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金融体制 供给 改革 全球

1 为何以供给侧为突破口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1.1 选择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站在国际层面进行分析,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全球各国的经济金融制度则由需求侧角度进行调整, 虽然颁布了不少财政制度与货币政策, 不过成效甚微。同时, 国内外, 均存在不少结构性的问题, 比如发达国家经济收益高, 不过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其人口增速不断提升, 但是经济收益低, 面对各国不同的经济需求时, 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着手处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经济增幅不断提升, 国家为避免经济暴热, 政府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力度。金融危机之后, 国家推行4万亿元投资机会, 但却为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部分投资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资本市场, 造成资产价格攀升, 形成过热的房地产市场, 使市场机构失衡, 促使我国金融改革政策改为以供给侧为主, 进一步促进国家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利用“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等作用力, 以基于中长期高效率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为重心的“供给管理”, 方可全面增加供给效率, 持续扩大市场发展空间。

1.2 以供给侧为导向, 金融改革方可成真

金融是当代经济的主导因素, 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因为其具有诸如完善资源配置、提供信息、降低风险等功能, 对经济活动存在显著的调节与促进作用。利用银行贷款间接融资, 也能够使不少企业获得重生的机会, 进一步实现飞跃式或爆炸式的发展。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层面进行分析, 以金融供给侧为导向, 全面促进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也可以全面增强金融供给能力, 使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贴近, 进一步提升金融供给侧服务水平。

2 处理好“供给侧改革”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间的关系

2.1 金融有效供给和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 现阶段我国民企已经变成国家实体经济的核心支撑力量, 但其金融体系依旧是以国有银行为中心, 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满足。对此, 国家政府不妨参照日本金融改革模式, 以金融供给侧为导向, 通过间接金融发展制造业, 下调民营资本准入门槛, 积极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 且构建完善多样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真正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难题, 全面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实体经济有效供给和居民实际需求的结合

现今, 我国实体经济在中低端产品与服务方面, 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在高端产品和创新服务方面, 供给也相对短缺。对此, 我国务必要提高创新力度, 增强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 真正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不仅有物质层面的需求, 更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但现在我国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更多的是物质上的供给, 只有将实体经济供给与居民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需求有效结合, 方可真正地把供给侧改革全面、有效的贯彻下去。

3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3.1 全面取缔“信贷规模管理”限制, 增强金融机构资金供应

对此, 我国政府务必要积极构建更为客观、公正的宏观审慎评估制度, 使商业银行在合理框架体系中掌握市场化自主决策权,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控制金融风险, 并以此全面加强信贷供应力, 完善信贷投向结构, 真正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3.2 积极构建全新贷款贴息制度, 引导商业银行贷款以实体经济为中心

在金融服务领域中, 实体经济的战略性规划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 无论是新兴产业, 还是老旧产业, 都具有“补短板”的需求。对此, 我国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需要对财政的投入方向进行深入性地研究, 着重分析重点领域, 希望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具有补短板需求的实体经济客户能够获得银行贷款贴息的政策支持, 这明显地扭转了之前政府“单方面输血式”直接经济补助的模式, 真正地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更高效地利用起来, 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力。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构建对银行贷款的合理风险补偿体系, 真正地促使银行储蓄转变成金融投资。

3.3 促进监管体制改革, 确保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逐级负责

对于这一措施来说, 是能够进一步增强监管效率, 属于一个全新的监管制度。一般来说, 在具体实践活动中, 能够根据“外部性”强弱, 科学明确中央和地方监管事权、风险处置责任, 构建全新金融监管政策。从中央层面来说, 其职责是负责监管与公众资产相关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从地方层面进行分析, 需要以试点为基础扩大监管范围, 主要负责监管和非公众资产相关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强调“供给侧”改革的主导思想, 同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也需要在此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下调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 扩大民间资本的参与范围, 并且也需要颁布一系列与其相兼容的法律法规、信用政策等金融基础设施政策, 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在2015年之后,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热门词汇, 并且也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要改革内容, 对全方位、深入性的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层面进行分析, 期待能够总结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为引领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明确方向。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供给侧,思路,对策

参考文献

[1] 高瑞.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发展与创新[J].西部财会, 2016 (12) .

[2] 张华.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J].黑龙江金融, 2016 (4) .

[3] 张琦霞.金融信息未来发展战略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 2016 (2)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结合传统 下一篇:美菱电器的偿债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