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精神病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当中,伴发糖尿病的病例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对于伴发糖尿病的精神病人来说,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无疑是拯救病人生命质量的必然措施。该文对50例住院精神病人伴发糖尿病的精神症状、血糖水平、病程、治疗依从性等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作了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精神病人合并糖尿病共50例。其中男患者29例,占58%,女患者21例,占42%,年龄在20~61岁,其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30例,占60%,情感障碍性精神病20例,占40%。入院时病人空腹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者有29例,占58%,入院时血糖便高于正常者21例,占42%。
根据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空腹静脉血糖≥7.8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2]。
1.2 方法
总结其精神症状、血糖水平、病程、治疗依从性等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
1.2.1 饮食干预
对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糖尿病病人,要想达到有效的饮食控制,护理工作是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边不断对患者进行说服教育,强化危害性,另一边护理各班次均要做到细心观察。一方面勤动口提醒患者勿贪食、多饮、私藏偷吃食物,另一方面勤动腿巡视患者的行踪,有无进行饭后活动,有无躲于偏僻处睡觉的现象,必要时专人看管,强制执行定时运动。同时要将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反馈给医师,以便其综合血糖水平,调整服用降糖药的用量。
1.2.2 心理护理干预
对待精神病患者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着重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及有效防治措施。对病人拒绝吃药,并因为吃不饱而出现反抗暴力行为的,要给予治疗同时,详细解释做心理疏导,对有消极行为的也要,做好疏导工作,协助病人控制情绪。
1.2.3 精神症状的控制
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障碍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详实记录并反映患者的精神症状,熟练掌握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适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1.2.4 降血糖药物护理
在服用降血糖药物时,护理人员要亲眼见到患者服下药物,避免患者不遵照医嘱私藏药物。对反抗拒绝的,可采用心理疏导,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
2 结果
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症状不突出,常常被精神症状所掩盖,也有被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副反应所掩盖,因此常常被忽视。在治疗上精神病人的依从性差,大多数需要采取强制性的饮食控制措施。护理上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精神疾病的状态,采取不同方案的监护及护理措施。
3 讨论
精神病病程越长,伴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这与人的胰岛功能根据年龄的增长而开始减退,加之精神病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或伴随糖尿病及葡萄糖耐量异常有关[3]。临床中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常常被精神症状所掩盖,也有被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副反应所掩盖,因此常常被忽视。
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差,由于患者有精神障碍,对事物的认知有偏差,不能正确对待事物,客观反映自己的躯体疾病,所以精神科护士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做到心中有数。该组病例仅9例(18.0%)尚能配合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其余病例依从性差,尤其对节制饮食不配合,常常出现抢食、偷食,产生或加重被害妄想,发生冲动、毁物或拒药行为,分别采取单独进食、约束等方法,并配合疾病宣教后。在给患者口服降糖药时,一定要掌握准确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恶心,食欲不振,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如果注射胰岛素治疗时,还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有无低血糖反应,有无注射部位的感染倾向。该组50例患者大部分的空腹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总之,护士在护理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病人时,加强饮食管理与行为干预十分必要。对护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和周密,监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情况。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加之优质的护理措施是治疗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重要方法。
摘要:目的 对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诊治的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共50例,总结其精神症状、血糖水平、病程、治疗依从性等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患者,常常被精神症状所掩盖,在治疗上精神病人的依从性差,大多数需要采取强制性的饮食控制措施。护理上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精神疾病的状态,采取不同方案的监护及护理措施。结论 对精神病人要定期查空腹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护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和周密,监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情况。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加之优质的护理措施是治疗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重要方法 。
关键词: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护理,血糖监测
参考文献
[1] 江琴普,王立伟,崔英姬.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J].上海精神医学杂志,2012,13(4):42-43.
[2] 何戎华.糖尿病现代诊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2.
[3] 黄秀兰.糖尿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9):55-56.
相关文章:
侧钻井修井施工问题分析及预防02-10
探讨脾脏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与治疗02-10
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分型与IgE、CD3、CD4相关性的临床研究02-10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30例护理体会02-10
50例肛瘘患者整体护理体会02-10
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有02-10
小儿重症肺炎50例血糖变化的临床价值分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