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 , 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 降低了因使用高渗液体而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闭塞。在PICC的置管过程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 影响患者的治疗。本研究观察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22例留置PICC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其中8例发生相关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留置PICC, 男15例, 女6例, 年龄19~91岁, 多为病情危重, 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留置时间最短3d, 最长184d, 其中带回家2例。选用的Arrow的PICC20例, BD公司生产的PICC1例, 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1例, 固定导管敷料选用3M透明贴膜, 接头选用CL2000型可来福接头。本组患者共有8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穿刺口渗血2例, 静脉炎3例, 皮肤过敏样反应1例, 输液不畅1例, 置管不成功1例。
2 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2.1 穿刺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2.1.1、本组置管不成功1例, 因其长期吸毒外周血管条件差导致
置管失败。在穿刺时应首选贵要静脉,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置管成功率低, 头静脉进入腋静脉处形成的角度较大, 有小分枝与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 在臂部上升段还有狭窄, 最易引起置管困难[1]。此时是置管侧肢体太高, 调整肢体角度, 在患者上肢伸展为不同角度的同时, 缓慢轻柔送管, 以免损伤静脉内膜。
2.2 穿刺后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2.2.1 穿刺局部渗血2例
1例见于穿刺后24~48h内, 穿刺时血小板低至13×109/L。1例发生在置管后第3天, 因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对导管进行了牵拉。原因: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正确, 压迫时间短;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在临床维护中发现, 缩小压迫的面积, 及早持续压迫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穿刺后使用3M (5cm×7cm) 敷料覆盖穿刺点, 外贴3M (10cm×10cm) 透明敷料, 并立即给予2cm×3cm, 厚2cm的纱布垫压迫在穿刺点上方, 外面3M自黏绷带包扎, 压迫24h, 对凝血功能异常及渗血严重的患者, 可将凝血酶点入2cm×3cm的无菌纱布两层之间, 外敷在穿刺点上方并用透明敷料固定, 再行加压包扎, 48h后换药。
2.2.2 静脉炎
本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临床上以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 发生在穿刺后48~72h, 临床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 局部皮肤红肿、有触痛。原因主要有:导管置入部位的静脉走向弯曲, 穿刺后肢体曲肘过度, 导管刺激静脉内膜;反复送管, 导管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等。
预防措施:管材选择正确, 评估穿刺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避免反复送管;置管后5d, 每天给予局部温湿敷3~4次, 每次20min, 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在置管前使用生理盐水100m L+地塞米松注射液2mg+利多卡因注射液2m L浸泡导管3~5min, 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采用局部冷紫外线照射同时持续湿敷33%硫酸镁可以治疗机械性静脉炎, 照射冷紫外线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2]。同时对穿刺点具有止痛作用[3~4]。每日照射1次, 共2~3次, 每次照射6h后开始局部湿敷, 33%硫酸镁并以保鲜膜包裹, 使局部保持持续湿润的状态, 1周内症状可消失, 这样可避免因机械性静脉炎而拔除导管的病例发生。
2.2.3 输液不畅
本组出现输液不畅1例, 穿刺前测量长度为51cm, 置管后经X片显示导管插入右心房入口, 病人呼吸时输液就自动停止, 将导管拔除4cm后上述症状缓解。原因分析:随即为病人测中心静脉压, 结果为40cm H2O, 有心衰, 腔静脉压力大而引起。随即将导管撤出5cm, 输液立即通畅。在实际置管过程中要宁短勿长。在测量时应考虑患者的身高和臂长。患者置管后必须做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若导管过长应及时调整长度并重新固定。
本组带管回家的患者的维护操作仍需由病房护士完成, 增加了病房护理的工作量。在大中型医院设置PICC门诊, 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和导管的日常维护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PICC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 正确的维护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会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留置PICC时, 出现穿刺口渗血2例, 静脉炎3例, 输液不畅1例, 皮肤过敏样反应1例。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护理对策。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于凡, 崔其亮, 陈丽萍, 等.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插管注意事项[J].现代护理, 2003, (4) :304.
[2] 李兰英.对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央输液导管治疗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4) :191.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总医院.实用理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224.
[4] 李燕平.紫外线照射治疗烧伤185例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 1986, 8 (1) :15.
相关文章:
代谢控制02-10
炎症相关因子02-10
代谢综合征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性研究02-10
脂类代谢02-10
区域性联网02-10
异位嗜铬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02-10
口臭的病因与自我检查方法02-1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现状02-10
脑膜瘤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02-10
错位与失调范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