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事故分析
高空坠落:地面作业人员或行人不慎坠落, 孔内作业人员在上下孔过程中失衡或因提升设备损坏而坠落。
物体打击:地面的工具、钢筋及泥土等因故掉入孔中, 孔内升降的工具机械、吊篮中的泥土或石块掉下, 以及吊篮脱钩、绳断而坠落, 击伤孔底作业人员。
坍塌:在施工过程穿破溶洞和空壳层, 有可能出现大量的涌水现象, 出现涌水使泥土受水浸泡后发生变化就会使土体失稳或致使地下水土流失, 造成临边坍塌事故, 从而使施工中的机具及施工人员陷埋;开挖后的坡体和临边受振动使土体失稳出现位移;由于出现流砂、塌土、孔壁混凝土开裂、渗水以及桩孔受地面荷载压力, 出现开裂坍塌。
淹溺:由于地下水位压力大和施工措施不当引起桩孔内涌出大量水及泥浆, 孔内作业人员来不及逃避, 被水或泥浆淹溺。
中毒:桩孔内出现沼气或其它不明的有毒气体, 吸入沼气或其它不明的有毒气体以及吸入火灾燃烧中的浓烟或燃烧化学物质产生的烟也都会发生中毒事故的现象。
2 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三防机构, 落实安全措施、安全责任制和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学习。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 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消除危险因素。抓好各分项工程和关键、特殊工序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开工前了解施工场地及四周环境状况 (包括地面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 , 用以指导施工, 确保施工安全。
2.2 安全控制重点
(1) 预防高空坠落。
(1) 落实做好防止高空坠落的安全措施和设施。
(2) 对坑洞进行安全防护, 在坑洞的临边设置围栏, 张挂安全网, 坑洞口、预留洞口用木板或钢网板封盖, 防止人员坠落。
(3) 高空作业,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带, 并挂钩扣牢。
(4) 井内设置安全爬梯, 高空临边设有安全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栏。
(2) 预防物体 (机械) 打击。
(1) 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规定, 临时堆放杂物处离桩口周边不得少于1.0m,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m。
(2) 孔深超过2.0m时, 作业面上部设置防护罩, 防护罩应由孔底人员操作, 开启方便, 并可随着孔深增加而往作业面下引。
(3) 桩口应设置高出地面30cm的护圈, 以防止地面的石块、泥沙、工具等物体滑落井内伤人, 及时清理作业现场, 对挖出的泥沙、石块随时清运离场, 保证孔口周边整洁。
(4) 孔内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5) 视工作性质搭设防尘、防雨、防砸或防噪音工作棚, 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 并在操作位置附近悬挂使用规则牌。
(6) 施工运输机械应垂直运输、水平运输设备不可人、料混装。运输车辆服从指挥、信号要齐全, 不得超速, 过岔口、遇障碍时减速鸣笛, 制动器要齐全, 功能良好。小范围内机械与机械、机械与人应协调配合, 相互保持安全距离。
(7) 各种机械设备、机具进场、安装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使用, 且须设安全防护装置, 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人,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信号装置等必须完好有效。不得带病运行, 设专人专机, 持证上岗,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做好交接班和交底工作。
(3) 预防坍塌。
增加开挖坡度, 增加孔壁稳定性, 减少塌方几率。每天的掘进深度不得大于1m。护壁浇筑后, 24小时后才可进行下一节的开挖。桩身浇筑时, 相邻5m范围内的挖孔停止作业。在极松散的土层可用具有足够刚度的钢筒代替钢筋砼护壁, 并随挖随沉。在施工区域周围必须设置降水井, 施工时应在降水井连续抽水,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平衡。吊机和铲土机械不得在靠近井孔3m范围内操作行驶, 以防孔内壁受压塌方。
(4) 预防淹溺。
(1) 下井前先排出井下积水, 并观察渗水速度。
(2) 井下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并将安全带拴挂在专用保险绳上, 并配备专用爬梯, 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能迅速撤离井底回到地面。
(3) 地下水丰富时, 可将中间部位桩孔提前开挖, 汇集附近的地下水, 用潜水泵将水抽出, 起到深井降水作用。
(4) 相临10m范围内有桩孔正在浇灌混凝土或蓄有深水时, 不得下井作业, 同时加强对土壁涌水情况的观察,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抽水等措施进行处理。
(5) 人工挖孔桩开挖程序, 应采用间隔挖孔方法, 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 防止在挖土或冲抓土成孔过程中因邻桩混凝土未初凝而发生穿孔现象。
(5) 井中防毒措施。
地下特殊地层中往往含有CO、SO2、H2S或其它有毒气体, 可能会造成毒气中毒甚至死亡事故, 故每次下井前, 必须对桩孔内气体进行快速检测, 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应将有害气体清除至化学毒物最低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 并采用足够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设置专门设备向孔内通风换气, 以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 必须在现场按应急措施规范要求实施抢救, 根据情况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3 工程安全实例
南海金碧海岸工程人工挖孔桩, 桩径Ф1.2 m~Ф2.5 m, 共2 3 0根, 人工挖孔桩3248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和C30。桩周采用2排Ф500@350搅拌桩止水, 搅拌桩无法进入隔水层时, 搅拌桩下部采用旋喷桩止水, 旋喷桩直径600mm, 间距为450mm, 护壁厚度为20cm, 采用C20混凝土。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要求开挖作业。
桩周搅拌桩、旋喷桩的施工桩身水泥土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1.0MPa, 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挖桩。
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段用镐、揪进行, 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同一段内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扩底部分先挖桩身圆柱体, 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扩底形。
挖孔桩开挖要按规定的安全距离进行跳挖, 每挖500mm~800mm就护壁一次, 开挖后第一节要高于孔口地面250mm, 按规定做好孔口的安全防护设施, 在孔口周围设置1.2m高的护栏和张挂安全网以及盖孔口板。
挖孔、起吊、护壁、余泥渣土运输等所用的设备、安全装置、防毒面具工具、配件、材料和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在使用前都做好检查, 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确保使用的安全。
挖孔桩开挖要按规定的安全距离进行跳挖, 每节挖300mm~1000mm就施工挖孔桩护壁一次, 地面下第一节护壁要比下面护壁厚100mm~150mm, 开挖后第一节护壁要高出地面200mm~250mm, 并按规定做好孔口的安全防护设施, 在孔口周围设置1.2m高的护栏和张挂安全网以及盖孔口板。
孔内保证有足够的照明, 照明使用不超过36V的安全电压。
每天对桩孔异常情况进行检查, 如有流砂、塌土、孔壁砼裂缝、渗水预兆以及异味气体等情况, 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处理。
该工程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开挖, 没有出现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安全效益。
摘要:人工挖孔桩是一种传统的施工工艺, 是公路、民用建筑物、市政较常使用的一种深基础类型, 具有机具简单、振动小、噪声低、施工速度快、成桩容易、造价低等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别, 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相关文章: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策略02-03
动产质押02-03
镇党委书记在团代会上的讲话02-03
高含硫气田安全环保控制技术02-03
三大中心02-03
安全着陆法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应用及效果02-03
汽车安全控制新技术02-03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重要性探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