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井冈山有感范文
参观井冈山有感
对于井冈山,自小就有很多的光辉词语教育在心中--星星之火、革命摇篮、井冈翠竹、闪闪红星、八角楼上的灯、一根谁也拿不走的扁担„„。不仅是历史,而且是语文,甚至音乐;也不单是散文,而且还有诗词、歌曲;也不止是在小学,而且贯穿到中学、大学;也不仅来自书本教材,而且来自电影电视;也不限于是真实的故事,而且有富含色彩的传奇;也不光是硝烟弥漫的战争,而且更有众多光辉灿烂的人物„„,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井冈山--共和国的第一块基石充满了向往与尊拜,有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情结。从红领巾、到团员、党员,从少年,到青年、成年,作为一个70年代出生的共产党员,上井冈山对于我从某重角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从小养成了的神圣吸引,是存心很久的夙愿。所以当听说医院7.1组织红色旅游去井冈山,心中很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6.21晚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义乌乘坐火车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出发,达到目的地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了,井冈山已经在我们的眼前揭开了自己的面纱。我们简单的吃了一些早餐后一行22个人也被导游命名为了22军,我也被任命为党代表,这样一来增加了一种特别感觉色彩--仿佛我们也在经历着从中心城市到偏远山区的战略转移。“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集革命人文景观与秀丽自然风光于一体,可谓“红”、“绿”相映生辉。而导游也在大巴上介绍概括了井冈山的一些特点--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山涧漂流,睹伟人风采,吸新鲜空气。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相继游览了被一代文豪郭沫若称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井冈山最美景点---五龙潭瀑布群。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小井中国红军医院旧址是一座灰色的二层楼建筑。据说,当年为了改善红军伤病员的医疗条件,红军官兵们纷纷将平时发的微薄的伙食饷款募了出来,军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成了这所杉木皮屋面、全木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的红军住院部,取名“红光医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重新修复的。也许简单的从外表感觉,这医院虽小可也象个样子,但是走进去仔细视察,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了。我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当年红军的艰辛,缺医少药,救护与医疗实在太简单、太有限。据说很多截肢手术都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在一张破桌子上进行的,这需要伤病员有多大的毅力来克服,以多大的意志来忍耐啊!看着那一张张木板所搭成的所谓病床,我仿佛听到了当时伤病员竭力压抑伤痛折磨的呻吟声。尤其令人感动的是:1929年1月底,第三次反“会剿”失利,敌军窜入小井村,不仅烧毁了这幢房子,而且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在威逼拷打但无人屈服后集体枪杀,这真的不由的让人痛定思痛。离开小井医院我们还参观了有“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之称的黄洋界哨口。还有中国人民银行前身所在地----造币厂,百竹园。回宾馆晚餐后我们在湖心亭开了党员会议,院长做了生动的井冈山精神的学习汇报会,各党小组的半年工作回顾,通过学习了井冈山精神后才懂的为什么共产党革命会成功,为什么当年红军有“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每顿吃得精光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寒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的传颂。我认为这绝不是什么夸大的歌颂,而确实是精神的力量使然,是信念改变了对物质的反应,化解了苦的感受。由此,我不禁想也许只有真正的吃苦,才能品味出特殊的甜,才能享受到非凡的香。第二天早餐后参观了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中央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国第一家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中国雕塑园----北山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山北岩峰上,由纪念堂、碑廊、雕塑园、纪念碑四大部分组成。进入写有“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的横式牌坊园标所组成的园门后,经过花坛园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109级台阶,而威严肃穆的纪念堂就矗立于山间。宽阔的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87年建成。陵园山顶是高大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1927年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呈“山”字形,金属闪闪发亮,远眺似一团火焰,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如钢枪林立,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前者是信念,后者是思路,我想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离不开这两面,尤其对于革命而言。从革命烈士纪念碑出来后到了茨坪旧居,最后参观了大井毛主席旧居等。参观完这里以后也结束了我们这次红色之行的旅途。
到吉安上了回义乌的火车上思绪万千,不由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井冈山精神难道不也是我们的稠医精神吗?在目前这么优越的医疗条件和高精设备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退缩。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首先对医院所有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四项教育,以提高四个认识,1.)即进行理想教育,把个人奋斗目标溶入到时代需求之中;2.)进行“三爱”教育“爱医院、爱岗位、爱病人”,把个人自发成长纳入到组织塑造中来;3.)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奉献精神的关系;4.)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个人发展与医院整体发展紧密相联系。各位党员以及123工程的各成员要通过深入学习井冈山精神,稳定好医院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情绪,因为留住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和根本。再来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因为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最后我们要通过创建和谐医院,把我们医院建成一个医患关系和谐、员工和睦相处、医疗秩序稳定、利益关系协调、充满活力的医院,让我们一起为创建和谐稠医而努力。
第二党小组:XXX 2013.6.25
第二篇:参观井冈山感想
缅怀革命先辈 感悟红色情怀
“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这是刻在井冈山牌碑上的九个大字。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3月9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这里,我们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身临其境感悟井冈山精神。通过这次外出培训学习,让我的内心接受了一次红色革命的洗礼和熏陶,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新时期的钻井工人的我们是多么幸福,特别是重走红军路,使我认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无私奉献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它是我们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伟大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从秋收起义的几百人发展到解放后的四百万军队,从井冈山开始,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神州大地。而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物资匮乏、敌强我弱的恶劣条件下,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依然能够战胜敌人,依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如今,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是今非昔比,但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吃苦;能战斗,敢战斗,善于战斗的艰苦奋斗精神依然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逆境,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法宝。
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
1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作为新时期的指导员,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员工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发展中取得新胜利。
井冈山红色之旅结束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让井冈山精神在我们共产党人心中永存。
第三篇:井冈山参观学习心得
红色学习之旅——井冈山游记
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为何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呢?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是一座独特而神奇的山,也是一座雄伟而笑逐颜开秀丽、红绿相映的山。历史没有忘记,如果没有这片红土地,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河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溅洒过革命烈士的鲜血,朱德委员长称其为“天下第一山”。此次到革命老区井冈山参观学习,是我第一次上井冈,虽然我是江西人,但是之前却一直没有机会前往井冈山,也是我之前最大的遗憾,所以此次机会我也格外珍惜。
在汽车上连续颠簸了七八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井冈山。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伴随清晨的阳光,沿盘山公路盘旋而上,我们惊叹这峭壁千仞,山路崎岖。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我们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旁边的炮台战壕和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八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井冈山得天独厚的风光特色。随后我们沿着山路目送黄洋界渐渐远去,驶向了井冈山的瑰宝——龙潭。龙潭因其周边的五潭十八瀑而闻名,又因其中的五龙瀑而得名。只见河水在峡谷中左突右冲,不断向谷底跌落,形成了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云开雾散,艳阳当空,一边眺望着远山,一边体味着近水,
令我有了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下午我们前往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和小井红军医院参观。红军造币厂的房屋是简陋的,但当年发挥的作用却是重要的,也展现了当前红军在如此简易的环境下发挥如此的聪明才智。小井红军医院伤员最多时达八百多人,而医生却仅有两人,另外有几个懂中医草药的,许多器械用毛竹制成,手术刀用梭镖替代,个别领导负伤,能发一小包盐来洗伤口,算是特别照顾。困难之大,斗争之艰苦,今天想起来真有些难以置信。然而先辈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开辟的道路,取得最后胜利。
第一天我们的最后一站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
第二日,我们来到了此次井冈山之行的终点站——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至此,这次井冈山红色之旅完满结束了。
在井冈山,我们吃了红米饭、唱了红军歌、走了红军路、听了红军课,这些经历让我们终身难忘,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使我的思想又一次得到洗礼,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仅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
之不易!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并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集合,我们要继承发扬它,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井冈山精神”,争取把本分工作做得更好,为单位,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2009年10月20日
第四篇:参观井冈山心得体会
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井冈行,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艰”、“坚”。
所谓“艰”,就是革命工作面临多重艰难。一是生活艰难。陈毅后来回忆说“有时真是到了极度”,毛泽东惊呼“吃饭大难”,“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冬天穿一件单衣,食盐奇缺,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二是道路艰难。“„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毛泽东语),有的人发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三是斗争艰难。敌人是残暴的,井冈山斗争中有近五万名革命烈士,其中大部分至今不知姓名。
所谓“坚”,就是我们党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毛泽东认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指引下,广大红军将士敢
牺牲、讲奉献:卢德铭英勇捐躯,马奕夫身堵机枪;肖劲塞肠冲锋,谢开甲宁死不屈;刘真慷慨就义,曾宝华全家护印;杨开明壮烈牺牲,张平化满门英烈;伍若兰大义凛然,聂槐妆巧计送盐。
一次井冈行,终生井冈情。这次红色之旅,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在心灵和精神上接受到了进一步的洗礼,虽然艰难,但只要意志坚定,革命定能胜利。井冈山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作为一名现代农业规划人,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形成“把论文写到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朴实工作作风,敢闯新路,锐意进取。
第五篇:井冈山参观学习体会
校东
4月9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踏上了开往江西的列车,经过火车和汽车的长途颠簸,终于来到了井冈山境内。让我惊诧的是这个“星火燎原”、这个“红色圣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当我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
我们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毛朱旧居、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井冈山红军照币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圣地,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此刻,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1、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当年,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之中,然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面对凶恶的敌人和艰苦环境、井冈山斗争中的军民们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在参观小井医院旧址时,介绍到当时有10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病员被敌人拖到稻田里,打得遍体鳞伤,面对死亡的威胁和可以释放回家的引诱,这100多名红军战士没有一个投降屈服,毫无俱色,最后全部被机枪扫射而壮烈牺牲的情景时,我们找到了答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们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婴儿。”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始终以高昂的革命斗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凶残的敌人展开顽强斗争,使革命武装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井冈山斗争的胜利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靠什么呢?除了靠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革命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井冈山军民克服困难、战胜艰险、走向胜利、迎接曙光的精神动力。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付井冈山有两条:一条是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里面;一条是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井冈山。井冈山斗争异常的艰苦,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红军每天打仗消灭敌人,最后渡过难关取得革命的胜利,创造人间的奇迹,靠的就是艰苦奋斗中有的一个好的教育,一个好的榜样,一条好的路子。一个好的教育: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用革命人生观教育鼓舞军民斗志。例如,当时流传的《红米饭南瓜汤》革命歌谣这样唱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的净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体现了为革命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个好的榜样:就是在井冈山艰苦岁月里,红军官兵一律吃五分钱伙食,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被褥,同吃同住同挑粮食。一条好路子,就是在井冈山斗争中,找到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途径:自力更生办被服厂,为红军战士加工被服,做布袜子;自力更生办军械处,制造
木枪土炮,为革命锻造打天下的武器;自力更生办医院,用石头、木头因陋就简办起竹木结构的小井红军医院,负责治疗伤病员;自力更生办造币厂,造出一批“工”字号银元,参于红色市场的货币流通,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等。井冈山军民们就是靠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粉碎敌人的重重包围和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2、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在参观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鲜明特色。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引兵井冈山到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敢闯善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业。第一次创建了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宝贵经验(党的建设、建军、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等若干经验,“党指挥枪的原则”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经验。);走出了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井冈山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六个第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缔造了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建立了中国农民第一块大范围红色割据地政权;总结了中国第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及制订了第一部土地法;第一次提出并实践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方针。
3、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牢固根基。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朱德老一辈革命家以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目标,在开拓进取、敢闯新路的奋斗中,创造了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例如在军队内部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民主、实行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成立士兵委员会等;在群众方面开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了解工农革命的性质、宗旨,全心全意跟着党干革命。在政策上从实际出发,为群众利益着想,制订并实行群众拥护的方针政策。例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荆竹山时,制定并宣布了:
1、行动听指挥;
2、不拿群众一点东西;
3、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1928年1月,
部队打下遂川后又宣布了“六项注意”(如: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由于工农革命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根据地人民真诚拥护,对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心为老百姓办事,建立起同生死、共患难的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工农红军就是靠同心同德、团结一心的“众志成城”的威力打败敌人的进攻,取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
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把中国引上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说,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要把井冈山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