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中闪现教育智慧——我的班级管理之道

关键词: 学生 教育

教育是过程性的, 在与学生互动中, 需要不断生成教育智慧。用充满爱心的教育智慧, 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去引领班级健康发展, 就能营造出生态的德育, 就能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就能收获爱的海洋。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 运用充满爱心的教育智慧, 悟出了个人的班级管理之道:用情之道——春风化雨;用理之道——感悟体验;用人之道——“两全”发展;用权之道——规范制度;用谋之道——未雨先缪;用访之道——家校联合。

一、用情之道——春风化雨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 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 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复杂、细腻而锐敏的。爱产生爱。班主任用情, 要像春雨那样点点滴滴洒在学生的心头, 将自己的深情倾注到学生身上。班主任要从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的立场来做工作;要以诚恳关切的态度, 运用语气、情绪、动作把自己的情感适时表现出来, 以感染学生;要注重在细微末节处以自己的热诚之心关心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真切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与温暖。

在班上, 我经常注意阅读学生的表情。有的同学精神不好, 我会轻轻地说:“你没事吧?”有的同学热情不高, 我会亲切地问:“今天怎么啦?”有的同学骄傲了, 我会平淡地说:“你还没成功呢?”有的同学受到了挫折, 我会说:“笑在最后, 才是最美。”……这一句句“良言”, 我或是个别交流, 或是批在作业本上。我也设立了“班主任绿色通道”: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话写在纸条上, 夹在作业本中;也可以找老师倾诉……“亲其师, 信其道”, 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每个学生都会自觉按老师的意愿, 作了自己的努力。叶老说:“强迫不如说服, 命令不如自愿, 被动不如主动。”班主任的用情之道, 足以化解学生内心的冰冻, 在春风化雨的浇灌下, 健康向上。

二、用理之道——感悟体验

班主任注重言传身教, 不仅要以情感人, 还要以理服人。空洞的说教, 难以起到实效。交谈中, 当你感觉学生对你讲的话不感兴趣, 似听非听, 或者听而不信, 无动于衷的时候, 要想打动学生的心, 取得学生的信任, 就应当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和学生交谈, 和学生交心, 触动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我对学生谈话, 一般不在引人注目的地方, 先会给孩子一个座位, 让他感受到这是一次“平等的对话”;我开口一般先说“我”怎样想的, 再问“你”怎么想的, 没有居高临下的味道。这样的说理, 才有力量, 才有温度, 才能打动学生, 赢得学生的心。

班主任用理教育, 话题要集中, 不要面面俱到。说理时要婉转含蓄, 寓教于寻常事理, “狠狠地表扬, 悄悄地批评”, 做到“育人使其不察, 教人使其不惊”。

三、用人之道——“两全”发展

所谓“两全”发展, 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一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 给每个学生平等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二是培养班级干部, 对班级实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学生的个性千姿百态, 班主任要当“伯乐”, 慧眼中要公平、公正、热情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去凸显优点, 弥补缺点。在班级管理中, 我非常重视活动的开展:文艺表演、书画展、故事会、演讲赛、辩论会、创作展……

学生也有共性, 那就是要适应于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追求既深入学生心灵又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 除了传统美德的养成, 还要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 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创新意识、平等意识、守信意识、自立意识、破釜沉舟的冒险精神、愈挫愈勇的进取精神、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明察秋毫的预见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世艺术等等。这是班级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时代内涵。我希望我的学生不是在“象牙塔”中论道, 而是到时代潮流中践行。

对班级干部的培养, 我班实行定期竞选、轮换制, 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施展创造性, 做班级主人的机遇。每个当选的班委干部, 无论工作成功与否, 都会得到我的理解。我还在班上“巧立名目”, 封了许多称号:电教委员、图书委员、班报编辑……在班级的小天地里, 生生都有职责, 生生都是主人, 实现了事事有人过问的全方位管理。

四、用权之道——规范制度

班级的和谐和运转, 需要班级制度。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 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种种管理需要班主任行使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只要保证各项制度正常运行, 班主任就由管变成理了。理清班级中的大事;理清同学们的意见, 形成共识;理清班级运转程序, 理清班干部的工作职责, 放手让班干部施展才干, 优化常规管理。

我班的正常运转, 是这样形成的: (1) 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心中有一杆秤。能对《班级日记》记录在案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2) 强化行为规范的自我训练, 开展“我管我”“弯腰行动”等活动, 各位同学自我约束, 班干部负责检查评比, 班主任负责处理检查结果, 采取相应策略; (3) 开展“行规免检小组”的评选活动, 激发学生自律的欲望, 最终把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自己。

五、用谋之道——未雨先缪

万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对班级事态的发展变化越有预见, 越有准备, 计谋运用就越高明, 各项教育工作就越主动。我通过建立“写作《班级日记》制度”, 随时了解班级情况和发展动态。

“班级日记”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每天班级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段时间后, 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班级日记的内容主要是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 又是学生全程观察, 比班主任的了解要全面真实的多。随着年段的升高, 《班级日记》的内容也由日常生活情况的记录逐渐转向对班上违纪事件的评述。每天, 我把宣读《班级日记》作为晨会教育的固定内容, 并提出相应要求;对重大情况, 可以适时进行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可以根据《班级日记》巧妙设计相应的班队会, 让学生出谋划策。老师“降低”自己的智商, 学生会“提高”自己的智商, 而这种“降低”和“提高”, 则是一种充满关爱的教育智慧。借助《班级日记》调控班级发展方向, 既有针对性,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爱到的教育是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 是高效的, 也是无痕的。

六、用访之道——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 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 效果就越显著;班主任要时常家访, 家校联合, 形成教育合力。

我与家长沟通, 主要是利用家长接孩子, 为孩子送东西的机会;对住在附近的学生, 我作随意的访问, 增进与学生家长的友情;对有特殊表现或问题的学生, 我会做有目的的家访。每期开学和期末, 我班会如期开家长会, 由不同职责的学生作汇报, 让家长对自己孩子有全面的了解, 请家长参观班级作业及成果展, 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对有教养的家长, 我尽可能如实反映孩子的表现, 共商教育对策;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我先肯定孩子的长处, 再适时指出孩子的不足, 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对放任不管的家长, 我多报喜, 少报忧, 让家长看到希望, 增强家长的信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班主任故事-爱心与智慧 下一篇:智慧+爱心=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