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精选四篇)
安徽蒙城 篇1
2015年6月4日, 记者一行二人, 来到我国小麦主产区安徽省蒙城县。
据悉, 2015年蒙城县11万hm2 (160万亩) 小麦长势良好, 丰产已成定局。经农业专家及农调队实地测产, 全县平均亩有效穗数50.95万穗, 穗粒数29.82粒, 千粒重按41.0 g计算, 理论亩产622.9 kg (15亩=1 hm2) , 85%折后亩产529.5kg, 比去年亩增产1.5 kg, 全县小麦总产可达84.72万t, 较2014年增产4.8%。
产量构成三因素呈现“二增一减”的态势, 其中小麦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略减、千粒重略增。计划6月4日后全面开镰抢收, 6月10日前收割结束。
蒙城初印象
由于蚌埠到蒙城正在修路, 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 足足颠簸了3个钟头, 本已昏昏入睡的记者, 在看到路旁出现的第一台雷沃小麦机时瞬间精神百倍, 陷入到对即将到来的壮观机收场景无限的憧憬当中。
除了小麦机, 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一台在路上行驶的悬挂爱科麦赛弗格森打捆机的约翰迪尔拖拉机, 我叫身旁的同事也来看, 同事说, 这里的农民装备真不赖啊!是啊, 迪尔+爱科真是农机圈里的豪车了!
“这麦收时节, 他怎么开拖拉机带个打捆机啊?”记者不禁有此疑问。再环顾路旁, 找到了答案, 各种“秸秆禁燃”的标语遍布马路两侧、稻田旁边, 记者当即决定, 关于蒙城的秸秆禁燃我得好好问一问。
麦收蒙城
目前正值麦收, 金黄的麦浪间机械穿梭, 一派繁忙抢收景象。据记者了解, 蒙城当地小麦种植面积11万hm2 (160多万亩) , 一般麦收时间5天左右。
2015年6月2日开镰, 但仅仅收割半天, 就赶上接连两天的阴雨, 当天中午也不时飘起毛毛细雨, 地里的麦子, 由于阴雨天的缘故, 有些略显发黑, 没那么金灿灿了, 甚至有的已经有发芽的迹象, 农民们都盼太阳, 抢收迫在眉睫。
记者刚刚查过蒙城的天气预报, 幸好, 6月5日就是艳阳天!
蒙城机手话麦收
在一片麦地里, 记者遇到了刚刚卸粮完毕, 下车休息的侯师傅。
侯师傅告诉记者, 他于2014年初购买洛阳中收小麦机开始机收作业, 当年连同蒙城本地加跨区作业一共收了15天小麦, 最忙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多下地, 晚上8点多休息, 和表哥两个人开车, 一季收入有5万多元, 加上中秋过后收了几天水稻, 基本上车钱赚回来了, 2015年就指着这车赚钱了。
谈起小麦机收价格的下降和收割机数量的增多, 憨厚的侯师傅说:“虽然2014年100块钱一亩地, 2015年80块一亩地, 但是只要机子好, 自己吃些辛苦, 收益还是可以的。”
“看这块倒伏的麦子地别人都不愿意收, 但是我就不怕, 因为我这车可以的!”说完, 看看身后的爱车已清理完毕, 侯师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收割。
秸秆禁燃蒙城落实有方法
带着最初的疑问, 记者来到蒙城县鸿源农机销售公司, 公司刘经理告诉记者, 蒙城县2015年秸秆禁燃工作力度非常大, 一是惩罚力度空前, 明确规定发现焚烧秸秆, 立即予以罚款2 000元、拘留15天的惩罚。
二是为秸秆找到出路, 打捆秸秆一亩地补贴40元, 地头设置临时存放点, 统一销往蒙城新建的发电厂进行二次利用。回忆起前两年蒙城麦收后的天气状况, 刘经理感慨道, 现在的空气真是好太多了!
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 篇2
蒙城县是“中国楹联之乡”。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蒙城县举行楹联“五进”暨“九溪·恒辰杯”全县楹联对抗赛,征联分出句征联和自撰联两种方式。从应征较好的县直和乡镇单位,该县选择六个单位组成六个代表队于“五一”节前后举行现场对抗赛。竞赛内容为楹联知识、楹联故事、古今名联及现场应对。
蒙城县居民以面食为主,每日三餐,干、稀两类。干有馒头、卷千、杷粑、锅贴、烙馍、干饭等,稀有红芋饭,面条、面片、面疙瘩、莱汤等。平素以咸菜、辣椒、蒜瓣佐食。20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喜食甜、淡、低脂肪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民国时期,蒙城县富人冬戴风帽,身着长袍马褂,下穿直筒大腰棉裤,足着棉袜,穿三道云棉鞋;春、秋戴礼帽,着夹袄夹裤,出门穿长衫。—般百姓冬戴线帽,上着土布右开襟过膝大棉袄,下穿棉裤,脚穿麻窝(麻、草结的鞋);春、秋穿土布对襟单褂,腰系青布巾,穿草鞋或撒鞋(鞋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盛夏敞头赤膊。家境稍裕的青年,冬戴“火车头”(东北棉帽),春、秋戴“帽垫”,顶缀红疙瘩(父母新丧为白色),外出穿海昌蓝大褂,少数人穿西服,着皮鞋。老年妇女冬戴头箍或顶包头,上穿棉袄(肥胖宽大,右开襟,大陀襟镶边,领口、袖口饰花边,钉布扣五、七枚),下穿大腰直筒棉裤(裤角镶滚边,扎腿)。中青年妇女,出门穿海昌蓝褂,着荷花色袜,吊带,红绣鞋。
安徽蒙城 篇3
为加快亳州市标准化学校建设, 亳州市教育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性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暨教育民生工程推进现场会, 有力促进了各县区教育的发展。蒙城县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中注重把握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化学校建设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通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校安工程、校校通工程等,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二是结合全县“美好蒙城”规划, 使学校成了“美好蒙城”的建设亮点。三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诸如楹联文化、庄子文化、尉迟遗址文化、命名文化等具有蒙城地方特色的鲜活文化引入校园, 融为一体, 使校园文化接地气, 更富有生命力。四是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如许疃中心小学努力打造的“国学浸润, 书香育人”的办学特色, 板桥中学实施的“国学引领、孝老敬亲、爱满乡村”的办学特色……“书香校园”、“个性展示校园”、“赏识教育校园”等一大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扎实进行。五是与安全工作相结合。把安全工作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积极打造平安校园, 把安全制度、工作机制作为标准化建设的内涵紧抓不放, 把消除安全隐患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基本要求, 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保证建设质量。
通过4年努力, 蒙城县全面完成了“校安工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任务。5年来, 该县共加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186栋、面积达159107平方米, 新建154栋、面积达89970平方米。378个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按规定配齐了相关设施设备并已开放。中央和省危改资金的102个项目以及初中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13个项目全部完工, 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2011年至2015年, 我县规划创建标准化学校任务是371所, 目前已创建329所, 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切实举措, 确保在2015年底之前, 提前完成余下的42所标准化建设任务。”蒙城县教育局局长张旭东说。
安徽省蒙城县黄牛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4
安徽省蒙城县黄牛发展现状与建议
本文对蒙城县黄牛发展现状,肉牛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 者:李国强 王英 LI Guo-qiang WANG Ying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畜牧管理局,安徽,蒙城,233500 刊 名:中国牛业科学 英文刊名:CHINA CATTLE SCIENCE 年,卷(期): 35(2) 分类号:S8-1 关键词:蒙城县黄牛 发展现状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