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童话

关键词: 动物

成人的童话(共8篇)

篇1:成人的童话

猪,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又笨又脏的动物,但是事实上,它可是又聪明又爱乾净的动物。想想它那圆圆胖胖的身体和快速小跑的模样,猪还是挺可爱的。

古人养猪似乎只是供食用,现在还有人拿猪当做宠物呢!时代变了,动物所扮演的角色也跟着在变,不过,我们现在仍然要看看传说的猪,曾经发生遇那些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陕西的人到外地去旅行,他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就投宿在一家客栈中。

半夜里,他听到隔壁房间,有人唏唏嗦嗦地在密谈,这个陕西人看看外面的月色不错,于是也不想睡了,就坐起来欣赏夜色。谁知道隔壁房间的说话声音随着凉风阵阵传进他的耳朵里,想不听都没有办法。

只听见好像是兄弟二人在交谈,哥哥说:

“转眼年底就要到了,主人明天一定会杀了我们来准备新年用的腊味,我看,我们还是趁今天晚上主人熟睡后,赶快逃命吧!”

弟弟听了,附和地说:“对啊!事不宜迟,哥哥,我们赶快动身吧!”

“我们商量一下,要逃到那里去才不会被主人找到?”哥哥说。

“哎呀!哥哥别想了!姊姊不是住在对岸王老头的家里吗?我们就渡河去投靠它,一定不会被发现的。”

趁着黑夜,有两条黑影从隔壁房间中窜了出来,向着河边跑去。陕西人听了这一番奇怪的对话也没放在心上,不久,他觉得累了,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陕西人被一连串急促的敲门声吵醒,只听见客栈主人大喊:

“这位客官!你把我的猪偷到那里去了?快开门啊!客官。”

陕西人一听,连忙从床上跳起来,打开房门,问客栈主人说:

“什么?你说什么?谁偷了你的猪?”

“我今天早上去猪圈中,想要将我饲养的两条猪杀了做腊味,可是那两条猪却不见了,我找遍了客栈四周都找不到,昨天除了您投宿外,没别的客官了,因此猪不是你偷的,难道是我偷的吗?”

“掌柜的,您别误会了。我昨天刚到您的店中,连您饲养猪的地方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偷了您的猪呢?我绝对没有偷您的猪,不相信您可以搜我的房间啊!”

可是不管陕西人怎么样解释,客栈主人就认定猪是他偷的。突然,陕西人想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奇怪对话,就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客栈主人。

客栈主人听了虽然很惊议也很怀疑,但是仍然陪着乡长和陕西人一起过河去找猪。果然在王老头家的猪圈中发现了那两条亡命大逃亡的猪!

客栈主人知道这是两头有灵性的猪,取消了杀猪的计划。将猪赶回自己的猪圈后去就养了起来。

篇2:成人的童话

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卢山中学王永坐

油麻地,金黄的稻草覆盖下的房子,那鸽哨悠然在蓝天响起,鸽群振翅,忽啦啦窜向蓝天。乌桕树枝繁叶茂,树下的孩子,天真而调皮,在油麻地小学,在大河边上,在那条栓着缆绳的渡船上,在河的那边,在平旷的山野里,在悠然若云的羊群中,欢笑,泪水,情思,灾难,人生无常,都一幕幕地上演。这就是《草房子》,一个简单明快,清澈透亮的成人童话。

两天了,一本《草房子》让我爱不释手。边看边品味,忧喜寄其中。昨晚看到两点,闭上眼睛,眼前全是桑桑,秃鹤,纸月,白雀,杜小康,秦大奶奶的影子,他们在我梦中也鲜明的有了棱角,有了血肉,有了更为真实的情感,就连油麻地一带的风景,也在我头脑中重组与复苏。

成人的故事读的多了,感觉每天抗着尔虞我诈,人心不古的负荷,是沉重,是悲哀,是世事艰辛,是薄情寡义,什么烟雨蒙蒙,什么一帘幽梦,什么手机什么国画,都统统给这个本已浑浊的世界涂上重重的一记色彩,或浓或淡,或梦幻或苦涩,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见尽头,读完之后一片怅惘,或者留有一片空虚。或许,就是文学的这种“朱门酒肉臭”的“现实性”让人心悲凉,现实的迷幻掩盖了人心中最为圣洁的憧憬与情感,让文学的另一审美性的特征悄然湮没。

篇3:百年舞团足尖上的成人童话

1911年,一个影响了世界芭蕾版图的舞团——俄罗斯芭蕾舞团以摩纳哥大公国为驻地成立,它的创建者便是20世纪芭蕾界最杰出的传奇人物——佳吉列夫。1985年,销声匿迹38年之后,舞团在蒙特卡洛重新问世,成为摩纳哥王妃的好莱坞顶级明星格蕾丝·凯丽是舞团最早的支持者,后来她的女儿罗丽娜公主更是亲自担任了舞团的团长。这段始自99年之前的故事便是今天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的起源,这个起源让舞团从建立之初便充满了神秘浪漫的童话色彩。

今年中秋之际,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带着具有颠覆性的当代作品《睡美人》与《灰姑娘》来到北京,这两部作品比那些大型古典芭蕾舞剧更加具有天马行空、飞扬驰骋的童话色彩和想象空间。他们似乎更加适合成人,那些变化多姿的肢体语言,时而如流水般轻柔,时而如暴风雨般倾泻,让人始料不及、叹为观止。你仿佛看到了童话故事中才会出现的那种晶莹透明又五彩斑斓的玻璃瓶,初以为喝进嘴里的是甜腻腻的果汁,却突然发现其实里面装着的是五味杂陈的人生陈酒,只有短短一瞬的诧异,就被浓烈的酒香迷幻得微醉了。

篇4:成人的童话

在互联网的各种搜索引擎中键入“侯冠滨”三个字,发现大量关于侯冠滨信息,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卡通画家和儿童卡通图书出版人的侯冠滨;然而,这个人也正是目前在从事雕塑创作的侯冠滨。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知识背景和切入角度,当侯冠滨从卡通绘画和儿童图书出版转为雕塑创作之后,他为雕塑界带来了一大批以卡通造型为基础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和其它一些同类雕塑家的作品一起,共同构成了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雕塑所出现的一道特殊的景观。

建立在电子科学技术之上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标志着媒介时代的到来,这种新的工具,新媒体像过去机器生产出现一样,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的变化,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文化艺术方面,它还改变了人们的情感方式和作品的创作方式和欣赏方式。

站在新技术的高点上,依托于新的文化媒介,当侯冠滨的卡通式的雕塑和古老的雕塑传统相遇的时候,它的新锐性、颠覆性在哪里?它的可能性、生长性又在哪里呢?

近代西方艺术史学科中有“考古学之父”美誉的温克尔曼曾经用“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来形容他对古希腊雕塑的赞誉。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温克尔曼的这句话成为评价雕塑艺术标准。

哲学家黑格尔也曾经在《美学》一书中提出,雕塑是适宜表现神的。对黑格尔的这个论断,中国著名美术美学家李泽厚的解释是:“黑格尔天才地猜测到了雕塑内容具有较大的寓意性、理想性。雕塑的本领在于它能突出地表现高度概括了的、理想性强的、单纯的性格、品质、气概……道出了雕塑的美学特征:要求外部造型的单纯和观念概括的纯粹”。

美术史的事实证明,雕塑的黄金时代,的确是神学的时代,信仰的时代。雕塑的仪式感和庄严肃穆的气质都决定了它们往往扮演偶像的角色,成为人们顶礼膜拜,虔诚供奉的对象。用雕塑来造神,用雕塑构造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成为雕塑艺术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的主要功能。无论是基督教世界,还是在东方的佛教世界,雕塑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就是宗教人物。

即使在文艺复兴以后,世俗的题材越来越多,开始超过宗教题材的情况下,由于雕塑艺术与宗教的长期联系,也由于雕塑的社会功能,以及它的材料和表现方式上的特点,它仍然长时间里保持着“正面性”的特点。

所谓正面性,是指雕塑艺术较为适宜于表现正面的、理想的、被肯定的事物;它排除个别的、偶然的、丑陋的因素;它总是作为纪念像而出现,它总是讴歌英雄、圣贤、名人……

这种情况从罗丹开始发生了变化,在罗丹那里,形体上有缺陷的人,丑陋的人出现在雕塑里,如《塌鼻子的人》、《老妓》等等,这种“雕塑的丑学”,说明现代主义艺术开始对传统的审美进行颠覆,“审丑”也进入了雕塑美学的范畴。尽管如此,罗丹的作品只是在形式上对传统雕塑的美学观进行了颠覆,在作品的价值指向上,他仍然有着明确的思想性和意识形态的特征,有着鲜明的爱憎、善恶、好坏等等二元分野。

后现代主义雕塑出现后,又开始对现代主义雕塑发起了冲击。这种冲击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雕塑的语言形式和造型特征上,它们以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光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等,冲击着雕塑的边界,使当代雕塑与当代艺术呈现出一体化的状态,使雕塑在形态上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特征;另一种是对雕塑的内涵和意义的冲击,尽管一些雕塑仍然保持着三度空间的造型方式,继续沿用雕塑的材料,继续采用雕塑的塑造方式和制作方式,但是,它们从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上,彻底颠覆了传统雕塑的思想基础。

侯冠滨的卡通式雕塑属于后一种,侯冠滨的雕塑在造型上,材料上,工艺制作上,都是“雕塑的”,但是它们所带来的美学,是一种新的雕塑美学,它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量和消解力量,它不仅冲击着古典的雕塑,也冲击着现代主义的雕塑。

侯冠滨的卡通式雕塑明显带有新媒介时代的特征,这种建立在大众文化基础之上的新媒介,开始把雕塑从象牙之塔拉下来,变成大众的,流行的,娱乐的,轻松愉快的观照对象。

传统的雕塑创作是建立在反映论基础上的,其人体的表现基于写生和比对模特进行塑造;它们的核心是强调真实。在雕塑的技术上,有着一套严格的关于解剖、比例的知识基础。侯冠滨的卡通人物雕塑也有塑造,也有制作,但是它的知识基础和图像来源却和过去大不一样。显然,这是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类型。它没有传统雕塑的一套形象采集方法,它无需面对现实,它无需追求真实,它们来自想象的虚拟世界,它们不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它们只是一种“类象”,是图像时代的派生物。当代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而大量制作出来的图像,成为这些人物的图式来源。其中,这些卡通造型常常是经过大量的图像组合和拼接而成的。例如,侯冠滨的《女狮子》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对应物的;《戏谑》中抱举的姿态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

过去的雕塑,包括现代主义雕塑在内,强调的是思想,它们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意义指向,而侯冠滨的卡通式雕塑,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随心所欲的,无法无天的:《肉球儿》中戴红领巾的儿童,可以有硕大的乳房;《招魂儿系列》中,那些女性可以毫无缘由,没心没肺地狂欢……在这里,规则、等级、美丑、善恶、好坏的界限消失了,从表面上看,这些雕塑已经彻底成为娱乐和狂欢。

从欣赏的角度看,过去的雕塑,最后都是希望作用于观众的理性和思想的,而侯冠滨的卡通式雕塑则完全是身体性的,感觉的,欲望的,游戏性的……在这些雕塑里,看不到一点点说教的痕迹,也看不到作者的明显的企图和用心。这一切都显示,这种卡通式的雕塑对过去的雕塑美学构成了真正的,全面的挑战。

侯冠滨的卡通式雕塑从以前面向儿童世界,转为面向成人世界。他巧妙地利用了卡通图像的虚拟性、隐喻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它利用极度夸张、反讽、拼接、挪用等方式,为雕塑在当代社会的功能发挥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如果只是为了颠覆而颠覆,为了叛逆而叛逆,那么侯冠滨的卡通式雕塑就的确只是一种游戏,一种视觉的无厘头。然而,在侯冠滨雕塑看似没有意义的背后,隐藏着意义。这些卡通雕塑主要针对的是成人社会,其作用是作为一种成人的童话,折射出现实的寓意。它们戏谑、搞笑的形式,在看似没有目的,看似不讲思想的背后,但它们面对着这个时代的问题,它让人们在嬉笑、娱乐背后,品匝出当代社会的荒诞感和怪异感;只是,侯冠滨为这种荒诞和怪异披上了娱乐的外衣。

在侯冠滨这些这种看似游戏的卡通雕塑的背后,既包含着对于历史的思考,也包含着对于现实的思考;既有中国文化的针对性,也有对西方文化符号的借用和暗示,尽管它们看起来只是随心所欲的拼接和挪用。

例如,五角星、红领巾等等道具的出现,便是对历史符号和红色符号的挪用,这些符号加上肥硕的身躯,夸张的表情,当它们并置在一起的时候,将引导人们从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中,去追问当代的社会现实。

再如红色的人首狮身像,狮子采用挥手向前的姿态,就既让人产生古希腊文化中狮身人面像的联想,同时这个典型的姿态又具有红色文化的痕迹。这种横跨古今,联通中西的“混搭”,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策略,为侯冠滨的这批卡通雕塑作品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篇5:《月升王国》回归成人世界的童话

韦斯·安德森属于这样的导演:产量不高,但是每部总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准之上,表达方式比较非主流,表达的内容也同样非主流,有着自己的一些风格,但这些风格并未明显到可以明确辨识或是高度风格化到成为电影作者。换句话说,也许你看过一把他的片子,并且都还觉得不错,却从未能意识到导演是同一个人。

《月升帝国》明确来说像是一部真人版的青少儿动画,无论从故事上(青少儿),还是从拍摄手法上(动画)。从故事上说,“小孩奇遇记”的题材并不少见,跟此片类似的就有《情定落日桥》、《我们的幼儿园》,若是按照普罗普给俄罗斯民间故事罗列情节元素的话,简直一模一样:

在家/学校受压抑--两主人公相识--两主人公出逃--开始奇遇记--被家长/老师/警察发现--路上遭遇危机(如走散、遇到坏人、互相不信任)--遭遇帮手(好像是格雷马斯动塑模型)--差点被发现/遣返()--顺利逃脱--陷入终极危机--主人公互相扶助(最后一分钟营救)--回归成人世界。

月升帝国在情节的意义上并未寻求太大的突破,主要的变奏来自于采用了一些夸张的动画元素(有时略显cult——如被雷击的段落以及最后一场教堂屋顶)以及一些色彩上的安排,如色彩如儿童画般的女主角的家以及灯塔还有时常出来露一面的“红衣解说员”(Bob Balaban)。这些略显超现实的色彩元素,奠定了这并非一部浪漫温馨的kids film,相反,却掺杂了许多韦斯·安德森自己的风格。

这种风格可以视作韦斯·安德森上一部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延续。首先在摄影运动上,安德森基本建构了一个二维的运动法则,即只存在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的运动镜头,相反,摄影的纵深被基本取消了。其次,在拍摄人物时,基本固执地拍摄人物的正面、背面和侧面,相反在大部分电影中所会采用的一些拍摄人物的机位很少出现。比如在拍摄人物对话时会采用的过肩镜头和对话人物所形成轴线一侧的正反打这类的斜侧面镜头则很少出现。事实上,这类属于常规叙事的镜头只出现了三次,即1.海边男女主人公互相表白,都装着大人的腔调再说大人话;2.在布鲁斯威利斯家里面,男主人公和布鲁斯威利斯讨论为什么他是孤儿以及其后说道了一些social convention;3.最后教堂屋顶男女主人公决心纵深一跃前的信任告白。所有出现惯常镜头的段落都为烘托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的逐步加深或是足以推动情节走向的多层次的情感的情节递进而服务。比如第一次使用常规正反打是为了在情节上将本来有某种疏离的男女主人公渐渐在情感上联系起来(这场戏之后男女小主人公迅速french kiss&摸胸);第()二次使用则更多为了凸显布鲁斯威利斯之后关于如何处置男主人公的变化;第三次则是在情节高潮部分,将男女主人公的情绪推向顶峰。这些对于常规技法的使用,正是为了服务于烘托和推进影片主人公在情感上的层次而多少刻意采用的。而在电影的其余部分,导演基本都恪守了摄影机的二维运动法则——这种法则极端风格化(少儿动画化),但其要旨却并非营造电影中主人公的情感积蓄和情感动机;在构图上,也极力追求对称性构图、稳定构图等少儿动画最常见的法则;在许多重复出现的标志性场景中(如女主人公家的外景、最后的教堂),导演也着力用颜色使场景变得更为简明(有时追求整体色调的统一,有时则着意突出对比),这种坚持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影片从色彩到拍摄方式都极为“少儿动画化”。类比于去年的《钢的琴》,影片中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都遵从了一种“超级玛丽式”的人物走位(magasa的inspiration)。也就是这种视觉风格的营造,使《月升帝国》看上去更像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一种延续。

而从这种视觉风格也正是服务于影片的剧情风格,作为主角为儿童电影,电影并不面向儿童;这并不是说男主人公对女主的袭胸而言;而是说从整个剧情上,《月升帝国》也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极为类似。若是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用一个面向儿童的电影形式讲了个很成人的故事的话,《月升帝国》则是用儿童以及儿童片的形式讲述了一部青少年渴望步入成人世界的故事。无论是男主人公想要摆脱寄托生活的冲动,还是女主人公不愿忍受家里单调乏味的生活(父母&一帮很讨厌的sibling~),以至于他们一路上假装大人的腔调,模仿成人世界才会有的场景(反复出现的妻子在篝火边/炉边读书,丈夫抽着烟斗若有所思样子),少女偷窥母亲与警长的暧昧,无一不是指向了两个希冀着通往成人世界而冲破“世俗藩篱”的渴()望;影片相当一大部分的笑料正是来源于长得很萌的男主人公与他所具有的极不相称的成人世界的特质所造成的喜剧感——(另一个喜剧感则是来源于被频繁使用的跳接镜头,比如电话里面social service的人一谈到孤儿院,就立马跳出来一副陈述悲惨和恶劣的孤儿院的剪报,这种跳接相当的并不反“儿童风”,也十分具有十足喜感,但是很多时候却并不适合“儿童观赏”——因为有些比较“黑色”,有些比较反讽,然后却被反复使用,并且效果还不错;侧面看来,这也印证了这部电影并非一部面向儿童的电影)。从另一个角度说,童子军夏令营的别的孩子能摒弃前嫌以及“上头交待下来的任

务”而去解救少男少女也同样反映了“通往成人世界”这一主题。甚至我们更极端或是更牵强一点儿说,韦斯·安德森从《穿越大吉岭》中都一直致力表达的就是这种“通往成人世界”的motif,只不过《穿越大吉岭》中的是三个成年的大小孩儿罢了。

此外,韦斯·安德森不知能否被称为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导演,但是若仅就这部电影来看,无论是在胶片颗粒、颜色还是配乐上,《月升帝国》都极为考究。影片的色调和略粗的颗粒使观众能仿佛重回60年代(虽说影片中充斥了各种超现实的儿童型的美术风格);而贯穿始终的配乐更是丝丝入扣。结尾的彩蛋部分也应和了开头场景()中的乐器介绍,非但没有出离感,反而很浑然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小演员的表演。男主属于天然萌,一装起小大人来自然多数爆点聚集在他身边,其假装青涩和着意要模仿大人的腔调让角色可爱而又性格丰富;女主角则比较妖媚一些(主要是化妆的问题),小姑凉看上去很有下一个娜塔莉波特曼的潜质。相信我,作为一个萝莉控,我看这类问题一向准极。两个小家伙在最后一场教堂顶端的生离死别的戏颇为触动人心,不知是因为前面80分钟装小孩产生的反作用,还是真的情节和表演皆动人,这场生死别离甚至有些让我想到了《末路狂花》的结尾处,塞尔玛与路易丝牵起手想要飞向自由的桥段。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在那个极为具有动画片色彩对比的场景中,小小的男女主人公互相做出了信任彼此的承诺,准备一同跳下钟楼,他们已然褪去了以前力图伪装成成年人所表现出的那种刻意而为,相反他们真正成为了一对相爱彼此的“成年人”。

影片最后,虽说同样儿童化的场景再次出现,男女主人公也被迫回归到成人世界中,但是他们却在眼神中透露出对彼此的更加的坚定,也能看到小两口更加的成熟;他们在屋里屋外相望彼此,()默默地等待着几年后成人世界肯定他们的成年以及爱情;虽说在爱情上,他们早已成熟,就像影片最后,那副现实主义画风所描绘的他们曾经同居过的海滩的油画那样。

篇6:成人童话故事

小东被这景色迷住了,他趴在河边把头伸进水里,当头从水里冒出来嘴巴噗噗地噴着水,把头左右一晃一睁眼,“哈哈哈”,可真痛快.。

一只青蛙游了过来:“你好小东,和我一起游泳吧。”“我,我不------”“噢,别难过,我教你游泳吧。”小青蛙一眼就看穿了小东的为难,小东当然欣喜地同意了。小青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游泳教练,不一会小东就可以蹬腿划臂地游了起来。

他们游到水晶宫去了,鱼儿们熙熙攘攘出来进去的非常热闹。

有一条鱼儿邀请了他们,于是他们和鱼儿一起游了进去。水晶宫里富丽堂皇、耀眼夺目。在一个漂亮的水晶大厅里有一群鱼儿正在开故事会。鱼儿们讲的都是自己最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小东永远不会忘记的。

那是一条小鲤鱼,说他小时候妈妈很爱她,教会他许多本领。妈妈年龄越来越大,有一次妈妈病了,游不动也吃不下,小鲤鱼可急坏了,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比自己生病还痛苦。

鱼妈妈说她想吃一条蚯蚓,小鱼儿找哇找的游到很远的地方,终于看到有一条蚯蚓在水中漂着,他啊呜一口噙住蚯蚓,可嘴巴被一个小钩子钩住了:“不好了,我被鱼鈎钩住了,那妈妈可怎么办呢?”他流着泪上下扑腾着,又猛地左右扯拉着,嘴巴终于从钩儿上挣脱出来了,可嘴边鲜血直流。但看到还留在嘴里的蚯蚓时,高兴地遥遥尾巴往回游去。

在小鲤鱼的精心爱护下鱼妈妈的病很快就好了。

小东低下头,第一次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总是一味地跟妈妈提出要求,对妈妈总是冷漠不讲道理------。这时他多么想跟妈妈说一句对不起哇,他突然大喊:“妈妈,妈妈------”

“唉,孩子,怎么了孩子?做噩梦了吗?”小东猛地睁眼一看,妈妈正紧紧地搂着自己。

篇7:成人童话书故事

小驴贝贝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我帮您推磨。” 妈妈高兴地说:“好。我给你戴上眼罩吧,不然你一会就会转晕的。”“不用不用,我会快快转起来的。”

小驴贝贝没有听妈妈的话,兴冲冲地推起磨来,转呀转的,转了不到五圈就晕倒在地,爬不起来了。

小驴贝贝闭上眼睛坐了一会,等头不晕了又跑到爸爸那里:“爸爸爸爸,我长大了,我帮您耕地吧。”爸爸高兴地说:“好。犁地时步子一定要踩稳,让犁铧扎扎实实地翻耕土地,这样播下的种子才能长出茁壮的苗。”“知道知道,看我的吧。”

小驴贝贝把梆着犁铧的`绳套系在身上,高兴地嘴里大喊一声:“起步,走喽。”随即一溜烟小跑起来。铁犁铧轻飘飘地浮在耕田上,扬起漫天的尘土,爸爸被铁犁铧摔倒在地上。

小驴贝贝跑到地头,扭头一看怎么一片尘土,铁犁铧浮在耕田上,爸爸也倒身在地,这才想起爸爸说的:“步子一定要踩稳……可自己只图痛快。”又想起刚刚给妈妈帮忙,也是不听妈妈的告诫,结果是晕倒在地。

小驴贝贝羞愧的满脸通红,急忙上前扶起爸爸,小声地说到:“爸爸,我错了,我现在知道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戒骄戒躁不能任性,不然就会一事无成。”“我这一跤能让你明白这个道理,值。”爸爸拍着小驴贝贝的肩膀,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表扬了小驴贝贝。

篇8:成人的童话

一、成人技能调查发展历程

成人技能调查是OECD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 (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 PIAAC) 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 (PIAAC) 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ETS) 和加拿大统计局 (Statistics Canada) 开展了一系列测评项目, 分别对本国成年人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测评结果引发经合组织关注。经合组织1992年年终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的成人能力测评利弊并存。一方面, 测评促进了当地教育发展、影响政府的教育决策;另一方面, 测评的调查范围有限, 只面向本国国内。为了获得更为广泛的评估数据、掌握准确的国际成年人口的技能水平和分布, 从1994年起经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国际成人能力测评。

1994年至1998年, 经合组织实施了国际成人阅读调查 (Inter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 IALS) , 先后对22个国家成年人的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行测评。2002年至2006年, 经合组织开展了成人读写能力与生活技能调查 (Adult Literacy and Lifeskills Survey, ALL) , 先后对12个国家成年人的阅读、算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测评。2007年, 经合组织借鉴以上国际成人调查的研究经验, 整合测试内容, 扩大测评范围, 启动、研发了针对成人能力的综合性国际测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 (PIAAC) 。2008年至2013年, PIAAC对24个国家成年人的阅读、数学以及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测评。

进入21世纪以来, 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全球竞争加剧, 失业率不断升高。2012年, 经合组织策划、推出了技能战略计划 (OECD Skills Strategy) 。该计划指出, 技能是21世纪的“货币形式”, 国家进行技能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增强社会凝聚力。OECD技能战略计划旨在协助合作国明确国家技能系统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 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OECD技能战略计划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 收集、整理经合组织近几年与技能有关的报告、论文和统计数据;第二, 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和会议为各国政府提供讨论平台;第三, 开展国际成人技能调查, 了解不同国家成年人的技能水平和分布。[3]由此可见, 成人技能调查是技能战略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技能战略计划为成人技能调查提供了政策保障, 并使成人技能调查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成人技能调查宗旨、方法和内容

(一) 调查宗旨

成人技能调查是迄今完成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成年人国际调查, 它适用于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 根据一定的测评标准, 对不同语言人群进行测评并获得可比结果。成人技能调查的宗旨是通过对成人实际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技能进行直接测定, 而不是基于他们获得的学历和资格认证证书, 分析个人技能的发展和运用对改善劳动者就业、生活质量以及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并帮助各国制定技能标准和应对政策。经合组织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开展成人技能调查, 以便各成员国决策者成功监测国内人力资本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二) 测评方式与方法

成人技能调查是由多方共同合作实施的。合作方包括参与国理事会 (Board of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经合组织秘书处、欧盟委员会以及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ETS) 组建的国际联盟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其中, 最高管理机构为参与国理事会, 负责监督、指导成人技能调查的实施、运作。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国际联盟负责测试工具的研发和基本数据收集。经合组织秘书处负责各方的协调工作。

成人技能调查是一项基于计算机进行的综合性国际评估项目, 采用测试、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被测者的基本认知技能和技能使用情况进行测评, 同时参考被测者的基本背景信息。受测者通过计算机完成调查问卷, 若计算机水平有限则采用纸笔形式完成。首先, 成人技能调查通过背景调查问卷将被测者分为无电脑经验者和有电脑经验者。无电脑经验者用纸笔作答核心测试, 成绩合格者进行阅读和数学测试, 未合格者只进行基本阅读测试;有电脑经验者继续通过计算机进行第一阶段的核心测试, 通过后进入第二阶段的核心测试。成人技能调查测试结构详见下图。

资料来源:OECD (2012) , Literacy, Numeracy and Problem Solving in Technology-Rich Environments:Framework for the OECD Survey of Adult Skills, OECD Publishing.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128859-en.2013-12-08.

(三) 测评内容

成人技能调查的核心测评内容为成年人在阅读、数学以及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这些技能在成年人的工作、生活中起关键性作用, 是成年人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必要因素, 同时反映国家教育与培训体制是否合理。围绕核心内容, 成人技能调查从三个方面实施测评:基本认知技能、通用工作技能和背景调查问卷。

1. 基本认知技能

基本认知技能包括成年人识字、识数、基本阅读以及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字能力是发展高级技能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与劳动者的工作成绩、社会参与度以及终身学习密切相关。在成人技能调查中, 识字能力是成人通过阅读、理解和运用书面材料的相关信息实现一定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的能力。本次调查不仅评估成人的印刷文本阅读能力, 而且评估成人的电子文本阅读能力;不仅评估识字能力较高的成年人信息, 而且通过“基本阅读能力”测试评估识字能力较低的成年人信息。

随着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定量信息和数学信息日益增多, 识数能力成为一种基本技能。识数与读写能力同样重要, 是成年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两种技能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不同, 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解决问题是信息时代人们应该具备的必要认知技能, 是成年人运用数字技术、通信工具和网络资源来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并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面对海量的信息, 人们必须审慎评价信息, 以决定自己需要什么信息, 并能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2. 通用工作技能

成年人在工作中综合使用的认知技能、社交技能、肢体技能和学习技能统称为“通用工作技能”。调查要求成人回答他们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技能的程度和次数, 收集关于四大类通用工作技能的信息。认知技能包括读、写、数学技能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技能;社交技能包括与人交流、合作、与客户谈判、合理安排工作和充分利用时间的技能;肢体技能包括肢体一般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学习技能包括正规或非正规的学习活动、指导他人学习的活动以及紧跟专业领域发展的学习活动。

3. 背景调查问卷

对被测者进行背景调查有利于研究人员了解影响技能发展的相关信息, 包括被测者的人口学特征、教育背景、社会和语言背景、就业状况和收入、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情况以及实际运用识字和识数的情况等。除此之外, 背景调查问卷还涉及被测者的健康状况、志愿者活动和政治参与情况等。

成人技能调查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都是对被测者在阅读、数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测评。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调查对象不同:PISA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的15岁学生;成人技能调查面向16~65岁成人。其次, 研究目标不同:PISA旨在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成人技能调查对成年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展开测评, 关注成年人如何获得相应技能, 在工作、生活中怎样运用这些技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能获益多少等问题。在这一目标指引下, 成人技能调查在如下方面收集信息:第一, 受访者在家中、工作环境以及社区生活中如何使用所学技能;第二, 受访者如何发展、保持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失去已得技能;第三, 个人技能和劳动力市场参与度、劳动者收入、健康、幸福指数以及政治参与度等因素的关联。[4]

三、成人技能调查主要发现

2013年10月, 经合组织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布了成人技能调查首轮 (2008~2013) 测评结果———《OECD技能展望 (2013) 》, 同时计划未来几年逐年发布年度技能展望报告, 以便及时追踪成人技能调查测评情况。报告指出, 个人认知能力和工作技能水平影响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运用信息、通讯以及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必要技能, 个人工作技能应紧跟信息技术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应提供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成人技能调查主要发现如下:[5]

第一, 参与国成年人在阅读、数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不一, 差异较大。在语言和数学能力方面, 日本和芬兰排名居前, 意大利和西班牙最差;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方面, 瑞典和芬兰排在前两位,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最差。各国测试结果排名详见下页表。

其中, 美国成年人在阅读、数学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 排名靠后:解决问题方面倒数第十, 阅读方面倒数第八, 数学方面倒数第三。欧洲劳动适龄人口中, 20%的人语言和数学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25%的人不具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欧盟负责就业与社会事务委员拉斯洛·翁多尔 (LászlóAndor) 表示, 这样的测试结果表明欧盟国家在教育和培训体系方面存在弱点, 欧盟各成员国应有效使用欧盟社会基金拨款, 通过加大投入, 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6]

三项技能中, 各参与国成年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最为薄弱:只有2.9%~8.8%的成年人能够达到测试的最高水平。排名前三的是瑞典、芬兰和荷兰, 日本稍高于平均值, 美国、韩国都在平均值以下。另外, 在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 有8, 000多万人不具备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技能, 仅英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就有850万成年人只具备10岁儿童的数字运算能力。这表明, 在技能培养和人才供需上, 许多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7]

第二, 成年人的教育、语言背景、年龄和性别差异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大大影响技能熟练程度。总体来看, 同一国家和地区内部成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技能熟练程度呈正相关。比如读写方面, 具备高等教育学历背景的成年人比具备中等教育学历背景的成年人得分高36分 (相当于5年正规学校教育) 。人们的技能水平也不尽如人意,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发现,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劳动者的技能熟练程度有很大差异。例如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人的技能测试排名远低于其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排名, 即存在高学历低技能现象;而日本、荷兰只有高中学历的25~34岁成年人的技能水平轻而易举超过意大利、西班牙同龄大学毕业生。这反映出各国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国家的教育未能达到预想成效。

在语言背景方面, 与说母语的当地成年人相比, 有外语背景的移民在读写、数学以及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要差很多。年龄方面的调查显示, 受测者的年龄大大影响技能熟练程度, 老年人的技能熟练程度普遍比年轻人低。30岁成年人的技能熟练程度达到顶点, 之后,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 技能熟练程度逐渐下降。下滑的速度受如下因素影响:劳动者掌握技能的数量和质量、劳动者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以及工作后接受培训的程度等。性别方面的调查显示, 在数学和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男性的分数高于女性, 但差距不大。在较年轻的成年人中, 技能方面的性别差距可忽略不计。

第三, 技能熟练程度影响经济发展、劳动者就业以及个人幸福指数。调查进一步验证, 知识决定命运, 技能决定人生。调查显示, 在阅读、数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方面表现突出的劳动者易于就业, 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薪水较高, 且健康状况佳, 幸福感强。语言能力达到四、五级水平的受测者, 平均工资比一级水平 (1) 受测者高60%。因此, 技能熟练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促进经济良性发展。而不具备这三方面技能或者技能熟练程度低的劳动者失业率是前者的两倍, 发展空间有限, 身体状况欠佳, 政治参与率低, 不愿参加志愿者活动, 幸福感不强, 且缺乏对别人的信任。因此, 技能熟练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四, 过度教育现象和教育不足现象并存。在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 21%的劳动者学历远高出工作所需, 造成“过度教育”现象;另有13%的劳动者教育程度不能满足工作所需, 存在教育不足现象。日本在过度教育方面排名第一, 超过其他国家三成, 其次是英国;最没有过度教育现象的是意大利, 其次是荷兰。在教育程度不能满足工作所需方面, 最严重的是意大利, 最没有教育不足情况的是斯洛伐克、捷克与日本。调查指出, 各参与国需要在教育和技能的供需方面开展研究, 避免教育浪费和教育不足现象的发生。

第五, 成人教育参与率与技能熟练程度呈正相关。参加成人教育培训可使劳动者发展、提高个人技能, 劳动者的成人教育参与率越高, 技能水平越高。调查发现, 具备四、五级技能水平的劳动者比一级技能水平劳动者的成人教育参与率高三倍, 各项技能测试排名靠前的芬兰、荷兰、瑞典和挪威的成人教育参与率超过60%, 测试中技能水平最差的意大利的成人教育参与率只有30%。

四、《OECD技能展望2013》政策建议

经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有为其成员国提供政策建议的传统, 《OECD技能展望2013》同样对各参与国的决策者进行政策导引, 对于共性问题提出整体性政策建议。报告根据测评数据和研究结论指出, 参与国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8]

第一, 加大对早期儿童教育的投入, 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初等教育 (initial education) 。调查显示, 接受正规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对于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来讲, 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尤为重要。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早期儿童教育和初等教育的投入, 保证所有儿童健康成长和成为有效学习者。

第二, 衔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加强成人教育培训, 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据调查, 在受教育者结束正规教育、向劳动力转变的过程中, 成人教育培训起着重要作用, 参与有组织的成人学习有利于成年人提高技能水平、顺利适应职场环境。报告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不断完善成人教育培训制度, 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 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机会。参与国在推进成人教育培训时, 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为劳动者提供适合个人发展、与工作相关、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将培训融入劳动者生活, 协调好劳动者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劳动者提供灵活性强的远程培训, 开放学校和社会的各类教育资源等。

第三, 改革人才选拔制度, 唯才是举。调查显示, 过度依赖学历背景选拔人才会使那些具备高水平技能却缺乏学历的人群很难得到与其技能对等的工作机会, 从而导致劳动者技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不利于社会进步;移民、小企业员工、兼职劳动者和短期聘用人员群体中较易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报告建议, 各参与国政府在评估劳动者的学历和资格时应重新定义标准, 不应过度依赖学历背景, 应根据劳动者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拔人才, 为那些掌握技术却缺乏学历的人群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第四, 有效利用劳动者技能, 实现教育、技能和市场间的供需平衡。调查显示, 技能的供需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主要体现为成年人从正规教育中获得的技能可以满足工作和市场所需, 劳动者的技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技能的供需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 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现象, 即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报告建议, 各参与国政府可通过如下方式达到劳动力技能的供需平衡:收集劳动力市场技能供需情况的即时信息, 增加技能供需的透明度;出台政策保障成人教育培训的投入, 确保技能水平较低的劳动者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水平;鼓励雇佣方采用灵活性强的雇佣合同以保证劳动者正常的工作流动;改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为劳动者提供实用、正确的就业指导;促进不同国家劳动者的学历、资格互认等。

五、结语

OECD成人技能调查对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测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能与经济发展、劳动者就业以及个人幸福指数的关系。同时, 成人技能调查如一面“社会反射镜”, 折射出教育的成效、经济发展迟缓的诱因、社会中的不平等因素以及弱势群体的发展等问题。成人技能调查以其调查目的的明确性、调查方式方法的缜密性和调查内容的广泛性使决策者有可能对教育、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一管窥全豹。

基于不同测评数据, 成人技能调查对各参与国进行排名, 使各国了解其在国际上的具体位置, 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比较、排名, 一方面, 参与国可以借鉴别国实施正规教育、推进终身学习及开展成人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 成人技能调查帮助各参与国明确其教育、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且通过调查数据使这些问题具体化、清晰化, 让参与国政府在进行决策、改革时有证可依。

OECD成人技能调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顺应人们关注教育质量、教育成效的社会趋势。成人技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就业、个人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面把握成人技能状况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借鉴OECD成人技能调查, 加强相应问题研究, 掌握我国成人技能状况, 从而更好地开展成人教育与培训, 提高成人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 应该成为我国的努力方向。

摘要:成人技能调查是经合组织 (OECD) 的一项综合性国际测评项目, 对16~65岁成人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测评, 被称为“成人的PISA”。[1]其首轮调查报告不仅分析了测评数据和结果, 而且为各参与国提供了政策建议。报告指出, 技能熟练程度与经济发展、劳动者就业以及个人幸福指数呈正相关, 各国政府可通过加大对各类教育、培训的投入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OECD,成人技能调查,测评

参考文献

[1]Angel Gurria.Launch of the OECD Survey of Adult Skills[EB/OL].http://www.oecd.org/about/secretary-general/launch-of-oecd-survey-of-adult-skills.htm.2013-11-27.

[2][5]OECD (2013) .OECD Skills Outlook 2013:First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 OECD Publishing[EB/OL].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04256-en.2013-11-22.

[3]Towards an OECD Skills Strategy[EB/OL].http://www.oecd.org/edu/47769000.pdf.2013-11-17.

[4][8]OECD (2013) .Skilled for Life?Key Findings from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EB/OL].http://www.oecd.org/site/piaac/Skills Outlook_2013_ebook.pdf, 2013-11-25:3~5, 13~2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全员育人辅导记录 下一篇:全员导师育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