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共同体的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模拟 电路 专业 课程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根据电子元件与电路分析理论设计具体的功能电路解决现实问题。课程不仅涉及元件特性、电路分析计算等理论知识, 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设计、制作具体电路,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设计、选型、焊接、调试等实践操作能力。

尽管师生都了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学习难度大, 挂科率较高, 即使掌握了基本的理论, 也很难与实际应用场合联系起来。这些不仅和课程内容知识点多、散、碎、专业性强等课程特点有关, 还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关,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由于课程内容知识点多, 且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往往选择信息传递量最大的讲授法, 学生对新知识只是被动的灌输和短时记忆, 没有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内化, 无法形成长时记忆, 更别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 (2) 进度安排统一, 不尊重个体学习差异:在许多大班教学中, 尽管教师会根据掌握到的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对既定的课程进度进行微调, 但这种调整也是统一的, 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习者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建议,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课堂真实性不够, 学习愿望不足:学习情境和学生学习愿望的真实性程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1]。课堂上的学生在学习教师所布置的资料时, 则往往感受不到真实的个人愿望, 更感受不到迫切的需求, 尤其是面对传统理论教学中大量例题习题练习, 学生会对学习的意义产生疑惑。因此, 提高课堂的真实性对提升学生学习愿望、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4) 师生互动有限, 学习效果反馈不及时:仅能通过简单的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了解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不仅单独存在, 还相互影响, 例如授课内容多, 教师采用讲授法, 必然减少师生互动, 使教学效果无法及时反馈, 教师只能按照统一的进度来组织课堂, 学生的个体状态无法被兼顾, 学习愿望无法被满足, 将进一步阻碍师生的互动, 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恶化, 课堂教学进入非良性循环。因此, 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从以上几个方面重新组织课堂, 打破非良性循环, 对构建新型生态课堂至关重要。

二、在线共同体的内涵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将社会学领域里的共同体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理论。杜威认为对学习者而言, 学校里最大的浪费是他不能运用他在校外所学的东西;另一方面, 也不能把学校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共同体不应该是一个孤立的世界, 相反它应与社会的其他方面整合在一起, 在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协作获益的同时, 鼓励他们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本身。”[1]。

近年来, 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络已经成为联系他人、传播信息的最广泛便捷的方式, 影响了整个社会生活,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为建立与社会深度整合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创造了新的可能。在线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 (包括教师、专家、辅导教师、其他学习者等) 通过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在线学习团体[2]。在共同体中, 学习者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与其他社会成员实现即时或非即时的交互, 在参与真实学习活动时获得一种真实的学习结果,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认知策略[3]。学习者是共同体的创建者、目标制定者和组织者, 是学习共同体的中心, 每个学习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愿望, 筛选需要的学习信息, 确定学习进度, 甚至选择共同体成员,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过程, 而是真实的社会活动。

在线学习共同体在与一些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则尤为有效, 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以及基于设计的学习, 这也给课堂教学组织者建设生态课堂提供了启发和思路。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 学习者合作解决由驱动性问题带来的难题;在构建主义学习中, 通过共享发现、建构彼此的观点, 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活动时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基于设计的学习中, 学生共享设计理念, 征询意见, 建设性地批判他人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他们自己的学习任务中考虑其他学生的意见[1]。

三、基于在线共同体的模拟电子技术生态课堂建设

本文以在线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存的教学困境,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共同体的生态课堂, 包括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4,5]。

(一) 准备阶段

搭建在线共同体的网络平台, 为开展生态课堂提供技术支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元件识别、电路分析、电路设计、电路制作和调试等方面的能力, 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学习愿望和目标应有所区别, 因此在准备阶段需要学习者根据课程要求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本文选择雨课堂作为网络平台, 该平台基于学生经常使用的微信环境, 操作简单易学, 交互信息获取及时方便。教师在准备阶段需将课程相关资源上传至雨课堂平台。

(二) 组织阶段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将模拟电子技术学习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设置成多个项目, 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到项目中, 每个项目都按照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设置多个情境任务,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上传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者获取学习任务单后根据任务要求自行组建学习共同体, 分配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 尽量保障情境任务的真实性, 以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基础的学生根据情况制定完成方案和实施目标。

(三) 实施阶段

学习共同体组建完成后, 可在网络平台上获取相关支持信息和其他成员共享信息, 与老师实时交流互动。教师在网络平台关注学生学习进展, 在线上或在线下的课堂上及时提供脚手架支持。在线共同体的存在, 让教学交互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时间和空间上, 师生的交流更加深入便捷。

(四) 反馈评价阶段

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后, 需进行总结和汇报, 这样的反思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者的成长亦由此而来。区别与传统的课堂评价, 在线共同体可支持学习者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评价内容上, 除了对学习任务结果的评价, 还增加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评价[5]。

四、总结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本文将在线学习共同体理论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际教学中, 旨在通过交互性和真实性更强的学习情境,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构建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对解决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困境, 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和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分析了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师生互动不良等问题, 结合在线共同体概念和基于项目、建构主义和设计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以雨课堂作为网络平台, 采用项目驱动, 构建真实性强的教学情境,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共同体的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生态课堂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在线共同体,生态课堂,项目驱动

参考文献

[1] 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523-537.

[2]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 2005 (8) :33-35.

[3] Candice R. Stefanou, Jill D. SalisburyGlennon. Developing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through an undergraduate learning community[J].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 2001 (5) :77-97.

[4] 郭永志.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8) :55-59.

[5] 郭玲玲.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在线学习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 (11) :79-8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新苏南模式 下一篇:温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