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聆听钢琴音乐会时,不仅仅会被美妙的音乐本身所深深打动,还会为钢琴家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所折服。然而,钢琴演奏家能够完美地向大家诠释音乐作品的背后,不仅需要演奏者本身的高超演奏技巧,更不可或缺的是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演奏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结合体,辩证地看待心理学和钢琴演奏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演奏心理对钢琴的演奏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科学有效地调节演奏心理,将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成功与否。
一、钢琴演奏中的心理障碍
钢琴演奏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演奏效果并不能只依靠技能的训练,演奏者的心理活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分析演奏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理解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
1、环境导致的心理障碍
有些演奏者平时在琴房弹奏表现很好,但是在舞台上演奏时,就会非常紧张,导致演奏失误。这是因为演奏者从狭小、熟悉的琴房里突然转移到宽阔的、陌生的舞台上以后,感觉上会有很大的变化,往往会因为琴键的触感、座位、房子大小的差别而引起心理的动荡不安,导致心情不稳定从而影响演奏。演奏者不能很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是产生这种心理紧张的原因。
演奏者平时台下练琴的感觉与真正的上台演奏时的感觉是有很大不同的,实际演奏时,台下会有很多听众,舞台空旷空间会有不同的回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演奏时的心理状态。演奏者为了能做到从容不迫地适应这些变化,随机应对临场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在演奏前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并积极适应变化的环境。
2、技巧导致的心理障碍
娴熟的弹奏技巧和行云流水的演奏,是诠释作品的根本,是完美演奏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保证。许多演奏者技术上的心理负担就是来源于技巧复杂的曲目,演奏过程中难以顺畅弹奏,也就会产生紧张的心理。
只有弹奏技术能胜任所演奏的曲目的难度,演奏者才能够充满信心、放松心态去表演。所以平时的训练是提高演奏技术的最佳时间,演奏者在准备练习阶段,需要熟练扎实地掌握作品,
演奏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制定完备的计划,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练习,演奏曲目要遵循由浅入深、难度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如果选择的演奏曲目技术难度大,超出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即使演奏者勤奋地练习,演奏起来还是会很吃力,这也必然给演奏者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心理压力。
另一种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是过分地追求速度,演奏者在速度的选择上要根据自身的演奏能力而定,不要超出自己实际能够承受的范围,必须在驾驭了所有弹奏技巧之后才能够实现较快速度的演奏。如果演奏速度过快,超出自身弹奏技术的极限,将很容易会心理紧张,导致手指弹奏僵硬,最终影响钢琴演奏。
3、潜意识导致的心理障碍
有些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经常受弹奏技巧等方面的限制,潜意识里会产生心理紧张。举例来说,演奏者对弹奏曲子中某一处或几处的高难度技巧掌握得不好,在登台演出时,就会下意识地集中注意于这些部分的弹奏,既想弹奏好,证明自己能够完成难度高的弹奏,却又怕弹错而影响整场表演,心理障碍就是来源于这种复杂的心理作用。演奏者应该避免情绪太过激动,不要太过看重演奏的结果,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顺其自然,使全身心能快速进入良好的表演状态。
在舞台上演奏时如果担心背错谱和弹奏出错等消极念头会使演奏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机械背谱上,很难专注于音乐的表现。演奏者要集中注意力于指尖与琴键的接触中,投身于音乐表现,把音乐想象成为一个整体,自然地流露出感情,才可能吸引听众,进而体现音乐的内在含义。
另外以往失败的演奏经历常会在演奏者的心里留下阴影,无论在台下付出多少努力,一坐在舞台上就会不由得想起以前演奏中出现的停顿或者错误,潜意识里又会担心自己出现停顿、错误或忘谱的现象。
二、钢琴演奏心理障碍的根源
在钢琴演奏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心理障碍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生理障碍的表现为心率加快、出虚汗、手脚发软或者反应迟钝、控制力降低、全身僵硬;心理障碍则表现为演奏时缺乏激情和音乐感染力、演奏效果平淡无味或精力分散,这是由于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在演奏过程中只要弹奏出错,演奏者心里就会会反复回想已经发生的错误,导致出现更多的失误,最终演奏失去控制甚至中断演奏。
1、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是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当一个人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抵制感,就会导致畏手畏脚、自我怀疑,这样的心理状态是不能完美地完成音乐演奏的。这个时候人最需要的就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种勇气和决心也恰恰来源于高度的自信。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演奏者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演奏技巧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表演活动、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树立更强的自信心,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正确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从而避免这些紧张的心理现象的产生。所以说,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演奏者的自信心。如果缺乏自信,将会极大地影响演奏者的心理,进而影响演奏。
2、演奏曲目难度大
如果演奏者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演奏水平,而弹奏高出自己演奏能力以外的作品时,就会感觉没有把握,随之产生心理紧张的情况。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演奏者在临场演奏时,会因为自身的紧张适当调动情绪而出色地发挥自身的水平。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演奏者本身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在正常状态下,演奏的总体水平会很接近于日常练习所已经达到的水平,所以在选择演奏曲目时,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演奏水平,在适合自己的演奏水平的曲目上适当降低难度,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样演奏者就能轻松上阵,放松心态去演奏作品,有利于演奏表演的成功。
3、演奏过程中思维失控
钢琴演奏能体现演奏者音乐意识的表达能力,在演奏时,如果音乐思维处于消极状态就会出现意外的失误,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顺其自然,使全身心能快速进入良好的表演状态。
演奏者在上台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出现因担心背错谱和弹奏出错等消极念头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机械背谱上,很难专注于音乐的表现。演奏者要集中注意力于指尖与琴键的接触中,投身于音乐表现,把音乐想象成为一个整体,自然地流露出感情,才可能吸引听众,进而体现音乐的内在含义。
4、舞台演奏经验匮乏
影响演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舞台经验也是其中之一。舞台演奏经验过少,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演奏者的舞台演奏心理,从而影响到整场的表演。在正式演奏之前,钢琴演奏者应多进行“彩排”,比如提前到演出场地适应舞台环境,熟悉舞台的灯光以及音响效果,这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快地进入演奏状态,减轻心理负担。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演奏者也可以在较大的室内场地模拟演出,尽可能把现场气氛营造成演出时的状态,使演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在预演过程中能暴露出平时练习中所不易发现的问题,提前解决问题,为演奏的成功进行铺垫。另外还要学习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需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紧急状况时的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要尽可能的多积累舞台演奏经验。舞台演奏经验过少,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演奏者的舞台演奏心理,从而影响到整场的表演。
以上我们对钢琴演奏心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我们能感受到钢琴演奏既是培养锻炼各种音乐技能的过程,也是联系了人类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在演奏的整体过程中,一直夹杂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和钢琴演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紧密相连的。但是现在的钢琴教育都太过重视学生的弹奏技能锻炼而忽略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演奏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文章探讨了钢琴演奏中的心理问题,主要从钢琴演奏中的心理障碍和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详细分析了由环境、演奏技巧、潜意识思维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并进一步从缺乏自信心、演奏曲目难度大、思维失控、舞台经验缺乏等方面论述了导致心理障碍的根源。
关键词:心理障碍,根源,环境,技巧,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谢晋.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节问题研究[M],群文天地,2012.
[2] 白佳丽,张慧.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因素的分析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3] 陈莉娜.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文学月刊,2008.
相关文章: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一级范文02-16
演奏呼吸高校钢琴教学论文02-16
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演奏浅析02-16
带你了解世界八大音乐会御用演奏钢琴品牌02-1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doc02-16
探索艺术高职钢琴演奏课程体系的质量考核标准——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演奏方向为例02-16
双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合作艺术探索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