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政府考察团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考察(精选2篇)
篇1:乌当区政府考察团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考察
乌当区政府代表团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考察
8月13日,由乌当区政府副区长李朝阳、区委副调研员杨琼芬率队的政府代表团一行考察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
县人大副主任李刚、县农业局局长冉启权、米箩乡党委书记谢寿阳、县园区办相关人员陪同考察。
乌当区政府代表团一行实地参观了园区核心区观景台、观光步道、风雨桥、农业生态体验馆、采摘大棚、接待中心、百亩荷花池及垂钓区等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及鸿源、华荣、润永恒猕猴桃基地和猕猴桃产学研基地等。在仔细听取农业园区项目介绍的同时细心询问园区规划、猕猴桃种植、经营主体、主要做法、项目理念等相关情况。代表团一行纷纷表示园区经营模式、土地流转模式均走在全省前列,较好地保障了群众、合作社和企业的利益,值得借鉴推广。
篇2:乌当区政府考察团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考察
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工作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现将园区工作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3年,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已经完成高标准种植业基地2.68万亩,2.68万亩已经由水城县绿产中心等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园区入驻企业18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家;园区现有农民合作社24家,促进“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园区现有水城猕猴桃地理标志登记证书1个,无公害农产品证书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4个。
根据《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水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水委办字[2013]116号)文件要求,园区已经配备农技人员11人。2013年,园区共培训农民从业人数400人,占2013年目标任务170人的235.29%。根据六盘水市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水城县米箩园区15条通村水泥路竣工验收会议纪要》,2013年米箩园区道路计划里程为133.5KM,实际验收里程为142.5KM。2013年,园区已建成渠道16.55KM,已建管道216.3KM,灌溉面积达到23191亩,设施农业面积32660.7亩,21000m的塑料采摘大棚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所属的米箩乡、猴场乡的办公区宽带及所有行政村的电力线路和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园区投入与效益
2013年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现已完成投资4.06亿元;2013年部门整合资金用于园区建设的资金为2.87亿元,园区已经完成融资贷款1.01亿元,正在申请融资贷款1.59亿元。
2013年园区总销售收入为2.82亿元,占2013年目标任务2.8亿元的100.64%;总销售利润0.96亿元,占2013年目标任务0.95亿元的100.74%;农民人均纯收入8840元/年,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0元/年的161.02%,示范带动全县农民人数2.95万人,占全县农民人数80.97万人(2012年数据)的3.64%。
二、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水城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其
2他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部办委局主要领导和涉及乡党委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县领导和部门挂帮园区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农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和调度园区建设日常工作。同时成立水城县米箩园区管委会和猴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分别由副县级领导任管委会主任,涉及乡党委书记、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水城县绿产中心负责人任副主任,县乡有关部门人员任成员,经过水城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解决15万农业园区办公室办公经费,并且园区办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根据《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水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水城县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考核及奖惩办法(试行)等>的通知》(水党办发[2012]34号)文件精神,园区已经出台了保障建设用地、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成立了水城县兴业担保有限公司作为园区融资担保机构,由贵州水城县宏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代表县政府开展项目开发、项目投融资、项目建设管理、项目代建和资产管理等工作。
2013年,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7个,签约资金达15.6亿元,现已到位资金6.55亿元。
(三)搭建技术支撑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 一是建立猕猴桃产、学、研基地,由市分管农业的市长和市农委的主要领导担任基地负责人,聘请省农业技术有关专家及市农委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基地学术带头人;引进猕猴桃优良品种10个,完成优质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园120亩,优质种苗繁育30亩。二是组织全县50余名中级以上农艺师组建园区技术服务工作组,重点支持、服务农业园区建设。三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加强应用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户的培训,共开展园区技术人员培训1500余人次,培训农户1200余人。四是充分利用中央农机具补贴优惠政策,在省农委的帮助下,委托省农机化设计公司对园区进行了农机化喷、滴灌设计,解决基地建设的肥水科学管理,提高园区机械化使用率和园区建设的效率。五是为满足园区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9名硕士研究生签订就业协议,现有4名农业硕士已到园区工作;市人民政府与科学院武汉所共同建设的人才基地有关工作准备就绪。园区已经申请1个实用新型专利。
(四)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顶层设计
为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县委县政府委托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上海国黔设计公司、云南农业大学、贵州农机研究院借鉴国内外农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导则》和《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完成了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在规划设计方面,突出主导产业,配套实施蔬菜、杨梅、红梨和养殖业、农产品物流、加工等产业,集生态旅游、民族传统文化、休闲观光等于一体,以物流促进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产业互补发展及农业产业多元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整个园区规划充分体现了生态性、实用性、前瞻性、示范性的统一。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六枝工矿区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等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的批复》(六盘水府复[2013]100号)文件,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审查通过。根据《省农委关于水城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的批复》(黔农委函[2013]32号)文件,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已经由省农委审核通过,并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三、取得成效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园区基础设施摆在最突出位置,以水、电、路、通讯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类投资已建成标准果园喷滴灌工程、园区土地整治、河道治理、小农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配套设施。
为多渠道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提升旅游观光功能和综合生产能力,在园区核心区已建成农业生态体验馆6300平方米,百亩荷花池及垂钓区,投放鱼苗6000斤,采摘大棚21000平方米。停车场、景观台、风雨桥、公厕等配套设施已完成,生态体验区铺设草坪约40000m,种植春娟、三角梅、红继木苗、金叶女贞等观赏型苗木近10万株。园区内已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一座,气调保鲜库2座,总容量达1000吨,保证猕猴桃果品的仓储及供应。
为使园区建设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建设同步推进,以米箩乡倮么村为重点,着力打造省级和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申报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按照布依文化风格,实施特色民居改造500户。按照“一带六区十节点”(一带:即巴浪河景观带;六区:即大棚展示区、亲水活动区、农业体验区、民族风情区、艺术花海区、入口综合区;十节点:即农业生态体验馆、接待中心、百亩荷花池、十里花道、观赏鱼池、布依特色村寨、采摘园、湿地雨水花园、渔人俱乐部、千米花坡)的规划,着力加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现已建成布依风情园、文化观景长廊、基地大门、休闲农庄;园区40公里的主干道已种植三角梅、刺梨、桂花等精品植物,观光步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种植养殖、生
2态农业示范、新农村建设、民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布依风情小镇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园区。
(二)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促进观光农业
以倮么为核心,以特色猕猴桃产业为依托,已引进2家公司实施休闲观光度假园区建设,其中锦洋公司在阿訇组流转土地500余亩,以特种养殖(已养殖天鹅200只)、精品水果种植、休闲度假山庄打造等为一体,在米箩东大门打造现代休闲观光度假农庄;重庆君豪公司及县农投公司合股征地400余亩,打造集古树、古建筑、布依民居参观、农业生态体验馆、荷花池、鱼池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同时对新发、季家岩等4个组500余户房屋集中实施布依风格民居改造和村庄整治,打造民族风情村寨。实现核心区内可看、可住、可玩、可吃、可购和可带的休闲旅游模式。
(三)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万亩猕猴桃精品果园建设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已引进华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长丰绿色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恒丰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猕猴桃种植,分别在猴场乡补那、红星、格支和米箩乡倮么、草果和俄戛等村发展猕猴桃近三万亩,华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凉都果蔬公司猕猴桃园已挂果,产品已投放市场。
(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配套产业
截止目前,在园区适宜区域已种植茶叶1万亩,科技杨梅1万余亩,分散种植核桃1万余亩,季节性蔬菜0.8万亩,艳红桃、李、梨、葡萄等特色果品8千余亩,提高了坡耕地和荒坡的利用率,发挥了园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科技杨梅、桃、李等水果已成为园区的又一特色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园区整合资金少,融资建设成效不明显;二是统计监测工作还不够到位;三是园区效益不显著,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招才引智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较少;五是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和开发能力弱。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支撑平台建设,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对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信用担保,做好园区融资贷款工作。
2、建立完善园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体系,成立技术服务指导中心,重点解决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
3、鼓励园区及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入股、合作,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各种类型的专业化经济组织,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和认证。
4、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高度重视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相关文章:
品味威尼斯水城02-15
可爱的宝贝水城二年级优秀作文650字02-15
生态水城02-15
适合小学生歌曲100首02-15
六盘水市水城县“三举措”推进“三变”改革02-15
水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主持词02-15
关于水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02-15
水城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02-15
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02-15
水城县科技局范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