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小步慢走

关键词: 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小步慢走(精选3篇)

篇1: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小步慢走

延迟退休年龄将实现渐进式小步慢走

小步慢走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也表示,近期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从酝酿到提出,延迟退休政策历经数年,这一政策涉及养老金改革、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以及人口红利衰减等诸多问题,引发各阶层持续热议,其推进也“非常谨慎”。

11月20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将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谭中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延迟退休年龄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自1989年以来,世界上有170个国家延迟了退休年龄,男、女平均退休年龄都有上升,只有少数国家降低了退休年龄。

人社部负责人表示,我国是目前全球退休年龄最小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6月,人社部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已成“趋势”,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据了解,延迟退休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劳动力供给形势严峻,人口红利急剧下降趋势显著。数据显示,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升至15.5%。预计2033年前后,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翻番,达4亿人。

与此同时,核心劳动力数量却在急剧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2012年比净减少345万人,年比年减少371万人。若无及时必要政策干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趋势将持续。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延迟退休政策的直接依据是长期人口少子化导致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口老龄化又导致退休人口增多,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

对于“小步慢走,渐进到位”,谭中和认为,这是国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普遍做法,即用较长的时间来逐步达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目标,

尽管节奏有快有慢,但总体上是逐步推进。我国也应参照每年延迟几个月的办法,用较长的时期逐步达到目标。适合从目前退休年龄较低的群体(如女职工)起步。

谭中和认为,延迟退休的方案需要“提前谋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案制定、舆论宣传、沟通协调、公布方案、应急预案、择机实施、评估反馈、修正完善等多个环节,应尽早规划具体方案,综合考虑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兼顾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乡居民的情况,择机实施。

同时,还应考虑部分特殊群体,如工作和生活在自然条件艰苦地区预期寿命较低的人群,可考虑有差别的政策。

记者了解到,对于延迟退休,当前公众关注焦点集中于担忧延迟退休后养老金推迟发放,影响退休后福利。李忠说,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不过,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中,财政补助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少数历史欠账较多、基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

李忠说,下一步将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基金稽核征缴,不断提高参保缴费率。二是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三是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四是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李忠还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是群众的“养命钱”,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绝对安全始终是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国家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篇2: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小步慢走

慢走 渐进到位”

近日,一些媒体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非常关注,网民也有一些反映。为此,记者采访了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5: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李忠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立足我国国情,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

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这个方案,将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李忠说。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5: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

李忠称,1997年国家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受益群体持续增多,在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中,财政补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少数历史欠账较多、基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5:增强基金支撑能力

李忠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基金稽核征缴,不断提高参保缴费率;二是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三是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

四是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我们将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李忠说。

这位发言人称,养老保险基金是群众的养命钱,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绝对安全始终是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国家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篇3: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小步慢走

近几年, 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论在学者、政府、普通民众中, 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均有着不同的看法。“到底该不该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延迟退休”、“怎样延迟退休”, 围绕着这些问题争论不休。延迟退休即是指推迟退休年龄或者说在原来的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高退休年龄, 它是基于人口老龄化下人口结构变化下未来劳动力不足所做出的政策调整。2000年发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时, 我国的60岁及以上人口就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46%, 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96%。也就是说从人口结构来看, 在2000年, 我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势必会带来劳动力的不足,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 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

二、日美两国的延迟退休制度比较

(一) 延迟退休年龄的比较

政策的过渡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日美两国在延迟退休年龄上, 采取的都是渐进式的方式, 逐步或是分阶段地提高退休年龄。这种温和的制度的变迁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乱。虽然日美两国都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 但两国在退休年龄的设计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表一是日本国民年金延迟退休年龄的日程表。为了缓解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推迟养老金的支付时间, 具体方法为: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逐渐推迟到65岁, 每3年提高1岁, 男性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结束, 女性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 (1)

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部门网站, http://www.mhlw.go.jp

而美国与日本相比较, 是通过区分不同出生日期的人, 分出生年龄段地把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5岁提高到67岁。如表二, 1937年以前出生的人, 都是65岁退休, 1938年到1954年出生的人按66岁的退休年龄, 1955年及以后年份出生的人按照67岁的年龄退休。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 日本是按照同年度退休人员而设计的延迟退休年龄, 而美国是根据不同的出生时间设计的退休年龄。两者都是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设计的退休年龄, 也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时间上的过渡期。日本那种同年度退休人员的设计方式, 统一地在其根据其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延迟退休, 不用考虑到怎样科学地划分世代;美国根据出生日期的退休方式, 能够保证大家都能在工作差不多的时间后, 享受养老生活, 充分考虑了人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

(二) 延迟退休激励机制比较

美国对延迟退休的激励办法是针对美国延迟退休的制度所设计的, 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并针对年龄的不同, 设定不同的延迟退休的补助。此外, 雇员最多可以提前到62岁退休, 但每提前一个月退休, 养老金减发0.56%, 年满65岁后养老金增发0.25%, 但是年满70岁以后退休者, 养老金不再增加。具体规定是:出生年份为1937年及以前的, 延迟退休补助年增长率为5.50%;出生年份为1935-1936年的, 延迟退休补助年增长率为6.00%;以此类推1943年以后, 延迟退休补助年增长率为8.00%。

日本也对推迟领取后生养老金给予奖励, 根据日本政府的规定:年满65岁, 在缴纳25年的保险费的情况下方可领取养老金;年龄在60到64岁之间也可申请领取养老金, 但所领取养老金按规定减额发放;66岁及以的养老金延迟领取者, 可以按规定领取包括增加年金在内的养老金。而日本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具体奖励是:申请65岁后再领退休金的, 推迟的奖励是按照“推迟领取月数×0.7%”的比例来进行奖励的, 最大为42%。除此以外, 2000年4月, 日本政府实施了老年人看护保险制度, 把40岁以上的公民作为保险对象, 对投保人进行医疗保健、心理护理、日常护理与帮助、健康推进、疾病预防、医疗看护、环境保健等服务。

美国和日本都对延迟退休给予了正刺激, 采取的是弹性、灵活的方式, 在规定上下限的前提下, 让民众根据的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既达到了延迟退休的目的, 也尊重了民众的选择。但两国之间有些许的不同, 日本发展了养老制度, 不仅对老年人给予养老金方面的保障, 通过提供养老服务补充了其退休政策。我国在进行延迟退休制度改革的时候, 完全可以考虑这种灵活的方式制定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 使得领取年龄的规定既符合当前国情又尊重劳动者的选择。

三、日美延迟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 “早作打算”、“小步慢跑”、有区别地提高退休年龄

据联合国预测, 1990到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 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 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 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 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 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我国老年人口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从这方面考虑, 早点进行延迟退休是可以赢得更多充裕的政策过渡时间。同时, 在延迟退休年龄的设计上应有区别地进行。首先, 男女分阶段进行。日本从2006年开始, 到2030年花费27年的时间将男女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我国现行的男女退休年龄存在差距的, 不能一下把女性的退休年龄提高到与男性一样;其次, 分世代进行, 美国1935年及以前的都是按照原定的65岁退休, 1955年及以后出生的世代是延迟退休年龄到67岁;最后, 分工种退休,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 我国男职工、女干部与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60岁、55岁、50岁, 因此在进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时候, 也应该继续考虑工种的不同。

(二) 明确规定退休年龄的上下限

1971年, 日本颁布了《高年龄者等雇佣安定法》, 这部法律强制性地要求企业在提高退休年龄、导入继续雇佣制度、废除退休限定等三种措施中进行三选一。日本用法律形式强制性规定企业这样做并不是无中生有。据不完全统计, 1998年全国23个省新增企业退休人员13319万人, 而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为2715万人, 占总人数的18.19%。其中, 以病退为由提前退休的有1619万人, 占违规提前退休的66.17%;以特殊工种为由的211万人, 占违规总数的11.59%。 (2) 从个人来说,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个人有动机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提前退休”;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继续让老年人工作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益处, 因此企业也会用各种理由阻碍延迟退休;另外在国家机关单位, 为了避免有的职位上的人不愿意离开职位, 也理应规定退休年龄的上限。

(三) 设计延迟退休的激励机制

汪泽英, 曾湘泉在《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一文中, 计算了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 延迟退休带来的财富增量, 其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激励职工按法定年龄退休, 而不是推迟退休年龄, 在条件允许时职工更倾向于提前退休。 (3) 激励因素对老年劳动力的退休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 日本采取增加养老金领取额的办法, 而美国则是对延迟退休进行补助, 两国都对延迟退休以及延迟领取养老金给予正激励。如若我国能在延迟退休制度中, 设计一个可行的激励机制, 就会有助提高延迟退休改革的实施成效。

四、结语

考虑到美国比日本接收了更多的移民劳动力, 即便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 移民劳动力这一新鲜血液也缓解了美国因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而日本由于国家政策、出生率低下等因素影响下, 延迟退休就显得刻不容缓。因此, 在设计延迟退休年龄的时候, 应多方面考虑, 而不应片面地追求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结果而忽略了本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而言, 我国的劳动力是比较充足的, 尽管在未来劳动力也会下降,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劳动力的质量要求会超过对其的数量上的要求, 究竟我国是否真的需要相同的延迟退休, 是否要把退休年龄提高到与日美一样的高度, 单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来说, 需要再进行考量, 而即便是要延迟退休, 也要采取合理的设计, 不能一味跟从其他国家, 而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时间, 设计合理的退休政策, 通过弹性的制度设计, 充分保障老年人退休生活权益。

参考文献

[1]殷俊, 陈天红.美国延迟退休激励机制分析—兼论对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 2014, 7 (4) .

[2]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0 (2) .

[3]汪泽英, 曾湘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6) .

[4]日本养老制度保险制度考察报告[EB/OL].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http://www.calss.net.cn.

[5]武锐, 王薇.人口老龄化视阈下的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 2010.12.

[6]马凯旋, 候风云.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演进及其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3) .

[7]陈永怀, 张友鹏.关于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思考[Z].2014.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ICASS2014)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法律视角下延迟退休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领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