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充分性 血液 患者 透析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普遍开展, 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建立功能良好的血液透析通路则是保证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生活质量乃至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虽然动静脉内瘘血流稳定、使用时间长、感染发生率低, 目前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通路, 但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而言,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则是很好的选择。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越来越广泛[1,2,3,4,5], 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引起导管功能不良和功能丧失的原因[6], 给临床上需要长期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带来很多困难。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预防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该研究在常规肝素封管的同时, 观察配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 以期对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预防导管功能不良方面有一定帮助, 现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该院就诊的78例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 (均为右侧颈内静脉) 的患者 (就诊观察时间为2012年11月—2013年4月, 共6个月) , 在透析结束常规肝素封管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阿司匹林组 (B组) 、氯吡格雷组 (C组) 。B组服用阿司匹林0.1/d, C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每组观察6个月。

1.2 观察指标

导管动脉端静脉端功能情况、应用尿激酶干预情况、观察结束时凝血指标的比较、药物副作用。

1.3 判断标准

a导管功能正常:导管通畅, 透析中血流量≥300 m L/min b导管功能不良:抽吸血液困难或血流量<200 m L/min (连续2次) , 需用尿激酶治疗;c导管功能丧失:反复尿激酶应用后导管仍不通畅或因感染治疗无效需拔除导管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样本均数采用ANOVA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导管的功能情况

78例患者中, 有6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退出研究, 其余72例完成研究。A组、B组、C组分别封管1 410次、1 398次、1423次:A组、B组、C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8%、1.51%、1.47% (P<0.05) , 静脉端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88%、1.31%、1.25% (P>0.05) 。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发生率高于静脉端。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延迟 (P<0.05) :且治疗组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 (A组、B组、C组分别干预60次、27次、24次) (P<0.05) , 见表1。

2.2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观察结束时B组、C组的凝血酶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延长 (P<0.05) :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上腹部疼痛、恶心等不适分别为A组3例、B组6例、C组5例。服用质子泵阻滞剂后好转。未发现消化道出血及明显的肝功能损害。

注:同对照组比较, ■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透析技术的普遍开展,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对于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条件较差、心功能较差而不适合选择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无疑是合适的血管通路。无论在美国还是我国, 近年来选择中心静脉长期的患者有上升趋势。但因血栓和纤维鞘的形成引起血流不畅、反复堵管致导管功能不良是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尽可能防止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

阿司匹林可使血小板的前列腺合成酶乙酰化, 抑制血管内过氧化物的生成, 减少血栓素生成, 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而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 使与之偶联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点不能暴露, 从而使纤维蛋白原无法同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 并通过阻断ADP释放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扩增, 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进而使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整个生命周期受到影响, 同阿司匹林有同等的减轻血小板在局部沉积的作用。

该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配合常规肝素盐水封管对于预防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一定作用。同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发生率低, 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延迟, 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 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由于阿司匹林价格低廉, 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方法 将78例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阿司匹林组 (B组) 、氯吡格雷组 (C组) 。在用常规肝素封管基础上, B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 C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观察6个月后的导管动脉端静脉端功能情况、应用尿激酶干预情况、凝血指标的变化、药物副作用。结果 78例患者中, 有6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退出研究, 72例患者完成研究, 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发生率较静脉端高。分别为3.79%、1.45%、1.42% (B组和C组间P>0.05, B、C组和A组比较P<0.05) :各组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后用尿激酶封管, 尿激酶首次干预时间A、B、C组分别为 (30±21.1) d、 (68±45.7) d、 (65±39.6) d (B组和C组间P>0.05, B、C组和A组比较P<0.05) :治疗组的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 (P<0.05) ;治疗组比对照组的PT和APTT延长 (P<0.05) ;治疗组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 Bakir T.Donna C.Souheil S, et al.Bacertemia associated with tunneleddialysis catheters:Comparison of two treatment strategies[J].Kidney Int, 2000, 57:2151-2152.

[2] Di Iorio B, Lopez T, Procida M, et al.Successful use of central venouscatheter as permanent hemodialysis access:84-month follow–up in lu-cania[J].Blood Purif, 2001, 19 (1) :39-43.

[3] Jean G, Charra B, Chazot C, et al.Long-germ outcome of permanenthemodialysis catheters:a controlled study[J].Blood Purif, 2001, 19 (4) :401-407.

[4] Szabo J, Locking-Cusolito H.The impact of increased blood flow rateson recirculation in central enous hemodialysis catheters[J].Nephrol NursJ, 2001, 28 (6) :639-641.

[5] Bakir T, Donna C.Souheil S, et al.Bacteremia associated with tnnneleddialysis catheters:comparison of two treatment stragegies[J].Kidney Int.2000, 57:2151-2155.

[6] David C, Mcgee M D, Michael K, et al.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azation[J].N Enj J Med, 2003, 348:1123-113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速碧林治疗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替罗非班联合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