 土质均匀, 适合农作物生长, 但缺少主导产业。为了能更好的因地制宜、科学选项自治区财政厅领导们进农户、访农情、搞协调、办实事。自治区财政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翟和平这样定位:“优化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副产业。农业仍是嘎查主要的经济模式, 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 孕育适应时代的经济模式集中规模化种养业, 多渠道、多模式的日趋富裕;改善人居环境, 改变村容村貌;重视人文建设, 软硬并重。”

2011年建设水浇地土地治理1500亩, 打井6眼, 全部安装针式喷灌机;发展舍饲养鸡, 在小红光艾里南, 去胡尔勒嘎查路西建设200㎡标准化鸡舍4处, 2012年又投资100万元进行了扩建。2013年新建了200平方米综合文化活动室和120平方米幼儿园等。

兴安灵渠 篇5

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 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 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 接好每一道石缝, 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 使灵渠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 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 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 或称为“斗门”, 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也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 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 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 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知道它对于中国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 不管是于公于私, 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 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 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人用“北有长城, 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其历史地位, 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 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 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 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 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青山绿水间守持天地, 自得其乐。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 呈人字形, 左为大天平石堤, 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 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于人字形石堤前端, 用石砌成, 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水分开, 使之三分入漓, 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 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 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 泄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 在湘江故道南, 引湘水穿兴安城中, 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 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 使湘漓通航。

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 总长34公里 (包括始安水—灵河段) 。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 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 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 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后, 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 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 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 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 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 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 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 济世济人, 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 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 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 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 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 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 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 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 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 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公元前214年, 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 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 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 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 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 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37公里的南渠和北渠, 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 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 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 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 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 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 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 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 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 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 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 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 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 更加雄浑有力。

大坝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古老最有科技含量的大型阻水溢洪滚水坝, 关键在于其能“水浸松木千年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地夯实插放在坝底, 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 形成整体。两千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 大坝巍然屹立。内中奥秘, 直至上世纪80年代维修大坝时才发现。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 航行困难, 为解决这个问题, 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 设立了陡门, 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 装上闸门, 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 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 便于船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 因此又有“陡河”之称。1986年11月, 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 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 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 自秦以来, 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经历代修整, 灵渠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内蒙古资料范文 下一篇:内蒙古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