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参观感想(共12篇)
篇1:一大参观感想
参观一大会址的感想
一支部一组 吴岚
12月8日,和小组成员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的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纪念馆的“一大”原址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上海20年代的典型民居),一栋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宅,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文博女校。它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式的。
“一大”的会议室是楼下的客厅,约18平方米,室内陈设均按原样仿制。雪白的墙壁,朱红的地板,窗明几净。中间放置着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形会议桌,桌上放着茶杯与火柴盒架,桌周围有12只圆木凳,东、西两侧靠墙各摆着一只茶几和两把椅子,整个会场显得十分庄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1年的光辉历程.而纪念馆以安静的姿态,接送着过往的参观者.面对这样一段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恢弘历史画面,我被深深震撼.那个时期的各种老物件--文字资料,老照片,股票,纸币,勋章,铜炮,衣服无不传达着历史的沧桑和积淀.我等是多么荣幸能够亲睹这些文物,能在这特殊的氛围下,在想象中穿越时间隧道,去感受这一份峥嵘,实属不易。
这样的一份伟业,将会传到我们九零后的手中。面对这份珍贵的馈赠,我辈唯有迎难而上,勇担大任。引领时代洪流,唱响时代最强音。
篇2:一大参观感想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中国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会议起草了党的纲领,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标志着第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中国产生了。
在展览馆,首先看到的是正面一幅大型浮雕和侧面一幅鲜红的党旗,它带给人一种无言的威严以及无尽的遐想,仿佛一下子把人又带到了我们这代人只有在电视和历史书籍中才能看到的那段历史,同时也感受到了它也蕴含着责任与牺牲,信念与希望。我们党支部在大型浮雕下合了影,以此记录这一庄严又神圣的时刻。随后我们跟着讲解员走入了展览厅,里面排放了一些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照片,通过这些资料和照片,我们仿佛亲身体验到在那一年代的历史事件,每一张照片后都记录着它的故事,我们看着每一张照片,都不由自主的都在思考着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不难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那样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到现在一个世界上第二经济体的国家,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尤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员同志们,他们的理想信念有多么坚定在敌人的刺刀面前,在敌人的各种诱惑之下,他们宁可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不出卖同志,出卖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当我们走完了整个展览厅之后,又参观了他们当年在一起开会的那个小房间,感受当时那些一心救国于危难之间的迫切气氛。
通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由建党时的五十多人成长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执政党,拥有八千多万党员,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921年到2018年,_年中,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由革命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要靠我们新时代的人们去努力开创。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不忘初心,践行入党誓词,争当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篇3:一大参观感想
——参观学习中共一大会址感想
2011年2月27日下午,我校青年党校一行人来到位于上海市卢湾区的中共一大会址,开始了本次红色之旅。
在闹市区中的一大旧址在黑墙红窗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显现出不一般的感觉。走进大厅,鲜艳的党旗如火一般诉说着历史,党员们鱼贯进入一个个展厅,在泛黄的书页、破旧的棉絮和生锈的枪炮间寻找着历史的足迹。大量的文物、生动的解说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政党成长和发展的不易,体会到今天一切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会址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我们的共产党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伴随着解说员精彩的解说,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作为新时代的晚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继承发扬前辈们坚忍持重、奋勇向前的作风,坚定信念,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国家,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壮大中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上海市位育中学 高二(8)班 庄
篇4:参观一大有感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里,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看着这些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让我们彷佛穿过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列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图》,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中共“一大”的蜡像模拟场景,无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真实的重现了1921年,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等人围坐一起,个个踌躇满志,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灵活生动的蜡像定格那伟大一刻。正是这一刻,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开始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程,开始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
漫步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看着陈列的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在这里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位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绩。
篇5:参观一大会址有感
2013年10月23日下午,我们一行十多人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开始了本次党课的实践活动环节。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去深入而透彻的参观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历史背景和举步维艰。来到一大会址的入口,眼前的场景给我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老式的石库门,青色砖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质朴厚重,凝聚着不平凡的历史气息。作为纪念,在中共一大会址的石碑前,我们全体成员进行了拍照,跨过会馆的入口,我们一起进入了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花簇拥的巨大党旗,鲜红的党旗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党旗下面朝气蓬勃的鲜花象征着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此时我的内心充满好奇,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召开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上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怀着种种的疑问,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参观。
在队伍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会馆的二楼,这里成列这许多的历史文物,比如以前历史书上的《时局图》以及解放之前英法美在上海的《租界图》和“上海公共租界界石”、“上海英租界界石”,这一切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随后我们还看到了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和一些革命著作,包括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等,所有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早期党员在我党成立前期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就是他们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用文字唤醒那些麻木的中国人,只有奋起反抗才能彻底摆脱压在劳苦大众身上的三座大山,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看到这里,自己不禁对那些革命先烈们肃然起敬,他们身体力行的为我们诠释了中共党员在民族存亡关头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那些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最初的十三个人,就是这次会议,却为中国革命书写了新的篇章。
不经意间,我们已经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此次活动也接近尾声,最后怀着一种意犹未尽的心情离开。通过此次参观活动,我进一步了解我党的创建历史,更深层次知道了早期的中共党员为我党成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不懈努力。在当时那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更不会有我们民族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定当继承和发扬早期中共党员的优良品质。今天的我们虽然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中共党员为我们所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严格按照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塑造成国家的可用之才。
篇6:参观一大会址心得
踏着阶梯,来到了二楼,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便是仿样一大开会时场景的蜡像,只见蜡像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当时开会的情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伟大的一刻在这里定格197月23日起,大会便在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里召开,我了解到,会议曾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发现,13名代表立刻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真是历经千百磨难。我在一大会址还见到了那艘“游船”,风姿不减当年啊,我有点能想象当年开会的惊险,和13名代表的革命精神,也正是这份精神,创造了新中国,造就了新未来,铺垫了新建设,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们再一次深深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人,都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我真正第一次体会到党的伟大,党的一切一切……
虽然作为90后的我们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所带来的巨变,但通过文物资料,我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党从无到有,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时至今日,我才更深一步懂得了什么叫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更是全人类史的伟大。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但是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1月30号我随着学校的团支部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通过这次活动,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 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 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蜡像室里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当时开会的情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伟大的一刻在这里定格。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19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竣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篇7:参观团一大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激发广大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XXXXX公司团支部于2014年4月25日下午三点,组织公司的所有青年团员,前往广州越秀南路参观了“团一大”纪念广场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参观后让我很有感触:
来到呈现“品”字结构的雕像,就是“团一大”纪念广场了,这个品字形不禁让我联想到党的思想,这个“品”字包含了我们党的思想精髓,它所具有的历史感,将我们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时风起云涌的时代情境,感受澎湃的革命激情。另外,雕塑又有政治的严肃性,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正面左侧是“团一大”旧址介绍,右侧是“入团誓词”。全体团员在那宣誓并合影留念。
紧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踏进门槛的第一步,就看到“伟业的召唤”五个闪闪发亮的大字,讲了1919年所爆发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也相继成立。另外里面还记载了很多历史事迹,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民国日报,以及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人,使我们浸泡在中国历史的潮流中,我们一直往前走,每到一处我们感到激情澎湃的地方我们总会仔细研读,并拍照留念。我们了解到,“团一大”在广州召开既有偶然,也是必然,是历史的选择,而“东园起春潮”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东园因此载入了共青团的历史史册,大会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称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很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知识,然后我们全体同学在入团誓前面驻足,领悟团的使命和意义,随后我们结束了这次参观。对于我们全体团员来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使我们的进一步在思想上,行动上更靠近党。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好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团员:XXXX
篇8: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有感
6月21日,我们公司一行人去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在党旗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怀着虔诚与激动的心情开始进行参观。纪念馆里陈列着十分详尽的文物和说明,展示了许多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原件,有黄兴随身携带的武士刀,梁启超使用过的手枪和子弹,“鉴湖女侠”秋瑾送给好友的题名照片,甲午海战中国将领邓世昌使用过的水晶印章,巡捕制服、警棍等等。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旧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黑暗和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发出的曙光。陈列厅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共一大会议代表的蜡像,这些蜡人真是栩栩如生,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彷佛又回到了当年开会的情景。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举行至7月30日,因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发现,遂紧急停止开会。在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安排下,7月31日,一大的12位代表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开会(共产国际代表及陈公博未参加)。会上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决议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选举产生了党的一大领导机构。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足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地。然而这样的创立之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浴血战斗,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篇9:参观一大会址观后感
2010年2月4日,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中,我们二三十多位党员青年来到了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中共“一大”会址。在这里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位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里,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看着这些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让我们彷佛穿过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列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图》,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中共“一大”的蜡像模拟场景,无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真实的重现了1921年,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等人围坐一起,个个踌躇满志,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灵活生动的蜡像定格那伟大一刻。正是这一刻,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开始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程,开始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大家在畅谈体会中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大”会址纪念馆默默注视着中国的飞跃,也默默承载着历史烟云。
篇10: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卢晔晨
在大一上学期,中德学院党总支组织毕业生党员及参加党校学习的预备党员赴“一大会址”,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踏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本次通过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我们零距离地“感受”了那段创业维艰、卓绝奋斗的岁月。馆内鲜红的党旗让人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
这虽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却与想象中的场景十分相似:老式的石库门,黑漆的大门。走进里面,有了一些改造,除了一大的会议室的布置没有变动(包括桌椅的排放),里面有增加了中共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室,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让我们透过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其中在我们身处的地方便有一件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便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看着陈列的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当我驻足在会议场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居然宣布他们要合起伙来结党,要改天换地,获得中国的万里江山……在这次会议上,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正是由这十几个不起眼的人物发起的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千难万险,写下了人间的一个神话,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多么不容易有伟大的一件事呀!
看着那些一如我们的年轻的脸庞,背后却是如此强大的力量和勇气在亡国之即呼唤起一道明亮,黑暗和悲痛不会消磨他们顽强的灵魂,满心只是奔涌出火一般的浓烈和热忱。与国家同命运,一个国字是如此铭刻于心指引年轻人为之可以放弃生命,在今天这样的年代,在繁花似锦如花似玉的年代,怎样找回这丢失的激情和崇高?何处去呼唤起同样的激愤和勇气?我们是不能还是不敢,是无力还是无法?内心的依然存在的明火将如何敲击以至燃烧?
我们今天能够怀着崇敬和喜悦之情来到这里也得益于当年的这次会议,想到这一点,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一个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执政党是多么艰辛的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作为一个预备党员的光荣身份,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虽然不是在80多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而今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同样需要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共同努力。即将成为党员的我们更多了一份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光辉长存。他们的精神犹如长夜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者,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和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篇11:参观一大会址有感wjy
庆祝建党90周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分院团委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红色之旅”的旅程。
7月9日炎炎烈日隐去了它的威严,我们一行5人前往位于上海兴业路的中共一大会址。从地铁站出来,我们一路前行不久便有许多富有特色的上海石库门老建筑映入眼帘,就在在这些普通建筑中有一栋不那么普通,那就是兴业路76 中共一大会址。90年前十三个热血青年躲开敌人的眼线,从全国各地聚集至此,怀揣着共产国际的理想在这里召开会议,就这样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一踏进那老式的石库门便进入了“一大”会址的展览厅,在这里空气变得凝重和肃穆,这里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以及中国人民血与泪的抗争,还有孙中山、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等等珍贵的文物。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
自小我们就从书本中学习了不少关于建党的艰辛,可是当我们来到了这里,看到了许多复原了当时情况的场景顿时被触动了,在那时的条件下十几个热血青年就这么创建了如今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这其中有多少共产党人,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恐怕我们已无法体会。
这次参观一大会址是对我们一次思想的洗礼。革命先辈们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都能给我们营造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我们当代大学生最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呢?
篇12:参观一大会址新闻稿
展望未来
——参观一大会址小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进一步了解我党的发展历史,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管理学院2011级会计专硕党支部于近日组织支部成员前往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一大”会址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重温了当年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党支部全体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址所在地是一栋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始建于1920年,于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原是上海代表李汉俊祖上留下的房产,建国后曾多次变迁,目前已经修缮,作为历史纪念馆保留。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首先映入众人的眼帘,洋溢着神圣与庄严,大家在党旗下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纪念馆的二楼是展厅,厅内摆放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历史文物,展示了革命先辈留下的历史资料。一幅幅记载着我党血泪史的历史图片印入大家的脑海中,先辈们的革命精神震撼了我们每一位年轻党员的心。最为吸引大家的是按照“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的蜡像室,室内陈列了当年参加会议的革命先驱者的蜡像,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共13人。栩栩如生的蜡像重现了当年的会议现场,另众多游客流连驻足。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手写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对于每个共产党员来说,这不但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我们的根源所在。水有源,树有根,吃水不忘挖井人。无需言语,只要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重温历史,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此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历史,增添了学生党员的光荣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成效显著。
2011会计专硕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