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耗材管理(精选四篇)
病区耗材管理 篇1
关键词:医院物流信息系统,病区耗材管理,定数管理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 物流作为一个关键性成本改善领域受到高度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的医院物流管理一般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 供应商能全面、动态了解各消耗点物资消耗状况和供应需求, 以便所需物品能小批量、多次、准时地由物资供应商提供并运送, 兼顾满足用户需求和库存成本最小化[1]。我国医院物流管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医院仍在病区设置二级库房, 由护士定时申领, 人工走动传递信息, 影响工作效率。由于二级库房往往场地有限, 护士保管、清点存在困难, 造成物资重复采购、浪费和库存的积压, 物资质量难以保证的同时增加库存成本[2,3]。有学者指出, 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我国医院物流管理的必由之路[4]。但现有相关研究大多立足于信息化建设和医院物流管理模式初探[2,5,6], 物流信息系统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对病区一次性耗材库存量及护士工时的影响, 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法, 选取本院消化科病房为实验对象, 每周一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2014年3—6月所得共20周数据为对照组, 2014年6—9月所得共20周数据为干预组。
本院消化科病房共有床位58张, 主要收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常用一次性耗材包括注射器、输液器、一次性换药包、医用胶带、引流袋等数十种。一次性耗材由库房统一采购后供应至病区, 病区治疗室、注射室有固定的耗材放置点, 另有一间小库房用以存放申领量较大的物品。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使用医院物流信息系统, 引进“定数管理”概念, 发行指定一次性材料、部门、数量的定数条码, 通过回收扫描该定数条码来确认相关一次性材料在病区的消耗, 并由库房对低于警戒数量的耗材主动发货补给。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根据以往不同品种一次性耗材在病区使用情况初步制定每种耗材的定数标准, 库房采购一次性耗材后将其按定数标准进行打包成为定数包, 每个定数包外粘贴一个条形码标签。 (2) 设置病区内每种耗材定数包最低警戒数量, 在保证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将病区耗材库存降至最低。 (3) 库房主动将定数包配送至病区, 放置于定点货架。护士在取用过程中即拆即扫, 定数包使用信息即刻上传至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当某种耗材定数包降至警戒数量以下时, 系统即生成配送信息, 由库房每日两次主动配送。 (4) 库房工作人员对耗材使用信息定期进行盘点,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定数包规格, 以确保耗材在院内的流通达到效率最大化。
1.2.2 对照组
病区护士每周一次集中清点病房库存耗材余量, 根据过去一周的使用情况申领本周所需耗材, 库房接到申领单后将耗材配送至病区, 护士接收、清点物品并定点放置于科室库房中。在平时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某样耗材库存不足则及时与库房联系进行临时补领。
1.2.3 资料收集方法
1.2.3. 1 采用观察法测算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
指定1名观察员负责工时测算, 观察员经过专门培训, 按操作规程, 以分钟为单位, 用计时秒表测算每周病区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实验组需计入工时测算的内容包括护士与物流工人的交接、定数包拆包、标签扫描。对照组需计入工时测算的内容包括耗材申领、上架、清点、耗材在科室内储存点之间的转运 (例如从病区小库房补充至注射室、治疗室) 、过期物品检查等。
1.2.3. 2 测算病区一次性耗材库存量。
实验组测量时间为每周库存量最大时 (一般为每周一物流工人将耗材配送上架后) , 测量方法为用卷尺分别测量每种定数包长、宽、高以计算体积, 再乘以该类定数包数量得分类体积, 最后将不同品种定数包分类体积相加得库存总体积。对照组测量时间为每周一领取一次性耗材后, 测量方法为将一次性物品按类别放置整齐后, 用卷尺测量外包装长、宽、高计算体积, 并将各类别物品体积相加得耗材库存总体积。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 应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前后病区耗材库存量
对照组病区耗材库存量为1.02~1.56 m3, 实验组病区耗材库存量为0.14~0.57 m3,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表1) 。
2.2 实验前后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
对照组每周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为107.00~179.32 min, 实验组每周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为30.67~57.67 min, 两组差异显著 (表2) 。
3 讨论
3.1 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可减少病区耗材库存
在传统工作模式中, 病区护士每月一次或每周一次集中进行物品申领, 为保证临床供给, 往往需要一次性申领大量物品。因此, 每个病区都设置二级库房作为一次性耗材存放点, 每日由辅助班护士将二级库房中的耗材补充至注射室、治疗室等工作场所。这一方面造成病区空间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 大量的库存也增加了医院物流存货成本[7]。医院物流信息系统, 包含一次性耗材的供应、管理、配送过程, 是一种以医院耗材管理部门为主导、以物流信息手段为工具, 合理使用社会资源, 对全院耗材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8]。医院物流信息系统让一次性耗材在院内的流通更加有效, 其库存按1∶2∶7比例将物资分别放置在消耗点、院内库房、供应室仓库。其中, 病区一次性物品的存放符合以下原则: (1) 必需物品已经齐全; (2) 满足最低限度所需的耗材量; (3) 能够快速识别 (便于取出) ; (4) 没有过期产品; (5) 整洁且安全地保管。这就使得病区内耗材库存大大减少, 小库房取消, 病区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 同时, 医院存货成本降低、耗材过期现象也得以控制。
3.2 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可大大降低护理人力资源成本
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将院内的一次性耗材供应模式从传统的“病区申领→库房发货”的“拉”式模式转变为“库房把握病区消耗→库房主动补充”的“推”式模式。库房掌握全部消耗信息后, 院内耗材供应链变得更加透明, 由库房主动地每日按照病区耗材消耗信息进行补充, 护士不再需要进行定期申领。同时, 病区耗材库存的减少使护理人员管理压力下降, 护士不再需要对库存耗材进行常规整理、清点、检查是否过期, 护理人员得以回归到临床工作中。
3.3 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可增加耗材的可追溯性
使用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后, 采购信息的传递不再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等方式, 而是通过统一的医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采购协同平台进行。在采购订单生成后, 会自动传递到医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采购协同平台, 并在平台上管理整个采购订单的进度情况。在供应商响应并上传配送单及发票信息时, 可生成统一的物流条码。此条码可在作为医院物流信息流转的基础, 代表一定批号、有效期、数量的耗材在院内进行流通。这就使一次性耗材的可追溯性大大增加, 降低管理难度。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的定数包模式是源于日本的医院物流信息系统, 本院在国内率先引进此系统, 通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流程规范, 以及条码识别技术的应用, 将医院耗材物流放在一个专业的物流平台上运营, 使物流作业规范简化, 在降低护理人力资源成本、耗材管理成本、存货成本、提高病区空间使用率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该系统目前尚处于病区试用阶段, 定数包品种局限于病区常用低值性耗材。今后将在门诊、手术室、供应室等特殊科室全面应用, 高值性耗材也将纳入医院物流信息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Lapierrea SD, Angel B.Scheduling logistic activities to improve hospital supply systems[J].Comput Oper Res, 2005 (34) :624-641.
[2]刘俊兰, 翟树悦, 周裕法, 等.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7) :29-32.
[3]郅军.关于医院物流管理的综述[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52-2454.
[4]刘伟, 张秀英, 王俏.浅谈医院物流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10) :58-60.
[5]武文成, 王绍红, 施邦昀.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 24 (2) :70-71.
[6]王星茹.构建医院现代化数字物流信息系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2 (1) :47-49.
[7]徐珉华, 何媛, 黄葭燕, 等.上海市某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直接成本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4) :35-36.
《病区管理制度》 篇2
1、病区管理是医院医疗护理,后勤保障的综合管理。护士长是病区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科主任及各级医护人员应尊重和支持护士长履行职责,共同做好病区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坚持每天按时进行清扫,每周大扫除,每月彻底清扫一次。
3、保持物品陈设整洁、摆设定位有序,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随意搬运、外界、不得丢失或损坏。
4、工作人员上班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护士应穿工作鞋:惊醒各项治疗操作时,应戴口罩,做到着装整齐、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5、病区财务由护士长全面负责,可指派转恩保管,建立账目登记、定期清点,发现丢失及时查明,人员调动时做好交接手续。
6、协助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督促伤病员自觉遵守“住院规则”
7、每月召开公休座谈会1次,听取对医疗、护理、服务态度、伙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意见,提出管理要求,相互沟通交流,改进工作。
8、依据病区需要控制陪伴率在规定范围之内。
9、加强对探陪人员的管理,非探视时间应劝阻病人不在病房内会客。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张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打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面巾纸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专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碗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9、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远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额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
4、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5、手术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按《感染管理规范》执行。加强消毒质量的监测。
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规定。
7、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0、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
11、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12、手术废弃物品需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
END
病区药房药品有效期管理 篇3
[关键词] 病区药房;药品有效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68-02
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证质量合格的期限即为该药品的有效期,医院药品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根据药品管理法规,过期药品必须按照伪劣药品进行处理[1]。因此,怎样有效管理药品效期是任何一名药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避免医药资源浪费的一项重要任务[2]。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病区药房药品管理的相关措施加以介绍。
1 科学计划药品的需求量
1.1 合理计划
为保证医院储备的药品能够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又不造成积压,计划好合理的库存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病区药房对于使用量大、有效期较长或者需要皮试的药品可按照疾病类型、季节、使用量以及貨源等适度增大领取量,目的是减少领药次数,以免由于批号变更频繁或者药品断货等问题给患者用药带来不便;对使用量较小,但又必备的药品可结合使用情况为每位患者储备两个疗程的药量,再依实际用量进行补充。
1.2 加强入库验收
住院药房的药品在入库时,既要根据常规对药品进行验收,又要重视药品批号及有效期,通常有效期不足 6 个月的药品不能请领入库,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应用的药品,可限量请领,但一般不留库存[3]。
1.3 强化信息化管理
库房在入库药品时一定要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药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以及有效期等数据准确录入,不可缺项,并设置药品的批号查询、数量统计、效期查询、滞销情况以及过期报警功能,以方便统一管理。
2 药品有效期的定期盘查制度
坚持每种药品的单品种管理制度,制订各药房按月盘存制度。每位员工定柜、定品种盘存,保证单品种药品帐物必须相符,尤其是要详细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对查出的近效期药品,要统计并记录其名称、数量、批号、规格、剂型、有效期以及厂家等,并安排负责药师进行核查及汇总。
3 建立药品专人负责制
安排业务熟练且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药剂学专业人员全面负责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对近效期药品实施定期盘查、统计筛查以及登记上报工作。
4 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及警示
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并采用警示牌。所有进入病区药房的药品均进行分类管理:一类:是指>6 个月使用期限的药品,不进行标示;二类:是指≤6个月且>3个月的药品,采用绿色标示;三类:是指仅为3 个月使用期限的药品,采用黄色标示;四类:为仅有2 个月使用期限的药品,采用红色标示;五类:仅1个月使用期限的药品,用黑色标示。对于同药不同批号时,可用异批号牌,并用绿蓝相间色标示[4]。使警示标牌真正发挥分隔不同效期药品的作用,时刻提醒药品管理人员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让患者使用安全放心的药品。
5 近效期药品的处理
5.1 根据标示分类管理
一类药品按原则发放,无需特殊处理;二类需及时与院采购部门联系,与供货商或其它医院联系调换为有效期长的新药品或商讨退货事宜;三类药品可在药剂科内各部门之间协调应用;四类下架置于专用药柜并重点协调使用;五类下架置于专用药柜,重点协调临床各科室使用,同时做好报废处理准备[5]。
5.2 完善药剂科内部以及各科室间的药品协调应用制度
对于近效期药品,在病区药房与门诊药房的使用量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可借助内部调剂的方式加快使用[6]。
5.3 建立药品退回制及报废制
因药品疗效欠佳、药物副作用报告严重等因素导致的医院药品积压,需实施药品退回制。对已过有效期而不能退回的药品、精神类药品或过期的麻醉类药品可按照过期药品实施报废处理。病区药房填写报废清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产地、有效期以及供货商等,并统一组织销毁[7]。对于麻醉及精神类药品需严格执行麻醉及精神类药品管理条例。此外还应加强零摆与散装药品的有效期管理。
6 小结
医院需要定期开展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素质将直接决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药品费用。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能够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用药,有效减少药品的花费。综上所述,做好病区药房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工作,需要强化药剂科人员对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意识以及素质教育,使其认识到强化药品有效期管理的重要意义,增强药剂科人员的责任心,使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强化药品有效期的管理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患者用药满意度、避免药品资源浪费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晓娴,缪丽燕.浅析自动化建设对提升病区药房规范化管理的作用[J].中国医院,2010,23(29):2739-2741.
[2] 万伟忠.药品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医药论坛,2006,3(13):96.
[3] 王敬花.加强病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探讨[J].甘肃医药,2008,15(6):69-70.
[4] 胡伟,陈飞虎.抑制医院药品价格虚高的探讨[J].安徽医药,2007,11(6):573.
[5] 张雷.完善病区药房药品调配管理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1(1):79-80.
[6] 杨春霞.门诊药房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28.
[7] 韩为莲.过期药品的危害与回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56.
病区管理质量标准 篇4
1、病区布局合理,陈设规范。环境清洁、整齐、安静、舒服、安全。
病人床单位整洁、病室门号统一位置粘贴。床头卡统一位置悬挂。病室内无杂物,不乱张贴宣传画或标识,禁止在输液架上悬挂毛巾、衣物等。
2、被、褥、床单保持清洁、整齐,被服定时更换。
3、病房走廊、紧急通道不堆放多余物品。
4、病人及探视陪护人员管理好,有住院规则,有探视、陪护制度。
5、护士办公室、休息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等物品按要求放置,做到干净、整齐。物品管理做到无积压、无丢失、无变质;毒麻药品管理符合要求。
6、灭火器材定点放置,安全通道畅通。
7、洗手间、厕所地面无积水,有防滑标志。
8、病室内禁止吸烟,禁用电热锅等电器。
9、手术病人手腕带使用,落实核查制度。
10、毒、麻、剧、贵重药品专人管理。
11、毒麻药品严格交接班制度,加锁保管。
12、小儿、老年、危重、昏迷病人有安全防范措施,如床档、约束带等。
相关文章:
支护管理02-21
双排支护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02-21
锚注联合支护02-21
永煤公司5102巷支护设计及支护方式研究02-21
浅谈某工程搅拌桩和喷锚网联合支护施工02-21
复合支护02-21
广场联合大厦基坑支护安全、施工组织设计02-21
支撑支护02-21
煤巷锚杆、锚网、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02-21
锚杆支护的支护理论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