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维护中华民族的内在根基就在于保护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审美观念, 是民族深远历史的体现。在这其中, 文物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部分之一。因此, 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可以对历史文化进行良好继承。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中, 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人为途径干涉, 以此来完善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障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文物的保护
针对文物保护, 是通过人为途径对历史资料等进行保护, 在不同的形式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维护,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文物保护人员的高水准操作, 还需要文化保护单位对文物保护的相关维护方式进行掌握和有效利用。
1、抢救性维护
在文物的保护方面, 相关的文物工作者在采取不同的文物维护方式之前必须考虑文物处于何种状态之下。在突发性与独特性形式下文物工作者必须采取抢救性维护, 在这种形式下文物所处的情况都是比较紧急的。在这种情况下文物保护的结果一般都是或多或少受到损害, 抢救性维护对于文物结构的整体性维护有重要的作用, 展现了文物结构整体应急水平与协调作用。
2、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在罗马组织的艺术品维护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所谓预防性, 就是通过先进的措施对文物的变劣进行干预减缓, 对文物实体进行一定的干预, 按照文物实际生存的情况来创建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 以此来保证文物在后续的渐变、自然过程中不出现严重变劣, 实现对文物持续保护的目的。在应用预防性维护的过程中, 即使是干预维护, 相关的文物工作者也要以减少干预的宗旨来进行文物的保护工作。
3、实验室维护
文物保护中, 要实现文物保护的任务, 文物保护工作者还会将文物运送到实验室进行保护, 对文物进行一定的检查与研究, 建立相应的保护计划, 以此来科学、合理地保护文物。在实验室维护工作中, 文物工作者可以对文物进行一定的调查, 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文物病害进行采集, 结合调查的结论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 后续展开具体的操作流程, 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
4、现场维护
在文物保护中, 往往存在着很多的文物因自因素没有办法进行移动或者保护任务比较简单的情况, 在这时就需要文物保护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发现场进行现场维护, 对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采取高效保护方法来维护考古出土物品。一般采取现场维护较多的就是对古建筑和石窟寺的维护, 使得出土文物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文物的修复
1、考古修复
文物的继承不仅体现在采取相应的文物维护方式进行保护, 还需要相应的文物工作者采取合理的文物修复方式对存在劣变的文物实施修复, 可以采取粘合或者补填以及加固等方法进行修复, 以此来完善文物资料, 复原历史文物的文化资料, 为后期的考古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展览馆修复
在文物的修复方式中, 展览馆的关键职能就是对文物进行展览馆修复。展览馆的主要作用是和社会价值相关联的, 包含收集、研究、娱乐等内容。同时, 展览馆还有两个重要职能, 分别是收藏与传播。展览馆的收藏职能即对文物物件进行保护, 而传播职能就在于使用文物。展览馆要实现其职能就必须对文物进行维护, 制定良好的保护文物措施, 同时, 还必须培养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保护与修复队伍, 规避展览文物出现损坏问题。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实现展览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促进文物使用水平的提升。
3、传统修复
在文化的修复方式中, 根据时间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修复方式, 即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传统修复的核心是复原文物的完整性, 以此出发, 文物修复工作者在修复的过程中所注重的就是对文物的瑕疵进行再造或者掩盖, 使得器物能够恢复原貌。比较明显的传统修复就是对古代书画的复原, 采取填色和接笔, 对图画进行掩盖修复, 保证图画的整体性。传统的修复是从文物的外形以及结构上进行修复, 类似的还有商业修复。传统修复可以针对文物不同的损害情况进行修复工作, 使得文物恢复原貌。促进文化的持续性, 坚持了艺术品创作者的思想,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 补全工作与现代修复的宗旨相背离。
4、现代恢复
近些年, 在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 西方文物保护与修复观念与中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观念不断交融, 从而演变出现代修复。现代修复观念是在西方修复观念以及传统修复观念上发展而来的, 在技术的运用方面联系到自然学科, 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修复。相较于传统修复, 现代修复反对重制, 始终坚持较少干预的宗旨与可辨别原则、真实性原则。在现代修复观念的影响下, 相关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在保持器物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添加与除掉工作, 保证文物修复的真实性, 保证文物在修复的过程中呈现出独特性与价值性。就此, 在文物的修复工作中, 相应的文物工作者必须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 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 都必须保证文物的文化载体功能, 在中西文物修复理念上要合理分析, 求同存异。以科学的文物修复方式与合理的思维模式、审美理念来促进文物维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完成。
结语
总之,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与文化构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 相关文物工作单位以及工作者必须重视文物保护与修复。采取科学方式来保证文物的持续性, 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 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摘要:历史文物沉淀着历史的痕迹与变迁, 在现今历史研究中,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历史学者们的重视。文物保护的目的在于确保文物产业结构的可靠性, 保证文物资料的齐全性与真实性, 而文物修复的目的在于保护文物实体框架的完善性, 复原文化资料的齐全性。基于此, 本文对文物保护以及修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并将其要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有关学者的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修复,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衍英.近代名建筑的修复、保护和利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纪念堂大维修技术管理探索及施工管理实践 (之一) [J].广东园林, 2013 (02) :9-12.
[2] 京华.抢救保护民间文物迫在眉睫真正文物类藏品将受到保护传承专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修复鉴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J].收藏界, 2014 (06) :
相关文章: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02-10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征的临床分析02-10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临床研究02-10
黄河鲶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方法的研究02-1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术前诊断02-10
读懂子宫内膜的病理报告02-10
机械基础教学中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的探索02-10
3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