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45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脑组织 脑血栓 形成 局部

脑血栓形成可因局部形成血栓, 血管被堵塞, 导致脑组织局部供血不足, 造成缺血缺氧, 使脑组织软化, 进而坏死, 出现局部功能损害等神经症状。本文采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 观察其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脑血栓形成患者85例, 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以上患者均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证实, 且无脑出血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 男24例, 女21例, 年龄52~81岁, 平均年龄为 (65.3±12.5) 岁, 以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24h以内。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重型 (31~45分) 14例、中型 (16~30分) 21例, 、轻型 (0~15分) 9例。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51~82岁, 平均年龄为 (64.2±13.6) 岁, 以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24h以内。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防治感染、减轻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 L,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 L中, 静脉滴注, 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 加入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尤瑞克林0.1 5 P N A静滴, 每天1次。1 4 d为1个疗程, 2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注:2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加重者。总有效例数=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 总有效率=总有效例数/总例数。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 (表1)

2.2 2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表2)

3讨论

脑血栓形成中, 起到调节作用的有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I2, 血栓素A2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前列腺素I2可抑制血栓形成, 促使血栓溶解。脑血栓形成后, 血管被阻塞, 局部出现缺血缺氧, 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够建立循环, 血流能够迅速恢复, 因缺血缺氧导致的损伤会大大降低降低, 同时还可以抑制损伤进一步扩大。所以在治疗上要进行抗凝、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本文通过应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 观察其疗效。奥扎格雷为血栓素A2合成酶的抑制剂, 能够选择性的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 使体内血栓素A2浓度下降, 同时还能够促进前列腺素I2生成, 前列腺素I2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另外, 奥扎格雷通过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 抑制血栓形成, 起到抗脑血栓形成作用[2]。尤瑞克林是外源性激肽原酶, 可作用于激肽原后产生激肽。脑血栓形成后缺血区域的激肽受体表达上升, 激肽与激肽受体结合后可选择性的引起微动脉开放, 能够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使侧枝循环得到建立, 从而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量, 减轻神经组织的损伤, 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本文结果中, 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显著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血栓形成患者85例, 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和尤瑞克林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评定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奥扎格雷钠,尤瑞克林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3.

[2] 杨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老年性脑血栓形成49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10) :111~1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观察 下一篇: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7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