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地处小家、大家、国家之间, 大学生积极自觉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学生成长、校园和谐、实现中国梦有着深远影响、积极意义。
学校共青团在引领广大同学积极自觉认知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工程中, 不仅要有决胜千里之外的必胜信心, 更要有运筹帷幄之中的超前担当。
2 现状
2.1 学校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从国家和民族曾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 尤其是高校, 在学生, 特别是大学生中的培育和践行, 用立德树人的理念指导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但在落实的过程总, 个别学校、教师还未认识到其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 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 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2 校园主流媒体、平台作用发挥不到位
在大学校园里, 由于其面积相对较大, 加上自媒体、新媒体发展迅速, 致使传统的一些手段的影响力有弱化的趋势, 其主流媒体、平台如校园电视台、广播站, 往往为吸引学生、听众参与而关注流行、八卦新闻、明星动态等信息;橱窗、展板等, 往往都被很多的广告、说明所占据, 无法发挥其引领作用。
2.3 思政、德育课堂主阵地作用不明显
在学生学习的所有学习场所和过程中, 课堂是最能够集中学生的地方, 也是教师最能够引导学生的主战场。但由于思政课、德育课本身的理论性强而实践性、趣味性不太足的特点, 加之很多教师思考不足、应对变化创新不足, 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 导致思政课、德育课的课堂效果变差, 甚至无效果。
2.4 第二课堂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
在大学里,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拓展,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 但实践中, 部分第二课堂为开设而开设, 为活动而活动, 而没有通过活动的思考、环节的设计来教育学生, 没有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成长成才的功能。
3 对策及建议
3.1 多角度营造认知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让核心价值观旗帜迎风飘扬
要统一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此作为学校所有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的重要使命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因此, 要将全体教职工统一到党和国家的高度, 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勇于担当, 要牢层层凝聚, 层层落实, 发挥个体的主体作用。
牢把握校园主流、主要文化传播阵地, 充分发挥诠释核心价值观内容内涵的作用。利用校园网站、共青团网站、QQ群、展板、橱窗、横幅、黑板报、广播站、记者团等平台, 用图片、报纸、新闻、视频等形式, 在随处可见、随时可见的, 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髓的诠释中, 让广大同学寻找到符合自己成长、成才的价值坐标、价值参考。通过诠释传统文化内涵、古贤大德以及现代模范人物的伟大精神, 让广大同学寻找到道德传承符合自己的资源。努力克服困难面前道德退让, 灾难面前道德疲软, 是非面前道德模糊, 引诱面前道德妥协等道德缺失的困惑。
3.2 多载体搭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 让核心价值观旗帜高高飘扬
核心价值观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 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当然使命和必须要有的结果, 他需要运筹者, 多渠道设计、多层次布局、多载体搭建平台。
要坚守课堂特别是思政、德育课堂这一第一原始阵地, 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和最大。第一课堂是学校实现育才、学生成才的阵地, 也是师生共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起点。礼师、尊师、敬师, 解惑、传道的表演仪式是简单而隆重的, 而让师生心心相印, 遥相呼应, 共同感悟礼仪仪式所传承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脉搏、价值底蕴。
通过讲述古人的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 启发学生勤奋刻苦学习, 明白要出彩要成才, 必须要吃的苦中苦, 历经磨难, 就必须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要像杨时那样为求名师、为求真传, 为后人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传颂。
要精心设计, 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作用。笔者所在学校群团组织、学生组织数量较多, 功能较全, 涵盖范围广泛, 它们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点阵地, 也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率先者、示范者;通过牢牢占领党课、团课、各种培训、各种比赛、班会、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 庆祝传统节日, 纪念重要节日文艺活动等主战场, 掌握主动。用朴素的语言, 优美的舞姿, 激昂的歌唱, 感人的琴弦, 以及惨痛的教训, 正、反两面充分展示、展现、再现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元素, 价值元素, 道德元素, 让广大同学现身其中, 不置身事外, 在小处、在细处、在深处将核心价值观, 内化于眼、内化于耳、内化于脑、内化于心, 从而自觉找准方向, 找准队伍, 扣紧扣子, 进而自我感悟, 自我提升, 自我践行。
第二课堂作用发挥的同时, 要积极开拓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以网络阵地为主的第四课堂。笔者所在学校志愿者协会先后多次参与《现代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高校爱心联盟、《金陵晚报》、《扬子晚报》等省内外知名媒体组织地走进社区, 走进敬老院, 走进福利院, 走进聋哑学校, 走进失独群体, 关注环保, 关注安全, 关注生态, 服务亚青会、青奥会等等活动, 开展免费手机贴膜, 大小家电维修, 送春联, 给环卫工人送早餐等服务, 通过这些活动, 在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让我校志愿者在聚心、聚力、聚德过程中成长、成人。
同时, 如餐厅、宿舍等场所, 也都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点阵地。如饭菜有没有光盘、水龙头有没有关紧、电灯电源有没有关闭、垃圾有没有乱丢, 件件状状, 枝枝叶叶, 都见情见义、见真见实, 也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3.3 全方位巩固践行核心价值观成果, 让核心价值观旗帜永远飘扬
要建立机制, 确保不走过场。如让掌声在老师进入课堂前响起, 让师生问好等成为每堂课师生互动的第一动作和规定动作。通过先进人物的典型感人事迹来感召, 还需制度化的设计、长效机制来助力, 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 一名又一名的年轻人自觉认知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
可探索建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将大学校园的品德水准、学生的德业成绩等方面, 与学生的学业水平, 职业能力等有机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让立德、践德, 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成为多方位评判学生的又一标准。如将践行核心价值观成果与评选省、市、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团干部、推优入团、入党等相关项目联系起来。
要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分为。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的影响、记者团的力量等方式, 及时宣传报道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勇敢者的故事, 影响全覆盖。引导广大同学积极主动投身到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去, 充分引领广大同学发挥正能量, 爆发正能量, 为校园留下美好故事、精彩瞬间, 为中国梦助力、加油。
4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命题, 如何更好、更高、更精彩的引领广大同学践行核心价值观, 学校必须要履行使命, 也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党中央根据国情、党情、民情提出的, 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规范性意见, 指导着我们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如何在大学校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工作, 是各级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和任务。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公报[N].2012-11-8.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相关文章:
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五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02-16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案02-16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案02-1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02-16
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02-16
深入开展爱国教育活动02-16
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02-16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究02-16
司法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