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关键词: 环境 语言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精选十篇)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篇1

一营造语言氛围, 创设会话环境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英语学科是一门全新的、异质的学科。这里所说的“异质”。

是指英语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 是一门他国文化和他国语言的学科。因为陌生, 从中学生接触它的开始, 起点就有了难度和高度, 因为他们从未经受过英语语言的耳濡目染和习惯熏陶。也正因为社会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对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营造和谐的英语语言氛围、创设良好的英语会话环境对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方面, 老师应该率先为营造和谐的英语语言氛围创造环境条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他们形成科学而正确的英语语言学习方法。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与学生对话, 并且可以经常

提出类似"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的引导性语

句, 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根据各自不同的理想和愿望做出不同的回答和补充, 以带动英语课堂气氛, 营造良好会话氛围。多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对话、英语交流, 表演英语小平、英语小情景剧, 开办英语板报, 贴示英文标语等等。每周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 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会话、自由思想。开展英语知识答赛, 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 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话环境的作用, 使学生在英语语言氛围中不断追求、不断认知, 并自我提高与完善。

在学习方面, 中学生应提高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爱学英语、爱说英语、爱用英语,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只有教师和学生最大程度的互动互融, 才能获得最完美的教学成果。在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同时, 需要你们的有力配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课堂上, 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都尽量使用英语,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用what、why、how搭配的常用询问句式请教老师, 杜绝不懂就用汉语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中式习惯, 培养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化修养和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二打破传统语言习惯, 培养英语语言素养

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 习惯让人不愿意做新的改变。处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 已经有了较强的认知能力, 人生观、世界观都业已形成。而他们的认知, 是建立在长此以往的汉语语言文化环境之上的, 语言习惯也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汉语的传统教育, 潜移默化成一种强大的中式思维习惯和汉语表达习惯。由于西方人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跟中国人有完全迥异的差别, 因此对初学英语语言的中学生来说, 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树立正确的英语语言观念, 培养英语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素养, 既是学好英语学科的首要条件, 也是必要条件。

在学习英语语言时, 要改变传统的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不要用汉语的语法和语序去套英语的语法和语序。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 学生惯用汉语语法和语序去答英语问题, 经常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习惯的养成不能靠死记硬背, 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英语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和操练, 培养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从这种最初的模拟交际到达日后的真实交际, 从而真正掌握英语并自如的运用英语。

三、加强英语语言实践, 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英语学科不仅仅是门教与学的书本学科, 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它包括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演练, 包括整个语言信息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学的英语课堂, 应该优化教学结构, 实现英语语言的"内化"。学习英语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英语, 掌握第二门语言。语言不是简单的说教训练, 而是一种从内而外、体现思想的对话交流型的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增强, 达到课后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一方面, 在课堂内, 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感到书本语言、课堂语言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 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和英语语言产生亲切感, 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进取欲, 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 在课堂外, 英语语言的实践运用需得到增强, 多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沙龙的类似活动。通过这样一种英语交流和英语会话, 英语语言能力强的学生能感受到自信和继续求知的欲望, 能力欠缺的学生也能激发起自己的学习动力, 并能在同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话交流中找出自身的不足, 加强自身的锻炼和改进, 从而更好的进行英语语言实践。

综上, 鉴于语言文化环境对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应该转变观念, 探索建立实践型、实用型、交流型的英语语言课堂, 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包育彬, 陈素燕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艺术》赵双玉<<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创设语言环境提升幼儿口语能力 篇2

创设语言环境提升幼儿口语能力

重视提升幼儿的口语能力,将幼儿对口语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口语教育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口语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这个工具必须在客观的环境中使用,这样才能获得提升.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倬以兴趣进行的,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爱说的语言环境,充分挖掘幼儿的话言潜能.

作 者:吴克芬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抖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1关键词:口语能力 语言环境

创设语言环境 主动学习英语 篇3

一、创设语言环境,感受英语之美

班里孩子们在刚接触英语时劲头可足了,可过了两个星期那股新鲜感一过,学习也就不那么热情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的兴趣特别浓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欲望才最强烈,也越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长久地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每天思考的问题。

小学英语每周只安排三节课,而且我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们除了上课的时候说英语,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少。创设语言环境为我打开了思路,课堂上我们模拟超市购物、餐厅点餐,我尽量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他们说英语。

二、创设情境,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

语言的学习脱离不了具体的语言情境。课前如果有时间我会花点时间把教室精心布置一番,如在教学“long”“short”这一对反义词时,我在墙上贴了许多长短不一五颜六色的尺子,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伊始,播放一些有趣的和主题相关的图片,这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提起来了,那节课,他们学得非常愉悦。

课前我把儿子的玩具一一小汽车、皮球到课堂上。上课时,我采用蒙住眼睛摸一摸的方式让一个孩子摸另一个孩子背对着黑板来猜,同时我教“It is a car. ”“It is a ball.”,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跟着我学单词,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单词。

在教学“fat”“thin”时,我利用孩子们和我的体重差异,来帮助他们理解词义的区别,我先请一位瘦瘦的女孩子上台,我指着她说:“She is thin.”又指了另一名学生,“He is fat。”还让孩子们试着用“fat”和“thin”来形容自己,并且让他们边说边做动作,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非常深刻。

三、自主学习,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

自主学习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做到的,总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教师一定要把任务具体化,把每一个需要他们注意的地方细化让他们知道具体该做些什么。同时我坚持使用课堂用语。刚开始,汉语和英语混合时,后来讲课内容全变成英语。我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随时随地增加孩子们听说英语的机会。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篇4

婴儿习得母语的这种过程被称为Language Acquisition,也被称为the Natural Approach。

借鉴母语习得的有利因素,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更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已经被广泛认可。在非英语的社会环境中,英语教学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室,着力创设更自然、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借鉴母语自然习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从语言性环境(linguistic environment)与非语言性环境(non-linguistic environment)两方面探讨与总结如何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1 创设语言性的环境

英语语言环境与其它语言环境一样,包括语言性环境如教师的语言,与非语言性环境,如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1.1 教师用清晰流利的英文授课为英语课堂营造一种英语氛围

英语教师既是英语课堂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语言示范者和模仿对象,其语言兼备组织课堂、发出指令、进行描述、做出评价等功能。这些语言贯穿整堂课,是课堂的一部分,教师用清晰、易懂的英语流利表达出来,能为整个英语课堂营造一种英语氛围。有效的英文表达推动了课堂活动,增添了学生的听力输入,而且能很自然地带动学生用英语表达。以考勤为例,我们可以将这个课堂环节变成一个有效听力输入与口语练习活动。

Teacher(T):Ok,let’s call the roll,let’s call the register.Is everyone here?

Students(Ss):No.

T:Who is not here?Who is absent?

Ss:Tom.

T:Anyone know why Tom is absent?

S:…ill…

T:Oh,he was ill,right?Thank you.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限制,教师可以选择全英文授课或加入部分母语帮助理解。鼓励学生用英文作出回答,如果学生用母语作出合适的回答,也应视为有效回答,至少学生听懂了问题。

此外,教师对于同一话题或同一环节的表达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如问天气,what’s the weather like?/How is the weather?/Did you watch the weather report?/Is it sunny today?适当的变化,学生能够在原来已经掌握的句型基础上明白新句子,并且会根据问题变化,调整自己的回答。

1.2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应用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发出英文指令,学生执行指令。这种方法首先由James Asher(1977)提出,被称为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

《基础英语I》Unit 14 Health and Body Care中有一个环节是认识身体部位,简单的带读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执行指令,师生之间能积极互动起来。

T:Now let’s play a game.Let’s play a game about our bodies.You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and do as I said.Listen and make gestures.

T:All of you,stand up!

(ss make response)

T:Clap your hands!

(ss make response)

T:Roll your hands!

(ss make response)

T:Shake your head.

(ss make response)

T:Nod your head.

T:Bend your body and…touch your toes.Toes!

T:Straighten up and…touch your nose.Nose!

T:Tap your shoulders.

T:Tap your knees!

T:Wash your face!

T:Brush your teeth!

T:Raise your left hand!

T:Turn around and take a bow!

在发出上述指令后,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能做出相应的动作,那么教师可以继续下面的指令。否则,老师可以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来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指令的含义。在学生已经熟悉这些指令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小组间由学生自己完成发出指令与执行指令的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局限于“听指令,做动作”的活动,“听英语,画图画”,“听英语,做手工”都可以灵活运用。

TPR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集中精力去听明白指令并作出动作的过程中,几乎忘记自己是在学英语。教师能直观了解到学生理解与否,教师能适时作出调整。

1.3 播放英文视听资料,呈现英语文化

接触英语语言国家文化最方便、直观的方式之一就是播放视听资料。英文歌曲,英文电影,国家地理视频,商务视频都是可利用的资料。用作课堂学习的视听资料需要经过教师的挑选,其难度,内容要与学生的水平相当。丰富的英文视听练习,让学生了解了英语应用的真实环境,听到了地道的英文(不局限于英语教师的口音),了解了其语言文化环境。

2 创设非语言性的环境

2.1 教室或语音室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场地,稍加装扮,就能让它们英语氛围十足

如在教室里开辟英语张贴板,教师先准备主题(比如节日),制作工作任务表。集思广益,列出学生所说的节日,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然后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节日,领取自己的工作任务表,要求学生在所选的节日来临前一周布置好张贴板。教室里面就多了一块多姿多彩的英语园地。在选取主题时,教师可紧随学生的兴趣,可以是旅游经历,喜爱的明星,广州的景点或美食,或者是最喜爱的电影,等等。无论选择哪个主题,要求图文并茂,英文文字部分要尽量简短易懂,生词要求标中文含义。

语音室一般英语课专用,在语音室张贴英文名言警句并由教师和学生经常更换,也可以张贴学生在英语课堂活动的照片,也能让语音室“英”味十足。

2.2 实物、图片能创造出“此时此地”的环境

实物,尤其是与主题相关的实物组一被呈现出来,能立即带动学生进入情境。从心理上来说,学生更愿意谈论"here and now(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在《基础英语II》Unit9 Products一课中,结合课文内容,一系列产品(包括相机,可乐,手机,牙膏,洗发水,奶粉,咖啡,笔记本,手表)展示在大家面前,学生马上进入状态,教师提问一带动,学生就踊跃说出产品的英文名称、品牌和广告语。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为图片展示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当实物展示不容易实现时,图片展示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虽然教室和语音室的空间有限,学生的衣着、发型、文具、通讯工具等都可信手拈来做教学素材;再借助多媒体手段还有学生广泛的认知能力,教师能创造的情景是无限的。

2.3 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完整活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协作完成工作

教师精心设计的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能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在《基础英语II》Unit9Products一课中,当产品认知,品牌与口号认知等环节完成后,学生已经对这个话题熟悉了。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成员之间合作构思一件产品,每组画出或剪出产品的形状;设计产品的标志;设计产品的英文广告词,最后每组展示产品,介绍产品名称与广告语。

每个小组在接到任务书后,会讨论设计什么产品,产品的模样,产品的广告语,标志,然后组员之间会分配任务,有的画产品,有的写广告语,有的画产品的标志,有的负责展示产品,有的负责介绍产品。

各组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员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与展示环节都是有效的语言输出。

教师在布置活动时,不仅要确保具备活动所需的材料与工具,更要确保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难度适中,可以操作。

3 结束语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就是人造一个更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目的是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这个环境互动、交流,从而让语言学习更高效。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单一运用,也可综合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将更高频率地出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助以教师的努力,我们将会营造更自然真实的英语环境,实现英语学习高效率。

摘要: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为外语学习者创设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该文拟借鉴母语习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从语言性环境与非语言性环境两方面探讨与总结如何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母语习得,英语语言环境,语言性环境,非语言性环境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玛丽.斯莱特,简.威利斯.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教学用语及课堂活动指南[M].刘学惠,孟春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唐友军.湘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习得特性及其对当地英语语言环境构建的启示[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篇5

1、内容:我与书是好朋友 目的:让幼儿能够仔细认真的进行阅读。

材料:提供各类书籍,包括图画书、资料性的书、数字的书、童话、儿歌、幼儿杂等,让儿童阅读。

指导要点: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书进行阅读理解。

2、内容:能干的我 目的:幼儿通过各种材料使自己在语言方面有所提高。材料:提供儿歌卡、字卡、图片、提供语言复读机、耳机和故事录音带。曲线板、走迷宫图片、连线图片、文字的拼图、积木、放置笔、纸、本子以及订书机、剪刀等写作工具和材料。指导要点: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有秩序地玩滑梯”和“争先恐后挤滑梯”。以便于幼儿听听、讲讲、议议。

让儿童一面看书,一面听故事。还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欣赏,感受声音的变化、差异。

让幼儿可以去临摹图案、符号,帮助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为书写做好准备。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了解身边的文字。

让儿童书写、剪贴字、制作书。

3、内容:小小魔术师 目的: 通过游戏,区别形近字,发展幼儿视觉辨别能力,识别汉字之间微小的差别,培养幼儿敏锐性、灵活性。材料:

每人一个游戏盒,汉字卡片若干(如:大——太,乌——鸟等)

指导要点:

请参加游戏的幼儿从魔术盒中取出若干汉字卡片,将两个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请幼儿说:我是小小魔术师,我把“大”字加一点就变成了“太”字。变的最多的幼儿可获得“小小魔术师”的称号。

4、内容:歇后语找朋友 目的:

1、了解歇后语

2、丰富幼儿想象,提高幼儿口语表达 材料: 几组歇后语卡片 指导要点:

1、出示歇后语图片,如“猫哭耗子”,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引导幼儿分析猫为老鼠的死而伤心哭泣是假象,引出“假慈悲”。

2、歇后语找朋友,如下: 猫哭耗子——假慈悲 大海里捞针——无处觅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3、请幼儿收集其他歇后语

4、请幼儿创编一些合理的歇后语,并请幼儿为此配上图画。

5、内容:有趣的相反 目的: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反意词。材料:相反的实物、卡片、笔、纸 指导要点:

1、玩手部游戏“轱辘轱辘”,请幼儿找出儿歌中的反义词,并找一个好朋友配合,将每对反义词用动作表示出来。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长长——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2、一幼边说词语边做动作,另幼儿边说边做相对相反的动作。

穿衣服——脱衣服 开门——关门 进教室——出教室 坐下——起立 分开——合拢 手心——手背 向前进一步——向后退一步 动——静

3、看看说说:看图说相反的字: 如:粗——细 胖——瘦 轻——重 方——圆 来——去 快——慢 沉——浮 黑——白 好——坏 冷——热里——外 哭——笑 饱——饿 白天——黑夜 整整齐齐——乱七八糟 认认真真——马马虎虎

4、想想、画画、讲讲。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符号图形表示相反的意思,并大胆讲出来。

(附儿歌)轱辘轱辘 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长长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轱辘轱辘—,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轱辘轱辘五,看谁是个好孩子。

6、内容:翻卡片找朋友 目的与要求:通过翻卡片配对游戏,让幼儿找到生活中相对应的朋友,并能为配对的朋友找到相应的字卡。材料:卡片若干、相应字卡等

指导要点:

1、通过翻卡片游戏,让幼儿能说出图片上东西的名称,并把有一定联系的图片结为朋友,看看谁的朋友最多,那么谁就胜利。(比如手和脚、毛巾和脸盆等)

2、在幼儿熟练玩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将相应的卡片找到相应的字卡,读读认认。

7、内容:小相册 目的:引导幼儿观察相册,说说相册上的人物、地方,故事等等,培养幼儿说话的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材料:幼儿自带照片或相册,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照片等。

指导要点:看同伴或自己的照片或一日活动照片(小时侯、在家、出去旅游等),看看讲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话题,从而更了解自己的同伴,对于孩子熟悉的人和事,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说话愿望。

8、内容:小图书:

目的:通过幼儿自由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材料:各种幼儿喜欢的图书若干。指导要点:

1、幼儿自由选择图书阅读,边看边讲,也可以认认字,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伴或老师。

2、专心阅读图书,记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学讲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9、内容:小指偶

目的:边玩纸偶,边试着边讲简单的小故事。材料:纸偶若干

指导要点:边玩边自编故事,边讲故事,边表演指偶。

10、内容:我喜欢的小动物 目的: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表演关爱小动物的情节。材料:毛绒玩具若干

指导要点:幼儿边说边玩,边引导幼儿设计一些情节。(给小动物喂饭、为小动物洗澡、哄小动物睡觉等)

11、内容:自制图书

目的:根据主题自制图书5——6页,边制作讲述自编故事内容。

材料:白纸若干,蜡笔、水笔等 指导要点:根据主题情节绘画图片,比如春天的主题中,让幼儿绘画孩子们眼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一切变化等,然后根据需要制定成图书。图书大小和页数,都由幼儿自由选择和决定。

12、名称:小舞台 目的:

学习自编故事或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材料介绍

1、小背景舞台。

2、几幅背景图。

3、可选择、可操作的故事玩偶(动物、人物等)

指导要点

先插好背景图,让幼儿选择相应的故事角色边操作边创编故事或复述故事。

13、名称:你、我、他(摆图说话)目的:

1、能自选图片构成故事情景。

2、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兴趣与能力。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小兔、小猫、小狗等动物图片3张,皮球或毽子等图片1张,胸牌1、2、3背景图一张。

2、材料使用:(1)自己摆放实物图片在背景图上,构成小动物玩球等情景,然后说说,如小狗、小猫、小兔三个好朋友一起玩拍球,小狗对小猫说:“我先拍球,我第一,你第二,他第三。”最后根据顺序上各自的胸牌1、2、3。

(2)可任选一动物讲述,玩的顺序可任意安排。

3、教育功能:(1)帮助幼儿完整讲述一件事。

(2)能分清你、我、他,并与序数相对应。

(3)材料重复多次使用,能促进幼儿讲述的欲望,增加幼儿讲述的频率。指导要点:

1、要求幼儿讲述完整、清晰。

2、摆放图片的顺序应与讲述的顺序一致。

14、名称:字图接龙 目的:接龙游戏,复习认读汉字。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制作一些硬纸卡,每张一端为汉字,另一端为图形。

2、材料使用:引导幼儿按图形找到相应的汉字,使卡片一张张连成一条长龙。

3、教育功能;在玩中巩固认识的汉字。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汉字跟图形相连。

浅探英语教学中良好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环境课堂示范课堂活动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64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特定语言环境的支持。否则,机械式习得的语言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就无法很好地运用。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就是例证。英语课程的学科性质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这里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求英语学习不能脱离实际运用这个环节,它既是知识获取的有效途径,又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这里所强调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和“表现自我的空间”无疑就是指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可见,良好语言环境的创设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然而,当下的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语言环境极不理想。一方面,没有外教这样的“行家”亲临指导,更没有英语语言交流的生活需要和语言土壤;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化色彩,使得英语教学在语言的“麻雀式”解剖与应试题型训练中几乎丧失了其工具性功能,以至于英语教学的成效令人忧虑。即使是一些讲得好的老师和学得好的学生,面对真正的英语环境都几乎是失语的,既听不懂,又不能流利交流。近年来,中学英语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对于这种纸上谈兵、高耗低效的英语教学,有识之士提出了降低学科权重的建议,已被教育部采纳,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降低英语分值。

不论怎样,英语仍将是中学学科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才能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语言工具,走出“哑巴”英语的窘境。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一种理想选择。为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英语情境中得到真实的英语语言情感体验,使英语的学习与运用得到良好结合。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语言环境呢?

一、教师的课堂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英语词汇,机械讲解一些英语句型,肢解教材中的语言篇章,强行灌输英语语法知识,反复训练应试题型,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要点讲解,轻交际能力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果是学生费尽千辛万苦,也只会做题,而无法进行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流与语言交际,进而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要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真实语言环境,教师的课堂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实物展示、挂图呈现、动作体语演示、简笔画勾勒等方式方法,充分展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切身体验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大多选取各国的历史人文、风俗地理、民族风情、文学艺术等,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代表性的主流文化内容,采取对话、故事和情景剧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相互交流、互动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主动获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信息,领悟英语的交际魅力。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体验,又能展现学生的个性,还能在这种成功的语言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做到学习与运用的有效契合。

三、开发利用校园课程资源来拓展学用渠道

大多数中学没有外教老师,农村学校尤其如此,让学生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是相当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重视开发利用校园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英语学习与运用的空间。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课堂引入多媒体网络资源,创建开放课题,继续坚持传统的英语教学录音录像带的课堂使用,运用影视文化教学光碟,为学生开展语言互动交流提供舞台;另一方面要拓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让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比如,建立学校英语之角、为校园花草树木标注英文名称、开展校园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课堂英语看图说话、开展英文游戏活动、讲述英语小故事或童话,等等。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展了课外渠道,又实现了学习与运用的有效结合。

总之,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没有现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语言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创设有很多途径,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中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语言环境的窘境就会得到有效改观。

浅析英语口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7

一、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提出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阅读,而且要能听懂常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许多学习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仍无法熟练掌握这门语言,而在印度、新加波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当地居民只要接受过初等教育大都能流利地用英语与英语本族人交流。笔者认为,造成如此分差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问题。正如应用语言学家们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外语学习的环境。”[2]因此,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束定芳、庄智象也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要有一个比较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还能够提供课堂上的“可理解性输入”,以及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动机。[3]

就我国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真实情况来说,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已经高度地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对现实的口语教学综合满意度不高。我们现今的英语口语教学仍以在中学时代被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阅读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词汇量为目标,这仿佛已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文化。而这势必造成大学生学习口语练习兴趣不高、活动参与度不高、消极被动的学习,形成非良性循环。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业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长期受听说法和视听法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认为口语教学就是教几个简单的日常会话。事实上,对话练习根本无法满足交际的需要,许国璋先生在世时常说:“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子,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没有话了,也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4]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现状,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针对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为其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

二、创设良好语言环境的有效途径

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过去我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且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要想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英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环境。

1. 提供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英文电影配音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是文本的,更多时候是有声的。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外语学习者掌握外语的唯一渠道,习得只有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才能产生。[5]正如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运用汉语是因为我们从小在汉语的环境中长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更要求语言环境的帮助。在现今的社会,合适的语言环境是很容易得到的。英文电影不同于课堂上的场景模拟,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声、光、色、像”于一体的立体空间。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语言之外的知识。在配音过程中,通过对影片的欣赏与分析、模仿与表演,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肢,提供了练习听说的良好机会。英文电影中有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加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必然容易接受那些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和感情等要素。这种和学习、生活、感情和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英语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学生在观看电影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同时也掌握了语音、词汇、句型、思维和文化,在语言环境中入乡随俗,从而轻松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2. 创建即时交流的信息平台一网络语音聊天

网络语音聊天是一种即时传递信息的方式,聊天双方通过聊天软件提供的界面,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目前网上聊天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即语言视频与音频聊天。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聊天双方互不见面、身份隐匿、一般不存在功利因素。因此,聊天中学习者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可能与在课堂中的有所不同。网络语音聊天中的学习者完全没有焦虑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遵循的是“寻找快乐“的原则。此外,我国的外语学习大部分都是在课堂里进行的,而碰到本族语者并与之交谈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学习者利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而网络语音聊天却给学习者提供了接触目的语的良好机会。使用网络语音聊天的用户覆盖面广,学习者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在网上碰到本族语者的机会大大增加。聊天过程中,学习者面对的是真实的受众,因为对方关心的是学习者所要传达的意义而非形式。与此同时,学习者对于对方来说也扮演着真实受众的角色,双方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交谈角色是一致的。学习者会在聊天过程中倾注很大的热情,常常会有“乐此不疲”的感觉,在轻松学习氛围中,有效的提高英语的口头交流能力。

3. 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英语角

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仅靠课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说好英语,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英语角的出现,可为学生之间创设平等、自然、宽松、互动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与焦虑的心理,为渴望提高英语口语技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去处。英语角作为学生练习口语,提高英语技能的场所,是创造语言环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组织的英语角每周都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学生在平等、自由地交流、心理压力小,学生没有顾虑,敢于开口讲。学生一旦有了说英语的动力就会尽最大努力展现自己,得到认同时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口语语水平。英语角在中国高校中存在了多年。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

三、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口语教学至关重要。为了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敢于开口讲英语,善于讲英语。教师应当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实践的空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精心设计组织活动,营造自由宽松氛围,完善监督机制,使课堂语言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逐步实现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说为主”过渡,促进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教育资源网:《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一文

[2]韩海霞:《浅析英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期

[3]详见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黄平:《浅析英语教学低效的原因》一文

[4]周侠:大学英语学生口语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5]详见英语教学论文网的论文:《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及其运用策略分析》

[1]Krashen S.P,Terrel T D.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on,1983.

[2]葛岩峰.电影配音: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C].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2003,(3).

[3]李洪.浅谈英语角在口语学习中的作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4]林秋茗.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3,(2).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篇8

一、创设情境, 营造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

1. 布置教室

教师可发动每个学生用英语布置教室, 做到眼中处处有英语, 心中处处有英语。久而久之, 养成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学生们积极主动, 兴趣浓厚, 有的在门上贴“door”, 有的在窗上贴“window”, 有的在墙上贴“I love English”等。在学生的巧手下, 教室瞬间变成英语的海洋。

2. 优化肢体语言, 营造自然的英语氛围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 但学生大多初次接触, 因此教起来不太容易。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 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英语思维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如, 教car时, 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作开车握方向盘状, 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 多种感官并用, 增强记忆;教run时可做跑的动作;教headche时, 可做用双手抱头的动作;教monkey时, 可学猴子玩耍的动作, 等等。

3. 每日一句 (一词)

充分利用学生的展示平台——黑板, 在黑板上每日书写一个英文句子或单词, 让学生记忆。具体操作由学生自行组织, 轮流在黑板上规范地书写一个学过的或没学过但较常用的句子, 在晨会结束时领读几遍,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会读、会用。正如布鲁纳指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 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在心头, 是要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在参与和组织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掌握知识。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渲染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

1. 英语板报亮出你风采

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板报栏上, 可以找到醒目的英语版面, 有优秀英语作业展、英语博士教你学英语、课本剧表演的照片等。每一期的英语板报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剪影及英语学习与宣传的阵地。

2. 英语广播开拓新氛围

每周五上午8:00—8:10, 我校的英语广播“英语王国English Kingdom”, 都会如期与大家见面。这短短的十分钟, English leader (英语领袖) 为全校师生送上精彩的英语节目。有中西方文化介绍、日常用语对话、豆豆释疑、小侦探报告、English singer (英语歌手) 等, 营造了健康活泼的英语学习氛围。

3. 舞台表演展现个性与才华

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短剧、音乐剧等, 在学校的阶梯教室演出。让学生在舞台角色扮演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舞台上, 同学们表演了各种生动活泼的节目, 有“老鼠偷油”“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狼来了”等。其中小红帽、小老鼠、大灰狼、小白兔等形象可爱逼真, 令人难以忘怀。

三、家校合力, 构建浓郁的英语学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合力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形式, 应相互配合, 支持与促进。召开家长会时, 我们对家长进行创设家庭英语环境的培训。

1. 每天听、读英语

在早起后、睡觉前或洗漱时, 放录音给孩子听, 把英语录音当作家里的背景音乐。坚持久了, 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 利用孩子爱看电视节目的特点, 可帮孩子选择适合的英语节目。或给孩子买英语小报、绘本、音像制品等, 让孩子养成爱听英语、爱看英语的好习惯。

2.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小学英语课本内容大多都是对话, 贴近生活, 易于表演, 而表演的过程也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用来交际, 实现能力转化的过程。家长应积极地配合孩子去表演, 陪伴孩子进入一个语言实践的乐园。例如, 让孩子当个小导演, 家长当个演员, 则更能给孩子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摘要:外语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营造丰富的英语环境便是最好的训练。这个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师生和家长付出持久的努力才能成功。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 并且创设语言情境, 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篇9

一、给“游泳者”提供“水”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用英语授课的同时, 我号召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 努力创造和设计英语语言情境。在英语课上, 我组织学生开展课文表演、课文复述等活动, 还经常根据所教内容, 启发和组织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或大家都共同关注的话题。如在课上的前几分钟, 我常会给学生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歌曲, 或给学生听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 有意无意创造英语氛围, 让学生接触纯正的、原汁原味的、地地道道的英语。学生愉快地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有时我会根据听力材料抓住主题, 给优秀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来一段即兴演说, 或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尝试英语辩论。虽然有难度, 但这的确是学生愿意参与、愿意挑战的。这样就可以让尖子生有事做, 学困生也闲不着。再如, 语法经常让学生感到头痛、枯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尝试让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进入课堂, 发挥作用。如在复习让步状语从句时, 讲到“no matter+疑问词和疑问词+ever”的区别时, 我引用Right here waiting中的歌词。“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am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在欣赏完优美动听的歌曲后, 趁机点明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 锻炼了学生的语感,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做到了让游泳的学生有“水”可游。

二、让“游泳者”自己找“水”

我采取先学后教的授课思路, 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预习教学案自主预习, 从而在课堂上可以实现有准备地听课, 主动地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课堂结构, 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 实现了从“教为主宰”到“学为主体”、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被学习”到“要学习”、从“个体学习”到“互助学习”的转变,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效益。再如, 在学习“Life in the Future”时, 有学生主动从网上下载关于未来生活的搞笑动漫作品“Kids in3000”, 我就让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 并让学生以“imagine your life in the future”为话题用英语描绘自己的未来生活。这节“另类”的英语课学生们上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他们沉浸在这种学习中, 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学生走在前面, 教师走在后面”。学生先感受和体验, 教师作为他们的后援跟在后面, 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必要和适当的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带一带、推一推、帮一帮、激一激 (姚献民2011) 。游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水”, 学得有劲头、有甜头、有奔头。

三、让“游泳者”在“水”里快乐地游

在水中添加点幽默“作料”。这种“作料”让课堂生机盎然, 回味无穷。如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恰当表现以及不良言行与状态, 我也经常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 教育他们, 尽量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有一段时间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于是我和学生谈到英语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苹果, 医生远离我) 改为“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每天玩苹果, 学位远离我) 。以此来教育学生响应学校提出的“拒绝手机, 远离网吧”等28字箴言。同时又把近期流行的网络段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盗其QQ, 封其微博, 收其手机, 夺其电脑, 使其无所事事, 所以专注学习, 考试不挂科也。”翻译成包括最近学习过的知识点和句型的英语小句子, 并用红色标出, 以示重要。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又重温了诸如“be about to do, take sth.by force,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do, devote sb.to doing, without difficulty”等知识点。最为重要的是, 这种幽默极好地教育了学生。

四、给“游泳者”加油鼓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鼓励。例如我教学生这样理解impossible (不可能) ———I’m possible (我是可能的) , 激发奋斗力量, 促进学生走向成功。我相信, 对于学生, 我们无论怎么去鼓励赞美都不会过分。我用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每节课表扬当天作业写得认真的, 正确率高的, 有进步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每次测试表扬总分高的, 各题单项得分高的……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没有抛弃他, 只要他努力, 只要他进步, 只要他闪光, 我就能看见 (吴莹莹2010) 。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幸福既可外求, 也可内取。我从内心深爱并享受着我所选择的这份给我带来幸福的职业。在我的心中, 学生是在水里游泳的鱼儿, 教师就是为鱼儿完善鱼鳍的人。我愿意通过努力当好这样的人, 也愿意周围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

参考文献

吴莹莹.2010.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OB/OL].www.wenkul.com

浅探英语教学中良好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10

然而,当下的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语言环境极不理想。一方面,没有外教这样的“行家”亲临指导,更没有英语语言交流的生活需要和语言土壤;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化色彩,使得英语教学在语言的“麻雀式”解剖与应试题型训练中几乎丧失了其工具性功能,以至于英语教学的成效令人忧虑。即使是一些讲得好的老师和学得好的学生,面对真正的英语环境都几乎是失语的,既听不懂,又不能流利交流。近年来,中学英语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对于这种纸上谈兵、高耗低效的英语教学,有识之士提出了降低学科权重的建议,已被教育部采纳,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降低英语分值。

不论怎样,英语仍将是中学学科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的中 学英语教 学现状,必须改进 教学模式,才能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语言工具,走出“哑巴”英语的窘境。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一种理想选择。为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英语情境中得到真实的英语语言情感体验,使英语的学习与运用得到良好结合。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语言环境呢?

一、教师的课堂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英语词汇,机械讲解一些英语句型,肢解教材中的语言篇章,强行灌输英语语法知识,反复训练应试题型,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要 点讲解,轻交际能力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果是学生费尽千辛万苦,也只会做题,而无法进行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流与语言交际,进而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要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真实语言环境,教师的课堂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课堂 上,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实物展示、挂图呈现、动作体语演示、简笔画勾勒等方式方法,充分展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切身体验

现行高中英语教 材,内容大多 选取各国 的历史人文、风俗地理、民族风情、文学艺术等,教师可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代表性的主流文化内容,采取对话、故事和情景剧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相互交流、互动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主动获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信息,领悟英语的交际魅力。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体验,又能展现学生的个性,还能在这种成功的语言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做到学习与运用的有效契合。

三、开发利用校园课程资源来拓展学用渠道

大多数中学没有外教老师,农村学校 尤其如此,让学生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是相当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重视开发利用校园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英语学习与运用的空间。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课堂引入多媒体网络资源,创建开放课题,继续坚持传统的英语教学录音录像带的课堂使用,运用影视文化教学光碟,为学生开展语言互动交流提供舞台;另一方面要拓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让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比如,建立学校英语之角、为校园花草树木标注英文名称、开展校园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课堂英语看图说话、开展英文游戏活动、讲述英语小故事或童话,等等。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展了课外渠道,又实现了学习与运用的有效结合。

总之,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没有现实 的社会生活情境,语言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创设有很多途径,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中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语言环境的窘境就会得到有效改观。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特定语言环境的支持。如何改变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语言环境不理想的状况,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值得教师去探索的。教师的课堂示范、课堂活动设置、开发校园课程资源都是有效办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环境创设培训心得 下一篇:环境创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