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提纲

关键词: 为行 上定 筹设 洛阳

论文题目:民国时期“洛阳电厂”研究(1933-1937)

摘要:1932年淞沪抗战失利后,国都南京的安全受到威胁,国民政府遂决定迁都洛阳,并在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定洛阳为行都,期间筹设新都电厂,但因开办经费等问题,便不了了之。还都南京后,实施行都洛阳繁荣计划,对其进行积极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要务即是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以增强洛阳地区的军事力量。为供给洛阳军分校教育生活用电及社会公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委托建设委员会代为主持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电厂(简称“洛阳电厂”)。国民政府决定建设电厂后,建设委员会委派相关技术人员赴洛实地查勘并选定电厂厂址,设置建设委员会代办洛阳电厂工程委员会(简称“建委会代办洛电工委会”)以及驻洛办事处专门负责“洛阳电厂”的建设事宜,后经厂房建筑、发电机器安装、杆线布置、检验调试机器等工作,至1935年4月底正式发电。为保证顺利的开展各项生产工作,“洛阳电厂”订购先进的发电设备、选用优质的煤炭;在对外业务管理中,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使电厂在日常的安装于维护、供电工作中有章可循;此外,电厂的营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以上较为灵活的营业方式,洛阳电厂的绩效状况渐趋良好,电厂的电灯与电力用户、发电与销电度数、营业额均呈增长态势。洛阳电厂是近代洛阳地区第一座军界官办的公用发电厂,其设立推动了洛阳军事、煤炭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近代化。作为省内屈指可数的现代化电厂之一,是民国时期河南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抹亮色。

关键词:“洛阳电厂”;筹建;运营;社会影响;发展局限

学科专业:中国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 难点与创新

五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洛阳电厂”筹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1932年之前洛阳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国民政府迁都洛阳与“洛阳电厂”的规划

一 行都电力建设规划

二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的设立

第二章 “洛阳电厂”的筹备与建设

第一节 建委会代办“洛阳电厂”工委会的成立

第二节 “洛阳电厂”工程设计与厂址勘定

第三节 “洛阳电厂”的工程建设

一 电厂设备与装机工程

二 线路设备与布线工程

三 土木工程

第三章 “洛阳电厂”的运营

第一节 电力生产

一 引进先进的发电设备

二 选用优质煤炭

第二节 “洛阳电厂”的管理

一 行政管理

二 安装与维护

三 供电管理

第三节 绩效状况

一 电气业务的扩展

二 发电及销电度数的增长

三 营业的收入与支出

第四章 “洛阳电厂”的社会影响及发展局限

第一节 社会影响

一 推动了洛阳地区工业的发展

二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发展的局限性

一 发电设备依赖进口

二 深受抗战的影响

三 社会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数字城管现状分析 下一篇:用电安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