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进攻技术

关键词:

三角进攻技术(精选八篇)

三角进攻技术 篇1

1 三角进攻技术简述

三角进攻就是队员依照1-2-2站位, 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保持在15英尺约4.5 m左右是为了拉空对方的防守, 防止被包夹的出现, 同时这样的间距也有利于快速地传球, 防止球被对方队员抢走。

由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之后既可以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也可以从外侧切入到底角。

三角进攻也会出现后卫占据低位。这样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方式来组成进攻三角的进攻方式。

其中一种就是: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 从中锋拉出到底角, 致使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

还有一种就是:依照运球的动作来进行获得三角进攻, 然后后卫再把球运到小前锋的位置, 再由小前锋将球移动到底角, 这样就和中锋之间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采用多样化的三角进攻战术组合进行作战会使得对手防不胜防, 这样取胜的效果就会更佳。但是这种方法对人、球的要求上都是十分严格的, 并且对人的技术动作、以及作战的战术上都有一定的规定。其中对其核心打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球员们之间的策应、掩护是三角进攻的核心, 只有球员相互之间配合到位才能很好地完成三角进攻。三角进攻对球员的技术要求很高, 要求队员能够结合实际的防守状况, 再巧妙地采用穿插走位等方式进行不断地内外传球。

(1) 策应、强侧相结合的打法。

图1中, 1号、2号与3号队员的站立位置主要是以三角阵型而站位, 1号传球给3号后, 然后要继续掩护2号。3号再将球传给借掩护逃脱的2号, 或传球给转身切入的1号。2号在实施掩护时, 采用反跑切入的方式进行佯攻技术来达到掩护目的。

(2) 强侧、弱侧相结合的打法。

如图2所示1、2、3号队员队列成三角阵型。当球由1号队员传给3号队员后, 2号与1号就会迅速转成弱侧, 这样就会便于策应队员在空出来的强侧进行单打。其中做掩护就是1号与4号队员的主要任务, 只有队友之间的积极配合才会强化三角进攻战术的作用, 具体如上图1所示。

2 三角进攻技术特点分析

三角进攻战术和其他进攻方式不同, 因为它可以有很多种进攻方式, 并不只局限于通过一次传球来进行进攻。在采用三角进攻中, 任意一次的传球和运球过程都是可以作为进攻的发动点, 所以使得突破三角进攻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虽然三角进攻方法会随着不同球的特征和习惯而有所不同, 但是进攻时他们都是按照对方防守的部署来展开行动的,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共同之处。基于上面的讨论, 我们经过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 在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当中三角进攻已经演变成为了固定打法, 其主要进行的是以动制动的自由进攻术。笔者基于Tex Winter的原著后, 对三角进攻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 其中以运用方法和实践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所示。

(1) 强弱共存、以强为主。

三角进攻战术和传统战术都是由控卫向两侧任意一侧进行传球, 虽然有一样的发动起点, 但是三角进攻是紧接着向传球方向空切到底线零度角, 这样就形成了三角阵形, 再就发动战术进行进攻。

(2) 以底线为轴, 强弱进行转换。

在三角战术中①号位和②号位在位置上存在互补的关系, ②号位属于分位其主要依靠②来得分, 它也兼有控球的身份。实际的进攻情况中, ①号位和②号位都可以空切到底线, 与此同时①号位和②号位还可以完成互相转换的动作, 这样的打法就会让对方乱了阵脚有利于打乱对方的战术部署, 取得胜利。

(3) 内外进行互换, 使得位置可以互补。

在三角进攻战术当中, 内线与外线之间是固定的模式, 是不可改变的。外线球员遭遇对方球员猛烈防守时, 外线球员就可以进入内线单打, 当外线切入内线时, 内线和外线就会进行切换, 最初的内线则转为外线, 内线负责掩护辅助的球员就要采用单打, 这样一来内外的位置就形成了互补。国际上单打能力比较强的例如科比、皮蓬等球员。

3 三角进攻技术训练措施

球员的篮球基本功是三角进攻战术的基础, 各个队员之间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战术制造机会条件构成一系列的战术, 从而全面、熟练、准确、实用性强的技术才能帮助球员依靠发挥三角进攻的特点而取得胜利。在三角进攻战术中, 队员之间不仅要进行相互掩护, 而且自身在运动、突破、分球以及投篮技术上都要加强, 与其他队员的配合与自身的技术基础都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三角进攻战术的基本原则在队员们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球员本身的运球和体能训练以及与队员之间的配合, 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个战术。

不管是在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还是在进攻战术训练上球员的运球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在基础训练中必须加强训练的基础项目。该项目重点练习球员的徒手运球移动路线的能力和固定位置的传球接球投篮能力, 以及球员在高速情况下运球、投篮、传球接球等等能力, 在强化训练中使得球员的速度与技术能够有效地结合, 从而使得战术与技术得到配合, 这样一来使球员速度耐力以及快速移动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地提高, 技术与战术的衔接也会更切合。在传球方面的要求, 中锋需要采用双手抱球进行高空传球和击地反弹方式来防止球被落入对方手中, 这样既会安全地把球传给组织后卫, 接下来组织后卫需要远距离从后场中进行传球, 一般主要是采用胸前传球的方式进行传球, 然后得分后卫、小前锋从两翼向中路采用击地反弹传球, 最后插入的大前锋、组织后卫、中锋采用双手头上传球由内线向外线的传球方式进行传球。

4 结语

篮球运动是一项经济体育运动, 它的进攻战略是非常多的, 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进攻防守战术, 并都具一定特色。因此, 需要在进攻技术上有体系化地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战术训练, 从而能更好地实施进攻战术。

参考文献

[1]赵志男.解读篮球“三角进攻”战术——现代篮球“五行”思想的内部规律与逻辑建构[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 (7) :69-76.

[2]邱江剑.中国的“湖人”上海东方队之“三角进攻”[J].当代体育, 2000 (26) :35.

[3]李文.篮球进攻技术与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 2013 (33) :113-114.

毽球进攻技术的动作要领 篇2

1、头部攻球:头球进攻时,判断来球,积极起位,面向来球用单脚或双脚在限制线外起跳,在空中身体成反弓,当球离头部10厘米左右时,突然用力收腹甩头,将球攻入对方场区。根据不同击球部位,头部攻球又可分为两种:

⑴正面头攻球

动作要领: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前后站立,两膝微屈,上体和头后仰,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双臂屈肘自然张开,当头快触及球撕,后脚用力蹬地,迅速收腹收胸,快速甩头,用前额正面将球顶出。特点是简单易学,攻球时面对对方场区,便于观察,准确性大,能攻出各种路线的球。

⑵侧面头攻球

动作要领:两脚前后站立,两膝微屈,上体出球方向异侧侧屈,两臂自然张开,头与球接触时,与出球方向异侧的脚先蹬地,同时上体迅速向出球方向摆去,用力甩头,用额侧面将球顶出。其特点是可增加进攻点,利用摆头处理各种来球。

总之,头部攻球的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变化多,如果能熟练运用也能给对方防守带来一定的难度。

脚部攻球又分为脚踏攻球技术和倒勾攻球。⑴脚踏攻球

①正面脚掌前踏攻球

动作要领:进攻队员面对网站立,两膝微屈做好攻球准备姿势,当二传传球至攻球点时,进攻队员支撑脚迅速上步,也可二步、三步助跑,然后击球腿大腿带动小腿迅速上摆至最高点,支撑腿伸直、提踵式跳起提高击球点,同时两臂放松上摆,提高身体重心并保持平衡。击球时,击球腿、髋、踝依次发力鞭打式下压,用脚掌前1/3处击球。击球点一般保持在攻手头前上方离身体50厘米的高度,远网球宜展腹直腿发力踏球,近网球可屈膝,小腿主动发力踏球,还可以利用身体转动和脚腕的变化改变攻球线路和落点。

身里合脚掌踏球

动作要领:身体侧对网站立,判断传起球的情况,支撑腿上步调整人与球的最佳位置。击球腿直腿勾上摆动传到最高点,脚尖绷直,踝关节内翻,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⑵倒勾攻球

①外摆脚背倒勾攻球

动作要领:进攻队员稍向右侧背对球网站立,两腿微屈做好攻球准备姿势,密切观察二传传球信号。当传球至击球点时,采用一步或两步助跑,起跳时膝踝关节充分蹬直,摆动腿和摆臂协调用力。身体腾空后,摆动腿下落,击球腿迅速外摆,膝关节猛力伸直,屈踝用脚背勾踢动作攻球过网。击球部位在脚背外侧的脚趾根处,击球点应在攻手头上方向右侧约50厘米的落点上。击球后,应注意空话子击球腿的腾空摆动幅度,避免触网,两腿依次缓冲落地,保持身体平稳。

②里合脚背倒勾攻球

动作要领:进攻队员背网站立,做好准备姿势并注意观察传球情况,攻球多采用一步助跑或原地起跳,起跳要充分,摆动腿和摆臂要协调有力。起跳腾空后,摆动腿膝外展同时向左转体,击球腿从右向左里合摆腿使身体向左旋转。击球时膝关节快速发力,并用踝关节的勾踢动作把球攻入对方场区。击球点应在身体左侧头上方,击球部位在脚背内侧的脚趾根处,击球后左右腿依次缓冲落地,身体保持平衡。

③正倒勾脚掌吊球 动作要领:攻球时,进攻队员背网站立,做好攻球准备姿势,密切观察传球情况,当二传传来的球离身体较近,落点在头前上方时,迅速调整好位置,采用原地或调整进一步起跳做脚背倒勾佯攻,当身体腾空后突然变脚背倒勾攻球为脚掌触击将球吊入对方场区。击球时,击球脚微屈上摆,逐步伸直,勾脚尖屈踝使交帐在头前呈水平状,脚掌触球后用腿向后摆的托送动作将球吊入对方场区的空当,完成攻球动作后,摆动腿和击球腿依次缓冲下落,保持身体平衡。

④凌空里合脚背倒勾攻球

动作要领:背网站立并做好攻球准备,当二传传球至攻球点时,进攻队员要判断准确,及时采取一步或二步助跑,起跳要屈膝高跳,摆腿和手臂上摆并伴有向左转体的动作。身体腾空后,摆动腿屈膝外展,身体左转,起跳腿迅速屈膝里合上摆,踝关节自然绷直,整个空中击球过程中身体几乎处于平卧凌空状态。击球时,击球腿充分抬高,利用腰腹力量转动和小腿加速摆动,最后用踝关节有力的勾踢动作把球攻入对方场区。击球部位在脚背的脚趾根处。击球点在左肩外侧头的前上方。击球后身体继续左转,击球腿顺势下落,然后左右脚依次缓冲着地,并保持身体平衡。

肩压攻球:

肩压攻球是一项辅助性的进攻手段,如果使用恰当,往往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进攻效果。

篮球前锋进攻技术的训练 篇3

1. 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

篮球中的基本技术, 不管是前锋、中锋还是后卫都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分别是投篮、传球、运球和突破, 它是掌握难新技术的基础。基本技术的好坏, 直接影响运动技术水平能否提高, 影响在困难条件下和在激烈比赛中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高低。

1.1 传球

1.1.1 要注意全队的进攻配合, 在自己持球的位置要预感到可能发生的进攻配合和机会。

1.1.2 尽量提前观察到每个潜在的接球队员和防守队员的情况。

1.1.3 传球要到位, 要会用球领人, 尽量做到球到人到, 一般情况是把球传到同伴远离防守一侧的位置。

1.1.4 传球之后要立即向空位移动或空切。绝不能把自己置于下一个集体配合之外。

1.2 运球

运球是为了组织配合或调整进攻节奏与进攻位置, 也可以通过运球突破得分或打乱对方的防守。在运球时有以下几点要求。

1.2.1 始终将球保持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

1.2.2 要远离防守者的手运球。

1.2.3 应学会左右手都能运球。

1.3 投篮

篮球是一项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投篮得分的多少, 直接决定着比赛的胜负。现代篮球前锋普遍成为一个球队的主要得分点, 所以如何提高命中率对于一个好的前锋来讲至关重要。

1.3.1 加强规范化投篮动作的练习。投篮的动作有单手和双手,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 都要严格地按规范化动作去做。

1.3.2 提高身体的训练程度。

身体训练程度是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 对投篮命中率有明显的影响。应把投篮与身体训练结合起来, 在一定强度下限时限数投篮训练, 以便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 有足够的体力保证投篮命中率的稳定和提高。

1.3.3 选择良好的投篮时机、果断出手。

良好的投篮时机, 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键, 一次好的得分机会是靠个人和全队配合来创造的, 要善于捕捉投篮的时机。利用全队战术创造出来的机会或利用攻防双方出现暂时的时间差和空间差立即投篮。

1.4 突破

1.4.1 运用持球突破时, 要与投篮和传球相结合。

1.4.2 对反应快、移动灵活的防守者可多利用假动作, 对

反应较慢、移动能力稍差的防守者可多用突破的起动突破防守者。

2. 加强位置技术的训练

前锋的技术训练是为比赛服务的, 不能适应比赛的训练不能算好的训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有许多前锋队员在平时基本功训练的时候技术动作完成得不错, 但一到对抗和比赛中技术动作就变形, 命中率急剧下降。究其原因, 就是平时训练中没有注重位置技术训练, 训练与比赛脱节。位置训练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上下摆脱接球—突破—运球上篮

在45度角佯做空切, 突然急停改变方向, 上提伸手迎前接球, 此时防守者已跟上, 并在继续向上移动。前锋在接到球时, 立即以右脚为轴, 向左做后转身, 同时左脚向运球突破方向跨一大步, 运球加速突破上篮。

2.2 接球—投篮[假动作]—突破—传球

位于侧面的前锋, 移动摆脱接球, 做投篮的假动作, 突然起动, 突破对手, 突破中直接传球给中锋或切入篮下的同伴。

3. 加强组合技术的训练

据统计, 一场职业篮球赛中前锋队员结合球的组合技术有300—330种之多, 常用的有20多种, 如果计算无球的组合技术动作, 那就无法统计, 因为, 每次跑位、防守都可以是技术的组合。因此, 从这方面看, 前锋的组合技术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在实战中, 大多数技术无法通过单个技术来完成进攻或防守, 必须由若干个技术合理得组合在一起,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4. 加强抢篮板球的训练

现代篮球运动高速发展, 在争夺篮板球方面更加凶猛, 身体接触更加频繁激烈, 一个优秀的前锋, 应当为球队承担更多的责任, 因此在篮板球技术方面一定要过硬。

4.1 个人训练

4.1.1 判断。让队员在不同角度连续投篮, 体会、判断反弹方位的一般规律, 并作出反应。

4.1.2 自抛自抢。队员将球向空中抛出 (约3米) , 原地或绕步侧身起跑做单、双手抢球。

4.1.3 自投自抢。队员投篮出手后, 采用假动作虚晃变向或绕步冲向篮下抢篮板球。

4.1.4 单手拨球补篮。队员将球打板后, 冲向篮下, 跳起用单手拨球或空中托球补篮。

5. 结语

篮球前锋进攻技术的形成和增强需要较长时间科学系统地训练, 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上面的分析可以作为篮球前锋训练的参考。另外, 还应注重教练员的主导作用, 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作用。对于中学篮球运动员来说, 有必要及早进行篮球前锋技术的训练, 使他们在平时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 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前锋技术。

参考文献

[1]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浅析进攻中铲球技术的应用 篇4

随着足球比赛的日趋激烈, 铲球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比赛当中, 铲球作为争夺时间, 空间的有效武器之一, 具有及时的控制球, 处理球的性质, 并且, 铲球的本身就带有激烈、凶猛的特点, 使用铲球会造成对方的恐惧心理, 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优势。扩大运动员在场上的控制范围, 特别是在攻守的关键时刻, 利用铲球就能使比赛发生突然性的变化, 能收到一般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所谓铲球, 是指无论在进攻或防守上对手比自己离球更处于优势位置, 自己已经无法采用其它办法获得球, 为争取时间、空间上的优势, 先于对手处理球而暂时放弃自己的身体平衡, 利用倒地、跪蹬和跃出的合理姿势用脚将球铲出或控制的动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铲球技术在进攻时的应用的比较分析, 探讨铲球技术运用的特点, 以促进我国铲球技!战术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世界杯16强淘汰阶段比赛铲球技术运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1、进攻性铲球技术运用成功率的情况统计

第19届16强淘汰阶段比赛中进攻性铲球运用成功率的情况统计见表1

从表1可见, 在第19届世界杯的16场比赛中在进攻性铲球技术运用方面, 运用铲传技术成功68次, 平均每场4.2次, 成功率为71.6%;运用铲射技术成功46次, 平均每场2.8次, 成功率为62.6%。进攻性铲球技术的成功率为67.7%。从表2可以看出, 在第1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中, 铲射的成功率问62.6%, 这表明, 铲射作为一种射门技术, 有着很高的实效性, 铲射具有突然、迅速、出其不意的特点。铲射必将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射门技术。

2、各区域运用铲球的次数统计

第19届世界杯16强淘汰阶段比赛中各区域铲球技术运用数量的情况统计见表2

从表2可见, 在第19届世界杯淘汰阶段16场比赛中, 前场铲球116次, 平均每场7.0次, 占全场比例为12.6%;中场铲球476次, 平均每场29.0次, 占全场比例为52.3%;后场铲球321次, 平均每场19.5次, 占全场比例35.1%。从运用铲球技术的数量上看, 中场最多, 其次是后场和前场, 这与第16届世界杯时后场最多, 中、前场次之有新变化。这说明了铲球技术的运用正从后场向中、前场发展, 由防守性铲球向进攻性铲球方向发展, 这也是铲球技术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3、各区域铲球技术运用成功率的情况统计

第19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中、外运动员在比赛中各区域铲球成功率的情况统计见表3

由表3可见, 在第19届世界杯决赛的16场比赛中, 中前场铲球成功48次, 平均每场3.0次, 成功率42.4%;中场铲球成功325次, 平均每场9.7次, 成功率为68.0%;后场铲球成功249次, 平均每场15.2次, 成功率为78.0%。

从各区域铲球技术运用的成功率来分析, 前、中、后场铲球成功率差异较大, 这与队员不同的位置以及不同区域人员的配置有直接性的关系, 前场人员相对较少, 抢截球较为困难, 即使铲到球, 旁边保护或者接应的人员较少, 铲球次数成功成功率所以造成其铲球成功率较低;中场人员配备相对较多, 但抢截较为激烈, 这就现在中场铲球次数相对较多, 成功率要比前场高, 但低于后场;后场主要是本方的防守区域, 受到对方的攻击最多, 但由于其人员配备较多, 而且所有的队员都力保球门不失守, 所以后场投入的防守力量相对较大, 这样造成铲球次数最多, 但后场一般情况为以多防少, 或者有备而防, 这样后场铲球的成功率最高。

二、小结与建议

1、提倡和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铲球技术, 尤其是加强前锋、前卫队员的铲球意识、技术的培养, 加强进攻性铲球技术的运用, 应当作为我过足球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2、在训练中既要提高运动员铲球技术水平, 又要提高运动员的铲球意识, 从而达到增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抢截能力和对抗能力。提高体能储备, 保证在比赛上下半场强对抗条件下均有充沛的体能进行抢截, 保证铲球的准确性。

3、在训练中, 从实战出发, 提高运动员的铲球意识, 尤其是进攻性铲球技术。在青少年的训练和培养中, 要提高其对铲球技术在进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 惊醒针对性练习, 打好基础, 提高其在比赛中铲球技术的运用能力。

4、根据我国足球运动员速度快的特点, 应把铲球技术的运用纳入攻防战术训练中, 加强边路快速突破后的铲传中路和球门前抢点铲射能力, 有针对性地提高训练质量和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丛群:《铲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体育与科学》, 1997, 18 (5) 27231。

[2]柳志刚:《足球比赛中铲球技术的运用规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7, 21 (3) 35237。

[3]何志林:《现代足球》, 2004。

对拳击假动作进攻技术的初探 篇5

当前, 我国拳击运动的水平日益提高, 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亦更加完善。由于整体拳击水平的提高使的各运动员之间在出拳的速度、力量等各方面之间差异越来越小。目前, 无论什么样的拳击比赛, 都少不了假动作, 比赛级别越高水平越高, 假动作的质量也越高, 更具欺骗性和实效性, 假动作已经成为拳击比赛夺取胜利不可缺少的法宝和手段, 因此本文对拳击假动作进攻技术试作探讨。

1 分析与讨论

1.1 拳击假动作进攻技术的意义

通过对山东拳击队8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的10场比赛进行观察、录像并作出技术统计, 将所得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得如表1、表2。

表2说明:此表主要说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使用假动作直接进攻的成功概率,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高水平运动员的进攻成功率要比低水平运动员的高, 进攻实效要大。

表3说明:此表主要说明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假动作进攻技术的成功概率, 所有运动员在运用了假动作进攻技术后他的进攻成功率都较直接进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表2、表3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处于不同水平的绝大多数运动员运用假动作进攻技术的次数比直接进攻的次数要多, 运用假动作进攻的成功率要比直接进攻的成功率大的多。假动作进攻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拳击比赛对抗激烈, 变化莫测, 假动作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比赛之中, 假动作可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突破对手的严密防守, 造成对手失去平衡, 破坏控制对手的能力, 又可进行防守。在比赛场上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准确分析判断与对手的距离, 习惯拳法以及出各种拳法时身体的形态, 还要迅速找出对手出拳规律以及弱点和虚实之处。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找恰当时机运用“时间差”、“距离差”乘机运用假动作伪装自己迷惑对手, 牵制对手的节奏和思维, 使之判断失误, 为自己进攻创下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假动作进攻的关键是速度快和动作逼真, 恰到好处, 合理的运用可增强战术的隐蔽性和实效性攻其不备, 出奇制胜。

1.2 拳击假动作进攻技术包含的内容

假动作进攻技术包括主动进攻假动作技术、反击假动作技术和组合假动作进攻。

1.2.1 主动进攻假动作技术

主动进攻假动作技术是以主动进攻为主的各种假动作, 如利用出拳干扰对手、利用身体和步伐移动控制对方等。作假动作要逼真, 首先作假动作不发力, 身体重心不丢失, 使对手认为是真打, 打乱对方的战术意图, 使对手暴露出目标。

1.2.2 前手主动进攻假动作

例如前手直拳假, 后手直拳真。前手直拳击头部为假, 后手直拳击头部为真。利用假击腹真击头。前手直拳假击腹部让对手防守腹部, 后手拳突然击头部或者假击头真击腹等。

1.2.3 后手主动进攻假动作

例如后手直拳假击, 前手真击打。后手直拳假击打对手头部或者腹部前手直拳、摆拳或者钩拳真击打对手头部或腹部或后手上钩拳假击、前手真击等等。

1.2.4 晃动和步伐移动假动作

例如利用上身左右上下晃动的各种假动作, 避开对手的击打, 并创造出有利的进攻机会。或者利用步法移动, 利用步法的左右前后移动、急停急动、变向、跨步转体等各种假动作摆脱对手, 赢得有利进攻时机和位置。

1.2.5 反击假动作技术

诱骗对手进攻, 然后进行反击的假动作。例如利用前手刺拳不停击打对手, 让对手出后手重拳, 这时避开重拳进行反击。或者利用身体晃动让对手打出重拳, 然后进行反击。

1.2.6 组合假动作进攻

拳击比赛中的假动作有很多, 比赛场上的局面是瞬间变化的, 同一动作进攻中要亦真亦假, 有机会得点时假动作就要变成真动作, 真动作也可变成假动作。假动作没有好、坏区分, 只要运用合理、得当、有效果就是好的技术和好的战术。假动作进攻技术训练是多方位的, 应该是平时训练和比赛共存的。

1.3 拳击假动作进攻技术的训练方法

1.3.1 手靶训练法

在训练中把各种类型的假动作技术分割成各个手靶练习的组合, 分别进行训练。如前手上钩拳假击腹后手真击头, 与手靶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做前手上钩后手直拳的手靶练习。练习时注意节奏、发力, 分清楚哪一拳是真打, 需要发力, 哪一拳是假动作。同一组合手靶训练可以通过改变出拳速度、节奏来改变训练的假动作的内容, 要注意灵活、多变。

1.3.2 条件实战训练法

条件实战是规定动作和打法的对抗实战, 是进行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有效手段是训练到比赛的过渡环节。把各种假动作进攻的技术规定为条件实战的内容, 通过模拟真实的比赛情况, 强化运动员的假动作进攻技术水平。在训练中运用假动作进攻时要因人而宜, 要根据对手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等从实际出发运用假动作进攻, 切不可生搬硬套。

1.3.3 自由实战训练法

在实战中通过与各种不同身高、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特点和风格的对手较量从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提高假动作进攻能力的各种构成要素。在训练重要注意对抗的真实性, 只有通过逼真的实战, 使自己充分体会到赛场上的真实感觉, 才能够把平时训练的技术运用于比赛之中, 在比赛中真正发挥作用。

在进行假动作进攻技术训练时, 要掌握好训练的进度,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一切拳击技术都是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的, 假动作进攻技术也是如此。站架、移动、躲闪等各种基本技术要娴熟和过硬, 没有良好的基本功, 想通过仅仅练几招假动作就使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有飞跃性的提高是做不到的。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合理有效的运用假动作进攻技术可以提高自己的进攻能力能够摆脱对手的阻挠, 突破对手的严密防守, 能够破坏对手的控制能力, 又可进行防守。熟练的运用假动作进攻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赢得比赛起着关键的作用。

2.2 建议

假动作进攻技术的练习要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力求把握“变”、“快”、“活”、“准”的规律以及相互关系。运用假动作进攻技术。要结合比赛, 根据对手条件, 从实际出发, 发挥个人特长优势。

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 提高智能。现代拳击比赛既是比体能, 又是比智能, 比赛中双方利用假动作蒙骗对手实际就是斗智, 提高运动员的智能与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于德顺, 高谊.拳击实战技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立德, 王国均.拳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4.

篮球运动员进攻移动技术训练探析 篇6

一、进攻移动技术概述

进攻移动是篮球运动中队员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空间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方法的总称。移动贯穿于整个篮球比赛中, 表现出很强的进攻技术特点, 它不仅是其他技术的基础, 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门技术。进攻移动是以人体的踝、膝、髋关节为轴, 通过脚蹬碾的力量、腰腹力量、手臂摆动力量, 带动躯干灵活地运动, 来改变身体位置、方向和速度。它能使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快速多变的竞赛中, 综合运用各项技术, 争取对抗的主动和优势。在无球对抗中, 可运用脚步动作突然地摆脱防守者改变位置或切入, 去选择有利的空间位置和地面位置, 接球进攻或抢占有利位置, 拼抢进攻篮板球并利用移动来吸引防守者完成全队战术配合任务。

二、进攻移动技术分类及练习

进攻移动的种类较多, 根据其技术特点及应用, 可分为起动和跑、急停、转身与跨步、跳等内容。

(一) 起动和跑的练习

1.方法

按基本姿势站立, 支撑脚内侧迅速蹬碾地面发力。同时, 腿部各肌肉群和关节主动协同用力屈伸, 以加强蹬地的爆发力, 使身体重心迅速向跨步脚方向前移。跨步脚则在身体重心前移过程中迅速向前跨出。跑动中两膝自然弯曲, 身体重心自然降低, 上体稍前倾, 用全脚掌或前脚掌着地;两臂要自然协同快速摆动, 眼睛要环视球场四周。

2.要求

起动时蹬地脚要突然蹬碾地面, 蹬碾动作要有爆发性, 摆腿要突然, 移重心, 快跨步, 快频率。跑动中两脚要快速连贯协调交替, 身体重心要与步法移动的方向一致。特别在变向变速跑中, 步法的变换及移动速率节奏改变要突然。两臂、上体、腰干部的动作要协同配合, 以维持运动中身体的平衡。

3.训练手段

(1) 从基本站立姿势开始, 身体逐渐前倾, 向前移重心, 一脚蹬地, 体会起动动作。

(2) 自己抛球, 先近后远, 抛球同时迅速起动快跑, 在球落地前把球接住 (蹬起——蹬停) 。

(3) 按基本姿势站立, 面对或背对跑动方向, 听信号做5米、7米、9米、11米等连续逐段快速折回的起动快跑练习, 或在折回跑动中进行侧身跑、变向变速跑等步法的变化。

(4) 按照规定的图形路线跑动, 如, 从弧形折回跑开始, 接曲线进退跑, 再接钩形跑, 再接S形跑等。

(二) 急停的练习

进攻队员可利用急停突然摆脱防守并衔接其他脚步动作和进攻技术, 掌握进攻的主动与优势。急停技术不仅是衔接和完成其他技术的基础, 也是发挥机动灵活战术的基础。

1.方法

急停分为跨步急停与跳步急停两种。跨步急停时, 队员在跑动中先向前跨出一大步, 并快速用全脚掌抵住地面, 身体略后仰, 迅速屈膝, 重心下降而后移;再跨出第二步, 同时上体和脚尖内转, 并用脚内侧制动支撑, 使身体重心继续后移, 当两脚先后着地后, 重心迅速过渡到两脚之间;跳步急停时, 制动一瞬间单脚或双脚擦地跳起, 上体稍向后仰, 两臂自然摆动, 两脚同时平行落地。

2.要求

急停动作要快, 变换动作要突然, 制动要在一瞬间完成, 要有意识地控制步幅和步速。落地后脚掌要用力抵住地面成蹲坐姿势, 重心迅速移到两脚之间, 并用双手和身体掩护球, 提防对手抢球。

3.训练手段

(1) 慢跑、中速跑和直线快跑中做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

(2) 跑动中听信号或看信号做跨步急停。

(3) 跑动中急停接球做策应。

(4) 持球急停后做传球、持球突破、投篮的组合练习。

(三) 转身与跨步的练习

转身与跨步通常结合运用, 以诱骗对方位置移动或重心转移, 从而有效摆脱防守, 获得抢位、传球、投篮等机会。

1.方法

保持基本站立姿势, 任选一脚为中枢脚, 移动脚向中枢脚脚尖方向跨出 (前转身) 或向中枢脚脚跟方向移动 (后转身) 。转身时, 中枢脚前脚掌用力碾地, 移动脚蹬地迅速跨步, 并同时转腰转肩, 身体重心随之转移, 跨步迅速, 保持身体平衡。在做向左右、侧前跨出、蹬回动作, 以及前后转身动作时, 为了达到一定的步幅, 可根据不同对象, 在地上画出不同距离的标志, 加以限制。

2.要求

中枢脚做轴心改变方向的同时, 手肘向外下方保护球, 双膝要微屈以降低重心。转身时, 腰部转动以带动全身跟随自由足移动, 但需保持重心平稳, 不要起伏。跨步时, 蹬跨要有力, 重心转移要快。

3.训练手段

(1) 原地徒手或持球做两脚转移重心、跨步、前后转身的练习。

(2) 原地持球, 面对或背对防守队员, 做跨步以及前后转身的练习。

(3) 行进间急停, 接球后做前后转身和传球、投篮练习。

(4) 行进间传接球中, 面对障碍物做无球或有球后转身、传球、投篮练习。

(四) 跳的练习

1.方法

跳的方式有双脚起跳和单脚起跳两种。双脚起跳时, 两膝弯曲, 降低重心, 两脚全脚掌强劲用力蹬地, 并抬头快速拔腰提腿向上摆臂, 使身体主动向上腾起;跳在空中时, 身体自然伸展控制平衡;单脚起跳前的最后一步步幅要稍小, 起跳时踏跳腿微屈, 急速用全脚掌强劲有力蹬地, 同时抬头仰身拔腰两臂迅速上摆, 另一腿屈膝上提帮助起跳。落地时要注意屈膝用前脚掌先着地, 主动缓冲身体下落时腿部关节的负重量, 维持身体平衡。

2.要求

要用全脚掌强劲有力突然踏跳。蹬地要用力, 起跳一瞬间要主动抬头仰身拔腰提腿。摆臂充分, 要与上体协同向腾起方位移送重心。

3.训练手段

(l) 原地或行进间单脚或双脚做各种方式的跳绳练习 (如, 直腿跳、屈膝跳、前后踢腿跳等) 。

(2) 助跑两三步后, 做单脚或双脚起跳。

(3) 助跑单脚起跳后用手摸篮板、篮圈的练习。

散打与泰拳进攻技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篇7

文章旨在通过对散打和泰拳各进攻技术的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运用情况的比较分析, 总结散打和泰拳的各进攻基本技术, 并依据对抗中各进攻基本技术的总体体现, 比较分析各进攻基本技术的优势及其重要程度, 为创设一个新型的格斗对抗项目进攻技术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训练体系, 使其更加适应格斗实战需要奠定理论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散打与泰拳比赛六个级别各6场共36场172局;将参加以上比赛的运动员在竞技对抗中的总体体现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观看散打和泰拳比赛的录相, 对运动员比赛中各种进攻技术的运用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1.2.2、比较法

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 对散打和泰拳各进攻基本技术的动作结构的异同, 以及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1.2.3、文献资料法

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散打与泰拳进攻基本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比较综合各种教材和多名教练员、运动员对散打与泰拳各种进攻基本技术的阐述, 按照拳法、腿法、摔法、肘法、膝法五类技术, 归纳出散打进攻基本技术2 6 2 种, 泰拳进攻基本技术282种, 散打与泰拳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因而对各自进攻基本技术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理论上, 各进攻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都应遵循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规律和格斗技术的一般要求, 因此, 两者在进攻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2.2、对抗中各种进攻基本技术运用情况的比较

2.2.1、腿法是进攻基本技术体系中最重要的技术

无论散打还是泰拳, 腿法都是使用率最高的技击方法, 且成功率也相当高, 说明腿法不但是比赛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 也是得分最多的技术, 腿法的训练水平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2.2.2、拳法是对抗中仅次于腿法的进攻基本技术是使用频率和得分数仅次于腿法的第二大进攻技术, 说明拳法技术水平对比赛胜负的影响也很大。

2.2.3、散打膝法应用能力不如泰拳

散打和泰拳膝法的使用率和成功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散打膝法与泰拳相比还不成熟, 训练水平还不高。这种差异也体现出了泰拳精于膝法的特点。

2.2.4、泰拳肘法纯熟

泰拳肘法是散打和泰拳其它进攻技术无法比拟的。比赛中运动员常用肘法以技术性击倒获胜, 如此高的成功率加上肘击的重杀伤力, 使泰拳的肘法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杀手锏, 说明肘法在攻防格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2.3、散打与泰拳各重点技术运用情况的比较

散打与泰拳的进攻基本技术均达300余种。据上文可得出, 散打的重点技术有侧踹腿、侧摆踢、侧弹踢、正蹬腿、掼拳、直拳、抄拳、冲膝、插肩绊腿和接腿摔技术, 共102种;泰拳的重点技术有侧踹腿、侧摆踢、转身摆踢、正蹬腿、勾踢、直拳、掼拳、抄拳、冲膝、横撞膝、横击肘和直击肘技术, 共122种。

2.3.1、散打进攻主要技术的运用情况

散打进攻主要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 (表1) 。散打进攻主要技术的得分率由高到低排列, 依次为侧踹腿、掼拳、侧摆踢、侧弹踢、直拳、正蹬腿、接腿摔、抄拳、冲膝、插肩绊腿。通过散打主要进攻技术得分率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 使用率和得分率高的技术中全是中距离和远距离的进攻基本技术, 说明散打以中距离和远距离的进攻基本技术为主, 而近距离的进攻基本技术是散打的薄弱环节。侧踹腿、侧弹踢、直拳、正蹬腿、抄拳在散打比赛中有较高的成功率。这五种技术中除了侧弹踢, 其余四种均是攻击对手正面的技术, 表明正面进攻技术在散打比赛中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注:某技术的使用率==该技术使用次数/=全部进攻基本技术使用总次数某技术的得分率==该技术得分数//全部技术得分总数

2.3.2、泰拳进攻主要技术的运用情况

到低依次为侧摆踢、直拳、侧踹腿、掼拳、转身摆踢、冲膝、正蹬腿、横击肘、横撞膝、勾踢、抄拳、直击肘。侧摆踢技术加速距离长, 力量大, 是泰拳手最重视的技术之一, 在泰拳比赛中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远远高于其它技术, 是泰拳最显著的特征。冲膝和横击肘等中近距离攻击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排在了前列, 说明近距离的进攻基本技术在泰拳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而远距离攻击技术却不如散打。泰拳各主要技术中成功率较高的有侧摆踢、冲膝、横击肘、直击肘四种, 其中冲膝、横击肘、直击肘均是中近距离攻击技术, 表明泰拳近距离的攻击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2.3.3、散打与泰拳重点技术运用情况的差异

据上文分析可得, 散打与泰拳重点技术在运用上的主要差异有:一、散打中、远距离攻击技术强于泰拳;而泰拳近距离攻击技术强于散打。二、散打远距离攻击技术 (侧踹腿、侧摆踢、侧弹踢) 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分布较为平衡, 而泰拳中近距离 (直拳、冲膝、掼拳、横击肘、横撞膝) 攻击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分布较为平衡。表明散打远距离攻击技术灵活多变, 而泰拳近距离的攻击技术灵活多变;三、散打比赛正面攻击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大, 而泰拳近距离的攻击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散打与泰拳进攻基本技术的动作基本结构趋于一致散打与泰拳均符合人体解剖学结构和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规律, 并满足格斗对抗性项目的共同要求。但受各自社会文化背景、规则和比赛风格等影响, 泰拳强调硬打硬拼, 以杀伤对方为主, 注重抗击打能力的训练, 而疏于防守技术和战术的运用。

3.1.2、散打具有10种重点进攻基本技术, 泰拳具有12种重点进攻基本技术, 散打与泰拳的进攻基本技术均有30余种, 散打的重点技术有侧踹腿、侧摆踢、侧弹踢、正蹬腿、掼拳、直拳、抄拳、冲膝、插肩绊腿和接腿摔共10种;泰拳的重点技术有侧踹腿、侧摆踢、转身摆踢、正蹬腿、勾踢、直拳、掼拳、抄拳、冲膝、横撞膝、横击肘和直击肘共12种。

3.1.3、散打与泰拳进攻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随攻击半径的缩短而逐渐减少散打与泰拳各重点技术在运用上的共同特征是:整体上使用率和得分率随攻击半径的缩短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即按腿法、拳法、膝法、肘法 (摔法中的主动摔技术) 的顺序使用率和得分率逐步降低。

3.2、建议

3.2.1、散打与泰拳进攻技术的互补性训练

散打与泰拳各重点技术在运用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结合散打与泰拳各重点技术, 能有效的发挥各自技术上的优势, 使格斗技术更加全面, 更加贴近实用。

3.2.2、散打与泰拳在进攻技术上相互汲取各有优势

经过对中国散打与泰拳对抗赛中各种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散打与泰拳各种技术的相对优势:技术上的相互汲取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摘要:本文运用观察、访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指出散打和泰拳各进攻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既有相同之处, 又各有所侧重。本文在比较散打和泰拳进攻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格斗进攻技术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训练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议:通过对泰拳的有关资料的研究, 对泰拳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与中国散打进行比较, 以推动中国现代散打运动的纵深发展, 逐步使其国际化。

关键词:散打,泰拳,进攻技术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钱炳祥, 刘小斌主编.格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朝旭.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8 (2) .

三角进攻技术 篇8

关键词:现代男篮,世界冠军,进攻技术

随着伦敦奥运会的闭幕,中国男篮已退出世界前八的行列。众所周知,男子篮球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实力的综合体现。中国作为一个竞技体育大国,在篮球项目上与世界强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是在中国男篮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从理论层面上借鉴世界男子篮球强队的经验,为中国男子篮球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2008奥运会和2010、2006篮球世界锦标赛男篮冠军球队的进攻技术特征。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借助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筛选与篮球技术方面有关的文献。同时,还借阅了大量相关书籍。

(2)专家问卷法。

共走访篮球领域内的专家发放相关问卷30份,并全部有效回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

(3)比赛观察法。

观看第29、30届奥运会和第15、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冠军球队与亚军球队的比赛录像,并作出数据统计。为了方便对照分析,将这四次世界大赛的亚军球队作为观察组一起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4)逻辑分析法。

借助工程学、运动训练学理论,通过逻辑梳理,结合篮球项目设计世界男篮冠军队的进攻技术特征具体内容。

(5)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后,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上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进攻技术特征分析

(1)3分球技术。

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准确性也越来越高,加上篮球场上内线的攻防对抗激烈,防守越来越严密,很难在内线获得投篮的机会。

从表2也可以看到,2012奥运会、2010世锦赛男篮冠军球队3分球投蓝次占总投次比率、3分球得分、3分球得分比率与2008奥运会、2006世锦赛男篮冠军球队相比,有明显的增加,其中3分球得分占总得分的比率已经达到34.3%和34.8%。这说明3分球不仅是特殊情况下和关键时刻克敌制胜的特殊技术,同2分球一样,也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常规技术。3分球技术是比赛得分强有力的武器,是反败为胜的关键。

(2)进攻造犯规能力特征分析。

比赛中的队员攻击力越强,越容易造成防守方的犯规从而杀伤对方战斗意志。篮球比赛中队员合理利用攻击技术将给对方防守带来巨大压力。通过队员的进攻造犯规可达到:(1)投中加罚球得分或不中获得罚球机会;(2)造成对方主力队员及核心队员犯规减员;(3)造成防守方过早的进入犯规麻烦,降低对方的防守质量。近四次世界男篮冠军球队队员进攻造犯规能力结果如下:

从表3可知优秀组球队和对照组球队的平均每分钟造犯规次(p=0.046<0.05)有显著差异性,数据显示出优秀组造犯规能力大于对照组球队。说明了冠军球队进攻能力强,对防守方压力较大。

通过分析可知:冠军球队队员身体强壮,对抗能力较强,单打的能力勇气与胆略过人,比赛的经验相当丰富,在形成身体对抗时,头脑较冷静,心理素质稳定,进攻技术动作多样,更容易造成防守方犯规。

(3)助攻特征分析。

助攻是反映传球攻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团体球队,队员不仅能够自己直接攻击得分,而且还要善于和同伴配合得分,给自己同伴创造机会得分。

表4所示,优秀组球队和对照组球队场均助攻次数(p=0.036<0.05)上有着显著差异。冠军球队队员的助攻能力强于亚军球队队员。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可知冠军球队队员在助攻能力有以下特点:(1)冠军球队队员视野宽广,意识较好,传球到位,把握传球进攻的机会能力较强。(2)冠军球队队员助攻传球技术水平高,传球方式灵活多变,传球时机及时、果断、准确。(3)冠军球队队员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彼此了解对方习惯的得分方式和区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冠军球队进攻技术特征:(1)3分球技术是比赛得分强有力的武器,是反败为胜的关键;(2)得分能力主要部分是在内线得分,内外结合;能够创造得分的能力强,进攻手段相当丰富;远区投篮较强,在防守最薄弱地方得分能力强;个人进攻意识突出,进攻方式多样,内线与远投结合较好,抗干扰能力强;(3)对抗能力较强,单打的能力勇气与胆略过人,比赛的经验相当丰富,进攻技术动作多样,更容易造成防守方犯规;(4)队员视野宽广,意识较好,传球到位,把握传球进攻的机会能力较强;助攻性传球技术水平高,传球方式灵活多变,传球时机及时、果断、准确;队员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彼此了解对方习惯的得分方式和区域。

3.2、建议

(1)要加强运动员身体训练特别是速度、力量和耐力。提高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完成战术行为的速度,加大训练的负荷强度和加速疲劳后的恢复,同时要注重训练内容全面化与内容组合的最佳化。

(2)球队技术训练时要加强整体进攻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同步化。加强技术动作的动力性,提高对抗能力和在激烈的对抗下技术运用的灵活、准确性。着重发展运动员的创造能力,有目的的训练在比赛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在时间短、氛围激烈的条件下随机应变解决技术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成惜今.谷晨.从雅典奥运会看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9.

[2]李源.第27、28、29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进攻战术特点的研究[P].北京体育大学.2010.

[3]姚森.29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先发球员攻守技术能力对比赛成绩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西三角地区 下一篇:三角校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