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运动教案

关键词:

昆虫运动教案(精选6篇)

篇1:昆虫运动教案

昆虫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昆虫运动的足迹。

2、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

3、学会制作七星瓢虫模型。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观察并了解昆虫的外形、形态特征与运动足迹。

二、难点:

1、了解昆虫的运动足迹。

2、制作七星瓢虫的模型。

教学准备

卡纸模型一套 双脚钉12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5分钟)

二、导入(3分钟)

(边出示ppt边讲述“昆虫运动会”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开始实验(15分钟)

1、①好了故事听完了现在谁能告诉我昆虫有哪些外形特征呢?

②学生:两对翅膀六条足一对触角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③观察的真仔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些昆虫的图片吧!(先观察静态图再观察动态图以便于先看外形再看运动足迹)。④(观看完)那谁能来说一说昆虫运动的足迹是怎样的呢?

⑤学生:是三条腿一动的方式来行走的。像“之”字型的足迹方式。

2、制作步骤

①将八条卡纸没有颜色的一面面对自己,将一样长的摆在一起,两条两条空开。

②将最长的两条标上数字“1”将第二长的两条标上数字二“2,”将剩下的四条一样长的观察将两个孔离的远的标上“3”将离得近的标上“4”,按顺序排好。

③分别找出一组1234标号的卡纸,将二号卡纸的第一个洞用双脚钉固定在一号最中间的孔上,将三号固定在一号最顶部的孔上,将四号固定在最底端的孔上,二号在左边三四号在右边,作为七星瓢虫的右侧腿。

④将另外一组1234号,也用同样的方式扣好,反之二号在右边,三四号在左边,作为七星瓢虫的左侧腿。

⑤最后将双脚钉安装在七星瓢虫的左右侧身体上再把左右侧腿重叠在一起安装上去。

⑥可以适当的将六条腿折叠一下,以使其更加逼真更好行走,七星瓢虫就模型做好了。

3、进行模型展示

四、重点知识回顾(5分钟)

1、外形特征

2、行走足迹

五、课后作业

将所学知识告诉父母和同学,并将作品展示给他们看。

篇2:昆虫运动教案

1、使幼儿理解昆虫的外形特点与生活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通过猜谜语捕捉、观察各种昆虫,发现其中的奥秘。

3、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若干个,也可以让幼儿从家里把捉到的昆虫带到幼儿园来。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传花粉,采花蜜,

人人夸它爱劳动。 (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

两只眼睛亮晶晶,

飞低飞高报阴晴,

飞来飞去捉害虫。 (蜻蜓)

幼儿猜谜底,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捉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三、将幼儿捕捉到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盒子里,比一比谁跳得最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谁爬得快。用火柴盒做小火车套早昆虫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回2爬?

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会飞。

将昆虫放在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会怕水。

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么翻身。

饲养昆虫。

篇3:昆虫运动教案

研究昆虫飞行运动机理可以完善现有空气动力学理论,为微小飞行器(MAV Micro-Air Vehicle)的研制提供新思想、新概念,因此昆虫运动参数测量已成为运动仿生领域的热点。早期对昆虫运动参数的测量都是针对固定飞行昆虫,由于受测试手段的限制,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的测量进展一直很缓慢。研究表明被束缚状态下昆虫的飞行和自由飞行有很大差异,昆虫可以在自由飞行时做出急停、转弯、侧飞等动作,因此测量自由飞行昆虫的运动参数,才是昆虫飞行仿生研究的根本。昆虫运动参数测量通常采用高速摄像机采集运动序列图像并对其进行三维恢复。目前对于昆虫翅膀的三维重构方法都是基于各种假设条件的几何分析方法,只能得到单侧翅膀变形的运动参数[1,2],不能对高扇翅频昆虫自由飞行状态下双翅运动变形给出比较精确的测量结果。本文提出了基于单摄像机的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利用光学三角法进行三维恢复,可以获得双侧翅膀的运动信息,同时避免了多台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同步驱动问题,降低了测量系统成本。

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测量装置固定,采取诱导方式使昆虫飞到测量区域拍摄其自由飞行状态;另一种是采用传感器跟踪的方式拍摄自由飞行的昆虫[3],但在目前运动实时跟踪测量技术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不适用于需要精密测量运动参数的场合。因此对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的测量通常是采用某种引导方法将其引导到拍摄区,然后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昆虫的身体姿态和翅膀的变形。因此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测量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昆虫运动参数测量系统,二是对昆虫自由飞行的引导和控制。自由飞行的引导是自由飞行运动参数测量的前提条件,由于不同昆虫自身的习性不同,采用的引导方式会有差别,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对自由飞行的引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测量应针对所测量的具体对象以及测量目的,制定相应有效的引导方法。

2 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建立

2.1 虚拟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原理

由于高速采集视觉传感器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测量系统成本,采用基于单摄像机的虚拟多目结构形式,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成本,而且避免了多台高速摄像机拍摄同步驱动的复杂性。虚拟多目立体视觉是利用一台摄像机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实现多台摄像机的功能。虚拟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如图1示,被测物体首先在左右两个内反射镜中成像,然后再分别镜像到外反射镜对应的两个镜面上,并被紧挨外反射镜的摄像机拍摄到,相当于在左右内反射镜的外侧分别有一个摄像机拍摄被测物,从而实现立体视觉测量。

2.2 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及其数学模型

只有当被测物体在两摄像机形成的有效视场范围内立体视觉测量系统才有效。通常高扇翅频昆虫扇翅频率在100∼200Hz之间,最大扇翅幅度可达到120°,每个扇翅周期分为上扇和下扇两个阶段,且在上扇和下扇的交替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翅膀的扭转变形,较大的扇翅幅度和扭转变形会产生遮挡,由于运动遮挡的存在采用虚拟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不能得到一个扇翅周期双侧翅膀的全部运动信息。为解决运动遮挡设计了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其构成原理如图1(b)示,将图1(a)的两面外反射镜替换为有四个平面的反射镜,同时在对称位置增加两个内反射镜,被测物体通过四条对称的反射光路首先在内反射镜中成像,同时将其所成像镜像到每一个与之对应的外反射镜上,相当于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被测物体。

针对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建立的数学模型如图2示,每个摄像机的中心分别用Ci表示,摄像机坐标系用OiXiYiZi表示,OwXwYwZw表示世界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旋转和平移矩阵分别用Ri,ti表示,ai表示每个摄像机的内部参数矩阵,i=1,2…4。对于空间任意点P,其在世界坐标系OwXwYwZw下的齐次坐标为(Xw,Yw,Zw,1),相应其在任意两个摄像机坐标系下的齐次坐标分别为(Xci,Yci,Zci,1)和(Xcj,Ycj,Zcj,1),对应的图像坐标分别用(ui,vi,1)和(uj,vj,1)表示,则每个摄像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进一步世界坐标系和像素坐标系之间关系可表示为

其中下标i,j表示任意不同的两个虚拟摄像机。每一台摄像机的内部参数和其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旋转和平移矩阵通过系统标定得到,因此已知空间任一点对应两个不同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的像素坐标,联立式(1),式(2)即可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

2.3 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于单摄像机的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如图3示。测量系统由一架高速摄像机、计算机、光学成像系统以及背景光源组成。Motion Pro 10000 CMOS高速摄像机的最高采集速度为10000帧/秒。光学成像系统由一个组合四面反射镜和四个平面反射镜组成,组合四面镜垂直位于高速摄像机的正下方,四个平面反射镜对称摆放在组合四面镜外侧。每一条反射光路配备一个功率1000W的卤钨灯作为背景光源,其作用是为高速摄像机提供足够的光强,以保证成像效果。

利用移动平面靶标和双电子经纬仪构建空间三维标定点,采用Tsai[4]和Zhang[5]的方法对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

统进行了标定。以双电子经纬仪测量的空间点作为标准值,以双电子经纬仪测量的空间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实际距离,选取了81个校验点,计算出测量系统测量的空间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标准值和实际距离差的RMS为0.0113mm。

3 昆虫自由飞行引导装置

采用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测量固定飞行昆虫运动参数只需将昆虫置于拍摄视场内,而自由飞行昆虫身体在不停的移动,其飞行方向和飞行速度是不受控的,只有采用诱导的方式将昆虫引导到拍摄区使其平稳飞行才能进行测量。和普通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相比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有效视场范围更小,高速飞行的昆虫在拍摄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因此只能采取瞬间抓拍的方式拍摄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序列图像。

通过研究昆虫的习性,确定采用光诱导的方式引导昆虫飞往拍摄区。由于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有效拍摄视场较小,决定用点光源作为诱导光源,将其置于拍摄区正下方约10mm处。由于蜜蜂具有趋光性,当昆虫飞经点光源上方时恰好位于有效拍摄区。为减少点光源产生热量对昆虫飞行状态的影响,采用体积小、发热量少、亮度高的发光二极管作为诱导光源。由于高扇翅频昆虫在有效视场内停留时间很短,采用自动触发方式进行拍摄,即一旦检测到昆虫在拍摄区,拍摄能在很短的响应时间内被触发。系统以红色激光作为触发光源,采用光电触发的方式进行自动拍摄。

设计的昆虫自由飞行引导装置如图4示,由自由飞行通道、光电触发装置和诱导光源组成。箭头方向为昆虫飞行方向,诱导光源A为超亮白光二极管,位于目标拍摄区内,B、C为两个红色激光器触发光源分别和位于D、E点的光敏电池接受装置对准,红色激光光源和光敏接收电池皆位于自由飞行通道外侧。昆虫沿箭头方向飞行,首先经过背景光源触发区,从激光器C投向光敏电池E的激光被昆虫身体遮挡光强减弱,该变化立即被光敏电池检测到,使得继电器闭合背景光源启动。当昆虫继续沿箭头方前飞到自动拍摄触发区时,光线被昆虫身体遮挡的光强减弱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触发自动拍摄。

4 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测量结果

利用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和自由飞行引导装置对自由飞行蜜蜂翅膀的运动变形参数进行了测量。首先将蜜蜂置于自由飞行通道中,打开诱导光源、触发光源,蜜蜂受光诱向前飞行,当蜜蜂飞过有效拍摄区时,依次触发背景光电源和自动拍摄开关,抓拍自由飞行蜜蜂运动图像序列。图像采集速度为2000帧/秒,图像分辨率为512×256pixel,蜜蜂的扇翅频率为200~250Hz,每个扇翅周期可以拍摄8~10帧图像。对采集的序列图像依次提取翅膀特征并进行立体匹配最终计算出翅膀的三维坐标。

4.1 随体坐标系的建立

在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测量空间内,建立了基于笛卡儿坐标系的全局坐标系,用全局坐标描述蜜蜂自由飞行运动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绝对位置,而昆虫翅膀运动变形参数的计算是基于一个扇翅周期昆虫身体不发生位移的前提[6]。因此针对自由飞行测量,以昆虫身体上一个扇翅周期内相对身体不发生位移的点为基准点,建立随体坐标系,把蜜蜂的自由飞行转化为身体被约束的“固定飞行”,根据随体坐标系下翅膀的运动变形计算自由飞行状态运动变形参数。建立的随体坐标系如图5示,位于蜜蜂头部的左右触角根部以及蜜蜂左右两个前翅根在飞行状态下相对蜜蜂身体是固定的,以此作为基准点建立随体坐标系,用ObXbYbZb来表示,B1,B2分别表示蜜蜂左右翅膀的前翅根,其连线中点B′定义为随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同理A′为两触角根的中点,B′A′为ObYb轴,平面ObXbYb为蜜蜂的身体平面,坐标轴ObZb垂直于身体平面。在全局坐标系OXYZ下,左右翅根B1,B2的空间坐标分别为(xb1,yb1,zb1)和(xb2,yb2,zb2),蜜蜂左右触角的根部A1,A2的空间坐标分别为(xa1,ya1,za1)和(xa2,ya2,za2)。用坐标原点和三个坐标轴的矢量来表示随体坐标系。坐标原点Ob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同理A′坐标为

则ObYb轴的方向矢量VY为

ObZb轴的方向矢量VZ为身体平面的法矢量:

由三个坐标轴的正交性得到ObXb轴的方向矢量VX为

norm表示对矢量归一化。已知昆虫翅膀上任一点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为(xw,yw,zw)T,其相对于随体坐标系原点Ob的矢量为:(xn,yn,zn)T,则昆虫随体坐标系和全局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可表示为

4.2 自由飞行运动参数测量结果

根据拍摄的序列图像计算出一个扇翅周期蜜蜂双侧翅膀的扇翅角、摆动角和攻角。图6显示了自由飞行蜜蜂一个扇翅周期左右翅膀的扇翅角和摆动角的变化,和固定飞行相似,自由飞行蜜蜂在一个扇翅周期内扇翅角的变化近似于正弦曲线。左右翅膀的摆动角度变化范围很小,在±5°之间,表明翅膀以固定运动轨迹拍动且基本不偏离扇翅平面。通过分析左右侧翅膀的扇翅角度看出,左侧翅膀的扇翅幅度接近90°,右侧翅膀的扇翅幅度为80°,表明自由飞行过程中蜜蜂双侧翅膀的运动不是完全对称的。

图7给出左右侧翅膀纵向弦不同弦长处(25%,50%,75%)自由飞行蜜蜂的攻角。由于扭转变形的存在,不同弦长位置处翅膀的攻角不同,当翅膀从上扇转为下扇时翅膀发生向下翻转对应攻角有很大幅度的变化,说明不同扇翅阶段交替变化时的翻转是昆虫产生高升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单摄像机的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利用多角度观测解决了高扇翅频昆虫双侧翅膀运动测量中的遮挡问题,不仅降低了测量系统成本同时避免了多台高速摄像机同步驱动的复杂性。针对测量系统拍摄视场小飞行停留时间短的难点,设计了自由飞行昆虫引导装置,完成了高扇翅频自由飞行昆虫双侧翅膀运动参数的同步测量,其测量的参数对于研究昆虫飞行运动机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提出了用于测量自由飞行昆虫运动参数的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实现了高扇翅频昆虫双侧翅膀运动参数的测量。文章在分析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搭建了虚拟四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并设计了自由飞行昆虫的引导装置,最后利用该测量系统和引导装置实现了自由飞行昆虫双侧翅膀运动参数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降低了系统成本而且减少了多摄像机同步驱动的复杂性,对研究自由飞行状态昆虫运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立体视觉,虚拟传感器,自由飞行引导,运动参数

参考文献

[1]Dudley R,Ellington C P.Mechanics of Forward Flight in Bumblebe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1990,148:19-52.

[2]Willmott A P,Ellington C P.Measuring the Angle of Attack of Beating Insect Wings:Robus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rom Two-Dimensional Imag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1997,200:2693-2704.

[3]蔡志坚,曾理江.昆虫运动的跟踪技术[J].光学技术,2002,28(3):217-219.CAI Zhi-jian,ZENG Li-jiang.Tracking Technologies for insects movement[J].Optical Technique,2002,28(3):217-219.

[4]Tsai R Y.A versatile camera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high-accuracy3D machine vision metrology using off-the-shelf TV cameras and lenses[J].IEEE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87,RA-3(4):323-344.

[5]ZHANG Z Y.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Calibration a Binocular Stereo through Projective Reconstruction Using Both a Calibration Object and the Environment[R].Technical Report MSR-TR-98-71,Redmond,Microsoft Research Microsoft Corporation,1997.

篇4:昆虫运动会

“哔——”猫头鹰裁判的哨声一响,蜻蜓队长、瓢虫队长、蜜蜂隊长、黄蜂队长、苍蝇队长便争先恐后地向前飞去,只有蜗牛队长沿着跑道慢慢地爬。

很快,蜗牛队长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而蜻蜓队长、瓢虫队长、蜜蜂队长、黄蜂队长、苍蝇队长开始了更激烈的比拼。

一开始,蜻蜓队长就飞到了最前面,不甘落后的苍蝇队长拼命地追上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撞击蜻蜓队长,一次,两次,三次……蜻蜓队长就“啪啦”掉落到地上,再也飞不起来了。其他三个队长不约而同地欢唱起来。

这时,蜗牛队长正在努力地爬呀爬。

“别跑,我要撞晕你!我要拿第一!”瓢虫队长狠狠地说道,并一下子超越了苍蝇队长。“切,少得意!”话音刚落,苍蝇队长便被一把“从天而降”的苍蝇拍拍倒了。瓢虫队长、蜜蜂队长、黄蜂队长都开心得跳起舞来。

这时,蜗牛队长正在努力地爬呀爬。

现在,瓢虫队长遥遥领先,它灵活地越过五个稻草人,低飞在稻谷丛中;蜜蜂队长则对稻草人头上插的花产生了兴趣,便停下比赛,落在其中一个稻草人头顶,开始采蜜了;黄蜂队长想像瓢虫队长一样灵活,便先飞上高空,然后快速往下冲,却一头栽在了稻谷丛中。这可让瓢虫队长开心极了:“哈哈哈,我是第一啦,我是第一啦!”它转过头,朝着蜜蜂队长和黄蜂队长的方向,嘟起喇叭嘴:“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就在这时,瓢虫队长“啪啦”落地了,原来,它撞在了一个写着“STOP!”的牌子上。

这时,蜗牛队长正在努力地爬呀爬。

最后的冠军当然非蜗牛队长莫属,猫头鹰裁判在终点等了3个多小时,终于看到蜗牛队长到达了终点,其他的蜗牛都缓缓地爬过来庆祝。

(指导老师:甘逸)

点评

作文中的蜗牛与“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都是心无杂念,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最终赢得了胜利。而蜻蜓队长、瓢虫队长、黄蜂队长、苍蝇队长,则求胜心太重,反而欲速则不达;蜜蜂队长更是“半途而废”,没有坚持到底,没有专心比赛……这些现象对应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告诉我们: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学习重在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安静)

篇5:昆虫运动会教案

1、熟悉常见的昆虫的特点。

2、学会念儿歌,分别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准备:蜘蛛、蟋蟀、蜜蜂、螳螂、蚂蚁、蚱蜢图片。

重点:熟悉昆虫的特点

难点:学习分角色进行表演

过程:

一、导入。

师: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真是一个运动的好季节,昆虫宝宝们再商量着要开一次“秋季昆虫运动会”,昆虫运动会请了哪些昆虫参加呢?

幼:蜜蜂、苍蝇、蜘蛛、毛毛虫、飞蛾子…..

二、出示昆虫图片。

----请来了谁呢?

重点认识蟋蟀、螳螂和蚱蜢。

三、教师朗诵儿歌。

----蜜蜂擅长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开飞机,因为它有翅膀,长得像飞机)

----蜘蛛擅长什么运动项目呢?为什么?(跳伞,它的身体长得像降落伞)

----蟋蟀擅长什么运动?为什么?(摔跤,因为蟋蟀喜欢打架。)

----蚂蚁参加了什么运动比赛?(举重)蚂蚁的个子很小为什么选它参加举重呢?(蚂蚁的个子虽小,但是它的力气很大, 它能将比它身体大很多的东西搬进洞里。)

----螳螂的运动项目与众不同,参加的是挥舞大刀运动项目,为什么呢?(它的脚长得像刀。)

四、幼儿跟老师边念儿歌边表演。

篇6:昆虫运动会教案

1.在了解昆虫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儿歌。

2.有节奏地看图谱念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

2.昆虫图谱。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课件,初步感知儿歌中的形象。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在草地上有一场特殊的比赛——昆虫运动会。你们都认识了许多的昆虫,来猜猜看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运动会呢?

幼儿猜测,教师依次点击昆虫(蚱蜢、瓢虫、螳螂、蚂蚁、蜻蜓、蝴蝶)

二、结合图片,分析儿歌中昆虫适合参加的比赛项目。

1.运动会上来了这么多的昆虫,除了有运动员,还会有谁?(裁判)你们觉得谁来做裁判最合适?(声音响亮)

教师:知了的叫声特别响亮,就像裁判在吹哨子。

教师结合图谱说“一只知了吹口哨”(两遍,加强句式练习)

2.蜻蜓早就想参加运动会了,我们可以推荐它去参加什么比赛项目?想一想蜻蜓有什么特长呢?

幼:蜻蜓的平衡能力特别好,它能稳稳的保持不动停在水面上。

教师:蜻蜓的平衡能力这么好,我们就推荐它去参加比平衡吧!

“两只蜻蜓比平衡”

3.瓢虫看到了说我也要参加运动会,你觉得瓢虫有什么本领?参加什么比赛最合适?

幼:瓢虫喜欢爬上叶子,吃掉叶子上的蚜虫。

教师边放图片边说:“三只瓢虫比爬竿”。

4.这是谁呀?(螳螂)有几只?螳螂能参加什么比赛呢?

幼:螳螂的前肢像大刀,我们国家的国粹——中国武术,就有一项运动时耍大刀,螳螂的前肢这么厉害,可以比赛大刀。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四只螳螂比大刀”

三、幼儿操作。

1.教师:看看图上还有哪些昆虫也来参加运动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请你们根据数字,找出与它数量相同的昆虫贴在数字后面,完成了以后,想一想它有什么本领?可以参加什么比赛呢?自己试着用完整的话念一念。

幼儿操作。

2.教师:请你们拿着你们的操作卡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四、完整练习儿歌。

1.教师:哪个昆虫的数量是5呢?蚂蚁适合参加什么比赛呢?

幼:蚂蚁能够举起比它身体还要重的物体。

教师:它的力气这么大,可以参加举重比赛(做举重动作)

“五只蚂蚁比举重”

2.教师:数量为6的昆虫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6只(师幼数数)

教师:蚱蜢有什么本领呢?可以参加什么比赛呀?

幼:蚱蜢能跳得很高。能参加跳高比赛

教师:“六只蚱蜢比跳高”

3.教师:美丽的蝴蝶也来了,它在运动会上会做些什么?它要给昆虫们做啦啦队,喊加油呢!

教师:“七只蝴蝶来跳舞”

4.其实我们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连起来念,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了,名字叫“昆虫运动会”(出示儿歌名字)。

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好吗?

5.教师:这一次,老师帮你们指着图片,小朋友念,有没有信心呀?

6.教师:小朋友们!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啦!老师要来当一回广播员,让其他的昆虫都来为运动员加油!(教师示范一遍。)

7.教师:老师念的好不好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播音员?好!让我们跟着圆舞板有节奏地把儿歌念出来。

师幼跟着圆舞板念儿歌。

8.教师:这一次老师想请两边的小朋友合作,这一边的小朋友念前半句儿歌(一只知了),这一边的小朋友就把后半句(吹口哨)念完,老师来做指挥,好吗?

幼儿分角色念儿歌。

5.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休息的时候你们可以把你们认识的别的昆虫也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再把我们的操作卡也放到阅读区里,和好朋友一起念一念,好吗?

附儿歌:昆虫运动会

一只知了吹口哨,

两只蜻蜓比平衡,

三只瓢虫比爬竿,

四只螳螂比大刀,

五只蚂蚁比举重,

六只蚱蜢比跳高,

七只蝴蝶来跳舞,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下一篇:曲线运动重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