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鲍曼氏不动杆菌(精选十篇)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对2013年1月—12月我院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对培养阳性的153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四版) [3]进行处理。
1.2 仪器
英国先德微生物细菌/药敏鉴定仪。
1.3 主要试剂
英国先德GNID阴性鉴定板, PRCM2F阴性药敏板, 血平板、M-H平板、中国蓝平板试剂均购自杭州天和生物制品公司。标准菌株由省临检中心提供。
1.4 方法
细菌鉴定以英国先德微生物细菌/药敏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 质控标本全部在控。
1.5 统计方法
采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 在菌株列表和总结表对检出细菌数量进行分析, 在耐药、敏感检测结果对药敏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153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病区分布见表1。
2.2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见表2。
2.3 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我院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 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统计见表3。
检出泛耐药菌19株, 除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外, 对其他抗生素表现为全部耐药。
3 讨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临床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可存在于医院环境中。我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多发的科室主要是ICU、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 这些科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除一些基础疾病外, 医源性侵入性操作也较多, 外源性感染的机会增加。特别是ICU病房环境相对封闭, 患者病情危重, 住院时间较长, 同时气管插管、静脉导管的留置、呼吸机的应用等有创操作, 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 增加了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的机会, 也造成多耐药菌株的分离率明显增加[4]。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 其感染患者病死率[5], 本组结果与李冬梅等[6]的研究结果相符。而对于我院内分泌科,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在此换药, 如果环境消毒不彻底, 也亦增加该菌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产生除由于其特殊的耐药机制, 亦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密切相关。
总之,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 临床医生必须重视微生物检查, 一旦发现鲍氏不动杆菌感染, 则应选择敏感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 并有策略地进行替换用药。同时医院感染科应加强管理, 监督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制定并贯彻执行我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及其感染管理制度》, 加强病房管理。
参考文献
[1]朱会英, 王艳, 楮亚辉, 等.2005年—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与耐药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3) :3778.
[2]何臣, 徐羽, 李元广, 等.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9) :1563.
[3]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574-780.
[4]徐瑾, 晋兴, 李珊珊, 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8) :4552-4556.
[5]DIJKSHOORN L, NEMEC A, SEIFERT H.An increasing threat in hospitals: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Nat Rev Microbiol, 2007, 5 (12) :939-951.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2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统计1月~20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以痰液最高,分别占68.35%和81.79%;科室分布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内科为主(17.65%),鲍曼不动杆菌以ICU为主(19.0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从8.45%、8.09%上升到13.10%、11.16%;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9.36%~32.80%,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达90%。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避免院内感染和暴发流行。
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敏感性研究 篇3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苯扎氯铵;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10-01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越来越严重,给感染患者带来极大威胁1-2。如何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医疗问题。因此,本研究测试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苯扎氯铵的敏感性,为我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使用湖北新华医院收集30株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苯扎氯铵购自sigma公司。
1.2 试剂的配制
菌悬液的制备 试验菌悬液N:1.5×108-5×108 cfu/ml,对照组菌悬液NV:3.0×102-1.6×103 cfu/ml;NVB:3.0×104-1.6×105 cfu/ml。
有机干扰物:0.3 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 ml稀释液中,0.45μm微孔滤膜滤过除菌。
1.3 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三种消毒剂(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苯扎氯铵)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试验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08年版本进行13-14。
MIC结果采用WHONET软件(版本5.4)和SPSS软件(版本13.0)分析。
结果(MIC)取对数, 用Kolmogorov-Smirnov法做正态分布检验,Levene法检验方差齐性,根据结果选择相应的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苯扎氯铵对IRAB的MIC
三氯生的MIC波动在0.015-16 mg/L,MIC50为0.25 mg/L,MIC90为0.5 mg/L;苯扎氯铵MIC波动在16-256 mg/L,MIC50为64 mg/L ,MIC90分别为和128 mg/L;葡萄糖醛酸氯己定MIC波动在8-256 mg/L,MIC50为64 mg/L ,MIC90为128 mg/L。
2.2 消毒剂对IRAB和ISAB的敏感性
三氯生对IRAB的MIC为0.37 mg/L,比它对ISAB的MIC值0.26mg/L高, 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对IRAB的MIC为56mg/L,比它对ISAB的MIC值43mg/L高, 并有统计学差异(p<0.01); 苯扎氯铵对IRAB的MIC为73 mg/L,比它对ISAB的MIC值59mg/L高, 但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三氯生对IRAB的作用
Tamhane’s T2法进行两两比较,4000mg/L三氯生对鲍曼不动杆菌效果高于2000 mg/L(4.7% vs 0.0%, p<0.05),6000 mg/L三氯生效果高于4000 mg/L(85.8% vs 4.7% p<0.05),8000 mg/L三氯生效果高于6000 mg/L(95.2% vs 85.8%, p<0.05),10000 mg/L三氯生效果与8000 mg/L无显著性差异(100% vs 95.2% p>0.05)。
2.4 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对IRAB的作用
S-N-K (NewmanK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100 mg/L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对IRAB效果高于50 mg/L(28.6% vs 0%,p<0.05),200 mg/L葡萄糖醛酸氯己定效果高于100 mg/L(76.2% vs 28.6%, p<0.05),400 mg/L、600 mg/L和800 mg/L葡萄糖醛酸氯己定效果与200 mg/L无显著性差异(81.0%, 90.5% , 100% vs 76.2%、p>0.05)。
2.5 苯扎氯铵对IRAB的作用
Tamhane’s T2法进行两两比较,50mg/L苯扎氯铵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高于25 mg/L(85.7% vs 0.0%, p<0.05),100 mg/L苯扎氯铵的效果高于50 mg/L(100.0% vs 85.7%, p<0.05),200 mg/L、400 mg/L和600 mg/L苯扎氯铵的效果与100 mg/L无显著性差异(均为100.0%,p>0.05)。
3 讨论
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苯扎氯铵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范围远远低于消毒剂的临床使用浓度,而浓度大于或等于100 mg/L时,苯扎氯铵可以有效杀灭不同克隆的IRAB菌株,当浓度大于或等于200 mg/L时,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可以有效杀灭不同克隆的IRAB菌株,当浓度大于或等于6000 mg/L时,三氯生可以有效杀灭不同克隆的IRAB菌株。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尽管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但对三氯生、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苯扎氯铵的敏感性仍较好。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情况下检测消毒剂对IRAB的效果,提示三种消毒剂对IRAB仍然有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消毒剂耐药并不是导致IRAB广泛播散的主要原因,作用浓度等因素是影响消毒剂对IRAB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与Lee YT的研究一致2。
研究还发现IRAB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三氯生MIC几何平均值高于ISAB,苯扎氯铵MIC几何平均值无差异。本研究中IRAB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三氯生MIC几何平均值高于ISAB,提示出IRAB存在对葡萄糖醛酸氯己定和三氯生耐受的潜在可能。
综上所述,遵照指南规范消毒是有效杀灭控制鲍曼不动杆菌重要手段3。此外,由于某些种属的IRAB存在对消毒剂耐受的风险,必须完善监测IRAB消毒剂敏感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Falagas ME, Karveli EA. The changing global epidemiolog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a development with major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07; 13: 117-9.10.1016/j.ijantimicag.2013.02.022. [Epub ahead of print]
[2] Lee YT, Tsao SM, Hsueh PR. Clinical outcomes of tigecycl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lthcare-associated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3 Apr 5.3 [Epub ahead of print]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4
患者男, 58岁, 以“腹痛、发热”急诊入院, 查体全腹压痛, 发热, 最高可达38.5℃, 既往有多次住院病史, 下肢静脉血栓。胸部CT:双肺多发片状及团片状高密度影, 局部可见多发空洞及气液平面。盆腔CT:膀胱壁内见气体影, 膀胱内见气液平面, 盆腔内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病理:鲍氏不动杆菌感染。
讨论: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人体皮肤、医院等环境中, 是引起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鲍氏不动杆菌是人体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和生殖道的正常菌群, 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常常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及长期住院的患者, 该菌能够引起全身各部位的感染, 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鲍氏不动杆菌可在医院爆发流行, 患者携带大量病菌播散至周围环境中, 如医务人员的双手、气管插管和导管等, 造成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感染情况主要依靠痰液检测。关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 主要以感染引起肺脓肿多见。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5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558-03
中图分类号:R 44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25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作为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多见于手术后病人、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以及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者,这些群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菌血症、脑膜炎、中耳炎、泌尿系统及伤口感染,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3]。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该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4~6]。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 2008年1月至12月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医院就诊患者送检的痰、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标本,共分离164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此期间分离的菌株总数的12.74%(164/1284)。鲍曼不动杆菌在各标本的分布见表1。164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为:神经外科68株,占41.5%,重症ICU 40株,占24.4%,呼吸内科18株,占11.0%,其他为普外科10株,烧伤外科8株,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各6株,门诊及其他8株。
2.仪器与试剂 ATB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基础培养基(干粉,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纸片: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3.实验方法 按照《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第三版)处理标本,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菌株鉴定采用ATB微生物分析仪,以ATCC27853标准菌株做室内质量控制,依据CLSI2008标准判读药敏结果。
4.统计学处理 以WHONET 5.4软件统计耐药率,用SPSS 14.0软件分析不同病区的耐药率差异。
结果
1.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耐药率比较高的药物是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其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亚胺培南比较敏感。见表2。
2.不同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比较 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外科系统(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及烧伤外科)耐药率显著高于内科系统(包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及肿瘤内科等),P=0.036;重症ICU与外科系统(或神经外科)两者耐药率无显著差异,P=0.684(或P=0.688);重症ICU与内科系统两者的耐药率因方差不齐而无法比较(F=6.474,P=0.018)。
3.亚胺培南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8.5%):呼吸内科7株(50%)、神经外科3株(21.4%),重症ICU、心血管外科、普外科及门诊各1株(7.1%)。共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an drug resistant,PDR)鲍曼不动杆菌,均分离自神经外科患者。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该菌常呈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甚至泛耐药,且耐药菌在特定人群中常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3,6,7],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75%[3],研究者甚至将鲍曼不动杆菌称为革兰阴性的“MRSA”。
鲍曼不动杆菌是非发酵型需氧革兰阴性球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能在不同温度和pH环境下生长;此菌也常寄生于人的皮肤、黏膜表面,免疫功能缺陷人群感染后可危及生命,是机会感染性细菌[7]。该菌可通过手或手套接触传播,在医院环境中,各种器具和医务人员手部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均很高,医务人员接触了感染患者或器具表面均可传播该菌。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ICU住院天数、心血管疾病等[1,6]。潜在的心脏病、休克、复苏、急性呼吸障碍综合征、机械通气及多脏器功能失调大于6分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诱发因素[1]。其感染或定植的部位涉及呼吸道、血液、胸腔、腹腔、泌尿道、外科伤口、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眼[7],感染率较高的临床科室是神经外科、重症ICU、呼吸内科和普外科等。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不断有报道,甚至出现泛耐药菌株,它几乎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耐药,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因素主要有:产生水解酶、携带耐药基因、形成生物膜[3,6,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能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MBLs)[6],其产生的MBLs共有4类,即MP、VM、SPM1及GM1。MBLs几乎能水解除单环类外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巴坦)不能抑制其水解活性。携带不同基因盒的整合子对相应抗生素耐药,如水解氯霉素、氨基糖苷类的基因。鲍曼不动杆菌能形成生物膜,不但促进其感染病人,而且与多重耐药有关[8]。生物膜可抵抗宿主攻击或抗生素治疗作用,以保护产膜细菌的生存和持续感染。
本研究与其它报道均支持:①呼吸系统直接与空气接触,其保护屏障常因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受损,因此痰液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②重症ICU患者免疫功能普遍较低,且多使用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与耐药率较高;③亚胺培南与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本研究发现:①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居第一位,ICU的分离率居第二位,与文献报道略有差异。神经外科患者常常伤口严重,特别是影响了神经调节功能,使免疫力严重降低,极易受到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内感染,故此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均很高。②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头孢类等抗生素耐药率较文献报道稍高,说明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仍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③外科系统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内科系统,说明伤口不仅增加了该菌的感染机会,也延长了病程,降低了患者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了对该菌发生耐药。④亚胺培南耐药主要发生在呼吸内科与神经外科,且神经外科更易出现泛耐药现象。
参考文献
[1]Chang P Y,Hsueh P R,Wu P S,et al.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s in pediatric patients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07,40(5):406-410.
[2]Patwardhan R B,Dhakephalkar P K,Niphadkar K B,et al.A studyon nosocomial pathogens in ICU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ulti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harbouring multiple plasmids[J].Indian J Med Res,2008,128(2):178-187.
[3]Rao R S,Karthika R U,Singh S P,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iofilm production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n imipenem resistant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Indian J Med Microbiol,2008,26(4):333-337.
[4]Fontana C, Favaro M, Minelli S, et al.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 novel system to study clo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solates[J].BMC Infect Dis,2008,8:79.
[5]Montefour K,Frieden J,Hurst S,et al.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 emerging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 in critical care[J].Crit Care Nurse,2008,28(1):15-2526.
[6]宗志勇,雷秉钧,吕晓菊,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0):999-1001.
[7]Montefour K,Frieden J,Hurst S,et al.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 emerging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 in critical care[J].Crit Care Nurse,2008,28(1):15-25.
[8]王 辉,郭 萍,孙宏莉,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泛耐药的分子机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12(12):1066-1073.
(收稿日期:2009-07-16 修回日期:2009-09-04)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同期住院且并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8例, 男性6例, 女性2例;年龄72~90岁, 平均71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 脑梗死后遗症全瘫患者2例, 留置导尿管2例, 气管插管2例, 留置鼻饲管1例。
1.2 方法
密切观察受试者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临床症状的改变;收集血液、痰液及咽拭子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记录抗生素及侵入性治疗使用情况。
1.3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
(1) 胸部正侧位片显示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性改变, 可除外肺部结核、肿瘤、栓塞及肺水肿、肺不张等疾病; (2) 肺泡灌洗液、痰液或咽拭子细菌培养两次检测到鲍氏不动杆菌; (3) 新出现咳痰喘症状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 脓性痰液, 偶有胸痛; (4) 体温超过37.2℃; (5) 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 (6) 肺实变体征和 (或) 湿性啰音;以上 (1) 及 (2) 加 (3) ~ (6) 中任何一项即可建立临床诊断[1]。
2 结果
2.1 临床改变
8例受试者中6例出现发热且持续5d以上;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 肺部出现肺实变体征和 (或) 湿性啰音;4例胸片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影。
2.2 致病菌
受试者出现发热及肺部症状即连续性进行痰液、血液及咽拭子培养。结果6例在痰液、血液中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 3例在咽拭子中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本组病例痰液、血液检出率为75.0%, 咽拭子检出率为37.5%。
2.3 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8例受试者均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5d以上, 其中4例长期使用并反复更换抗生素, 使用超过两种以上抗生素。
2.4 与侵入性治疗的关系
8例患者中留置导尿管2例, 气管插管2例, 留置胃管1例。
3 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3.1 危险因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病室患者多、床距小、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多、物表清洁消毒不规范及通风换气不良。
3.1.2 患者因素
患者年老体弱、病情危重;均接受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增加了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机会。
鲍氏不动杆菌不仅能产生β-内酰胺酶, 还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及膜蛋白通透性的降低有关, 故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无序应用也是院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2]。
3.1.3 医院感染
多为接触性感染。通过患者或医务人员的手、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等使细菌移位引发感染。医护人员面对繁重的工作、繁琐的操作, 如洗手或消毒不规范, 容易造成鲍氏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3.2 护理对策
3.2.1 手部清洁
交叉感染及耐药菌传播常借助于医务人员的手[3], 所以加强医务人员手部消毒尤为重要。常规六步洗手法清洁手部外, 在接触两患者或同一患者污染程度不同的两部位间应用消毒液擦拭双手及腕部至少15s;宣教院内感染预防知识;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4]。
3.2.2 环境清洁
遵照医院病室清洁消毒制度:按时空气消毒、适时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时进行地面物表消毒、定时进行地面物表清洁,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严格执行一床一巾, 用过物品彻底清洁消毒;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劝其减少探视。
3.2.3 知识宣教
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培训, 使其了解条件致病菌理化特性、感染传播途径及预防治疗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在院内感染传播积累经验。
3.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医务人员诊疗护理操作前彻底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常规佩戴口罩、帽子, 必要时戴手套及穿隔离服, 为了防止分泌物的喷溅, 可佩带隔离面具加以保护。
3.2.5 加强呼吸道护理, 定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呼吸机湿化瓶、螺纹管及吸氧面罩定期更换消毒;吸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动作轻柔,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15s;口鼻及气道专管专用, 每次更换, 严防交叉感染;意识不清者定期翻身拍背, 及时清洁气道内分泌物, 定时湿化气道以较少感染的发生。
3.2.6 营养疗法
为了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 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以辅以合理的膳食;对于免疫力低下并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 早期合理膳食、适时给予免疫调节剂, 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有助于减少或预防鲍式不动杆菌的继发感染, 必要时考虑静脉高营养或鼻饲饮食。鼻饲前应吸净痰液, 鼻饲时及鼻饲后半小时内避免吸痰, 并保持头高足低位, 以免误吸而加重感染[5]。
3.2.7 抗生素的应用
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依据由低到高、由单到多、由简入繁, 按疗程应用的原则。明确用药时机、掌握药物特性、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适时停用或更换药物。长期用药者, 据各种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监测药物疗效。
4 讨论
综上所述, ABA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 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以减轻患者的病痛。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护理不良、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交叉感染是ABA感染的主要诱因, 所以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加强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及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等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感染,老年患者,鲍氏不动杆菌
参考文献
[1]何炳福, 金法祥, 杨越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及耐药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6) :670-672.
[2]黄志华, 陈守涛, 陈丹, 等.214例鲍氏不动杆菌的分析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6) :700-701.
[3]吴安华, 李丹.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09-912.
[4]黄丽萍.医院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5) :97-98.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我院ICU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出126株ABA临床菌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 药敏纸片与培养基
亚胺培南系英国OXOID公司产品,其他药敏纸片为北京天坛生物公司产品,分离培养基、M-H琼脂平板为郑州安图緑科生物公司产品,细菌鉴定管采用杭州天和生物公司产品。
1.3 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评价结果。
1.4 统计分析
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BA在感染标本中的分布
ABA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最高,为74.6%;脓液为9.2%;穿刺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为9.0%;血液为4.9%;尿液为2.3%。
2.2 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ICU感染ABA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见表1。
2.3 泛耐药ABA检出率
126株ABA中分离出7株泛耐药菌株,占总株数的5.60%。
3 讨论
全球范围内AB A的耐药性不断上升,泛耐药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ABA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2]。ICU是医院急、危重患者集中的区域,大多罹患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又多接受激素和广谱抗(下转1607页)菌药物的治疗,极易造成ABA感染流行。本调查结果表明,ICU患者AB A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4.6%,这与患者多行气管切开、插管和机械通气的使用等侵入性检查治疗有关。
ABA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是外膜孔通道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和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亢进使得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减少而耐药。其中由于外膜孔通道蛋白的非特异性可以导致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3]。其次ABA还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抗菌药物β-内酰胺环结构使药物有效浓度降低而耐药。且ABA极易经质粒结合方式获得耐药性,常有多种耐药质粒共存[4],故该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呈交叉耐药。
值得注意的是,表1中ABA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上升到了20.6%,并且出现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泛耐药株(PDRS)[5,6],几乎无药可治,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ABA已成为ICU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多药与交叉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临床要动态观察ABA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用药策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要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以期能减缓抗菌药物对耐药细菌的选择性压力。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A)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医院ICU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126株ABA;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2007~2009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74.6%,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20.6%,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5.6%。结论:应重视ICU中ABA耐药性监控工作,预防多重耐药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52~570
[2] 徐英春,王瑶.检验与临床诊断--细菌与细菌耐药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9~53
[3] 张永,唐英春,陆坚,等.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J].中国抗菌药物杂志,2005;30(4) :217
[4] 杨青,徐小微,余云松,等.碳青酶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及碳青酶烯酶类型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6) :342~345
[5] 孙景勇,倪语星.2005年上海瑞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4) :244~247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和病原菌
标本来自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感染者下呼吸道标本, 包括合格的痰培养、下呼吸道吸痰管及气管插管内吸出的痰液、纤支镜下吸出的分泌物。均连续留取3次, 培养出Ab170株。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分析仪, 采用K-B法, 药敏试验结果, 按CLSI标准进行判读。
2 结果
2.1 科室分布
鲍氏不动杆菌患者感染科室分布情况, 见表1。
2.2 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见表2。
2.3 多药耐药菌检出率
170例分离出多药耐药菌68株, 检出率为40%。
3 讨论
Ab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黏膜屏障破坏时容易导致细菌的定植和感染。Ab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在医院许多科室均有发现。长期基础病的存在, 激素的应用, 年龄增大, 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创性操作容易导致黏膜屏障破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衡。这些因素增加了下呼吸道条件致病菌的感染。Ab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ICU科的检出率占35.3%, 在呼吸科占32.9%。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下呼吸道Ab的感染率较高, 在下呼吸道的标本检出率有报道达到86.29%[1]。
注:药敏率=耐药率+敏感率
Ab生存能力强, 抵抗能力强, 干燥环境下可存活25d;耐药性强, 常发生多药耐药和泛耐药[2]。且多耐药基因在质粒上易于进行细胞间的传递。本组资料显示Ab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呈交叉耐药。除细菌的质粒外, 转座子、插入序列和整合子这些可移动遗传元件将自身的基因, 以及所携带的基因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 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传递, 从而使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快速传播[3]。外膜孔通道蛋白缺失, 主动外排, 使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减少而产生耐药。Ab可产生多种酶, 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酶等, 从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170株Ab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是氨曲南55.9%,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52.4%;其次是庆大霉素46.4%, 头孢他啶45.9%, 头孢噻肟45.9%, 这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4]。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0%,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34.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1%, 左旋氧氟沙星32.9%.因此可以经验性选择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是重症Ab感染的首选药物。多黏菌素的敏感性达100%。
Ab对肥皂水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隔离, 加强营养支持,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侵入性操作和激素的使用, 规范使用抗生素, 加强预防干预, 可以减少Ab的感染率和耐药率。
摘要: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17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分析菌株临床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170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科占35.3%, 呼吸科占32.9%;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检出耐多药菌株68例 (占34.1%) 。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ICU科, 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且多药耐药率高。多黏菌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仍是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最敏感用药。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菌
参考文献
[1] 梅玉南, 王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5) :1039-1040.
[2] 张亚英, 姜亦出, 沈黎, 等.重症监护病房4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爆发[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0 (12) :1794-1796.
[3] 姜如金, 朱健铭, 吴康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5) :890-893.
安康市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析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市四所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用麦康凯培养基血平板进行接种、涂片及培养。
1.1.2 药敏片及培养基
K-B纸片 (购自英国OXRID公司) 、血板 (购自郑州安图生物有限公司) 、麦康凯及MH (购自温州康泰生物有限公司) 。
1.2 方法
1.2.1 菌种鉴定
用法国梅里埃有限公司鉴定仪VITEK-2GN卡进行鉴定。
1.2.2 药敏试验
用K-B法对1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
1.3 观察指标
结果按CLSI2014版标准判断[5], 耐药 (R) 、中介 (I) 、敏感 (S) 。。质控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 (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 5.6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236株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236例, 年龄5~94岁, 平均62.5岁, , 其中男123例, 女103例。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标本, 占71.19%, , 余下的来源于中段尿、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分泌物, 导管等。。科室主要源于重症监护病房 (25.9%) 、神经外科 (20.7%) 及呼吸内科 (18.6%) 。该菌在不同标本中分布, 详见表1。
2.2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该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 (3.6%) , 阿米卡星次之 (20.6%) , 详见表2。
%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许多地方, 如社会环境中、人类皮肤表面等, 它特别容易通过医护人员、医疗器械传播。该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趋增多, 在阴性菌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国内外研究证明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很常见致病菌, 多重耐药菌比例可高达70%以上, 泛耐药菌比例可高达50%以上[6,7]。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笔者所在医院的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低, 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 其与张小江等[8]报道相似。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来看, 笔者所在市的医院的该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且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尤其对临床大量使用的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上升, 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曾经是该菌的首选药物, 如今该药耐药率已高达52%。不同医院所分离菌株耐药率差别较大, 这与各单位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别及数量有关, 安康中心医院耐药菌株的耐药率要高于其他三家医院。可见三代头孢类耐药率偏高, 应通知临床暂时停用, 以恢复该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高, 对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患者谨慎使用。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和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 可作为临床抗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用药。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 普通鲍曼不动杆菌应严格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对于多重耐药菌应考虑联合用药, 对此笔者正在积累更多临床资料以验证疗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及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以便更好应对鲍曼不动杆菌给人类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付品, 汪复, 朱德妹, 等.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 (5) :321-329.
[2]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 (5) :321-330.
[3]胡付品, 汪复, 朱德妹, 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 (5) :369-378.
[4]叶应抚,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715-720.
[5]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ds Insti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Fif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2014:m100-S16.
[6]Tasbakan M S, Pullukcu H, Sipahi O R, et al.Is tigecyclin a good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neumonia[J].J Chemother, 2011, 23 (6) :345-349.
[7]Taherikalani M, Maleki A, Sadeghifard N, et al.Dissemination of class 1, 2and 3 integrons among different multidrug resistant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Tehran hospitals Iran[J].Pol J Microbiol, 2011, 60 (2) :169-174.
鲍曼氏不动杆菌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6月因肺部感染或经痰细菌培养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407例,其中男276例,女131例,年龄35~89(67±6)岁;老年患者(≥60岁)228例占56.0%。
1.2 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疾病症状加重;(2)发热;(3)肺部可闻及湿啰音;(4)X线胸部平片示片状浸润影;(5)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或<4.0×109/L;(6)深部痰或气管镜吸得分泌物,二次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上述(1)~(5)项中任意3项加上第(6)项即可确诊。
1.3 临床表现
407例患者均于人院48h后及住院过程中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其中咳嗽、咯痰397例(97.5%)。病程中伴发热者288例(70.8%),其中不规则热194例(67.4%),稽留热65例(22.6%),弛张热29例(10.1%)。肺部体征以湿性啰音多见(86.7%)。407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具体见表1。
1.4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中伴有低氧血症者333例(81.8%);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者(>10.0×109/L )149例(36.6%),降低者(<4.0×109/L)96例(2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66例(16.2%);伴蛋白尿者38例(9.3%),血肌酐升高者(>110μmol/L)34例(8.4%)。
1.5 肺部影像学改变
X线胸片和(或)肺CT扫描表现为肺内散在小片状阴影者346例(85.0%),呈大片状阴影者64例(15.7%)。合并有胸腔积液者48例(11.8%)。
1.6 微生物学检查
患者均在出现发热、肺部症状、体征的早期即开始进行连续痰细菌培养,其中自然咯痰标本占86%,人工气道吸引标本占12.0%,经纤支镜吸引标本占2.0%。所有患者经2次或以上痰菌半计量培养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病程中痰培养发现2种或2种以上细菌生长者72例(17.7%),其中合并有铜绿假单胞菌生长18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6例,白色念珠菌14例,大肠杆菌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6例,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光滑念珠菌、黏质沙雷菌各1例。
1.7 药物敏感试验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8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其中有11株对常用抗生素均耐药,有21株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见表2。
1.8 治疗及转归
患者均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并参考细菌药敏结果选用及调整抗生素,同时给予吸氧、解痉、平喘、祛痰和(或)机械通气支持等对症治疗。407例患者的病程为14~156d,平均病程(36±32)d。经治疗好转340例(83.5%),因肺部感染死亡者67例,病死率为16.5% 。
2 讨 论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介入性操作的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1]。相关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多发生于基础疾病的危重期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2],人工气道的建立及机械通气支持等治疗亦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机会和患病率[3,4,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与常见肺部感染患者比较并无特异性,因此,痰细菌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的现象,且有出现早、耐药谱广的特点[6],由于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具有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即使在同一所医院不同科室耐药谱也有所不同,这与环境和抗生素使用模式有很大关系[7]。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产生耐药酶、菌膜通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增加、基因突变、整合子基因扩散等机制。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2%~89.8%,且对既往认为对本菌高度敏感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亦有5.2%~6.3%的菌株耐药,可能与细菌可产生一种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ARI-1有关。本组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
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高达20.3%[2],应加以重视。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应以本地区尤其是本单位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具体分离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合理调整抗生素。耐药菌的产生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严重课题,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减少耐药菌产生的重要环节。
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7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细菌耐药现状及治疗转归等。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肺部X线影像学变化以小片状浸润影多见(占85.0%);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2%~89.8%;患者住院病死率为16.5%。结论临床上应警惕鲍曼不动杆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重视病原菌及其耐药率监测。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辉,孙宏莉,宁永忠,等.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22.
[2]齐激扬,余素飞,冯志强,等.老年人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115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7):480-482.
[3]Bergogne.Berezin EJ,Towner K.Aeinetobaeter spp.As nosocomial pathogens:microbiological,clinical,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J].Clin Microbiol Rev,1996,9(2):148-212.
[4]Baraibar J,Correa H,Mariscal D,et a1.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by Aeinetobaeter baumannii in intubated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neumo-nia[J].Chest,1997,112(4):1050-1054.
[5]Husni RN,Goldstein LS,Arroliga AC,et al.Risk factors for an outbreak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einetobactor nosocomial pneumonia among intu-bated patiets[J].Chest,1999,115(5):1378-1382.
[6]王凌伟,陈升汶.不动杆菌微生物学耐药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3):134-137.
相关文章:
快速独立成分分析01-25
有效成分01-25
分析英语句子成分01-25
单句句子成分分析01-25
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01-25
白芷化学成分分析论文01-25
主成分分析技术01-25
川芎化学成分分析论文01-25
浅谈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工作要点01-25
运行中的变压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原因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