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霉素
阿齐霉素(精选四篇)
阿齐霉素 篇1
1 AZM的剂型
临床上现有的AZM的剂型有:片剂、分散片、胶囊、干混悬剂、颗粒剂、注射剂。
2 AZM抗菌谱
AZM的抗菌机制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机制相同, 都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谱包括G+菌、G-菌、厌氧菌、性传播疾病微生物以及其它一些微生物。
3 AZM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AZM与抗病毒药茚地那韦合用时并不影响该药在体内的药物转化[2]。32例健康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参加该实验。先给予茚地那韦800 mg, 3次/d连续5 d, 在第5天给药前1h 18例志愿者给予AZM 1200 mg, 14例志愿者给予安慰剂, 第4天和第5天早上给予茚地那韦后8h取血样, 用HPLC/UV测定。收集了27个样本, 实验结果表明前后2 d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天和第4天分别为20.7 mg/ (h·ml) 和23.1 mg/ (h·ml) , (90% CI81%~100%) , Cmax分别为9.88 mg/ml, 10.3 mg/ml (90% CI86%~108%) , 安慰剂组的药物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AZM与利福布汀合用时, 志愿者多不能耐受, 两药也无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3]。AZM 1.5 g单剂量给药或500 mg/d 给药3 d, 这两种给药方案经血清和WBC测定,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说明在患者人工流产可以耐受的情况下, 单次给予较大的剂量, 快速控制病情。
4 AZM的临床应用
4.1 呼吸系统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AZM对非积脓性急性感染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169例患者, 87例接受500 mg/d AZM, 连续给药3 d, 82例给安慰剂。给药第11天, AZM组痊愈58%, 安慰剂组31%, 25 d后AZM组痊愈79%, 安慰剂组67%。如果将痊愈和好转加在一起, 25 d后AZM组为90%, 安慰剂组为88%。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说明AZM能缓解中、重度患者的症状, 在病程的第10~12 d与安慰剂相比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急性鼻窦炎AZM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酯625 mg/8h 给药10 d, AZM组痊愈为98%,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酯组为90%,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ZM组4%,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酯组10%, 由于用药简单、时间短, AZM效果更佳, AZM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达到100%, 根除率为94.12%, 与克拉霉素相比, 克拉霉素的根除率为70.59%。AZM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发作的疗效与地红霉素相比基本一致, 早期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0%, 后期有效率为89.2%和94.4%,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AZM对细菌引起的各型肺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4.2 胃肠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AZM和替硝唑加上兰索拉唑 (LAT) 、泮托拉唑 (PAT)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3 d的抗菌治疗当中, LAT加上AZM和替硝唑或PAT加上AZM和替硝唑有效率分别为82%和83%, 说明AZM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
4.3 心血管疾病
AZM对心肌梗死幸存者、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体 (抗Cp-抗体) 阳性者, 能有效地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10]。
4.4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
①衣原体所致的尿道 (宫颈) 炎、男性非淋菌尿道炎:用AZM和强力霉素治疗女性衣原体所致的尿道 (宫颈) 炎及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AZM为单剂量1 g, 强力霉素为100 mg, 2次/d, 连续使用1周, 结果AZM在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1周治愈率为62.5%, 2周为90.9%, 在女性衣原体所致的尿道 (宫颈) 炎, AZM 2周的治愈率为96.9%, 强力霉素为100%, 两者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ZM单剂量使用简便具有优势;②梅毒的治疗:AZM在梅毒的治疗比苄星青霉素更有效。96例梅毒患者中接受单剂量1 g AZM的52例, 苄星青霉素44例, AZM显效率为77%, 苄星青霉素52%, 说明AZM的作用明显优于苄星青霉素。
5 不良反应
AZM最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是腹泻、腹痛、恶心, 其次是头痛、头晕, 针剂在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皮疹、瘙痒[10], 快速静滴AZM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超量服用AZM会导致肝损伤, 暂时性的转氨酶升高, 停药4~10 d复查恢复正常。AZM的剂量及给药次数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小儿及老年人也有良好耐受性, 其不良反应轻多为1次性, 发生率为3.3%~9.41%。
AZM抗菌作用抑制与红霉素相似, 都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两者对革兰阳性菌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在临床用药时, 应注意已对红霉素耐药, 则不应用AZM, 需改用其它类型抗生素。
参考文献
阿齐霉素 篇2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小儿;阿奇霉素;热毒宁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01-01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疾病常见疾病系统,其中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病种。支原体肺炎除了损害呼吸系统外,对其他组织和器官也有损害。有效的迅速控制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支原体效果强。本文观察阿奇霉素和热毒宁注射液在支原体肺炎中的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支原体肺炎患儿共7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l例,女18例,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年龄为39个月;病程最短4天,最长为15天;其中x线胸片显示有肺炎征象;白细胞计数显示正常38例,1例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39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年龄为38个月;病程最短3天,最长为14天;其中x线胸片显示有肺炎征象;白细胞计数显示正常37例,2例高于正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采用序贯疗法,首先给予阿奇霉素每天10mg/kg静脉注射,连续应用5—7天,而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每天服用10mg/kg,连续服用3天,而后停服4天,共服用3周。观察组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基础上,序贯疗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每天0.5~1.0ml/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7天。两组患者除了上述药物外,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指标改变情况对患儿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上述四项指标中,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缓解,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范围,x线检查显示肺病炎性改变消失,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其中有1项指标仍没有达到正常范围内,评定为有效;临床症状虽有减轻,但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 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为(4.3±1.5)天、咳嗽消失时间为(5.5±1.6)天、肺部干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1±1.2)天。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为(5.4±1.2)天、咳嗽消失时间为(6.3±1.8)天、肺部干湿罗音消失时间为(5.0±1.1)天。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干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4%,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一种微生物。当机体感染支原体后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发生。对于支原体结构来说,其有DNA和RNA,但是缺乏细胞壁,而对于作用于细胞壁的相关药物不敏感,对多粘菌素、利福平、人工合成的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在目前抗微生物药物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抗支原体有效的药物。传统多选择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被肯定,但其易被胃酸破坏,不良反应较多。阿奇霉素属于半合成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不容易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刺激轻,患者容易耐受。目前多选用阿奇霉素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热毒宁注射液是青蒿、金银花等成分的提取物制剂,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能够改善细胞免疫作用。现代药理表明,青蒿中患有半萜内酯、黄酮类等,对细菌和病毒有一定抵抗作用;金银花含有绿原酸类、黄酮类等,对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阿齐霉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支原体肺炎患儿81例, 诊断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2], 所有患儿经胸部X线片显示均为大片状阴影,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 男26例, 女18例, 年龄17个月~15岁, 平均年龄 (7.45±2.78) 岁;发热43例, 刺激性干咳29例, 肺部有湿音37例。对照组37例, 男21例, 女16例, 年龄14个月~15岁, 平均年龄 (7.12±2.81) 岁;发热35例, 刺激性干咳25例, 肺部有湿音30例。所有病例均检测血清Ig M抗体和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MP-Ig M抗体测定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赛乐迪亚麦可Ⅱ试剂盒, 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抗体。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采用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由第四军医大研制的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2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肺部X线改变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静滴阿齐霉素10 mg/kg·d, 1次/d, 静滴7 d后, 停3 d连用3 d, 如此反复;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罗红霉素2.5 mg/kg每次, 每晚1次, 停用阿齐霉素静滴时罗红霉素改为每日2次。对照组用阿齐霉素10 mg/kg·d, 1次/d, 静滴7 d后, 停3 d连用3 d, 如此反复。
1.3 出院及治愈标准
咳嗽明显减轻, 连续3 d腋温<37.5℃, 肺部体征消失或湿音明显减少, X线片显示片状阴影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为出院标准;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奇霉素, 至咳嗽消失、肺部体征完全消失、X线片示肺内片状阴影完全吸收为治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组均数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5 d内, 治疗组32例、对照组23例患儿体温呈下降趋势、咳嗽减轻, 其中分别有19例、10例体温降至正常;治疗10 d内, 治疗组39例、对照组29例咳嗽减轻、体温降至正常。2组热退、咳嗽减轻、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 治疗组在热退、咳嗽减轻、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 (P<0.01) 。用药期间每周检测肝功能1次, 2组患儿无1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MP肺炎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 MP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献报道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5%~20%, 占MP感染的3%~10%[3]。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 MP感染报道日渐增多[4]。高发年龄为6岁~12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秋、冬季为多。MP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 部分患儿出现喘息, 甚至哮喘发作。据文献报道,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是肺炎的致病原, 而且与哮喘密切相关[5、6]。MP肺炎早期查体大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随着病程进展, 肺部逐渐出现湿音, 这是与传统的支原体肺炎肺部大多无湿
音的不同之处。支原体肺炎确诊的金标准是支原体培养, 但其所需时间长、阳性率低, 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目前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 但血清中Ig M抗体在支原体感染后1周~3周才达到高峰。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24 h即可出结果, 简便快速, 与血清学检测相结合, 可以提高阳性率, 利于早期诊断。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微生物之一, 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因为无细胞壁, 所以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不敏感, 而对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因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太大, 目前多使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在组织中浓度较高, 在血液中浓度较低, 而罗红霉素在血液中浓度较高, 在组织中浓度较低, 两者联用互补作用明显, 可以兼顾血液和组织浓度。但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对肝脏损害较大, 故两者联用时应减少罗红霉素的用量, 以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在用药期间我们监测患儿肝功能, 2组患儿无1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本观察提示:阿奇霉素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与单用阿奇霉素相比缩短了疗程, 使患儿早日出院, 减少院内感染机会, 减轻了患儿痛苦, 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是一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摘要:目的比较罗红霉素联合阿齐霉素与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静滴阿齐霉素10mg/kg·d, 1次/d, 首次静滴7d, 之后停3d连用3d, 如此反复, 同时口服罗红霉素2.5mg/kg每次, 每晚1次, 停用阿齐霉素静滴时罗红霉素改为每日2次。对照组用阿齐霉素10mg/kg·d, 1次/d, 首次静滴7d, 之后停3d连用3d, 如此反复, 观察疗效。结果2组均治愈, 但治疗组的热退、咳嗽减轻, 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2组患儿无1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结论罗红霉素联合阿齐霉素治疗较单用阿齐霉素治疗疗效高, 病程短, 提高治疗依从性, 安全性好。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罗红霉素,阿齐霉素
参考文献
[1]Nagalingam NA, Adesiyon AA, Swanaton WH, et al.Prevale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 major hospital in Trinidad[J].New Microbiol, 2004, 27 (4) :345~351
[2]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04~1205
[3]李兴矗, 殷敏, 梁志强.某地区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 27 (2) :66~67
[4]袁承文, 李齐岳, 陈绍璐.儿科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282
[5]鲁继荣, 邹映雪.儿童哮喘发作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 (4) :294
阿齐霉素 篇4
近年来, 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得到全球关注[3]。药物的滥用使得耐药细菌日益增多以及院内感染不断发生, 许多抗菌药物失效或疗效降低,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越来越高, 其继发引起小儿肺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 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在发展中国家, 5岁以下儿童每年因肺炎球菌感染引起死亡者约有120万。在我国肺炎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 5岁以下儿童占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死亡者的90%以上[4~5]。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不仅继发引起肺炎, 也易出现并发症, 有时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 而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 若早期没有给予有效治疗, 会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和健康, 且造成高额医疗费用。
如何选用疗效好、成本低、病原菌对其敏感的药物治疗方案, 是临床面临的问题。为了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药物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从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有限卫生资源出发, 采用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所产生的相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 为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有限卫生资源, 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6]。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由病毒所致, 病程有自限性, 不需使用抗感染药物,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自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7]。尤其是小儿, 自身抵抗力弱, 甚少能够自愈的体质特异性, 使得病情发展快、急骤且病原菌一时难以判断, 因此有必要选用抗菌谱广, 抗菌性强 (尤其耐酶) 的抗菌药物。但儿科用药又使氨基糖苷及喹诺酮类药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而青霉素类抗菌谱较窄, 近年来耐药性逐渐增强。因此, 现阶段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毒性低和疗效确切的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口服药成为临床首选[8]。由于小儿自身的特异性, 使得注射剂、片剂和胶囊剂药物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则只能采用小儿顺应性较好的颗粒剂。
为此, 我们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探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所用疗效较好的头孢克肟和阿齐霉素颗粒2种药物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产生的成本效果, 比较寻找出疗效好、成本低、病原菌对其敏感的最佳方案, 为医师和患者正确选择药物提供决策依据。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3月儿科门诊医师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0例, 男24例;女26例, 年龄为2~12岁, 其中年龄2~4岁者20例, 5~7岁者18例, 8~12岁者12例;头孢克肟组25例, 阿齐霉素颗粒组25例。
1.2 病例纳入标准
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轻者咽部不适, 干燥或咽痛, 打喷嚏, 鼻塞, 流涕和咳嗽;重者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食欲减退、乏力和全身酸痛。体征为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等。
1.3 病例排除标准
对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严重感染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影响疗效者;有严重不良反应者;不能依从者等。
2 药品及治疗方案
2.1 头孢克肟
规格:50 mg×6片, 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一次3~6mg/kg, 每日2次, 开水冲服, 5天为1个疗程。
2.2 阿齐霉素颗粒
规格:250 mg×3袋, 江苏济川, 10~15 mg/kg, 每日1次, 开水冲服, 5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起病急, 轻者有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 打喷嚏, 流涕, 鼻塞, 咳嗽等症状;重者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等。
体征:鼻、咽、喉部明显充血或有疱疹, 鼻咽部分泌物增多,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但均无肺部体征, 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3.2 观察项目
3.2.1 观察指标
以咳嗽、痰量、体温3项作为观察指标, 每项再分为无、轻、中、重4级。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3.2.2 实验室检查血象:
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升高;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并有核左移。
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以及血清学检验法和病毒分离及鉴定以判断病毒类型, 区别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菌感染者, 可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
3.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9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并稳定于正常范围2天以上, 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消失, 血常规检查正常, 全身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下降, 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减轻, 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甚至加重。
4 成本确定
成本: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全部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 (包括直接非医疗成本和直接医疗成本) 、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因直接非医疗成本和间接成本是以兰州市人均最低收入水平为标准, 则费用均一致:而隐性成本又无法估算, 故计算成本时只需计算直接医疗成本, 一般包括药费、治疗费、检验费[所有费用均以医院现行价格为准 (2009年3月) ], 即成本=药品费用+治疗费+检验费 (见表1) 。
其中, 药品费用以当前药品收费标准计算, 头孢克肟每盒33.9元, 阿齐霉素颗粒每盒12.9元;治疗费指1次治疗或护理成本, 门诊挂号费按8元计算;皮试费一次4元。
5 疗效和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后, 头孢克肟组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为92%, 阿齐霉素颗粒组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为88%。患儿使用2种药物后, 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软便、皮疹、纳差和轻微恶心等。其中头孢克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 而阿齐霉素颗粒组为12%, 但无1例中止治疗, 且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停药5天复查恢复正常。
6 评价方法
6.1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 (CE) 常用成本与效果的比值来表示。1个单位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 比值越小越好[9]。而当成本增加效果也增加时, 进行增长的成本效果分析。它是在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另一种方案所增加的成本和额外的效果的比值。以成本最低方案为参照, 其他方案与之相比而得 (△C/△E) , 比值越小, 增加1个单位效果所需追加的成本越低, 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
6.2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中所用的变量通常能准确地测量出来, 所用的数据常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 因此要进行敏感度分析, 就是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药品价格流通机制的完善、虚高药价的降低, 预计劳动和时间的价值可能逐渐提高。假设治疗费用降低10%, 药费下调20%, 其他费用维持不变, 再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看是否影响结果稳定性。
7 结果
7.1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见表2)
由表2可知, 成本效果比 (C/E) 依次变为0.74和0.58, 头孢克肟与阿齐霉素颗粒相比 (△C/△E) 为4.38。
7.2 敏感度分析结果 (见表3)
由表3可知, 成本效果比 (C/E) 依次变为0.71和0.54, 头孢克肟与阿齐霉素颗粒相比 (△C/△E) 为4.40。
8 讨论
阿齐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口服后组织浓度高, 半衰期长, 其体内消除半衰期为41小时, 血浆半衰期为46小时, 组织半衰期为48~72小时。它是一种快速抑菌剂, 主要通过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止细菌多肽的合成而发挥其抗菌作用。抗菌谱窄, 比青霉素略广, 它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结果表明, 应用阿齐霉素颗粒治疗轻、中度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安全有效, 同时还可使患儿免于注射之苦, 使患儿耐受性良好, 疗效满意, 疗程相对较短[9~11]。
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口服半合成头孢类抗生素, 主要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显效。该药品的特点为抗菌谱广,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长效, 比其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活性强, 口服方便, 吸收较好, 口服后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 小儿半衰期为3~4小时, 组织渗透性强, 肺组织、扁桃腺、上额窦及痰中浓度较高。头孢克肟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12]。
本研究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2种药物进行分析。表1显示头孢克肟和阿齐霉素颗粒成本依次为68.5和51.0, 则阿齐霉素颗粒成本较低。表2对药物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比 (C/E) 依次为0.74和0.58, 阿齐霉素颗粒 (C/E) 值较小表示产生1个单位效果所用的费用较头孢克肟少;当成本增加时, 进行增长的成本效果分析, 以阿齐霉素颗粒成本为参照, 头孢克肟与之相比而得△C/△E为4.38, 说明头孢克肟在阿齐霉素颗粒基础上增加1个单位效果需多花费3.93元;比值越小, 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表3对药物进行敏感度分析, 假设治疗费用降低10%, 药费下调20%时, C/E变为0.71和0.54, 仍是阿齐霉素颗粒 (C/E) 值较小, 上述结果也没有改变, 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因此, 阿齐霉素颗粒是成本效果最好的药物。但阿齐霉素颗粒是广谱大环内酯类药物, 其耐药性类同于红霉素, 它易发生广谱的耐药性, 故选用时应慎重, 不鼓励用它来治疗链球菌性咽炎, 此时选用头孢克肟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翟乾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1 (1) :5~6.
[2]郑秋艳, 田军军.两种头饱克洛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上感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5, 1 (41) :17~118.
[3]王晓宁.儿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3, 2 (1) :30~32.
[4]吕治林.儿童疫苗的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0, 27 (1) :36~39.
[5]龚群.上海市0-4岁儿童呼吸道感染现状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1998, 10 (9) :401~402.
[6]何文, 宋金春, 罗云, 等.药物经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一) [J].中国社区医师用药指导, 2005, 21 (9) :17~18.
[8]关虹仪.头孢呋新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5, 14 (6) :431.
[9]陈新谦, 金有预.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0]张素敏.阿齐霉素治疗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 (6) :319.
[11]Peters DH, Feiedel HA, Mctavish D.Autltrmtycm:a riview of its antimi-crobid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efficacy[J].Drugs, 1992, 44:750.
相关文章:
克拉霉素片01-19
甲砜霉素01-19
灰黄霉素中去氯灰黄霉素杂质的提取和分离01-19
硫酸安普霉素01-19
听说交际01-19
新型增塑剂二丙基庚醇生产原料—煤基碳四物料选择性加氢工艺的研究01-19
车间主任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车间主任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15篇)01-19
头孢霉素01-19
新任车间主任工作计划实用 车间主任实习工作计划(汇总8篇)01-19
真菌霉素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