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不寐79例

关键词: 针刺 不寐 不得 病症

不寐亦称失眠, 或“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我们采用针刺、中药相结合方法, 治疗不寐79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 我院门诊患者79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53例, 年龄19~72岁, 病程最长的为20余年, 最短的为1个月。均经西医治疗未获良效。

1.2 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

(1) 临床资料收集:临床表现、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 (3) 特殊检查:心电、头CT、电子胃镜。

1.3 中医分型

(1) 心脾两虚:梦多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 (2) 阴虚火旺:稍寐即醒、或虚烦不眠、心悸、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或有梦遗、舌质红、脉细数。 (3) 痰热内扰:睡眠不实、心烦不宁、或时醒时寐、或噩梦纷纭、胸脘痞满、痰多、头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4) 肝郁化火:烦热不寐、性情急燥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小便黄齿、舌红苔黄、脉弦数。

1.4 治疗方法

1.4.1 汤方组成

枣仁2 0g、柏子仁15 g、合欢皮12 g、远志12g、茯神12g、五味子10g;辨证加减:心脾两虚:党参12g、黄芪12g、白术10g、当归10g;阴虚火旺:熟地12g、玄参12g、麦冬12g、黄连5g;痰热内扰: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5g;肝郁化火:龙胆草10g、牡蛎20g、黄芩10g、香附10g。每天1剂, 水煎服, 7d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注意饮食, 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1.4.2 针法选穴:主穴:太阳、三阴交、内关、神门;配穴:心脾两虚:脾俞、心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大陵、太溪、太冲;痰热内扰:中脘、丰隆、厉兑、隐白;肝郁化火:行间、足窍阴、风池。

操作:采用直刺, 以“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为原则, 施捻转、提插补泻手法, 肢体部穴位以得气为度, 留针30min, 每天1次, 7d为1个疗程, 疗程间隔2d。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症状消失, 睡眠正常, (睡眠时间持续8~12h) 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 睡眠基本正常 (睡眠时间持续6~8h) 为显效;症状虽有缓解, 但睡眠时间小于5h为无效。

2.2 结果

本组病例79例中, 治愈68例, 治愈率86%;显效11例, 总有效率100%。一疗程治愈56例, 二疗程内治愈20例, 三疗程以上治愈3例, 年龄偏大, 病程长者则疗程长。

3 讨论

不寐一症, 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渡、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 阳不入阴而形成不寐。早在《内经》就有“不得卧”“目不暝”等记载, 并认为其病机在于胃气不和与阳盛不入于阴。《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金贵要略·血痹虚痨》有:“虚痨虚烦不得眠”的记载。《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知矣。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 无邪者皆虚证”。明确地提出以邪正虚实作为本病辨证的纲要。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 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故不寐之证, 虚者尤多。临床辨证, 首先要明确本病主要特征为入寐艰难, 或寐而不酣, 或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 或整夜不能再寐。其次要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 责在心脾肝肾, 实证多因肝郁化火, 食滞痰浊。本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 以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立法, 自拟汤方, 辨证加减, 结合针刺治疗, 虚者补其不足, 益气养血, 滋补肝肾;实者泻其有余, 消导和胃, 清火化痰。虚实夹杂者, 应补泻兼顾为治。取得较好疗效。方中枣仁甘酸性平, 归心肝经, 既可宁心安神, 味甘又兼可滋养心肝阴血, 具有标本兼治的双重作用。故为治阴血不足之心神不宁之要药。柏子仁有宁心安神及养阴血的双重作用, 配伍使用增强滋阴养血安神之功。合欢皮兼有解郁之效, 善治情志不遂、忧伤郁闷所致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远志除宁心安神外, 其辛开苦降, 又可以化痰开窍, 用于有痰浊闭阻之证。茯神宁心安神又补中健脾, 善治气血亏虚, 心神失养兼水湿痰浊之心神不宁。五味子既能补益心气, 又能滋养心肾, 善治心气不足之失眠。辨证加减, 标本兼治, 诸药配伍, 共具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之效。结合针刺疏通经络、调整阴阳, 使气血调和, 阴阳平衡, 脏腑功能得以恢复, 神安则寐。此外, 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 睡前忌烟酒、浓茶, 每天适当运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疗效更佳。

摘要:不寐亦称失眠, 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辨证虚实皆有, 但以虚证居多。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立法, 虚者补其不足, 益气养血, 滋补肝肾;实者泻其有余, 消导和中, 清火化痰。运用针刺中药相结合治疗, 以达到气血调和, 阴阳平衡, 神安则寐。

关键词:不寐,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针刺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高维摈.神经病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杨甲三.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张伯叟.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张廷模.中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一什么百什么的成语 下一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治疗49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