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纹样
美丽的纹样教案(精选10篇)
篇1:美丽的纹样教案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试用本)第七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 应用执教者:黄建娟教材分析:《美丽的圆形纹样》是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的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图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他们已经学过了诸如花边以及树叶、花朵图案等等。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圆形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如何掌握并正确设计一个圆形纹样,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目标达成”,学生能正确设计圆形纹样。有一个问题:“在新课程下,我们的传统图案教学怎么上?”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新教材还没有出现,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传统的图案应该怎么样去定位?“传统的就是世界的”,试着想到,在新的教材中应该不会舍弃我们现在的传统的图案吧!所以,本人选择了《美丽的圆形纹样》作教学尝试。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图通过以创新为内涵,以“活动”为形式,以教材为基点,以广泛的文化视野为依托,试图丰富和拓展富有创意、且具实际操作效益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为此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a、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课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并不只是提供抽象的符号。圆形纹样的设计,以大量的图片信息,为学生感知纹样特点,拓展思维提供媒介,使其能在丰富的直观表象刺激中思维得以扩张。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美的表现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教育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思提供最适宜的环境,美术教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具有极强的支持性。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折、画、搓、捏等方法,采取不同手段表现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圆形纹样。c、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美术课上不仅可以个性化地对学习内容与方式进行选择,更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让学生表现个性的设计,如: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彩笔线描、蜡笔水彩还是彩泥黏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圆形纹样,了解圆形纹样的特点,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设计出美丽的圆形纹样。
2、操作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大胆灵活地用色彩,设计出较好的圆形纹样,还可用剪纸、泥塑等方法进行设计,不拘泥于格式,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能发现圆形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般圆形纹样的设计技法,从中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懂得图案艺术与人民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学好基础图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难点: 掌握圆形纹样的创作特点与规律。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骨架图。
学生:9cm半径的圆形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橡皮泥;彩色纸等。教学过程预设详案: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老师请了一位“圆圆”朋友,(课件卡通形象“圆圆”)想请小朋友们去参观几个展室。你们想去吗?还有些问题“圆圆”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你们说行吗?先来到第一展室。(课件第一展室,有圆形纹样的各种物品。)a、建筑中的圆形纹样,b、雨伞,c、希腊酒碗装饰画《宴罢》,d、圆形漆画,f、服饰中的圆形纹样,g、杯盘上的圆形纹样„„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圆形的。生:都有花纹或有图案。师:图案又可称纹样,请你给它取个名称?生:圆形纹样。师:出示(圆形纹样)师:你喜欢你看到的这些圆形纹样吗?为什么?师:如果你拥有希腊酒碗装饰画《宴罢》,你会将它挂在什么地方?生答。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这样的圆形纹样?哪些物品用得上这样的圆形纹样?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从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初步感知圆形纹样的美,渗透图案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
二、探索研究,深入了解。师:刚才“圆圆”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了第一展室,接着请你参观第二展室。先请小朋友们参观一下。(课件第二展室,各种骨架的圆形纹样图例六幅。)师:参观完了有几个问题想请小朋友们讨论讨论。出示问题: 你认为这样的圆形纹样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答。一般由中心花纹和花边组成。出示:中心花纹 花边师:既然圆形纹样由中心花纹和花边组成,那么你认为接着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生:研究中心花纹和花边组成。师:下面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再研究中心花纹和花边。花边有什么特点?中心花纹有什么特点?学生四人小组研究圆形纹样花边和中心花纹的特点。交流反馈。汇报研究情况要点如下:师:先说说花边有什么特点?生:花边是有规律地连续、重复。师:那么中心花纹有什么特点呢?你发现了吗?生:中心花纹也有它的规律。师:你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如不能举例师引导。师:我们看一看这幅纹样,找一找它有什么特征?(出示同心式骨架图)师: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同心式)师:这就是圆形纹样的骨架。骨架既表示方向,同时也帮助我们设计纹样。师:请小朋友再欣赏二幅圆形纹样,这也是同心式的圆形纹样。(课件欣赏同心式圆形纹样二幅)
师:课件依次出示: 旋转式、直立式、向心式、放射性的圆形纹样。你能分析这些圆形纹样的骨架图吗?学生按照课件圆形纹样说说骨架形式。师:按学生所说依次出示:旋转式、同心式、向心式、放射性的骨架图和名称。(课件欣赏各式骨架形式的圆形纹样各二幅)。师:你认为哪两个纹样较难区别?生答。(向心式和放射式较难区别,放射式的纹样就像一个太阳,光芒四射,单元纹样是大头朝里,小头朝外。而向心式则正好相反,小头朝里,大头朝外。)
师:出示六幅不同形式的圆形纹样,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圆形纹样的骨架图。请学生根据纹样贴骨架图。学生根据纹样贴骨架图。学生评判对错。教师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深入了解圆形纹样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圆形纹样的美。)
三、参观浏览,加深印象。师:下面“圆圆”请小朋友们参观第三展室。(课件第三展室,各种物品上的圆形纹样和学生作品:有绘制的,有彩泥制作的,还有剪纸形式的各式圆形纹样。)师:这是什么材料设计的?你能说说它属于什么骨架形式?以什么为基本纹样吗? 学生边欣赏边说说骨架和基本纹样。师:欣赏了这么多的圆形纹样,你认为圆形纹样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答。(圆形纹样不仅中心花纹美,花边美,还要色彩美。)师:色彩也是图案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可根据图案本身的设计意图进行合理的色彩配置。师:出示课题:《美丽的圆形纹样》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它们采用何种构成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能说说吗?
生答。(里面所画的纹样,必须适合圆形。)师:所以也称为圆形适合纹样。(出示:适合纹样)师:怎样才能适合圆形呢?如果你在圆里画一个正方形的纹样,算不算是圆形纹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它适合于圆形呢?
生答。
师:在正方形的四周加上一条圆形的花边,使纹样的外形适合于圆形。花边不仅可以起到美化作用,更能使纹样适合于圆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因圆形纹样的美感动,以激发学生进入创作的热情。)
篇2:美丽的纹样教案
五年级美术教案《美丽的纹样》
课 题:3、美丽的纹样(第一课时) 课 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适合纹样的概念、骨式、特点等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力求新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运用所学的适合纹样知识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变化的学习。 教学难点:适合纹样的骨架分析和设计要领。 教具准备:课件(适合纹样图片资料)、绘有适合纹样的实物 学具准备:课本、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及摆放情况。 二、导入阶段:教师展示绘有适合纹样的丝巾、瓷盘等生活用品,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 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像他们一样有美丽的图案呢?手帕、瓷砖、天花板、地毯、美食、园林、窗帘……美丽的纹样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纹样的精彩世界,感受美丽的纹样。 板书课题:3、美丽的纹样 三、发展阶段: (一) 发现适合纹样的特征 教师出示两只纸盘,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只纸盘中的纹样,你认为哪种纹样比较适合装饰在圆形的盘中?(鱼形图案)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适合纹样――美丽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这些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教师板书:适合纹样 (二) 探寻适合纹样的规律 【课件展示不同的适合纹样】 思考:适合纹样有哪些外形?可以用哪些图案内容来设计装饰?发现了哪些图案规律及设计方法?共同总结出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及规律: 1、外形各种各样,以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简单几何形为多,也有自然形状:花形、瓶形、葫芦形、叶形…… 2、设计图案可有动物、人物、植物、点线面的组合等。 3、两种不同形式:【课件展示纹样骨式】 (1)适合纹样有规律,同样的设计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表现了美术的韵律美与节奏美。(适合纹样的`骨架可分为离心式、旋转式、向心式、综合式等) (2)适合纹样也有不对称的均衡式。 (三)尝试纹样的绘制方法:同学们和教师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共同总结出设计步骤: 1、首先要选择一个外形,一般选择几何形体。 2、接下来设计图案(设计的图案要适合选择的图形)。 对称式:先画出基本骨架线,再进行图案的设计。 均衡式:将图案根据装饰形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提示并适当示范图案细节设计:设计时主体图案构图饱满、巧妙利用点线面的结合、纹样可进行适当变形夸张。) 3、将设计的图案涂上颜色。(合理运用色彩搭配。) (四)欣赏同龄学生作品,交流欣赏感受,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 四、创作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根据形状,设计相适应的图案,并搭配上适当的色彩。 五、教师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根据需要给予适当适时的指导。 六、展评作品:学生展示作品,引导欣赏评价。 七、课堂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图案,适合纹样更为人们所喜爱,让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去寻找、收集,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尝试用更多的方法、材料去制作适合纹样。布置学具。 板书设计: 3、美丽的纹样 课件 M均衡 适合纹样 对称篇3:东西方龙纹样的比较
龙纹样由于民族、地区、时代、习惯不同, 形态、表现方式和含义相异, 是某一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化、审美意识的反映。
以下分别介绍东、西方的龙纹样图案, 试图就它们的含义, 作相互对照比较、归纳整理。
一.龙的起源
“龙是世界各地自发产生、幻想的动物。从古到今集中了人们的信仰和敬畏, 长期以来一直存续在人们的生活和心中;是梦幻动物, 古人对于自然界发生的洪水、风暴、干旱、地震等不可理解的灾害, 认为存在一种幻想的动物, 龙就应运而生。造成威胁的动物, 如鳄鱼、蜥蜴、恐龙等, 就根据它们的形态联想勾画出幻想的龙的形状。以古代中国为首, 世界各地同时发生了对龙的信仰。”[1]
(一) 东方龙的起源:
1、中国龙
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古人对动物和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神物。
约公元前四千年, 彩陶上出现类似龙的雏形;约公元前二百年“碑帖拓本”描绘黄龙驾云升天图像, 明确龙的形象。
2、印度龙
“约公元前三千年的印度, 龙的原型是描绘为眼镜蛇的守护神。信仰图腾的那伽族给眼眼镜蛇起名‘那伽’, 作为龙神崇拜。”[1]
3、日本龙
公元前三千年前的陶器就描绘着蛇, 绳纹时代成为信仰对象。集合了中国、印度龙的象征意义, 成为农耕、求雨、保护河流等象征。佛教东渡, 中国的道教和阴阳五行说和四神传入日本, 蛇逐渐转化成龙;平安时代龙代替蛇成为掌管方位、季节、雨水的神。
(二) 西方龙的起源
它是传说生物, 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中国龙是“龙生九子, 每子不同”, 西方龙是“龙生百子, 每子不同”。有海龙、火龙、毒龙、九头龙、龙兽、亚龙、双足飞龙等。
一般指Dragons。闪米特人的一支创立了犹太教, 有人认为犹太教中的Seraphim就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
二.龙的形象
(一) 东方龙的形象
1、中国龙
公元前七世纪《管子》有:“龙变小如蚕, 若变大, 覆蔽天下。自由于空飞翔, 起云降雨, 潜深水。”公元前二世纪刘安的《淮南子》有:龙分飞、龙、虬龙等形。后汉的王府提出龙是与九种动物拼凑:鹿角、骆驼头、兔子眼、牛耳、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口衔“保佑福分的珍珠”, 支配着月亮圆缺、潮满潮落、雷雨闪电以及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龙嘴常吐出珍珠, 照耀整个世界。用于宗教仪式、祭祀典礼、艺术戏剧、民间习俗、建筑雕塑、工艺饰品。
2、日本龙
“日本盛行信仰蛇, 弥生时代从中国带来青铜器、神镜等, 从此龙就传入了日本。古坟时代陵墓壁画青龙, 飞鸟时代玉虫厨子内壁画青龙, 奈良时代药师寺的如来佛台座雕刻青龙, 天平时代绘画“因果经画卷”的龙王图, 《法华经》龙姿插图。从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各地的建筑、宫殿、神社, 如日光东照宫, 八幡、妙义神社都装饰象征权威的龙形象。”[1]
龙有强壮身躯, 颈粗长, 头有角或褶边, 牙齿尖锐, 长尾;用脚步行, 蝙蝠翼飞行, 全身覆盖鳞片。四层眼睑的眼睛, 内三层透明, 保护眼睛免受伤, 耳朵开合, 有的龙无外耳。牙齿尖利向内弯, 以便撕开猎物。
(二) 西方飞龙形象
飞龙, 形似恐龙, 表现对自然威胁的恐惧和畏惧。是恐龙、蜥蜴、蛇、鳄鱼的结合, 有鳍样双翼, 能飞翔。壁毯“安杰启示录”有七头羽翼类似爬虫类的龙。比利时布鲁日大教堂有吃人的龙。维卡罗的《征服恶龙的圣科柳丘斯》是画龙典范。安格尔的《拯救安捷尔卡的卢杰罗》有蜥蜴和蛇综合的飞龙。
飞龙, 在民间神话传说、圣经中, 以邪恶、恶灵出现, 成为被消灭征服对象。古埃及神话传说:阿帕普和迪阿马特是远古时期的混沌龙, 它们阻挠创造世界;被马尔德所杀, 从尸体上创造了天和地。
古希腊神话认为龙是宇宙间唯一的雌雄同体神, 而受到敬拜。希腊语的Drakono (飞龙) , 语源来自Drakomai (清晰可见) , 视力锐利, 只要被它看一眼, 就会被杀死, 是邪恶的象征。太阳神阿波罗, 向海尔梅斯投掷黄金拐杖, 平息了蛇和龙的战斗。海拉克斯打退千头肖狗的水蛇。贝尔塞斯杀死海中飞龙, 拯救安德洛麦达公主。此类神话传说, 扩大了龙在欧洲的影响。.
三.龙的象征意义
(一) 东方龙的象征:
由于形态与河流、龙卷风相似, 是自然威胁和恩惠的象征, 是河、雨神的守护神, 作为与水有关的浇地、井水的支配者, 受到信奉和敬畏。
(1) 中国龙
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 有团结凝聚精神;还是水神, 有普降甘霖、司水理水天职和造福人类的精神;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 作为吉祥物, 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奋发开拓精神寓意。其本性: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
另外, 五爪龙象征皇帝。皇宫使用龙的装饰, 以显露皇权。
(2) 印度龙
佛教中一般神灵, 普通护法神, 无地位。
(3) 日本龙
恒武天皇平安时代迁都, 在神泉苑把龙王供奉为都邑的守护神来祭祀, 开创了江户时代;德川家光将军在日光建立家庙东照宫, 建筑装饰采用象征皇帝的龙的图像。
(二) 西方飞龙的象征意义
源自Mesopotamia神话。《圣经》中象征邪恶、异端、恶魔、不纯;最终被天使消灭;也象征残害、死亡、地狱、吞噬。
四.龙纹样的起源
(一) 东方龙纹样的起源
(1) 中国龙
“六七千年前:龙无固定形象, 是传说想
象而成。从单纯“图腾”逐渐地具体、形象化。
史前时期:化合多种动物形象特征而成龙的雏形……商代:营造头部长角龙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威武神勇、避邪镇恶的视觉感的龙纹墩等;汉代:定格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言:“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是各种动物的生命符号汇聚, 把基本特征程式化、规格化;唐代:沉稳和格式化龙纹样。”[2]宋元明清, 龙作为皇家的徽标, 民间不能随意流传。五爪龙为皇帝独享, 如绣腾龙的御袍, 两龙背向而盘的玉玺等;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龙纹形式多样, 多为五爪纹;以青花绘龙为主, 有云、花间、莲池、翼、正面披发、立龙等。[3]西方龙纹样的起源有待查考, 后续。
五.龙文化
(一) 东方龙文化
(1) 中国
龙是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图章、徽记。
“龙文化是典型的‘合和’文化, 即由集合、汇合、混合、结合、融合到和谐、和睦、和顺、和悦、和平共处的文化。作为一种神物, 龙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现象的模糊结合, 众多的对象‘合’成一种生动神奇的形象, 这个形象又进而同诸多的天象、动物、人事相和谐, 这就构成了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的再到具象的链环。在构成这个链环的过程中, 人们同风雨雷电、云雾虹霓相感应, 同鱼鳄蛇蜥马牛猎犬相沟通, 使不可依赖的异己的东西有了亲和感, 再以香烟烛火祭祀祈祷等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种亲和感。长持久之, 人的‘合和’心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 失落得到回升, 失衡得到复平。”[2]
(2) 印度
约公元二世纪《智度论》有:佛教中的龙是由中国传入, 经国人的再创造与本地文化相结合, 成为“龙王”, 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龙文化。龙在印度文化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 地方神特性较明显, 种类繁多, 各水域都有龙王、龙宫。
(二) 西方龙文化
在西方文明诸方面、本质、含义、特征都最接近中国龙概念的, 是Seraphim其在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与中国龙最吻合, 古希伯来语中Seraphim的词源与中国龙的一种主要起源相同。东方龙是蛇型, Seraphim是古希伯来语的大蟒, 是Seraph的复数, 或加有“火焰”、“燃烧”等意思的词尾, 早期古希伯来语, 因无“龙”字, 常用有四肢的大蟒表示龙;一些希伯来神话也表明Seraphim早期有四肢与六个火焰翼的大蟒形象更接近中国应龙, 现宗教画像与雕塑中的Seraphim已全是人型了。
参考文献
[1]《东西方纹样比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日]城一夫著孙基亮译
[2]《陶瓷龙纹的形成和文化》景德镇宝艺斋邹丽华
篇4:明青花的宗教纹样
摘 要:陶瓷装饰中,纹饰可以直接表达创作者与统治者的意图,明朝三百余年宗教文化或此起彼伏,或共同成长,世俗化的纹饰成为陶瓷纹饰的主流,同时也是解读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好历史资料。
关键词:宗教纹样;佛教;伊斯兰教;道教
明初期,青花纹饰中处处可见藏传佛教的痕迹,其因不外乎明太祖朱元璋对佛教的支持。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三大分支体系,即汉传、南传以及藏传,其中藏传佛教以大乘教为主,细分为密宗和显宗。明朝初年,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密宗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奠定了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因藏传佛教传承未断,显密双修,见行并重,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所展现的文化符号清晰的有别于传统。
明永乐时期,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器形源自西亚阿拉伯铜器,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圈足。瓶上部饰缠枝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瓶腹部的轮花正是出自佛门八宝,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其中法轮就是佛法代称。图中可见法轮有八个轮辐和外圈组成,代表了佛教教义的完满。八个轮辐,代表八正道,八正道据说是破除无明的利器。外圈是指把所有东西汇聚在一起的正念或三昧。
自永宣时期开始,青花纹饰多八种具体的图案——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常见与莲花组合成纹饰,佛教用这八种器物来象征吉祥,称之为“八吉祥”或“佛八宝”。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碗内白釉无纹饰,碗外青花装饰。其口饰青花线两道,壁饰缠枝莲托八宝纹,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朵梅纹,佛教意味浓厚。此纹样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始于元,流行于明、清,从未间断。
莲花在佛教中有着极为重要含义,使得莲花纹碗成为最为常见的器物。正因为如此,宣德年间出现了一批青花莲瓣莲子碗,对清朝青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件极为少见的宣德青花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做道场时所用的法器。罐口直,丰肩,硕腹,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罐身分层次绘海水纹、八吉祥、查蓝体梵文及莲瓣纹。圆盖盖面中央也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在佛教中,高僧、大德为同义语;“吉祥”是佛陀坐像之一的“吉祥坐”,也称金刚跌趺坐,是禅定常用的坐姿;“场”则是佛教僧侣的道场。大德吉祥场可以理解为高僧打坐的道场,我们并由此推断出这件青花瓷应为皇家佛教道场的法器或是供器.中叶,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皇帝均尊崇藏传佛教,但此时青花瓷上的纹饰不再仅仅是佛教题材,伊斯兰教相关纹样也开始在正德朝开始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成化青花梵文碗、盘仍采用这兰札体书写,但其工整浑厚之感远不如宣德年所制陶瓷。到了正德时期大量的官窑瓷出现了阿拉伯文字,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定此种现象究竟是与伊斯兰教有关还是与伊斯兰文化有关。但明朝总体上还是推崇佛教,对其他宗教例如伊斯兰教、道教都采取包容之态。
最有趣的莫过于正德皇帝有一个伊斯兰名字——妙吉敖兰,意为安拉的荣耀。这种迹象恰巧说明正德皇帝重视伊斯兰教,官窑的一系列带有阿拉伯文字的瓷器并不是偶然现象。阿拉伯文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内容已不重要,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无法释出原意,而只是作为单纯的装饰纹样使用。故宫馆藏青花阿拉伯文烛台,通体青花装饰,小托盘外壁绘如意云头纹,大托盘外壁绘勾莲花枝纹并间以菱形装饰,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圆形开光内均书阿拉伯文。
明朝后期,嘉靖皇帝喜好道教,当时瓷器上出现了大量的道教图案,这也使得明朝宗教文化题材在青花瓷上呈现出极为丰富的景象。
道教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但始终不如佛教那么轰轰烈烈,后人虽将老庄的生存哲学统称道教,却仍有些许差别。明嘉靖时期,皇帝信奉道教,好长生之术,反映到瓷器之上就是由内及外的散发出道家气息,常用的题材如灵芝、八卦、璎珞、八仙、云鹤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青花芝桃仙鹤符箓纹盘,内外以青花描绘仙鹤、蟠桃及灵芝纹,盘心青花双圈内书一符箓。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中的龙穿花、云鹤、八卦皆为明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纹饰,是迎合当时嘉靖帝的喜好而特意烧造的。
在明朝,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曾占有一席,明太祖对佛教尊崇,明武宗对伊斯兰教崇敬,明世宗专注道教40多年,甚至影响至万历一朝。明青花宗教纹饰的体现正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陶瓷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从客观方面记录了明代宗教发展的历程。宗教作为政治的统治手段,在近300年的历史中一直被明王朝皇室所用,明代宗教信仰自由,充分体现这世俗含义,对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在保存至今的众多的瓷器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潇尹.浅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莲花纹饰意象[J].大众文艺,2015(11).
[2]熊寥,熊寰.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全[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3]王峰.明代早期青花瓷器艺术研究与鉴定[D].中国美术学院,2005.
作者简介:陈婧(1990—),女,江西景德镇人,硕士,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就职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篇5:美丽的纹样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把图案纹样组织在一定的外形轮廓中,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这就是适合纹样。
三、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再仔细的观察欣赏,思考以下的问题: 1.适合纹样有那些基本结构?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离心式、向心式、旋转式、综合式、均衡式。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四、作业:
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起稿 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
1.将所有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让每一个同学都相互评价,学习
篇6:美丽的纹样教学反思
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观菊花景,冬吟白雪诗,美丽的纹样教学反思。《美丽的纹样》是五年级上册的课,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心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
在《美丽的纹样》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欣赏纹样作品,同时从我们身边找一找这样的图案,使学生联系到我们生活中的纹样,顺理成章揭示了课题,教学反思《美丽的纹样教学反思》。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什么是适合纹样?基本形有哪些?可以有哪些填充图案?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可以有哪些变化?绘画时应该按照什么步骤进行?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在欣赏书本作品和教师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表现适合纹样外形和填充图案骨架变化,并针对学生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作业时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这节课,我深切的体会到:必须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体验,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不足的部分提出建议,以便他在绘画的时候会不犯同样的错误。
篇7: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美丽的纹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美丽的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一节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学习《礼物的外套》等课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画图案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适合纹样的概念,了解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绘制纹样图案,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爱美术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纹样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动手制作纹样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制作的纹样用运到生活中,展开学生的想象力。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
1、情境激励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童话故事导入,用一些优美的图片,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把孩子深深的吸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设这种故事情节,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愉快的想象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知识点,并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动脑的活动中来。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五、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引导合作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图案纹样的六种基本骨式,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出示了六幅不同骨式的图案纹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两个问题: 1)、这几幅图案纹样分别是以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头来表现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呢? 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汇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白雪公主的故事创设故事情境,一开始我会出示白雪公主的图片来唤起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回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告诉学生白雪公主的故事还没结束,现在白雪公主和王子要回到城堡举办隆重的婚礼。现在要同学们来帮忙画一些东西,画什么呢?就请同学们来看看幻灯片。(板书课题:美丽的纹样)
(二)、师生合作、感受新知:
1、认识纹样
在我们大家的生活中,你在哪见过纹样?教师出示一些图片给同学们提示大家,请大家再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美丽的纹样?
美丽的纹样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不仅装饰了我们的生活,还愉悦了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快乐,更提高了生活的品质。
2、纹样的定义
将纹样适当的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范围之内,使之达到某种装饰作用,叫作适合纹样。
3、骨式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六幅不同骨式的图案纹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纹样的排列方式,说出各自的特点并尝试用箭头表示。
4、步骤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归纳出画图案纹样的五个步骤,教师并用课件播放范例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5、欣赏范图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使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绘制纹样的创造灵感。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布置作业:大家想象一下白雪公主的婚礼,再想想需要哪些图案来装饰呢?请同学们根据花的外形设计一幅适合纹样作品!
(四)、评价活动:
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简评。
(五)、课后延伸:
篇8:美丽的纹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描绘方形纹样的基础技法,描绘出精美的方形纹样。(了解)
2.刻苦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图案设计技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接受)
媒体使用
课件:学生圆形纹样的优秀作业,教师范作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一般方形纹样的描绘技法,从中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能描绘出更精美的图案。
一.展示,复习导入。
1.展示上一节课《美丽的圆形纹样》的优秀作业,师生进行点评,激发、鼓舞学生学好方形纹样的信心、兴趣和决心。
2.课件出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方形纹样。
3.师生畅谈交流。
总结:(1)方形纹样一般也是由中心花纹和花边共同组成。
(2)纹样:有方圆结合式,向心式,放射式,旋转式,。同心式等。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简单设计进行归类与综合或者变形。
样式:
(1)(2)(3)(4)(5)
二.范作欣赏。
1.出示教师范作。
2.创作指导提示:修改
(1)根据作业纸的大小,规定一个方形纹样统一的边长画出一个正方形。
(2)选定一个方形纹样的形式,并画出骨架于。
(3)设计一个单元纹样,然后进行变化与复合练习。
三、展示作品
篇9:《鱼的纹样》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 第7册
第9课 鱼的纹样
XX市实验小学 朱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鱼的纹样的装饰美感,理解鱼的纹样的独有特征。
操作目标: 会运用省略、夸张等手法设计出鱼的纹样。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鱼的纹样的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点、线、面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的纹样,设计个性化的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范画。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等。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水里游来一群漂亮的鱼,它们要回家,谁和谁是一家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给它们分分家,说出分家的理由。(同桌讨论,找共同点)
你觉得画出来的鱼有什么特点?这些鱼哪儿比较美?(外形美 花纹美 色彩美)
把鱼画上漂亮的花纹和色彩,经过化妆、打扮进行装饰变化以后,鱼变得更有趣,更具有装饰美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鱼的纹样。
板书课题:第9课 鱼的纹样
(二)新授课
1.了解鱼文化:
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鱼的纹样来美化装饰生活用品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了解我国鱼文化。找出生活物品上的鱼纹装饰:(2)钱币(3)玉佩(4)门帘(5)花布(出示图片)
五千年前的一个鱼纹彩陶盆(出示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鱼纹彩陶盘)这足以说明,鱼一直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剪纸:你知道它的寓意吗?《连(莲)年有余(鱼)》(余是鱼的谐音,寄托了人们希望生活连年富裕的美好愿望)。
年画:《鲤鱼跳龙门》 中国还有一个关于鲤鱼的美好传说——传说鲤鱼越过了这个龙门,就可以化生为龙。人们喜欢借助鱼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鱼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物、吉祥图案的重要内容。生活中人们经常用鱼的纹样装饰物品,美化生活。(出示扎染、蜡染的中国传统民间鱼形纹样图片)
设计意图:鱼文化让学生了解到鱼与人类生活的直接关系,渗透了人们用鱼的纹样装饰生活的必然。“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和年画都有着浓浓的中国味,渗透了传统纹样的内涵,也逐步引入了本课学习的主题。
2.你发现装饰鱼纹与真实的鱼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这有两张鱼的图片,它们都什么特点?(一张是真实的鱼,另一张装饰的鱼)
师:你更喜欢哪张?真实的鱼看上去很灵动,装饰过的鱼跟真实的鱼相比有着另外一种美,这也是今天要学的装饰美。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很简单,就是由简单的身体加上有变化的鳍和尾巴组成的。抓住了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画出各种形状的鱼。(课件)
(三)鱼的纹样设计方法
1.画外形:抓外形时尽量概括、简化,(图)像这两条鱼,一条可以概括成三角形,一条可以概括成椭圆形;也可以加入夸张、变形,(图)让圆的更圆,方的更方,这样设计的鱼更有情趣。其实自然界中的鱼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简单的几种。(出示课件)
鱼的形状是千变万化的,(出示课件)只要我们学会了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的手法,就都能把它们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鱼和装饰过的鱼进行对比,找出鱼的外形装饰的方法。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如何通过概括、简化、夸张、变形,使真实的鱼的外形演变成装饰的鱼。
2.画纹样:
四种装饰方法——省略、夸张、替代、添加
省略法——在保留原形象特征的情况下,省略细小、杂乱的部分,使形象更简略,同时特征突出。
以热带鱼为例,我们一起看一看,它的整体像一个什么形状?
那么我们在画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三角形去画它的身体。不要把它想那么难,很简单。再看尾巴呢?(三角形)
那和它的身体比起来,大还是小?
然后把这些细小的鱼鳍省略了,这种方法就叫做省略
添加法——是指在图形上添加点、线、面。比如我在这个省略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线条,加一些弧线,添加一些点,还有些地方我们可以把它画上一些吉祥寓意的花纹。
替代法——看它的一个部分像个什么,就用这个东西来替代。那同学们想一想,以金鱼为例它的身体像什么呢?(像一团火)
这个就是用一团火替代鱼的尾巴。
什么说是夸张法?
将事物的某一特征加以放大,大的更大,圆的更圆,突出特征。
(出示图片)找一找夸张它们身体的哪个部分?
可以夸张水泡金鱼的眼睛,夸张斗鱼的大尾巴。
我们在画纹样的时候,可以用这四种方法:省略、添加、夸张、替代。那这四种方法不仅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个方法放在一起使用。比如说我既有夸张又有添加;既有替代,又有夸张,又有添加,这些方法不仅用一个,也可以综合起来在一起使用。明白没有?
同时,我们在表现纹样的时候可以化成对称式的,也可以化成均衡式的。
3.涂色:色彩和谐。
设计意图:重点介绍四种鱼的纹样的装饰方法,为学生作业练习做好铺垫。
(四)学生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用装饰的方法设计一幅鱼的纹样。
可以把自己的初步设想用简洁的小草图画出来,然后再认真完成一幅鱼的纹样的设计作品。
(五)作品评价
互评,将“小星星”贴在自己最欣赏的作品下面。
注意鼓励和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说出自己或他人作品的亮点,同时也说说其存在的缺点,如何改进。
教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注意发现孩子们作品的闪光点.(六)拓展
你见过哪些用鱼的纹样装饰的物品呢?
欣赏鱼形帽子、鱼形包、鱼形耳坠、鱼饰发圈、鱼形地柜、鱼形花插、鱼形纹样的吊灯,感受鱼纹工艺品的外形设计与其功能的巧妙结合。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鱼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影响着人类的艺术,从而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鱼是美丽活泼的动物,鱼是丰收和富裕的象征,鱼会变成美丽的纹样,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篇10:纹样与生活《了解纹样》教案
第1课 《了解纹样》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了解纹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内容分析:
《了解纹样》是人教版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在新课程中对于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从而尝试设计出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基本骨架的绘制,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初步学习纹样的基本知识。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纹样素材。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今天我们首先欣赏一些漂亮的图案。(多媒体播放纹样视频)刚才大家欣赏到的这些漂亮的图案就是纹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纹样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它是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桥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艺术化及艺术生活化。
纹样的定义:纹样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有较强的主观性、趣味性和规律性。
之所以称纹样,是强调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作之用。纹样最终目的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被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之后,才能发挥其艺术的作用。
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范围之内,使之达到某种装饰作用,叫作适合纹样
思考-发现: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纹样,想想你都在哪里见过它们?
(二)、发展阶段
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
教师展示一组纹样图片,请学生观察分析纹样色彩搭配的关系。
问题:这些纹样属于哪种色彩搭配?(从同一色相、类似色相、对比色相搭配的三种方法中选择)
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
(三)、深入阶段
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
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纹样,大家发现这些美丽纹样在构图和组织形式上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纹样的构图形式: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老师发给每组的几张纹样图片、讨论分析这些纹样的构图特征。
1.纹样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对称式严谨和理性,具有庄重感。均衡式灵活和感性,具有轻松感。
2.纹样的组织形式,请大家自学教材,看看有哪些形式?把这些形式都划下来,看谁找得又准又快?
单独式:具有相对独立性,能独立装饰的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适合式:由单独纹样发展而来的,受外形的限制,造型要与外形轮廓相吻合的纹样。
连续式:在单独纹样的基础上,以单位纹样做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图案。有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两种形式。
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3.优秀作品欣赏
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大量适合纹样实际运用图片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视眼,让学生充分认识了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4.教师示范制作:
以均衡式纹样构图形式制作一个植物纹样。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课件出示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要求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本课的作业,既复习了旧知,又对学生作业的装饰方法,给出了明确的引导。】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教后反思】
经过平行班几次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都很不错。反思这节课,我这篇教学设计有这样几大优势: 难点得到了初步化解。
一、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对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又明确的问题——找出教材上提到的“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并用笔划快速地出来。问题简单明确,学生们很快便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回答问题很积极。答完了这个问题,再有条不紊的出示第二个问题:请你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形式的“适合纹样”分别有什么特点,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然后再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们都能试着像老师一样来讲解不同组织形式的“适合纹样”的特点,因此自主学习这一块也进行得比较顺利。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课前我收集了大量“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学生们在一张张图片的欣赏过程中,不仅陶醉于美丽的纹样,并且认识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找到适合纹样,尤其是在欣赏到令人垂涎的“适合纹样”美食时,学生们被深深的打动了。这一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