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凡尔赛宫教案教学设计(共9篇)
篇1:凡尔赛宫教案教学设计
《凡尔赛宫》的语文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重点写了凡尔赛宫的布局、陈设如何,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1.同学们,我们在学前两篇说明文时,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建筑物,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赏读《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老师这儿有几张介绍凡尔赛宫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后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划出自己认为要掌握的词语,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组图片,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
2.词语练习:完成练习册(同桌互问)
(二)课文学习
3.同学们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
生一:介绍1.2: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座落在……建于路易十四年代,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看!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宫更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
师问: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刚才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方位、艺术价值
外部:建筑时间、面积、特色)
4.师: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
生二,介绍3。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这里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已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这里还陈放着来自……。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400多块镜片组成。我们一块儿看镜廊拱形天花板。板上是……。我们漫步在……仿佛……。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点缀景物也充满着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问1: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板书:内部:陈设
装潢(镜廊)
师问2:作者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瓷器?
师问3:作者向我们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给你什么感觉?
5.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我们去游览。
师问: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生三4: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这座花园风格独特。园内……。站在这儿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近处……。
师问: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空间顺序:远——近)
(三) 1.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板书:历史轶事) 指名朗读
问: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这段历史轶事呢?(讨论)
(归纳:点到趣味性即可)
2.文中的6、7介绍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齐读6—7
(板书:今昔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三、研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板书,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
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分析]: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这种“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
2.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种写法。(结合说明方法)
(1)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 ,并用了 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2)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 的方法说明 ,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 和 两大部分。
(3)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 。
(4)第三段用了 和 和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 。
(5)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格独特”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四、课外语文活动(创造性阅读)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旧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受?
面对这一切,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思绪万千!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将心中的那份不平静写出来吧!
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板书设计:
凡 尔 赛 宫
吉 祖 英
说明文
1.方位 艺术价值 (特征) (打比方)
2. 外部:时间、面积、建筑特色 (列数字)
抓具 (空间顺序)
3. 内部:陈设 (列数字 举例子)
装潢(镜廊)主体 特说
4.宫前大花园:风格独特(远------近)(摹状貌)征明
5.历史轶事
6—7. 历史和现今的重要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篇2:凡尔赛宫教案教学设计
夏正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3、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前几课,我们一起瞻仰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气势、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们留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吉导去一个美丽的国度----法国。去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去游览一下,相信大家会有一定的收获。(板书:《凡尔赛宫》)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一)同学们,凡尔赛宫是一座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现在给同学们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间,让同学们对凡尔赛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请几位同学来认读一些词语:(投影)
摒弃镶嵌静谧恬静心旷神怡粼粼参天轶事加冕
(请个别学生正音。对“静谧、轶事”解释)
(三)通过朗读,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吧。
(引入)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前几节课我们所学到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思考一下:学习说明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投影:第一,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第二,注意说明的顺序;
第三,注意说明的方法第四,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作用。
(提问):请你说说你对凡尔赛宫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吉导为我们介绍了凡尔赛宫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同学试着按照课文的顺序作出概括。
具体串析:
(1)问:还没有到凡尔赛宫之前,导游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凡尔赛宫的?
[归纳]:总说了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板书:方位、艺术价值)
问:能用一些词语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吗?
[归纳]:“驰名世界”、“一颗灿烂的明珠”
(2)问: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到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再听听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二节内容,说说其中说明了哪些内容?
[归纳]: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
-----------“至今约有290年”:表明其历史悠久
还有交代了哪些内容?
[归纳](1)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了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园林面积。
举数据:111万平方米11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
(2)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问:那么“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归纳]:从几何图案-----对称
平顶形式-----端正而雄浑
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凡尔赛宫“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这一总体风貌。
问:请说说在说明这一特色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归纳]宫殿形状------宫顶-----宫殿外壁
(3)教师:凡尔赛宫外面的景致气势磅礴,那么里面的景致到底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三小节内容。
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所介绍的内容?
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
板书:内部:陈设装潢(镜廊)
问:中心句“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在这一节中的作用是什么?
[归纳]过渡句,承上启下。“宏伟、壮观”是外部特征,承上;“富于艺术魅力”是内部陈设和装潢的总特点,启下。
问:那么,请同学们说说,其艺术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内部装饰和宫内陈设-----“金壁辉煌,豪华非凡”
问:在介绍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时,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归纳]重点介绍了镜廊。
问:作者为何要选择镜廊作为重点介绍的对象?讨论一下,再告诉我!
[归纳]不仅是因为它是一大名胜,(1)建造者赫赫有名,(2)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3)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磅礴,最富于艺术价值。
难怪作者漫步其中的时候,会产生“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的感受。
(4)参观完内部后,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请导游带我们去游览。朗读相关内容:
问: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找出本节的中心句!
中心句:“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总述:风格独特。
园内:树木花草
远眺所见: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玉立。(摹状貌、设比喻)
近处所见: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说明顺序是由总而分。第一句总说,后三句分述;后三句中,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
(5)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凡尔赛宫哪些方面的什么?读第五节。
[归纳]插叙一段历史轶事----修建凡尔赛宫。
(板书:历史轶事)思考一下,作者在这里有必要插叙这一历史轶事吗?
(6)(投影)文章的6、7节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师范读。(板书:今昔地位举例子作比较)
问:第6节说明了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是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有此一说?
(1)从凡尔赛宫地位的历史演变中突出其政治中心的地位。
(2)列举四个重要历史事实说明:
A、1871年,德皇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典礼;
B、1871年,梯也尔政府在此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
C、1856年,俄英法等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巴黎和约》;
D、19,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点宣告结束。
四个历史事实足以说明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曾是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问:第7节又涉及到了什么内容?
“如今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问:“举世闻名”体现在什么地方?
“200多万旅游观光者”说明游览人数之多。作比较
问:其次还说明了哪些内容?
说明博物馆中收藏的艺术珍品之多。体现出其艺术价值。
补充说明凡尔赛宫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四、上面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投影结构)对凡尔赛宫有了较多的认识和感受。
小结本文主要内容: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五、课堂讨论:
1、作者抓住了凡尔赛宫怎样的特征进行说明的?
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2、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的?
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
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
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补充)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
3、讨论: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总说其艺术价值,再具体说明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
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的写法
在介绍建筑物时,按照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总而分,由整体到局部。
4、阅读文章,试从文中找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设比喻:明珠,园林,说明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举数据:说明了凡尔赛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摹状貌:生动说明,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5、 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了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主要是为了说明凡尔赛宫与富盖府第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提高说明文的可读性。
(教师整理板书,小结课文,明确学习的重点与目的,作课外延伸。)
六、课外延伸: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段短文,它介绍的是法国的另一处名胜-卢浮宫。
阅读三分钟,然后就着提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听听同学们能不能给我较为满意的答复。
(《卢浮宫》)[投影]
板书设计:
凡尔赛宫
吉祖英
说明文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中心句: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抓住方位艺术价值(打比方)
事物外部:时间、面积、建筑特色(列数字)由总而分
特征内部:陈设与装潢(列数字举例子)由远而近
具体宫前大花园:风格独特(摹状貌设比喻)由整体到局部
说明历史轶事
历史和现今的重要地位(举例子作比较)
篇3:凡尔赛宫教案教学设计
关键词:问题情境,探究教学,创设
苏州市尚德教育中倡导学生基于学习单开展教师支持的课堂探究性学习。所谓学习单即历史教学之前提供给学生的、富于问题情境的自主学习材料。在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单上的“问题”是教师推进尚德课堂的最主要元素。好的尚德课堂,是由良好的探索问题情境促成的。在区优质课评比中,笔者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内容参与比赛荣获一等奖。当学生完成了学习单任务后,笔者是如何建构基于学习单的生成性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逐步深入呢?
一、概括性情境,打开探究性思维视野
历史学科教育过程中,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打开思维视野,引发问题思考的重要元素。尚德教育是基于学习单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一堂好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问题解决与思维深入的质量与速度。心理学表明,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起着唤醒、刺激与调整的作用。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前,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单——
问题1 :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法国诗人兼批评家包罗瓦里希说 :“暴风骤雨已经平息了,可是我们依旧惶惶不安,好像暴风雨又将来临一样……”诗人什么这样说?
问题2 :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毛泽东指出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为什么说他是最大受益者?
问题3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中国丧失和收回山东主权的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这个学习单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学习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自主学习阶段提供的学习单,课堂教学的探究品质还得不到历练。怎样才能设计出统领课堂而又能唤醒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呢?尚德课堂的初始追求是让学生想读、想学、想投入。而其基本范式之一便是唤醒。于是,笔者这样导入 :“列强起烽烟,不堪回首满百年。一战惊人的伤亡和破坏,使欧洲人对战争极其恐惧,德国投降时,人们欢呼,认为持久和平到来了,经过了长达4年之久的世界大战,你认为可能是哪些国家主宰世界?”——这其实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情境。概括性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要思考的问题蕴藏在其中,把问题解决的整体思路暗示在其中。这样,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才能起到唤醒、提示和引导的功效。
这个问题也的确引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能够主宰世界的是美、英、法、日等国。而这些国家在战后又想谋求什么呢?显然,按新的实力对比去重新建立战后新秩序,对战后世界做出新安排,便成了这些国家的重大意愿——这便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重要背景。教学伊始,这个概括性问题群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涉及的战胜国及其重建战后新秩序的愿望揭示出来了。因此,概括性问题情境不仅要能够揭示教材内容的整体格局——“两个体系”,还能够告诉学生探究过程的大体思路——从“凡尔赛”到“华盛顿”。
从心理学角度看,概括性问题情境能够起到整体唤醒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做,才愿意做 ;学生想读,才愿意读 ;学生想动手,才愿意动手 ;学生有渴望、期待、盼望,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历史体验。从课程标准的规定看,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节,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事件等名词特别多。诸如“巴黎和会”的内容以及“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而这些概念,如果空洞的讲解、介绍,每每显得单调与无聊。最好的学习是放在情境体验中,最好是放在学生不知不觉的感受中。因此这节课,笔者让学生置身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整体背景情境中,通过探究理解和互动讨论,形成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学生观念,通过对比,理解教材上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历史,从而形成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大的概括性问题情境,是促进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用概括性问题情境建构、支持学生的探究过程是主要因素之一。
二、互动性情境,促进探究活动深入
现代课堂学习倡导交流、对话,强调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笔者思考到,当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事件”时,如果仅仅依靠学习单上的练习,学习活动便走向了练习化、答案寻找化,学习情趣便无法生成,学习状态就无法持续。这就要求教师基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习单内容的学习,建构能够促进课堂持续探究的互动性问题情境。这节课,笔者利用一张历史图片重点设计了互动性问题情境。
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先作自己“悬想”——“如果你是战胜国一员会从哪些方面来限制德国?你认为其中最激烈的争夺可能会是什么?”学生们认为,应该在军事、财富等方面进行“限制”。有的学生说,不能允许德国拥有军队,要分割德国的财富。事实上,当年“五头怪兽”并不满足军事、财富上的要求。——德国失去1/8土地和1/10人口。这时笔者投影了一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英法美意日这只“五头怪兽”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要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对制订凡尔赛体系时各国的心态。这时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认识到“五头怪兽”对德国实际上从政治、军事、土地、财富、海外殖民地等方面全面地进行了瓜分,对德国的处理极其苛刻。这样,巴黎和会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分赃会议!而希特勒能答应么?德国社会各阶层的情绪能平和么?事实上,当年希特勒便“把条约撕成碎片”并叫嚣“重新获得德国失去的一切!”而德国社会各阶层情绪更加激愤,德国人民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教学时笔者抓住这张图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凡尔赛和约》为什么引发了这样的不满?学生在讨论时发现,《凡尔赛和约》过多考虑“五头怪兽”的利益分配,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德国的人民利益,没有考虑中国、法国、美国的需求。比如,法国寻求安全保障,却没得到满足 ;美国没获得想要的利益,国会拒绝签和约,拒绝加入国联……因此,“凡尔赛体系”问题多多,——随时可能解体。于是引出了教材的第二块内容——华盛顿会议及《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华盛顿会议上,这张图应该如何理解。学生们结合教材发现,华盛顿会议美国不断扩张,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这张图片上的“牛”却变成了中国!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开始觊觎中国。
这节课通过一张图片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凡尔赛体系”为什么使各方都不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件,然后又用这张图片透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生们在互动讨论时认为,图片意味着德国失败,民族复仇情绪日益膨胀 ;图片也意味着中国不断被蹂躏、瓜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际是重新瓜分中国、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正是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丑陋嘴脸,才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至此,笔者点拨道 :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这样,学生学得扎实愉快,教师指导准确到位,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篇4:《凡尔赛宫》的欣赏式教学
一.阅读文本,理清思路
文本是展示文章的关键,也是让学生了解凡尔赛宫的根本。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会感受到凡尔赛宫是一座气势磅礴、富丽堂皇、构思精巧、美丽怡人的宫殿。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张开想象力去想象它的金碧辉煌和雄伟壮观。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精确的数字,例如“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通过精确的数字,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构思出一幅精准的画面。促进了学生对于宫殿规模的想象。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对于其内部的装修风格和特点的描写,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方式。如“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宏伟、壮观的宫殿。第三部分说明凡尔赛宫在昔日和今日的地位。今日的宫殿和往日的用途已经不同了,但是其辉煌和壮观仍是令人震撼。
文章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说明文的一般写作方法。学生在阅读中看到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对于文章的描写和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二.仔细分析,突破重点
文章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学生通过仔细分析和认真阅读就会突破重点,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示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明珠的。首先是对于宫殿的描写。通过作者的描写,学生会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宫殿建筑、宫殿内部陈设都写出了其富于艺术魅力。通过阅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其艺术价值,被其中的美所吸引。其次是法兰西式大花园。作者对于花园的描述用词是非常优美的。如“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通过这样语句的描写,学生马上就感觉到了凡尔赛宫的艺术气息和价值,更会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美和宫殿的艺术形象。再次是历史悠久。在讲述这一部分的时候,文章中插入一段历史轶事,通过具体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让学生对其艺术性更加神往。最后是宫殿在古今的重要作用。这些都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了这四个方面,可以说对于文章的要点就有了很好地把握。
三.语言优美,用词准确
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非常优美精湛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中,作者非常准确地用词,给读者的眼前提供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如“工艺精湛的家具”“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玉带似的人工湖”等词组。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被这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所吸引,关注文本内容,深刻体会文本所展现出来的美。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更会深刻理解其中的字词,掌握字词和他们的读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文章对于凡尔赛宫的说明不是平铺直叙。作者除了用到一些说明的有效方法外,在设计文章结构中也展示出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别具一格。文章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这可以说对于文章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引人入胜,而且在说明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及嫉妒心理,突出了宫殿的富丽堂皇。而且在行文结构上它起着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作者巧妙的构思,给学生展示出了一幅精美的宫殿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文本畅游在宫殿之中。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感受宫殿建筑风格的无穷魅力和凡尔赛宫的布局结构。让文本带领学生共同畅游在凡尔赛宫的辉煌壮丽中。通过教师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他们会主动地感受“旅游”的快乐。
篇5:凡尔赛宫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2.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3.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查阅、搜集有关法国巴黎名胜古迹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
二、自主学习
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5.介绍建筑物一般以空间变换为序,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是按什么具体顺序说明的?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2.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明确: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驰名世界。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4.介绍建筑物一般以空间变换为序,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是按什么具体顺序说明的? 明确:全文第一段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总领全文;第2至5段具体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第6至7段说明凡尔赛宫在昔日和今日的重要地位,这两部分是分说;在介绍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时,又是以空间为序,由外而内地具体说明。5.重点研讨文中第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第1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②第2段先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__________的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③第3段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明确:
①地理位置,打比方。
②列数字、面积,宫殿建筑和园林。
③举例子、列数字、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魅力。
五、争做讲解员
跟随着作家的笔迹,我们欣赏了凡尔赛宫的美,但是还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不能一睹凡尔赛宫的风采,大饱眼福。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凡尔赛宫的讲解员,把这座美不胜收的宫殿介绍给大家。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做具体介绍。要求: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看法。学生活动:
1.学生口头完成后四人学习小组交流修改,推荐出一名代表
2.选出2至3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齿是否清楚;仪态是否自然;语言是否优美;
六、比较分析,赏析语言
凡尔赛宫的艺术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精巧的构思。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比较分析,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有人说,第5段插入了凡尔赛宫修建的一段轶事没有必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2.阅读下面语段,和文中第4小节作个比较,你认为哪一段文字更吸引人,为什么?
正宫前面是宫殿园林中的大花园。花园东西宽约200m,南北长约1000m。中心有一对大水池。南半部是规则的绣花形花坛,最南部地坪下降约5m,是一处桔园。有对称的水池和盆栽大树。北半部有绣花形花坛和树林,最北端是面积2万平米的大水池和海神喷泉。向西一条宽大的人工河,在中点还有一条横向的人工河,两条人工河十字相交,如同十字架。河边全是高大的乔木林,树木郁郁葱葱。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比较,做笔记 2.全班交流。
3.老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简明的同时,可以选用描述性语言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介绍事物的特征,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还可以引用相关的历史轶事,增强说明语言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七、现学现用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领会了说明语言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现学现用,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平时经常有很多的专家和老师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学习,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该怎样向这些专家和老师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呢?请你选择学校中你喜欢的一处景点进行介绍。介绍时,别忘了运用刚才我们探究到的“法宝”,字数:150——200字。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书写。
2.选择2至3位学生朗读所写的内容。
3.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标准:内容是否符合事实;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运用本文语言的特点。
八、课后作业:
篇6:凡尔赛宫教案教学设计
目标: 了解北京故宫及巴黎凡尔赛宫的基本情况,然后对比中西方宫殿的区别。
重点: 两大宫殿的布局构造及审美角度。难点: 两大宫殿所彰显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北京故宫的基本情况(采用从上至下、由外及内的视角来游览故宫)
1、整体布局: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看屋顶样式,代表一定等级,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
2、前朝三大殿和后寝三大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由外至内分别介绍。
3、总体布局5/9,象征皇权至上,九五之尊。
二、巴黎凡尔赛宫的基本情况(由外及内)
1、单体布局,内部连通,柱式结构,装饰繁琐极具奢华。
2、法兰西式花园视野开阔,花草按照几何形状修剪平整
三、故宫和凡尔赛宫对比
布局:故宫呈中轴线左右对称,院落式布局,凡尔赛是扇面对称,强调建筑单体内部的联通结构。
审美:故宫是多个建筑显露出来的建筑群的总体气势和空间变化。凡尔赛宫是单个建筑的整体气势和内部空间联通变化。
故宫处处彰显皇家气派与帝王尊严,有严明的等级制度。凡尔赛宫则是处处装饰豪华繁琐,华贵之余略显萎靡。
四、微练习
从网络或者其他媒介了解故宫或凡尔赛宫,写一篇游记。
五、微反思
篇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
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 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
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
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2、《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 际组织?
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5、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7、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运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再现情景,组织学生阅读、思考、感悟历史。)
A、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
19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 “新秩序”。
B、原先参加大战的国家在会议上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苏维埃俄 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战胜国的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
篇8:凡尔赛宫教案教学设计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的设计与建筑, 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 它的平面布局, 立体效果, 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庄严, 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 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凡尔赛宫始终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他被誉为是“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家宫苑”。它一直是历代法国君王权力的象征。
我们具体从地域、审美的差异, 在建筑布局、艺术风格上分析下这两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宫殿建筑的不同点。
首先, 先从建筑布局来分析:故宫, 采用院落式布局, 平面铺开。中国的宫殿建筑, 是供活着的君主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 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世间居住, 而不在脱离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 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 更进一步贯彻发展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把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形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凡尔赛宫, 在结构设计上强调了建筑整体的连通, 而不是院落式的组合。西方文化以人为中心, 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 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 西方文化将天人置于对立状态, 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它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 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 建筑左右对称, 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 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次, 从整体气势来分析:故宫, 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 中国宫殿建筑围绕鲜明的中轴线使主次建筑依次排列, 秩序严格、层次分明, 表现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西方宗教建筑如哥特式建筑, 人们好像突然被一下子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 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 中国建筑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占明显的优势, 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审美基本特征。
凡尔赛宫, 也是清晰的对称格局, 以对称轴南北对称, 它是一个开口朝向巴黎的“U”字形大建筑, 两边延伸出长长的侧翼, 总长度达500多米, 中间是王宫, 两翼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等;著名的“镜厅”长70多米位于“U”字形底端。围绕建筑的园林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面向巴黎的开口处, 是一个巨大的扇形广场, 广场外三条笔直的大道呈放射状伸出。
再次, 从建筑材料的差异来分析:故宫, 以木质材料为主。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体, 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织和序列转换, 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 意境含蓄, 追求和谐统一, 柔中带刚, 表现出强烈的世俗理性精神和政治伦理观念;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 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庄严绚丽。
凡尔赛宫, 以砖石材料为主。西方传统建筑多采用砖石质材料, 体型高大, 注重造型和空间的变化对比, 刚中带柔。它采用砖石材料, 体现了建筑史上的一句名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最后, 从生活方式在建筑中的体现来分析:故宫, 中国皇家生活是隐秘的、严格的, 故宫又称被为“紫禁城”, 对老百姓来说, 皇宫就是个禁区。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皇宫内部也是森严明确, 其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是皇帝上朝接受朝拜、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这三座殿宇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 表现出它们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寝宫是皇帝和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后妃居住在中轴线上的宫室中, 左右各有六处宫院, 称东六宫和西六宫。前朝和后寝, 分工明确, 不得随便逾越, 体现出中国古代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凡尔赛宫, 公共场所, 自由闹市。它与中国紫禁城皇家生活不同的地方是:法国国王的一切生活、活动都是公开的。
有些文章略加幻想的描写过当时的宫廷生活, 但没有将其准确的情景加以描述和评论, 古贝尔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凡尔赛笼罩在一种奇特的气氛之中, 正常的生活和无耻的赌博, 宏伟华丽的宫殿和四处可见的污垢垃圾, 虔诚的信徒和下流的娼妇混在一起, 加之马匹、仆役、文书、神甫、朝臣、建筑工人及流氓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的确用语言难以描写当时的王宫凡尔赛, 辉煌的盛典只是一副假相, 掩盖着与之相反的真实, 嘈杂的人群、肮脏的交易, 使人感到窒息。由此可见, 凡尔赛宫给人的感觉是, 像一个闹市、自由市场一样。
欣赏西方宫殿建筑就像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形体。而中国宫殿建筑的美, 则是通过多个单体建筑之间的烘托对应的流通变化, 显露出建筑的总体气势和空间变化。因此, 欣赏中国建筑必须进入到院落中, 在一层层的空间交错、门廊变化中, 体会一种含蓄中储气势、曲径中藏深度的美。
参考文献
[1]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5) 。
[2]陈志华,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14) 。
[3]何芳, 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J], 紫禁城, 2003. (6) 。
篇9:山寨版凡尔赛宫等
你见过山寨版的凡尔赛宫吗?59岁的英国老爷爷阿德里安·里曼花费了23年时间,动手将原本平常的二居室打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官”。
阿德里安是一名前英国海军舰队厨师,他和妻子住在一套由政府提供的2室1厅廉租公寓中。当他1986年搬进这套小公寓后,就立即产生了对公寓进行重新装修的冲动。由于对巴洛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情有独钟,他决定以法国凡尔赛宫为蓝本,亲自动手装饰房间。阿德里安几乎完全靠自己完成了所有装修工作。他所使用的木料都是从慈善商店捡回的边角废料。他用废弃的木制沙拉碗打造出了家中的几张桌子,使用插座上的黄铜插脚精心拼接出了壁炉上的巴洛克风格装饰,还先后为客厅、饭厅和走廊一一安装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雕梁画栋,在墙壁上挂满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油画。如今,阿德里安和妻子就住在“山寨版凡尔赛宫”中,享受着如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般的幸福生活。
茶杯小猪成时尚新宠物
下午茶时光真是美妙,捧起茶杯才猛然发现,杯子里居然有一只猪?!认为这是在开玩笑?那你就错了。它是英国人的时尚新宠物——茶杯猪。
这种小猪只有茶杯那么大,由塔姆沃思猪和格洛斯特郡花猪杂交而成。刚出生不久的茶杯猪比家猫还要娇小,差不多半斤重。即使有一天它们长大,“出落”为成猪,这种猪的体型也比普通猪小得多,两岁的时候,体长在30-40厘米,重约30公斤。在英国,眼下这种微型猪非常抢手,供不应求,据称,一只小猪的价格高达1100美元。饲养员简·克罗夫特谈到她的宠物猪时说:“这种小猪作为宠物再合适不过啦!它们非常聪明,迫切需要爱,会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狗狗中的“达芬奇”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大狗山姆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全神贯注地画油画,这不仅让它成为世界顶尖的“动物艺术家”之一,还为它赚得了不菲的收入。
山姆是一只猎犬和牧羊犬的杂种狗,4年前,它被主人玛丽·斯塔德巴赫从动物收容站救出。玛丽发现,山姆拥有令人惊异的绘画天赋,于是,她开始教山姆画画。迄今为止,山姆已经創作了22幅油画,每一幅画的售价大约都能达到1000英镑。山姆的画笔是特制的。以便让它能用嘴叼着。玛丽说:“山姆的抽象派艺术作品在纽约的各大画廊都非常流行。山姆非常喜欢画画,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进行‘艺术创作’。它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线条完成它的画作,先用比较暗的颜色,然后再画上亮一点儿的颜色。”山姆在绘画艺术上的造诣震惊了纽约的美术爱好者,他们把山姆奉为狗世界中的达芬奇。
欢迎光临“鸡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