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转化(精选十篇)
临床转化 篇1
关键词:临床孤立综合症,多发性硬化,IgG寡克隆区带,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
CI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事件的首次发作, 常表现为视神经炎、脑干症状和脊髓症状等。临床上可以有MS、视神经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多种转归, 其中30%~70%的CIS患者会发展为MS[1]。MS好发于青壮年人群[2], 每次复发时的不完全缓解和持续累积[3], 最终导致约半数患者发生轻度或中度的功能障碍, 因此, CIS的早期鉴别诊断和预测转归非常重要。大量研究发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CIS发展为MS的过程, 血清、脑脊液生物学指标对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1 IgG寡克隆区带
临床上2/3的CIS患者存在B细胞反应异常, 主要表现为异常的鞘内IgG合成率及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 脑脊液IgG寡克隆区带是一项重要的判断IgG鞘内合成的临床指标。CI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自身合成IgG, 在多种协同刺激信号的帮助下激活的B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 未凋亡的B淋巴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扩增并产生抗体。当脑脊液有2条或者更多寡克隆带而相应的血清中没有时, 患者发展成MS的风险更大[1]。国内亦研究证明脑脊液lgG指数升高对这种转化也有提示意义, 但寡克隆带阳性意义显著高于前者[4]。
Nilsson等[5]对86例表现为单侧视神经炎的CIS患者进行了15年随访研究, 其中有60%的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MS。同时CIS首次发作时, 有脑脊液感染征象者发展为MS的概率高于脑脊液无异常改变者, 表明脑脊液内出现寡克隆区带的CIS患者更容易转化为MS。
2 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和抗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抗体
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和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 (MOG) 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的主要蛋白质, 维持CNS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具有神经组织特异性。CIS的组织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被认为是直接针对自身髓鞘抗原产生的免疫攻击,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髓鞘的脱失, 临床上出现各种神经功能的障碍。
Berger等[6]对103例CIS患者血清抗MBP抗体和抗MOG抗体与CIS转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发现仅抗MOG抗体阳性时, CIS转变为MS的危害比仅为31.6%;而当2种抗体均阳性时患者向MS转化的风险大大增加, 风险比为76.5%。此外, 研究还发现CIS患者的CSF抗MBP抗体增加, 与疾病活动性相关[7], 在一定程度上与CIS的发展和转归有关。因此, 抗MBP抗体和抗MOG抗体阳性的CIS患者更易进展为MS, 这两个标志物是预测CIS的简便而准确的指标。
3 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
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 (Blymphocyte chemoattractant-1, BLC-1CXCL13) 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在淋巴组织及脱髓鞘病灶的迁移中起调控作用[8]。CIS患者外周血中出现的高浓度CXCL13, 诱导、激活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选择性破坏血脑屏障, 导致免疫活性细胞靶向性地到达髓鞘, 产生免疫攻击引起轴索的不可逆损害, 最终出现脱髓鞘病变。已有研究证明CXCL13的表达水平与鞘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的出现密切相关。主要在活动的脱髓鞘病变中产生, 而在慢性非活动的斑块中并无CXCL13的产生[8]。近年来, 研究还发现脑脊液CXCL13浓度高的患者比浓度低的患者较早转化为MS, 有助于CIS转归的预测[9]。目前CXCL13已成为治疗MS的潜在靶点。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 在神经系统中不仅可以调节血管的生长, 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 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存活、轴突发生及神经退行性变, 发挥刺激神经发生、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等作用。
研究证明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会诱导局部血脑屏障破坏, 使炎性细胞移行入病灶, 加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炎症反应, 在MS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发现, MS患者复发期血清VEGF水平比MS缓解期及对照组 (CIS、MS无关的非炎症性疾病患者) 高[10]。另有研究发现VEGF水平在CIS患者发作期脑脊液中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表明VEGF水平在MS早期即已升高, 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临床转化 篇2
“师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一种尊重。我们无法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但是我们却要一视同仁的把这样的爱献给每一个学生。在俞同学,丁同学,张同学身上也见证到了爱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俞同学是六(1)班开学初唯一一个不交英语作业的学生。记得第一次因作业没完成被课代表带进办公室时,他的头始终不敢抬起来,只是时而的点头或摇头。我当时就纳闷:这样一个胆小的男生,怎么敢不做回家作业呢?而且就是不做英语回家作业,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原因。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调查了一些情况:他父母从不管他的学业,电话打过去总是关机,家里没有复读机,从来没听过录音,对英语这么学科似乎已失去了信心,作业以前一直是到学校来补的。和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感觉他似乎知道错了。可是,出乎预料的是第二天还是没交。翻开他的作业本,做了一半。我刚想提高嗓音,马上就压下去了,想:做了一半也算是进步,再细看他的字写的非常漂亮,完全不像一个后进生的作业,我就抓住这两点表扬了他一下,当然也不乏提醒他下次别再犯了。第一次测试,俞同学得了57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数学考了97分,多大的反差呀?(班主任)这又不得让我再次把他请到办公室,他的脸通红通红,看上去浑身无力,一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我赶紧给他倒了杯水,让他坐着休息一下….从那次以后,俞同学再也没有不交作业,相反他的字写得相当工整,我还特地在班级里展览了一下,他很激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第二次测试他考了74分,我毫不犹豫的借了他1分,给他打了个良好,我相信他下次肯定能还上。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而且不只还了1分,同事问我他怎么进步这么快,我也说不清楚,只觉得是一种爱在感化他,激励他,也使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孩子,那是一种由职业的爱转变成了私人的爱。
丁同学是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也是我们办公室的一名“常客”。虽然不是他的任课老师但是也略有所闻。他以前经常逃学,导致学习上脱节,家庭条件相当差。记得,上次,我们吃柚子时,张老师给了他一瓤,可是他连怎么吃都不知道,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柚子,怪可怜的。张老师在给他补习时经常给他来点物质奖励,当然更多的是关心,所以他的成绩也一天天在进步,已跳出了不及格的行列。
张同学是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经常看到他站在王老师边上读英语,订正作业,可是幽默风趣的王老师从来没有大声的骂过他,经常看到她在细心地指导。怪不得张同学会在英语作业本里夹了张纸条:王老师,你好biao(不会写漂,他就注了这个拼音)亮。那是一个后进生发自内心对老师的喜爱,最近张同学来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他会读了,他进步了。
抓住转化契机,促进差生转化 篇3
关键词:差生 转化 契机
一、常见的差生类型及转化方法
中学生中的差生可分为单差生和双差生两种,所谓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和表现均很差的学生,而单差生,则只具其中之一。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又可分为智力型差生和非智力型差生,表现差的学生又可分为顽皮型差生和品质恶劣型差生。每个差生都有他的个性,也有他的共性,要善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抓住转化的契机,促进差生转化。
1.智力型差生
所谓智力型差生是指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其他学生多,但成绩却远不如人,他们无法应付教师的提问和考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学习的恐惧感和心灵上的自卑感。他们由于上课无法听懂,下课便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的作业基本上是抄来的,他们有大量的多余时间,如老师不正确引导,而只是一味地责骂、挖苦,很可能会使之向调皮型甚至向道德恶劣型差生转化,成为更为棘手的双差生。
对智力型差生转化关键是要从他的兴趣和优势出发,掌握其转化契机,应注意不断地让其感受成功的欢乐,才能使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准。比如课堂提问,应有意识地提一些简单的、估计他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在其回答后,肯定其正确的东西,并同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在批改其作业时,不要简单粗暴地打叉或者简单地要求其重作。而应给他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即在布置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允许在同一年级中有复式教学存在。即便考试中,也可采用降低对差生要求的做法,以让其在不断感受成功的欢乐中,激发其兴趣,点燃其智慧之炬,焕发其理智之光。
2.非智力型差生
所谓非智力型差生是他们的学习差,但人并不笨,他们差的只是由于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不愿甚至不想花时间去学。这种学生思维活跃,常有超人的想象和志趣。他们对学习心不在焉。但在差生中往往会有一批杰出的人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差点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世界发明之父爱迪生因学习成绩差还曾被教师踢出了学校的大门,伟大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读小学时是全班倒数第一,闻名世界的文豪巴尔扎克小时候在学校里曾经是个差生,牛顿、爱因斯坦按当时的标准都是差生。
由于非智力型差生活跃的思维接受不了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虐待”,必然会生孤独感、玩世不恭感,有时还会导致自卑感,进而自暴自弃,有的也会产生放任感、不在乎感,进而导致破罐子破摔。很可能会向调皮型甚至向道德恶劣型差生转化。
对非智力型差生的转化契机往往是在其感受到了温暖,获得尊重、理解之后。对他们的转化全看你对他们的爱是否真实,只有真实的全部的爱,才能缩小你与他们的心理差距,使他们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相反,如果他一旦认定你对他的教育是虚伪的,假情假意的,那就意味着你教育的失败。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尊重,下一步就是为他们设计能让他们自己认为是喜闻乐见的“最佳要求”,并鼓励他们努力去实现之。在其奋斗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帮其反馈成功的信息,激励他们的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学习的正循环就开始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3.顽皮型差生
顽皮型差生,往往是由于对非智力型差生处理不当发展而成的。他们成绩差,对课程不感兴趣因而精力过剩,上课乱说乱动,甚至用恶作剧来表现自己的才能。为了报复老师、同学或家长对他们的责难,他们甚至会故意不听教导,违反纪律、闹乱子,以至产生恶性循环,直至使其向道德恶劣型差生转化。
转化顽皮型差生,第一要坚持冷处理,不轻易在大众场合下指责他们,多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对他们的教育要植根于爱,通达于理,即所谓通差生之情,达符合转化规律之理。第二要注意利用集体教育的方法,即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鼓励他们组织集体活动,通过此类活动,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第三要特别注意掌握教育的时机和合适的手段,例如对此类学生允许存在适当“偏爱”的原则。因为他们太需要成功的鼓励、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家庭的关爱。当然,对他们的转化也不能只停留在爱的给予和感情的通融上,在时机成熟时也要及时地帮助他们制订能被其接受的“前进规划”,并及时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对他们的规划还要有灵活性,要允许他们有反复,对他们要以总结成功为主,检查不足为辅,多鼓励、勤引导,以极大的热情,十二万分的期望作用于他,皮革马利翁效应总是会发生的,那时你的转化工作就基本上成功了。
4.道德恶劣型差生
道德恶劣型差生是我们的教育失败的产物,因为教育信念告诉我们,没有转化不了的学生,也没有改变不了面貌的差班。
此类差生,学习成绩差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他们中有的偷、摸、抢无所不作,有的甚至下流、庸俗、低级。有的成天在外流浪,有的结伙成帮,说谎、殴斗。
对此类学生的转化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热情关怀,消除恐惧心理与对立情绪
因为这些人中,有的由于一再犯错误,过的是流浪生活,经常提心吊胆,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是受指责处罚,就是被人冷眼歧视和嘲笑,有的还挨父母的皮鞭和棍子,因此他们往往“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对感”。他们认为社会抛弃他们,因之逐渐对社会形成淡漠的敌对心理,对老师常常保持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老师找他们谈话,进行帮助也往往会遭到曲解。对这些学生,虽然任何人都有理由讨厌他们,可是对他们越是讨厌、歧视,则情绪上就越对立。要教好这些人,首先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只有关心、交心、知心,使他们愿意接近你,讲心里话,才能谈得上教育,他们才能接受你的教育。米丘林对偷盗他的实验梨和苹果的雅可乌列夫的教育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2)要培养与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尊重的情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它是学生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为培养个人的自尊心,教师要使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社会上、班级里、家庭内的地位与前途,必须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点滴优点,尊重他们。马卡连柯对工读学校的学生非常信任,曾把存折交给学生,让他去银行取款,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他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希望此举能发展成为他们改正错误,积极向上的转折点。
这些学生由于经常在逆境中生活,所以比较能吃苦,如果引导得好,在劳动、体育、清洁卫生中能做出成绩来,如果我们能及时表扬,就能产生促进转化的契机。总之我们要努力找出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更多地用赞许、表扬、鼓励的方式教育他们,这些往往会成为我们教育成功的起点。
(3)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些学生一般是道德观念差,是非不分,行为莽撞,干坏事前欠思考,往往干了坏事不知错。因此老师要采取组织舆论,赏罚分明,给学生以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甚至还可采取组织他们参观少管所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转化。
(4)锻炼意志力,与外界诱惑力作斗争
凡是道德品质恶劣的学生,一般都与外界有交往,易受外界影响而使学校对他的教育前功尽弃。所以老师必须帮助他们自觉地与外界的诱惑作斗争。告诉他们一个人的不良品德是否能纠正,主要看他们能不能自觉地、独立地与外部诱惑作斗争,对外界的干扰有没有抵抗力。鼓励他们与过去告别,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自己的新未来。
二、植根于爱,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不管是那一种差生,其转化都要讲究契机,要求老师把感情深深地植根于爱之中,允许老师对差生有“偏爱”,也允许与差生有适度冲突。要求老师允许差生有反复,懂得思想转化工作想要“直线前进”是不可能的。懂得反复的必能性,而且还要准备有大的反复。要求老师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转化全在坚持中”,在学生出现反复的关键时刻,继续满怀信心地去进行转化,不坚持便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所有差生的转化,一般都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而反复又是转化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老师坚强的教育信念,能帮助他们过好反复关,熬住反复的阵痛,才能迎来差生新生命的诞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相信没有不可救药的少年儿童和男女青年!
参考文献:
1.王凤云.谈差生的转化工作[J]. 现代技能开发,2003(4):86~87.
2.翟中文.浅谈“双差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2)43~44.
3.陈志.谈差生转化的皮格马利翁效应[J].咸宁师专学报,第14卷第2期.
作者单位:①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临床转化 篇4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进展快,病情重,如不进行及时控制,极易造成不良预后,甚至死亡[1]。为了提高该类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特进行如下研究,以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38例,年龄45~76(63.28±1.18)岁,出血类型:皮质型33例、血肿型24例、梗死灶内渗血型48例。将以上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63.19±1.33)岁,出血类型:皮质型16例、血肿型12例、梗死灶内渗血型24例。对照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62.91±1.42)岁。出血类型:皮质型17例、血肿型12例、梗死灶内渗血2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给予常规治疗。立即同时用溶栓、抗凝、血小板抑制、扩血管治疗。合并高血压者予降血压治疗;伴有颅内高压者根据患者梗死面积快速静脉滴注治疗量的加用20%甘露醇,并行降血压,加快同时给予改善脑细胞代谢、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具体方法为:将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bid,给药时间控制在30min内,2次/d,7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指标
(1)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脑水肿体积进行比较。(2)根据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效果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标准参照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于1995年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根据评分将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分为: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l%~100%)、显效(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17%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录入全部数据至软件包,并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血肿、脑水肿情况比较
治疗后21d,两组患者脑血肿、脑水肿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4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2%(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指急性脑梗死引发缺血区域继发出血性改变,主要包括脑实质水肿和出血性梗死两种类型。有研究显示,该病的自然发生率为9%左右,溶栓治疗后的发生率为20%~50%。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发现氧自由基在脑出血及患者预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1)自由基形成机制主要包括:(1)出血后血肿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局部血流量下降诱发形成血肿周围低灌注区,该连锁反应诱发受损脑细胞发生应激性反应,形成大量氧自由基。(2)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大量炎症细胞在发挥作用时会产生大量自由基[4]。(3)血肿造成红细胞崩解作用,铁离子大量释放,诱发机体发生脂质自由基反应,加速自由基的合成。(2)自由基作用机制:(1)引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坏死,增加脑血管的通透性,引发血管源性脑水肿,诱发细胞凋零。(2)对细胞器和细胞膜造成损伤,造成线粒体、微粒体功能障碍,加速溶酶体破裂,大量水解酶释放,细胞水肿毒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神经元细胞广泛受损[5]。(3)脑组织含有大量脂质成分,自由基在疏水基团中带氧含量高,其溶解度高于水中5~8倍,破坏性强,相对于其他器官,脑组织损伤更敏感、更严重。依达拉奉是新型的自由基抗氧化剂和清除剂,其治疗机制为:(1)脑出血后,发生缺血再灌注反应,依达拉奉可抑制该反应发生时神经细胞和多核白细胞释放超阴离子,阻止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切断细胞损伤 ̄自由基释放 ̄加重细胞损伤的恶性循环,中断损伤[2]。(2)干扰黄嘌呤及次黄嘌呤酶体活性,阻止形成前列环素,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减缓炎症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肿、水肿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该效果除与依达拉奉上述作用机制有关,还与其高效药物利用有关。依达拉奉作为小分子量自由基清除剂,其通过血 ̄脑屏障率高达60%,可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确保了药物高效利用率[6,7]。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这充分体现了该药物的安全性。
综上,依达拉奉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临床效果明显,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2):171-172.
[2]李东瑞,杨伟民.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381-382.
[3]马彪.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28):286-287.
[4]王进,张志坚,周长文.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1):118-119.
[5]谭江南.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96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78-79.
[6]郭文超,潘速跃.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特征研究[J].重庆医学,2013,12(31):419-420.
后进生转化措施-后进生转化 篇5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其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
(二)善于捕捉闪光点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主动采取适当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这就需要教育者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如对成绩不好但劳动积极的学生,在劳动结束时可突出给予表扬。对画画好的可请其出黑板报,并对其努力和成就予以肯定和赞美。总之,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在合适的机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自信信,并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
(三)活跃课堂气氛,令其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优先对待后进生,尽量多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后进生,用眼神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课程上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予他们的信任和鼓励的眼光。回答正确时,投以赞赏的目光、真切的笑容和热情的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取得进步的喜悦,大大加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整体效果,顾及其反应。如讲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给其充分思考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其真正掌握知识。
(四)从起点看进步
转化“后发劣势” 篇6
最近,一位高层人士指出,中国经济与国际经贸后发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后发劣势。所谓后发劣势,是指在今后一个战略时期内,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正在出现和将要发生的发展难题与条件制约。专家指出,中国经济与企业国际经贸后发劣势愈来愈多地体现在生存环境恶化、国际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耗用瓶颈等方面。为了保持对外经济的增长势头,加快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和实施科学发展,就迫切需要中国企业转化这种后发劣势。
转化国际贸易限制后发劣势,追求企业打破壁垒的主导能力
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中针对中国企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力度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贸易限制后发劣势正成为新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中国企业遭遇的国际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壁垒、反倾销壁垒等,因此提升企业打破壁垒的主导能力,是转化后发劣势的关键。
所谓“技术壁垒”,是以技术为支撑条件,由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论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标准已达80%以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已占非关税贸易壁垒的30%以上。同时,“反倾销壁垒”进一步强化,中国企业与产品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国家之一。另一个重要苗头是,外资企业在华贸易中出现的市场“垄断”行为,已形成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在价格上的打压与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排挤。国外一些中间商常常以掌握国际需求信息,占有出口经营渠道等优势,实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垄断”,并在中国企业之间挑动不公平竞争,压价出口,限制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势地位。如中国出口海外的摩托车的平均价格从5年前每辆700美元降至目前的280美元,出口美国市场的丝绸服装产品从过去的每件10多美元降至10多元人民币等。
国际贸易限制是发达国家在总体不违背WTO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国有关法律法规,阻止国外产品进入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看到这一后发劣势存在与强化的严重性,应主动打破贸易壁垒,争得出口經营主动权。一方面,要加强国际贸易壁垒的研究,提高企业反壁垒与反封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去打国际经贸技术壁垒与反倾销壁垒官司,依法维护企业国际经营权益。前不久,温州打火机产品遭遇欧盟反倾销诉讼,温州相关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去应诉,结果打赢了这场官司,掌握了中国打火机产品出口的主动权。
转化劳动力成本后发劣势,追求企业以人为本的战略提升
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开拓国际市场与吸收外资的重要方面。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就有可能导致丢失国外市场和外资大面积转移。目前,中国的纺织品、轻工产品、农特产品等,由于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近来,在华外资出现“逆向转移”的新动向,不少外资已从中国向东南亚、西亚及其它地区转移。苏州市外经贸局的一位负责人在调研后发现,江苏昆山、广东东莞等地的外资已开始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根本原因是那里的劳动力成本仅是上述地区的1/3左右。
应当看到,中国外贸出口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吸收外资的结果。例如江苏省外贸出口总额中60%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专家据此指出,防止劳动力优势丧失,是扩大国际市场和吸收外资的重要方面。
转化劳动力后发劣势,重在以人为本,要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才战略上突破;应将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放到国际大环境下去竞争,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造就综合型与高技术型的新型劳动者;要重视人才与人力资本的开发运用,像海尔等企业那样,创新人才机制,从根本上留住人才;要从企业每个员工所体现出的本质与追求出发,在酬薪制度、用人体制和人才环境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与人本优势。
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后发劣势,追求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冲破“围城”
全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反对和打击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的力度不断升温。知识产权鼓励创新而不鼓励复制与模仿,这对于长期忽视技术创新,缺乏创新实力的企业无疑是个极大的制约。近年来,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的同时,还将核心技术集中在中国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上,逐步形成对中国企业的专利“包围圈”。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还遭遇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围城”,专利封锁愈演愈烈。华纳、日立等6C联盟诉中国企业的DVD光盘知识产权侵权案,至今已从中国企业中拿走30多亿美元专利许可费;美国思科公司状告深圳华为公司产品专利侵权,旨在抡起知识产权法律大锤阻击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攻势,压制潜在竞争对手。
欧美发达国家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草案)》 中关于有形商品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引入了知识产权领域,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对高新技术实行限制性商业做法,即以保护专利、商标合法独占权等为借口,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不合理地利用自己在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向潜在的竞争对手提出单向权利限制。增加技术贸易提高受让方的生产成本,降低技术贸易所带来的利润,阻止高新技术向未来竞争对手方流出。近年来,美国与中国贸易存在较大逆差,主要是由美国严格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及产品所致。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后发劣势,需要掌握知识产权创新的主动性,冲破知识产权“围城”,以适应国际技术贸易的要求。
一是要提高法律意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多年来,中国镀钛、宣纸制造、水稻培育等世界领先技术,或被企业全程提供给外方参观,或被刊物论文发表,使国外企业不费分文获得关键技术。中国的著名商标,如五粮液、红塔山、同仁堂等都被国外公司抢注。最近,“五粮液”汉语拼音WULIANGYE知名商标在韩国被抢注,中方通过14个月的拉锯战才在诉讼中获胜。
二是要实施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并重的方略,强化知识产权创新,注意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艺术。从1985年中国实施专利法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了28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由中国企业申请的仅为2.2万件,占同期国外企业在华申请数的15.7%。由此可见,我们的技术创新速度极慢。同时国外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高度重视,索尼公司的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多达600人,杜邦公司拥有60个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他们对全球各国各地的法律、意识形态、民族风俗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三是要提升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与相关措施。最近,一位高层人士说,从总体上看,中国是知识产权受害国。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建立国家领导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不断进行专项整治和加强全民教育等四项措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应学会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大环境中的生存技能,成功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游戏规则,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市场中知识产权运用的高效益。
转化资源耗用与环境制约后发劣势,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今后中国企业仍然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出口初级产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再也行不通了。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吨标煤产出效率约为845美元,仅占美国、日本的30~40%;中国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今年华东电网再度严重缺电,全年缺电将高达1700万千瓦,全国将缺电3000千瓦。据国家权威部门估计,21世纪初期我国能源缺口量将超过1亿吨标煤,2030年缺口3亿吨标煤。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过量耗用,给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战略要求。
资源与环境早已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许多企业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美国杜邦公司面对未来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挑战,在进入新千年之际,就重新将企业战略定位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创造科学奇迹上,全力向生物科技领域拓展。在开发方法上,杜邦确定在不需要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生物科技与物理学、化学工程科学及资源科学相结合建立科技发展平台,从而拓展新的产品与材料,以知识密集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开发出人类生存必需品。近来,杜邦公司集中科学家挺进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制定了在5年内使生命科学在公司中的收入提升到30%以上的宏伟计划。
临床转化 篇7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补肾益脑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目前引起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1]。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以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但不伴有显著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预后具有极不稳定性[2]。AD不仅严重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在MCI阶段阻止其向痴呆的发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老年MCI患者应用补肾益脑方干预,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旨在探讨补肾益脑方在预防或延缓MCI向AD转化的临床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MCI患者80例, 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60岁~83岁(72.8岁± 7.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6例,初中18例,小学18例,文盲28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MCI诊断标准;3无精神神经障碍,无心脏、肝脏、 肾脏等重要脏器不全及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疾病;4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 MCI诊断标准[3]1存在由本人、家属或知情者提供的记忆力减退的主诉;2有记忆减退的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和文化匹配对照的1.5个标准差以上);3基本日常行为能力无显著缺损;4排除痴呆者或者任何可以导致脑功能紊乱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1.2.2 AD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 疾病学会 (NINCDS-ADRDA)制定的很可能的AD标准[4]:1发病年龄40岁~ 90岁,大多≥65岁;2神经心理测试、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等支持痴呆,临床确认痴呆;3合并进行性加重的近记忆力及其他智能障碍,可伴精神、行为异常;4无意识障碍,无可导致进行性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的脑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银杏叶片(商品名天保宁,浙江康恩贝公司生产)2片,3次/日。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益脑方:黄芪20 g,熟地黄15 g,何首乌30 g, 党参20 g,淫羊藿10 g,赤芍15 g,郁金15 g,当归15 g,菖蒲15 g,白芥子10 g,天竺黄20 g。水煎250 mL, 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4观察指标
1.4.1认知能力、记忆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标采用MMSE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逻辑记忆(LM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由经专业培训专职人员分别于治疗前后对MCI患者在安静环境中进行检查评分。
1.4.2血清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测定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 血,采用化学 比色法测 定Ach、SOD、MDA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要求进行。
1.4.3老年MCI患者痴呆转化率治疗后截止至随访1年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AD的发病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MMSE、LMS、ADL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LMS、ADL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 疗后MMSE、LMS、 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详见表1。
分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ch、SOD、MDA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ch、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ch、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MDA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Ach、SOD活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AD转化率治疗后随访1年时,观察组发现有2例符合AD诊断标准,发生率为5.0%,对照组有7例符合AD诊断标准,发生率为17.5%。观察组A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4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监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异常。
3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性痴呆,本病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进行性减退和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A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AD发病机制 十分复杂,目前尚未 完全阐明,且对于AD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是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5]。 MCI的概念由美国著名精神科专家Petersen于1996年提出并被认为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缺损状态,其预后转归既可以稳定或好转,也极可能进展为痴呆,每年10% ~15% 的MCI患者转化 为AD,6年内这一比例可高达80%[6,7]。因此对于MCI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及延缓MCI向AD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转化 篇8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容易发生出血性转化, 是溶栓治疗最危险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其危险性阻碍了溶栓治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对出血性转化进行分析, 研究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慎重选择溶栓患者、降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47例, 女29例, 年龄35~80岁, 起病3~6 h内, 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且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活动性内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体质、患出血性疾病或动静脉畸形的患者。
1.2 方法
收集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出院期间的临床资料, 根据相关报道, 选择可能的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史、脑卒中史以及此次发病有无早期CT缺血改变、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时间、溶栓药物、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后3 d内最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肌酐水平等[1]。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方程, 以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为结局变量, 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逐步法筛选变量,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6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有24例 (31.58%) , 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比较, 患者性别、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史、早期CT缺血改变、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年龄、溶栓前血糖、溶栓前和溶栓后2、6、12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史、心源性脑栓塞、溶栓前NIHSS评分、最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肌酐、溶栓后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以上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为高龄、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早期CT缺血改变是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现有研究报道指出, 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溶栓药物的剂量、心源性脑栓塞、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等因素都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有关[2]。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和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的性别、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史、早期CT缺血改变、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年龄、溶栓前血糖、溶栓前和溶栓后2、6、12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高龄、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早期CT缺血改变这几个因素的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较少有关。本研究中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24例/76例 (31.58%) 所占比例较同类研究 (6.4%~19.8%) 高, 可能是本组病例从发病到复查的时间较长, 微量出血病例被查出所致。
综上所述,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比例较高, 临床治疗中应特别注意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要仔细复查, 以免遗漏一些少量出血的患者。
参考文献
[1]Fiorelli M.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within 36 hours of a cerebral infarct relationships with early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nd 3-month outcome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I (ECASS I) cohort.Stroke, 1999, 30 (11) :2280-2284.
临床转化 篇9
1 ACE
ACE也被称作羧基组织蛋白酶或肽基二肽酶A, 其作用为催化血管紧张素Ⅰ (AngⅠ)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 裂解缓激肽C末端二肽, 从而调节RAS和缓激肽系统。ACE活性增高, 打破缩血管物质AngⅡ与舒血管物质缓激肽的平衡, 使之成为血压升高的一个因素。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ACE活性恢复该平衡。
2 ACEI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2.1 高血压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 将ACEI类药物列为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除了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 压力感受器的活性亦不受ACEI影响, 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2.2 心肌肥厚、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
多中心临床实验证实, ACEI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 而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力衰竭明显与不良预后有关, 早期应用ACEI可限制梗死区室壁的扩张和左室慢性进行性扩大, 从而产生预防心力衰竭、提高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的良好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ACEI能改善高血压并发左心室心肌肥厚伴心肌舒张功能不全大鼠的心肌舒张功能, 同时心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 与Smad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在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 (ARB) 药物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 治疗后内皮素-1 (ET-1) 、白介素-6 (IL-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有所下降, 对心肌梗死后治疗研究表明, 相关凋亡基因表达低于手术组。可以推测ACEI不仅可以通过阻断AngⅡ导致的心肌肥厚, 抑制运动型心肌肥大的发生, 降低心肌前、后负荷, 也可以通过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 干预氧化应激过程而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1,2]。
2.3 动脉粥样硬化
在ACEI与ARB比较性研究实验中, 观察到ACEI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优于ARB;一项ACEI与降血脂药的比较研究中, 观察到对于小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 ACEI明显抑制膜结合型干细胞因子 (m-SCF) 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 且抑制效果优于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实验证据表明:ACEI能够明显抑制动脉硬化兔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 蛋白及基因的表达, 同时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在动脉硬化斑块中的浸润, 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稳定作用。减少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斑块的面积, 减少主动脉根部斑块的面积。不影响血脂和血压的情况下, 可以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 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在高胆固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 ACEI显著升高一氧化氮 (NO) 浓度与SOD活力, 降低丙二醛 (MDA) 与细胞黏附因子 (ICAM) 的表达, 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阳性细胞数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亦明显降低。对行乳腺穿刺活检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氧化型低密度低蛋白 (LDL) 受体的表达降低, 这表明ACEI同样可以减缓乳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通过抑制过氧化物自由基作用, 增加缓激肽依赖的内皮NO产生, ACEI还能改善血压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不全。亦有体外实验发现, ACEI能改善AngⅡ与缓激肽参与的纤溶平衡。ACEI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不仅与调节RAS系统和缓激肽系统有关, 某些含巯基的ACEI, 如卡托普利, 长期治疗能减少动脉壁氧化特异抗原决定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4]。
2.4 肾功能保护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 RAS系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对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ACEI通过间接扩张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途径与非血流动力学途径, 即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 保护肾小球足细胞, 减少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 (ECM) 堆积等效应, 起到对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ACEI对早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治疗发现, 通过下调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PDGF-B)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等细胞因子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 可以起到治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 (GS) 进展的作用。主要分布于肾脏集合管的水通道蛋白2 (AQP2)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体内的表达明显升高, 临床观察亦发现低肾素型高血压患者尿液AQP2排泄浓度增加, 研究同时观察到AngⅡ对AVP-V2受体mRNA的促进作用可以被ACEI抑制, 而缓激肽对AQP2蛋白表达的降低作用亦可被ACEI促进。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外层足细胞不具备增殖修复能力, 其完整性对于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而足细胞数目的减少程度与蛋白尿的程度呈正相关。在糖尿病动物的研究中发现,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足细胞减少程度呈正相关, 而这种减少可以被ACEI改善。足细胞膜相关结合蛋白ZO-1在糖尿病大鼠中表达水平的降低可以被ACEI减缓[5,6]。
2.5 骨保护
Haznedaroglu等[7]的研究表明, 骨组织中可能存在组织性RAS, 体外研究发现AngⅠ、AngⅡ显著刺激破骨细胞, 介导骨吸收。
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缺乏导致骨矿物质丢失加速, 因而更易引起骨质疏松与骨折。临床研究观察了采用ACEI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轴骨骨密度变化情况发现, 虽然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 (ALP) 水平未出现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骨密度高于非治疗组。一项在兔体内的研究显示, ACEI能够减轻兔膝骨关节炎症的软骨破坏, 原因可能与抑制炎性损伤因子有关。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观察药物对骨的影响发现, 给药组破断负荷、断裂应力、弹性模量均有改善。ACEI成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ALP分泌以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推测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RAS中AngⅡ含量有关。AngⅡ在骨代谢中有如下作用:通过调节微脉管结构从而促进骨吸收, 调节破骨细胞生长, 降低钙离子浓度, 升高甲状旁腺素。一些学者认为, AngⅡ可以刺激破骨细胞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ANKL) 的表达, 从而促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8,9]。
2.6 抗肿瘤与抑制血管新生
RAS系统中, AngⅡ参与AT1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 /蛋白激酶B (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 通过抑制Caspase-9与Caspase-3起到抗凋亡作用。AngⅡ同时通过AT1受体抑制细胞黏附和侵袭, 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导致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目前研究表明, 通过降低RAS系统中AngⅡ水平, 升高缓激肽系统中缓激肽水平, ACEI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10]。
RAS的主要效应物被认为与生理及病理情况下血管新生有关, 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增殖, 迁移增加血流灌注。实验发现, ACEI在肿瘤和视网膜病变中对血管生成起到抑制作用。也有研究认为, 抗肿瘤血管新生并不是ACEI类药物的共有特性。观察了培哚普利和AT1受体拮抗剂对鼠肝细胞癌生长的作用发现, 只有培哚普利表现出对肿瘤生长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体外研究显示, 培哚普利能抑制血管的形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mRNA的表达。这一发现提示:ACEI独立于RAS系统之外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因素是视网膜和虹膜的血管新生导致的微血管病变。研究证实, 在病理情况下, 局部RAS过度激活, 对兔角膜给予AngⅡ可诱导血管生成。在这些RAS阻断剂可能改善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理论基础之上, 研究人员确实发现了ACEI能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下调VEGF、I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 在抑制视网膜病理性血管新生的诸多实验中, 同样发现并非所有的ACEI都能抑制这一病理性改变[11]。
但是, 对于ACEI抑制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发现, ACEI能促进缺血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 对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之一是:ACEI促进缓激肽释放, 延长其半衰期, 而缓激肽则有促血管生成作用。有研究报道, ACEI可能由于其免疫调节活性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临床观测到:ACEI治疗的患者有相对高的肾脏肿瘤发病率, 但另外一些临床研究则认为ACEI不增加肿瘤风险。ACE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 这对于认为ACEI可以通过RAS或非RAS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亦提供了一定依据[12,13,14]。
2.7 认知功能改善
有临床研究发现, ACEI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且独立于其降血压的药理学功效。在体动物实验观察到, 长期给予ACEI可以改善大鼠的空间工作记忆能力。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增加脑血流灌注, 而ACE还可与除AngⅡ外的多种有助于提高记忆的神经肽物质结合, ACEI可能对此过程起抑制作用。但在一项ACEI与ARB对比观察AD大鼠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的实验中发现, ARB组抑制海马AT1表达, 上调AT2表达, ACEI对AT1、AT2均显示抑制作用。关于ACEI是否能改善认知功能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15,16]。
3 小 结
临床转化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 男49例, 女30例, 年龄52~73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要点: (1) 患者合并有多种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如吸烟、高龄、肥胖等; (2) 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并持续时间在24 h以上, 症状在数日内加重; (3) 部分患者可意识清楚, 但是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4) 颅脑CT早期正常, 24~48 h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患者入选标准: (1) 所有患者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在6 h内; (2) 患者病情较重, 缺血面积相对较大; (3) 所有入选患者均未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 (4) 所有患者均无MRI检查的禁忌证, 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性脑梗死 (HI) 和实质性血肿 (PH) , 其中HI1型梗死边缘小片状出血, HI2型为梗死区内融合片状出血;PH1型血肿小于梗死面积的30%, 无占位效应, PH2血肿超过梗死面积的30%,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或有梗死灶以外的出血。
1.2 方法
1.2.1 MR检查
所有患者入选后均采用Philips1.5T双梯度扫描系统、8通道相控阵头部线圈, 轴位扫描获得T1WI、T2WI、T2 FLAIR、DWI、SWI图像。主要扫描序列参数:T1WI:T1 FLAIR, TR 2480 ms, TE 24 ms, TI 820 ms, 回波链长10, 带宽50.0 KHz, 矩阵320×256, 激励次数2.0, 层厚6.0 mm, 层间距1.5 mm, 视野24 cm×24 cm。SWI:3D SPGR, TR 30 ms, TE 15 ms, 翻转角20°, 视野24 cm×24 cm, 矩阵512×448。
1.2.2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分析
所有患者检查完后进行图像处理, 在ADW4.2工作站进行, 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分析, 由至少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进行诊断, 并对患者出血面积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进行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检查情况
79例入选患者中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发现16例患者存在出血性转化, 占20.5%;根据患者出血类型分为:出血性脑梗死 (HI) 和实质性血肿 (PH) 两种类型。共发现HI型10例, 占62.5%;其中HI1型3例, 占18.8%;HI2型7例, 占43.7%;PH型6例, 占37.5%;其中PH1型2例, 占12.5%;PH2型4例, 占25.0%。
2.2 两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及检出面积比较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HT检出率为100%, 普通磁共振检出率为68.8%,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4.568, P<0.05) ;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面积检测为 (978.9±289.7) mm2, 与普通磁共振 (782.6±257.3) mm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24,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成为威胁我国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生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进而出现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7,8]。导致急性缺血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过程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过程, 急性脑梗死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 在发生不可逆的脑梗死组织的周围往往存在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梗死的脑区域, 因此及早进行诊断,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挽救这些缺血半暗带是进行急诊溶栓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9,10]。出血性转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基础上出现的出血情况, 这类并发症的出现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预后, 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11,12]。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 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13]。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指导临床进行治疗, 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非常有效地临床价值[14,15]。
在本研究中, 通过观察发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20.5%, 并且存在两种类型, 即出血性脑梗死 (HI) 和实质性血肿 (PH) 两种类型, 分别占62.5%和37.5%, 磁敏感成像在诊断出血性转化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分析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与血脑屏障破坏、缺血再灌注等密切相关。在缺血早期, 由于缺血导致细胞膜表面钠钾ATP酶活性减低, 因而出现细胞内水钠潴留, 导致细胞出现水肿;尤其是血栓导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及凝血障碍导致血栓自溶、侧支循环开放、溶栓治疗导致缺血区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分析显示,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HT检出率为100%, 普通磁共振检出率为68.8%,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面积检测为 (978.9±289.7) mm2, 与普通磁共振 (782.6±257.3) mm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证实了磁敏感加权对急性脑卒中伴出血性转化诊断的优点,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查显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发现微出血灶, 影像学特点为单发或多发的小类圆形低信号影。这是CT、普通磁共振检查无法发现的, 微出血提示患者小血管壁完整性明显丧失, 因而在缺血在灌注时更易发生出血。对于发生在梗死灶以外的出血性转化, 提示该部位可能存在微血管损伤及微血管疾病, 而微血管病变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磁敏感加权成像为一种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而产生图像对比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对于血液检查具有独特的优点, 因为血液分解产物具有顺磁性或高磁性, 如去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等[1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磁敏感成像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于能在脑缺血早期敏感地检测出血性转化, 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出血性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入选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 所有患者入选后均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普通磁共振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79例入选患者中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发现16例患者存在出血性转化, 占20.5%;共发现HI型10例, 占62.5%;其中HI1型3例, 占18.8%;HI2型7例, 占43.7%;PH型6例, 占37.5%;其中PH1型2例, 占12.5%;PH2型4例, 占25.0%;磁敏感加权成像对HT检出率为100%, 普通磁共振检出率为68.8%,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面积检测为 (978.9±289.7) mm2, 与普通磁共振 (782.6±257.3) mm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在脑缺血早期敏感地检测出血性转化, 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关文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02-09
放马山歌奥尔夫音乐教学设计02-09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内容及原理02-09
数字教育节目制作的特殊性论文02-09
奥尔夫教学法下的音乐教育论文02-09
彩电维修02-09
七年级初中生活感受作文500字02-09
风吹过的地方02-09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