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目前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以及“十三五”规划来看, 国内核电的建设步伐已重新进入高速发展模式。由于核电采购的周期普遍较长, 并且需要多专业、多单位协作完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 因此采购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偏离采购计划的风险较多。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的进展为一动态过程, 需要不断的跟踪跟进, 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实现采购全周期的进度控制, 保证核电设备高质量按时交付。
1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核电设备采购任务的核心, 采购项目执行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保证设备按照核电建设工程节点按时交付或安装。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核电项目建设经验来看, 设备采购过程中的进度延误是核电建设拖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核电设备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 受到多种实际工程因素的制约, 实际采购执行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离较为常见, 因此就需要针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 提早预防、及时发现和尽快纠正采购进度的偏离。出现偏离较多的阶段一般为设计及样机验证阶段、主要原材料及关键设备分包采购阶段以及设备制造阶段。
1.1 设计及样机验证阶段
核电设备的设计工作一般在采购招标之前均已完成, 但是受到上游设计参数变更的影响, 在设备采购执行开始后, 依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设计变更, 会对设备设计文件的交换、设备的开工制造带来较大影响。
目前的核电设备采购的设计输出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 即设备图纸采购和技术规格书采购[2]。图纸采购即设计院已经完成设备的设计方案, 供应商只需要对图纸进行消化后完成设备的制造。技术规格书采购则是设计院在技术规格书中给出对设备的设计、使用要求等, 供应商依据规格书中的技术要求以及重要接口信息参数完成设备技术方案设计, 提交设计院审查批准。无论哪种技术参数输出方式, 都需要供应商有良好的设计响应能力, 但供应商通常会存在设计消化过程迟滞、设计参数消化不准确、设计沟通响应不足的问题。
根据不同核电堆型的特点, 会出现众多属于首次设计、首次制造的双新设备, 该类设备在正式生产工程机前往往需要制造样机进行性能验证。样机的验证过程不但会压缩设备的采购周期, 并且存在样机验证失败的风险, 是进行采购进度控制的重点关注阶段。
为有效避免在本阶段中出现进度延误风险, 应通过设计协调会等方式就相关问题与设计院、供应商之间进行交底式沟通, 保证设计信息交换顺畅。在出现设计变更后, 及时组织相关设计人员就设计变更可能引起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 提前做好进度控制措施。为保证样机验证成功率, 应单独设置样机质量计划, 在样机制造过程中针对重要工艺节点进行监督。在项目执行之初制定交货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样机验证失败的可能性, 预留足够的采购执行时间裕量。
1.2 主要原材料及关键设备分包采购阶段
设备开工制造前的主要原材采买以及关键设备的分包采购是影响项目进度的重要风险点之一。核电设备的制造, 要求主要原材料具备可追溯性, 要求重要分包设备的制造过程在严格的质保体系控制之下进行。但是供应商的采购管理部门往往对分包采购设备的重视程度不足, 或是不具备足够的核电设备分包管理经验。在分包管理执行之初未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待后期问题暴露后处理分包部件未能及时到货的问题将大大压缩采购项目进度, 以致对整个采购项目进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供应商与分包商的协作配合程度同样对分包采购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以往的工程案例中就曾出现在分包采购执行后期供应商与分包商之间关系恶化, 供应商重新启动分包采购工作, 导致分包设备较计划时间严重拖期的事件, 该事件的发生使得采购执行进度较计划时间出现了严重的偏离。
由此可见, 在核电设备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 应对分包环节实施重点管控措施。在EPC总承包模式下, 总承包商应及时向设备供应商宣贯供应商分包管理规定, 并以此为依据提前介入重要分包设备的采购管理, 与供应商就分包问题建立高效协调机制, 共享分包采购经验反馈, 及时就潜在问题进行预警, 尽早实施纠偏措施, 保证分包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1.3 制造阶段
设备在进入制造阶段后应着重关注不符合项的产生与关闭情况, 应尽量避免产生不符合项。如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发生不符合项, 供应商须立即停止在不符合项上的作业, 对不符合项的情况细节进一步核实。当确定为外部不符合项时, 须根据总包商的不符合项管理程序进行处理。不符和项的处理过程往往周期长、影响大, 对设备采购周期有较大影响。
在设备制造阶段应同时重点关注核安全局针对供应商展开的监察活动, 一旦供应商由于在其他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行为, 核安全局要求供应商停止核安全相关活动, 即停止核级设备的设计、生产及制造。这将会对设备的采购进度造成无法纠正的偏离。
因此在设备进入制造阶段后, 应着重关注两方面内容。第一, 保证设备的生产严格遵照设计文件、工艺性文件及质保文件的要求进行, 避免产生不符合项。第二, 着重关注供应商的整体情况, 包括供应商财务情况、人员变动情况、核安全局的质保监察活动等, 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对采购进度产生不可纠偏时间的发生。如在核安全局展开对供应商的质保监察活动后, 第一时间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若判断存在较大停工处罚风险, 应立即采取生产设备转包等措施, 避免生产活动停滞。
2 总结
进度控制就是针对上述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提前进行预判,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或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保证采购设备按时交付。风险分析前置是对进度控制最有利的措施, 在采购项目启动阶段就应对可能存在的执行风险点进行梳理, 主动出击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将制约进度的相关因素及时排除, 为采购项目的顺利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应密切跟踪项目执行计划的落实情况, 关注可能对项目进度产生影响的相关信息, 在问题发生后及时付诸纠正措施。为保证纠正措施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贯彻执行, 应在项目启动阶段与供应商建立直接高效的协调机制, 增强供应商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于沟通协调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最后在分析问题本质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经验反馈, 避免同类设备在采购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摘要:核电设备采购具有设备种类多、技术复杂、制造周期长等特点, 平均的设备采购周期在2-3年左右。由于采购周期跨度长、设备制造标准高, 采购过程中常会面临较多工程实际问题, 导致采购进度受到较大影响。设备采购项目的执行为一动态进程, 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施有力的进度控制措施, 保证采购设备按时交付。
关键词:核电,设备采购
相关文章: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体会)02-08
浅谈某核电站鼓形滤网设备合同执行管理优化02-08
核电站中循环水流量调节方案的分析02-08
浅谈核电企业中电子商务的应用02-08
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配置方案的研究02-08
材料腐蚀与防护题库02-08
金属腐蚀与防护论文02-08
金属腐蚀与防护手册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