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地铁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很多因素都成为地铁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和列车本身因素等。因此, 应该从影响地铁运营的因素出发, 对地铁运营实行更加高效和科学的管理。可以相应的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监督执法。强化安全设施建设。下文着重针对地铁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地铁运营事故主要类型
(一) 火灾
火灾是地铁运营中应该着重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铁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 需大量的供电、机电设备支撑其正常运营。但是如果这些设备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营的安全。同时, 如果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也会有一定几率发生火灾, 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地铁的运营, 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因此, 预防火灾的发生是当前地铁运营中应该着重关注的[1]。
(二) 列车脱轨或相撞
列车脱轨或者相撞是地铁运营事故的一个重要类型。产生列车脱轨和相撞的主要原因是地铁线路设计的不够合理, 不能符合地铁运营的具体情况, 同时地铁线路设备变得老化, 地铁在超速运营的状况下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 针对这样的问题就应该从地铁的线路设计出发, 合理设置地铁线路。同时, 需要定期地对地铁线路等安全设置进行检查, 在此基础上完善规章制度。另外, 地铁的运输量比较大并且速度快, 如果列车出现脱轨或是相撞的问题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列车的信号如果出现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列车的运营。因此, 列车脱轨或相撞也是地铁运营事故的类型。
(三) 踩踏事故
踩踏事故是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产生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扶梯发生故障。北京地铁在2008年和2009年都发生过类似事故, 并且造成了很多人员的死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电梯等设备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地铁安全维修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 地铁运营都会忽视地铁电梯和扶梯等设备的维护, 未能及时查出零件的损害。如果在运营的过程中关键性的零件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 针对出现的这个问题就应该从地铁电梯、扶梯的保养为关注点, 以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
(四) 恐怖袭击
地铁事故的一个重要类型就是恐怖袭击。一般来说, 地铁是人员流通比较密集的场所。如果在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发生安全事故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恐怖袭击的重点关注场所就是地铁。在现阶段, 我国还未出现因发生恐怖袭击中断地铁运营的问题, 但是纵观当前的发展趋势, 世界的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频率在逐渐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关注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 避免其发生, 急需加强地铁安全运营额警惕, 同时加强地铁安全的检查。因此, 地铁运营应该着重关注恐怖袭击事件。
二、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人为因素
当前, 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在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地铁的价格比较低, 并且是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 因此选择地铁的人数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地铁运营秩序组织不当, 就会产生地铁拥挤、混乱等问题, 严重者就导致乘客被挤得站立不稳而摔倒, 出现扶梯大面积客伤或没有站台门时掉落轨道被列车碾压的现象。因此, 应该从地铁的安全角度出发, 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行。首先, 应该从乘客行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合理有效控制乘客的数量及走行路径, 防止发生客流对冲。着重关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地铁等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视情况启动客流控制, 维护站内乘车秩序, 为乘客提供更加良好的乘车环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防止出现踩踏等事件[3]。
(二) 列车本身因素
从效率上来说, 地铁是一种比较高效的交通工具。但是, 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 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比如列车脱轨、闸门故障和机械故障等问题。因列车乘客数量比较多, 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事故的危害性, 并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地铁公司应该从地铁的安全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按照规定定期地对地铁列车进行检查与保养, 为防止出现地铁安全事故做好准备。由此可见, 列车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地铁运营中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 社会灾害
社会灾害也是地铁安全运营中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地铁车站作为一个人员密集场所, 极易产生安全事故, 比如在地铁站中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事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问题, 也使得社会的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最近几年, 地铁站发生爆炸、火灾等事件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针对出现的这一问题, 地铁安全管理部门应该提高警惕, 加强对安全的重视。综上, 社会灾害是地铁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安全影响因素[4]。
(四) 地铁供电方面
地铁想要正常运营就应该以电力为支撑, 因此, 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我国的上海地铁就曾出现过因停电导致长时间出现停运的问题。之后对该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 总结出原因就是因为地铁的供电问题, 导致变电站的开关出现跳闸。因此, 地铁供电问题也是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
(五) 地铁信号方面
信号系统在地铁的运营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信号系统能够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因为, 信号能够为地铁的运行提供准备, 提供相应的数据, 为地铁的运营状况奠定基础。由此可见, 地铁的信号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比如说在2003年的上海, 地铁中央控制系统出现了一些故障, 导致地铁不能正常运行, 地铁出现几十分钟的停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给地铁公司声誉造成了很大影响。由此, 地铁运营的安全问题应该着重关注地铁的信号问题。
三、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 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想要保证地铁能够正常地运营就应该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只有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才能够使地铁运营得更加安全。因此, 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就应该从风险管理的流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证风险的管理模式更加稳定持续。须依据相应的管理流程编制指引程序。落实每一位人员的责任, 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第一, 识别和定级危害。可以依据相关工作经验和运营知识, 对危害程度进行定级, 并找出危害造成的具体原因。第二, 记录危害, 并制定补救的措施。聘请专门的管理和控制人员制定出专门的危害补救措施。第三, 对危害和补救的措施进行验证, 主要包括危害的频率和程度。第四, 对危害的补救措施进行相应的审批。对风险管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审批的主要内容为成本效益和风险缓减的效果。第五, 对实施补救的措施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控制。在完成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下, 形成相应的措施, 急需向管理分析部门进行相应的汇报。第六, 对风险进行审核。并把审核结果作为危害更新的基础。通常情况下, 把地铁的风险分为四个等级, 需要对这些等级进行审核, R1, R2等级的审核周期为六个月。R3, R4等级的审核周期为12-24个月。
(二)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是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此项系统能够使得地铁的运营更加安全。因此, 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自动报警系统, 使系统能够真正成为保护地铁安全的重要工具。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全线的车站、通信信号楼、车辆段等。并且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呈现出组网灵活、接线简单、扩展方便、容易维修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符合发展的趋势。
现阶段, 地铁车站中安装的电脑急速机能够监控和管理地铁中的全部消防设施。再通过编制好的程序, 对地铁车站中存在的消防设施能够进行更加快速的扫描和搜检。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明确对这些设施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展现出这些设施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
另外, 地铁运营时还应该设置相关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和紧急通讯电话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 地铁的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够依据无线或者是通讯电话设备向控制中心传递相关信息等。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地铁的运营状况。同时, 在站台内部还应该设置相应的CCTV视频传输系统。通过设立监视器的方式监控车站的各个方位。这样的设置就能够收集地铁站中的全方位数据和信息。当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 乘客就可以启动自动报警设施, 通知司机。进而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三) 加强对乘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从乘客的角度出发, 乘客应该具有很高的素质, 这样能够保证地铁的运行, 由此可见, 乘客的素质严重影响地铁的安全[5]。因此, 应该着重关注地铁的安全运营。从市民的乘客安全意识教育上入手。地铁公司就应该相应地组织安全教育讲座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乘客才懂得安全乘车的相关知识, 才能为保证自身的安全提供基础。同时, 还应该教育乘客在面对危险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这样就能够保证乘客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稳定情绪, 不会出现慌乱的问题。进而防止出现人员伤亡的现象。
从地铁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 地铁工作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地铁的安全维护工作, 须发挥出相关工作人员在控制地铁运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想要地铁安全高效地运营就应该对地铁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性的教育,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地培训, 从法制教育和技术教育角度出发。保证地铁工作人员树立“安全运营”的意识。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就相应地制定出了“5分钟应对危险”的策略思路。这个思路能够解决事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保证地铁等相关工作人员能进行明确的分工, 做到各尽其职。使突发性事故能够在简短的几分钟之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更小的范围内控制灾害。因此, 加强对乘客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结论:综上所述, 地铁在当今成为一种比较高效和快速的交通工具。应该加强对地铁的管理重视。想要地铁有效的运行就应该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加强对乘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从这三方面就能够保证地铁正常和高效地运营。
摘要: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很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的问题就建设地铁项目。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建立地铁,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逐渐壮大了地铁的运营规模。本文介绍了地铁运营事故的主要类型和影响地铁运营的主要因素, 着重分析了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羽.地铁营运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 (01) :102-103.
[2] 靳青天.关于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解析[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7) :137.
[3] 闫世伟.地铁安全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1) :158-159.
[4] 贺明, 王旭.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 2012, (11) :65-67.
[5] 贾明奔, 李世伟.关于地铁运营车务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01) :63-64.
相关文章:
地铁运营公司实习报告02-04
地铁运营事故统计分析02-04
地铁建设运营事故分析02-04
对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手段的分析探讨02-04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02-04
地铁运营毕业论文02-04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网络系统论文02-04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4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