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隐患整改方案

关键词: 公共卫生 整改 突发 排查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险隐患整改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风险隐患整改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方案

滨淮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排查和整改

方 案

为了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切实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依据自身职责,对全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全面、准确掌握全院风险隐患存在情况,推进风险隐患登记和现状评估,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切实履行卫生系统职责,及时、有序、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害损失和影响,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重点内容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饮用水安全;

(四)新发传染性疾病;

(五)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七)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故;

(八)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九)影响公共健康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灾害、森林火灾、雪凝灾害、地质灾害等);

(十)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三、任务分工

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在县卫生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领导下,结合我镇重点单位实际开展各自工作的方式进行。要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由卫生应急办公室把取得的相关数据、档案材料、分析材料、相关表格及工作总结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汇总后按要求统一报县卫生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应急办公室。

四、组织机构

我镇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专项工作。

组 长:王曙光

副组长:蒋佳海 李 军 卫建华

组 员:祁明涛 邓 琳 朱从丰 沈娟华

五、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

2 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抓紧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对负责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阶段

结合自身职责和工作实际,对各单位科室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进行排查登记,动员各方面参与风险隐患普查工作,确保应查尽查,不留死角;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类型、级别(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形成原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基本情况。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情况登记表》,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建立档案。

要把治理整改工作贯穿于排查登记全过程,坚持边查边改。对可在短时期完成整改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对风险隐患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期限等,要竭力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确保一旦事件发生,能够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单位,要坚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重大、特大事件发生。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分析评估

要依照自身职责和实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监测、报告、发生及应急处置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要对各类风险隐患 3 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受其影响区域内其他风险隐患情况、多灾种偶合的可能性,需整改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风险隐患的应急预案、制度、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四)加强信息报送

各单位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情况登记表报报卫生应急办公室,及时填写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统计表,同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提高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排查整治和分析评估工作作为应急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好排查的实施工作,做到每个工作阶段有统一布置工作任务,有统一提交相关资料和工作小结,确保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二)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质量。

(三)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 4 措施,力争快速全面排除和解决,对于一些不能立即解决的风险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同时要结合风险隐患的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患和处置能力。

(四)要加强日常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测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数据库,逐步形成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2017年5月12日

第二篇:XX卫生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方案

XXX卫生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

和整改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医院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切实降低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根据县局电卫函[2012]231号文件《关于开展XX市卫生系统第二阶段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本院特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依据自身职责,对全院内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全面、准确掌握全院风险隐患存在情况,推进风险隐患登记和现状评估,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切实履行卫生系统职责,及时、有序、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害损失和影响,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重点内容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饮用水安全;

(四)新发传染性疾病;

(五)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七)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故;

(八)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九)影响公共健康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灾害、森林火灾、雪凝灾害、地质灾害等);

(十)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三、任务分工

这次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在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领导下,我院各科室结合自身职责和实际开展各自工作的方式进行。要将本科室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由院办公室把取得的相关数据、档案材料、分析材料、相关表格及工 1

作总结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汇总后按要求统一报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应急办公室。

四、组织机构

我院成立纳卫生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院卫生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专项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XXXXXX

组员:XXXXXXXXXXXX

五、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2年06月01日至2012年6月30日)。 我院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抓紧制定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成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对负责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阶段(2012年07月01日至2012年08月31日)

我院结合自身职责和工作实际,对本单位科室有关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进行排查登记,动员各方面参与风险隐患普查工作,确保应查尽查,不留死角;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类型、级别(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形成原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基本情况。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情况登记表》,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建立档案。要把治理整改工作贯穿于排查登记全过程,坚持边查边改。对可在短时期完成整改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对风险隐患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期限等,要竭力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确保一旦事件发生,能够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单位,要坚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重大、特大事件发生。

(三)突发事件应对分析评估(2012年09月01日至2012年12月27日)

我单位要依照自身职责和实际,对2012年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监测、报告、发生及应急处置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要对各类

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受其影响区域内其他风险隐患情况、多灾种偶合的可能性,需整改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风险隐患的应急预案、制度、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四)加强信息报送

本单位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情况登记表报县卫生局预防保健股,及时填写本院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统计表,同时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分析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县卫生局预防保健股。

六、工作要求

(一)本单位要提高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突发事件集中排查整治和分析评估工作作为应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好排查的实施工作,做到每个工作阶段有统一布置工作任务,有统一提交相关资料和工作小结,确保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二)各有科室要根据实际,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质量。

(三)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快速全面排除和解决,对于一些不能立即解决的风险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同时要结合风险隐患的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患和处置能力。

(四)要加强日常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测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数据库,逐步形成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篇: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报告

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整改报告

为切实切降低我院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的通知要求,现将排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自然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风险隐患排查内容:

1.检查院内安全情况。院内是否危房,医院周边有无地质灾害危险、建筑类隐患和其他危险源;是否有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等。

2.检查医院消防安全工作。检查职工宿舍、门诊综合楼的消防栓、应急照明、指示灯、灭火器配备和完好情况,电线老化的更新情况,有无差大负荷用电现象,消防通道(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3.医疗安全方面隐患风险。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或者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方面都是容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通过检查发现,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医疗质量把关做得较好,相关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也没有出现过度治疗和过度检查的情况。

4、药品安全的风险隐患。通过随机抽取5份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检查,对开具不合格的处方和书写病历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处罚并勒令限期整改,加大对医嘱和用药的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5.根据文件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合力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经自查分析评估,发现未存在风险安全隐患。

三、加强宣传,群防群治。我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广大教职员工和群众深入宣传安全隐患排查“回头看,再整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他们对安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他们查找身边的事故隐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018年5月18日

第四篇: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报告

**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

和整改报告

为切实切降低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2015年******卫生计生系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

的通知,现将排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

***

***

***

***

***

***

***

二、风险隐患排查内容:

1.检查院内安全情况。院内是否危房,医院周边有无地质灾害危险、建筑类隐患和其他危险源;各类在建工程或未交付使用工程是否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有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等。

2.检查医院消防安全工作。检查职工宿舍、门诊综合楼的消防栓、应急照明、指示灯、灭火器配备和完好情况,电线老化的更新情况,有无差大负荷用电现象,消防通道(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3.医疗安全方面隐患风险。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或者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方面都是容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通过检查发现,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医疗质量把关做得较好,相关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也没有出现过度治疗和过度检查的情况。

4、药品安全的风险隐患。通过随机抽取10份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检查,对开具不合格的处方和书写病历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处罚并勒令限期整改,加大对医嘱和用药的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5.根据文件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合力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经自查分析评估,发现医院主要存在有3个风险安全隐患:

⑴高压消毒炉,底部有漏水现象。

⑵医院职工宿舍没有配备消灭器械,如灭火筒等。

⑶医院门诊大厅消防栓没有水。

三、整改措施

(一)1、加强对高压消毒炉管理,对管理负责人进行培训。

2、立刻配备好医院宿舍的消防灭火设备和安全逃生标识。

3、在近期内做好门诊大厅消防管道的接通。

(二)加强宣传,群防群治。我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广大教职员工和群众深入宣传安全隐患排查“回头看,再整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他们对安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他们查找身边的事故隐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医院

****年12月11日

第五篇:门诊部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省卫生计生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的精神,结合我中心门诊部实际,自2015年6月起,组织动员医务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现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总结如下:

一、组织动员

门诊部非常重视突发事件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成立了以中心主管领导为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会议,要求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中做到时时、处处、事事的工作有专人负责。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原则,营造全体医务人员和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了门诊部职工和群众的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了门诊部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全面排查并做好风险防范

(一)、医疗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

1、医疗业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等都是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

门诊部通过组织会议、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严把医疗质量关,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医务人员全员业务培训并加以考核。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认真落实病情告知制度,采取适宜技术,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门诊部的满意度,努力减少医疗医患纠纷。

2、药品方面的风险隐患

药品群众诊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易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面。

对此门诊部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门诊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就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考核,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通过每月随机抽取50张门诊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格的处方,按照门诊部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当事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对处方和医嘱用药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减少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医疗事故风险。

(二)、医疗服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急诊、收费、药房、检验等窗口是易引发医患纠纷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态度。

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满腔热忱,高度负责。推行文明用语和服务礼仪,增设收费、药房人员、减少排队,杜绝服务忌语和服务态度“生、冷、硬、顶、推”现象,完善患者纠纷投诉处理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程序最简、效率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要求,简化就医环节,缩短医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使就医流程井然有序、顺达通畅。

(三)、消防方面的风险医患

消防安全工作是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门诊部人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与麻痹大意。在实际工作中能坚持做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灭火器操作的使用培训及演练,做到消防设备配备齐全,做好门诊部水、电、气等风险因素的检查。强化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最大可能的提供安全保障,确保门诊部发展不受影响

三、总结提高

(一)、建立有效的长期监督机制

建立长效的监督工作机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广大职工和群众安全意识,以确保取得实效,确保安定稳定,促进门诊部医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把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职工一言一行中去,为实现门诊部安全隐患的要求,门诊部把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看安全,安全无小事”的良好局面,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及时做好职工之间的宣传教育和沟通工作,积极调解职工间的矛盾,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开展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的培训,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诊疗常规、核心制度等规范开展医疗工作,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水平。医务人员要做好与病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服务意识,文明用语,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门诊部 2015-06-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风险隐患建设情况汇报 下一篇:风险点隐患排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