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的诗句(精选5篇)
篇1:王维写的诗句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他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他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他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他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他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他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他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他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他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他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他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他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他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3]
上元二年(761年),他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4]
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篇2:王维写的诗句
中国最早得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得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唐代诗入王维写得诗句,请参考!
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句
1.君行无几日,当复隔杉陂。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寥落云外杉,迢递舟中赏。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5.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6.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7.杉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王维《送别 》
8.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9.杉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0.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11.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2.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3.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4.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5.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6.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7.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8.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19.遂令东杉客,不得顾采薇。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入。 —— 王维《渭城曲 》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22.万壑树参天,千杉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24.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杉陲。 —— 王维《送别》
25.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
26.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王维《送别》
27.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28.汉女输橦布,巴入讼芋田。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9.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0.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1.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 王维《送康太守》
32.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3.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4.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 王维《送康太守》
35.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6.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7.前经洛阳陌,宛洛故入稀。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8.故入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9.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0.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1.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2.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入。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3.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 王维《送康太守》
44.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 王维《送康太守》
45.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6.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 王维《送康太守》
47.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篇3:浅析王维诗句的文学之美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意境
王维山水诗歌的无限魅力主要来自于其深邃的意境。在选景方面, 他似乎刻意又随意, 能朴素而自然地为情造景。自然在描绘山水风景的过程中, 他惯于捕捉与塑造那种虚空不实、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 并巧妙而自然地把自身进行的理念思维和审美体验与眼前之景结合在一起, 借助自然美之形象来寄托其为之执着的禅学思辨, 从而把佛学禅理有机地组合到诗情画意中去。通读王维的山水诗歌, 我们会发现诗人特别喜欢描写和刻画那些清寂空灵的山林、光影明灭的薄暮、似有非有的雾蔼和扑朔迷离的光与影, 并以此来表现他对自然万物空寂状态的感悟与体验, 这些自然景物在他的笔下自然、随意、可触、可感, 似乎是俯仰既得、随意拈来, 却又古灵精怪、瞬息万变。
唐代其它谈禅说教诗作有所不同的是, 王维那些表现禅宗哲理的山水诗作, 总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艺术创造来描绘自然的独特形象这一特殊手段, 把佛教禅宗的那些抽象理念寓托在自然美景的感性形式之中, 他总是能巧妙地借助山水自然之物的外在形象和生动具体的灵动画面, 表露诗人自己独到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王维生活在佛风炙热的盛唐时期, 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 他对佛禅是越老越执着。佛教禅宗思想不仅影响了王维的生活情趣和政治态度, 使他与社会似远非远, 与政治若即若离;而且也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 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 在诗歌创作的意趣上, 他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佛禅义理融入作品中, 以佛禅视角审视自然。
诗中那种空寂的意境, 其韵味尤其幽远深邃。全诗仅用了寥寥二十字, 择取空山密林的一隅, 只描写了傍晚时分林中之景的瞬息变化, 却给读者展现了一帧深邃渺远的深山静景画面, 引起了读者对当存在生命意义的幡然惊悟。诗的前两句以动衬静, 勾画出山涧的空寂;后两句则明、暗对照, 借冷暖色调的反差来表现林的幽深, 语淡而意远, 看起来很平淡的自然形象画面里寄托了诗人那特定的宗教哲学的色空理念。
篇4:王维给孟浩然写的诗句
《留别王维》是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赶考不第后,准备再回襄阳隐居,临走时留给王维的一首诗,我们看看下面吧!
王维给孟浩然写的诗句
全诗如下: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虽全诗并无华丽的词藻,对偶也不工整,语句极其平淡,但所表达的意思却耐人寻味,其真挚的感情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诗的大概意思是:我这样落寞究竟是在等待什么?每天出去求取仕途却一无所获。本打算就此归隐山林,但这样和故友离别又深感惋惜。如今当权者又有谁能提携我呢?可惜这世上的知音实在寥寥无几。或许对我来说就只能守着寂寞吧,我还是回到故地继续隐居吧。
第一联孟浩然记述的是自己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此时诗人的心情是落寞的,对于一个落第士子来说,又有谁来理睬你呢,恐怕只有孤单单地“自归”了。说明这个时候的长安对孟浩然来说已经没啥留恋的`了。
第二联则是孟浩然对王维的惜别之情,他虽然有了再次归隐山林的想法,并且对长安也没有什么留恋,但唯独对自己的知己王维放不下,“惜与故人违”,可见他和王维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三联描写的是孟浩然准备回去隐居的原因,表明仕途之路的坎坷,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世态炎凉。能够了解自己并赏识自己的只有王维,但太少了,一个“稀”字不仅代表了孟浩然,同时也代表了天下所有不被认可的人。也因此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
尾联“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孟浩然归隐的坚定。“只应”两字如今看来,多少有点耐人寻味,看来对于孟浩然来说,归隐才是正确并唯一的道路,而进京考取功名,不过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是人生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最终还是回归隐士生活罢了。
篇5:王维写的古诗
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金句
相关文章:
王维的诗词鉴赏02-02
《周易》名言02-02
基层领导干部个人年终总结02-02
幼儿水粉画教学启蒙十法02-02
儒林外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02-02
王维的古诗词02-02
王维的《终南别业》诗句鉴赏和答案02-02
成长记录填写02-02
唐代诗人王维的简介02-02
王维名诗句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