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分娩
分娩减痛(精选八篇)
分娩减痛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待产的产妇12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产妇均怀孕7个月, 希望自然分娩, 并且经医生检查无高危妊娠状态、无内外科合并症、无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禁忌证, 自愿接受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同时抽取120例产妇为对照组, 参加常规产妇学校学习, 未给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指导。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个体差异及新生儿重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实验组在临产后, 宫口开大3cm, 由1位经过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合格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产。首先向产妇讲解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优越性及其原理, 取得产妇的配合。教会拉玛泽呼吸的技巧, 并始终陪伴指导。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基本知识, 使其放松心情, 配合生产。严密观察宫缩、监测胎心音及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宫口开全后, 指导产妇屏气用力, 鼓励其完成分娩;对照组:对照组在临产后, 宫口开大3cm, 同样由1位合格的助产士进行全程陪产, 但未给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其他产科处理均与实验组相同。
2结果
对两组在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及总产程时间进行比较, 详见表1。
对疼痛程度比较:疼痛评分0~Ⅰ级为有效镇痛。实验组有效镇痛达到79%, 而对照组为1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说明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产生良好阵痛效果。实验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明显缩短产程时间, 减轻产妇痛苦。
3结论
神奇的冥想减痛分娩法 篇2
了解产程让你更有信心
在生产最初,每个人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有规律的阵痛或者紧随羊膜破裂到来的阵痛,则说明宝宝就要出生了;有时候是先有少量的见红“标记”,然后才开始阵痛、破水的,无论何种情况出现,这种现象仅仅说明宝宝刚刚踏上出生的征程,离宝宝真正出生还有段时间。
阵痛开始
阵痛是指伴随着子宫收缩,肚子定期的发胀、疼痛。若是半个小时内出现6次以上的子宫收缩,那就说明真格的阵产痛开始了,这种并不是一直都有的,而是有间隔的出现,给予产妇一定的休息间隙。
分娩第1期
从阵痛间隔4—5分钟开始至子宫口全开为止,头胎约10~12小时,非头胎很难界定全程时间。伴随着阵痛,宝宝下降到骨盆深处直接挤压宫口,此时阵痛也会更加明显。
准备期 4~5分
钟间隔的阵痛,持续20~30秒,子宫口开至3cm。腰部和肚子开始感觉到类似于生理痛的钝痛。宝宝会慢慢进入长椭圆形的骨盆内,保持俯首的姿势。
进行期
3~4分钟间隔的阵痛,持续30~40秒,子宫口开至4~7cm。能清晰地感觉到子宫收缩,疼痛强烈时期。宝宝将下巴贴至胸前,整个人蜷缩着,在阵痛时逐渐下降至骨深处。
最终期
以2~3分钟间隔的阵痛,持续40~50秒,子宫口开至8~10cm。与开始阵痛时相比,宝宝的身体已经旋转了90°,已经变成完全面向妈妈背部的姿势了,胎头已经进入脱离子宫进入阴道。此时会产生类似便意的感觉,这个时期准妈妈们可以用呼吸法来减轻阵痛。
分娩第Ⅱ期
子宫口全开,已经能看到宝宝的头了。伴随着子宫的收缩,宝宝的头挤压着会阴部,宝宝的后脑勺碰到妈妈的耻骨,以耻骨为支点下颚拾起,以向后仰的姿势从阴道里钻出头来。头出来了之后,身体再次横躺。一个肩一个肩地出来,之后肚子和脚都很顺利地滑出来了。
什么是冥想减痛分娩法
在医院进行的冥想减痛分娩法,是听着音乐进行想象训练的。CD的前半部分,是为了让身体在分娩时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诱导身体各部分不要用力。CD后半部分,是正式生产时的类似体验。只要怀孕时每天听CD,就能全身心放松,同时萌生“我是宝宝妈妈”的自觉。采用这种分娩法的准妈妈“不会大喊大叫,而是真的很安静地分娩宝宝”。
冥想减痛分娩法的练习
冥想姿势
冥想减痛分娩法从阵痛开始到分娩为止的所有时间里,都是呈盘腿坐的姿势的。盘腿坐,可以让脚跟、会阴、肛门处呈紧张状态,对减轻阵痛有着明显的效果。脚掌可以相对,也可以双脚交叉,伸展下背部肌肉。
冥想音乐
闭上眼,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解除肩部的紧张。头稍稍往前倾倒。解决紧张的要领是拉伸脖颈,在身体完全伸展了之后,放松肩部,姿势就摆正了。
解除额头的紧张。抚平大小皱纹。额头渐渐变得平滑。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肩部肌肉。
解除脸部的紧张。感受脸部放松的感觉。
接着,解除两肩的紧张。两肩完全下垂。两个胳膊、前臂、然后两手、背部从上至下,腋下得到完全的放松。胸部和腹部的气息也可以沉静下来。一吐一吸。一鼓一吸。就跟帆船一样。
然后保持心境平和,随着节奏微微晃动。在不知不觉之间,好像就要入睡一般。就感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睡着了一样。
放松下半身。从身体到脚尖,同时也放松生殖器。让各部位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将身体交由以舒缓的腹式呼吸的节奏。然后,在快要入睡的状态下,想象某种自然的景物,比如,天空、石头、花朵……
调整呼吸
冥想减痛分娩法中最基本的就是慢慢地长长地吐气。将意识集中在呼吸上,不但可以缓和身心的紧张,还能减轻疼痛感。
初期阵痛
可采用就像吹蜡烛一样的吹气呼吸法来克服。一边想象蜡烛火苗在风中摇曳,一边静静地吐气。不要将所有的气都吐完,要在肺中残留一部分空气。吐气后,利用肺部变空的条件反射,自然地吸气。在再次吐气之前,要稍稍憋一下气,感受腹部肌肉被往下压的感觉。然后,吐气时要想象着气息从会阴部(阴道和肛门之间)静静地流出来。
阵痛来临时
忍痛和用劲时,千万不能憋气。呼吸一旦凌乱,身体便会乱使劲,疼痛感反而会更强。通过吐气来让身心放松,也有助于宝宝在产道的下降。吐气、吸气后,宝宝就能得到充分的氧气。
正式分娩
以吐气为中心的呼吸法能够帮助分娩。
呼吸减痛培训促进自然分娩 篇3
我院自2006年11月搬迁新院后, 于2007年开始创建示范性孕妇学校, 常规开设了呼吸减痛分娩课程, 分上大课形式的理论培训与夫妇共同参与的小班化技巧训练课。要求:孕七个月后的孕妇参加, 夫妇共同参与。
1.1 理论课主要讲解
①自然分娩的好处, 强调自然分娩是女人角色的天赋, 且符合自然规律——人类进化法则。②分娩的生理过程及分娩痛的特点, 着重分析第一产程的三个阶段之特点:潜伏期、加速期、转变期。分娩痛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有强烈的感情色彩。③呼吸减痛法的原理、理论基础、优点以及训练目标。④技巧的示范性培训, 包括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和与产程结合的呼吸技巧调节训练。
1.2 技巧训练培训
廓清式呼吸训练:步骤:①坐、躺皆可;②眼睛注视一个焦点;③身体完全放松;③用鼻子慢慢吸气至腹部;④用嘴唇像吹蜡烛一样慢慢呼气。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二人配合, 躺在垫子上练习, 一人操作示范, 一人扮演丈夫的角色。口令:①廓清式呼吸;②依次缩紧右臂、左臂、右腿、左腿, 缩紧右手右腿、左手左腿、左手右腿、右手左腿;③放松;④廓清式呼吸。
胸式呼吸训练:适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 宫口开2~3cm, 口令:①收缩开始;②廓清式呼吸;③吸二、三、四、吐二、三、四, 吸二、三、四、吐二、三、四;④廓清式呼吸;⑤收缩结束。
浅而慢的加速呼吸训练:适用于第一产程加速期, 宫口开3~8cm。口令:①收缩开始;②廓清式呼吸;③吸二、三、四、吐二、三、四, 吸二、三、吐二、三, 吸二、吐二, 吸吐, 吸吐, 吸二、吐二, 吸二、三、吐二、三, 吸二、三、四、吐二、三、四;④廓清式呼吸;⑤收缩结束。
浅的呼吸训练:适用于第一产程转变期, 宫口开8~10cm。口令:①收缩开始;②廓清式呼吸;③嘻嘻嘻吐、嘻嘻嘻吐, 嘻嘻嘻吐、嘻嘻嘻吐;④廓清式呼吸;⑤收缩结束。
闭气用力运动:适用于宫口开全后, 稍作示范, 模拟, 不能过分用力, 以免引起胎膜早破。
2 结果
3年来, 我们因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逐渐下降。
3 讨论
3.1 现今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原因, 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面对80后、90后的这一孕妇群体, 因对分娩过程的不熟悉及对分娩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缺乏了解而产生的对分娩的害怕与恐惧, 加上道听途说的各种负面影响, 使其盲目的选择了剖宫产。减痛分娩的课程分析了以上原因, 针对性的开展, 理论课上着重讲解: (1) 分娩的生理过程, 使她们对自然分娩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解除对分娩的恐惧。 (2) 关注分娩痛产生的原因, 知道通过技术与服务的干预, 疼痛的程度是可在人体能忍受的范围内。 (3) 树立一种平和向上的心态。
3.2 夫妇共同参与训练, 通过对神经肌肉控制阶段呼吸技巧的训练学习, 有效地让产妇在分娩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呼吸的控制上, 从而转移疼痛, 适度放松肌肉, 共同训练, 更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 促进自然分娩。
3.3 模拟分娩过程的训练, 可以使准父母在产前对分娩过程就做好了心理和生理的准备, 使其身心有效放松, 心情舒畅, 更能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3.4 不使用镇痛药物, 通过呼吸技巧的训练调节, 就可将分娩的疼痛降低至人体可以忍受的程度, 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健康, 更能得到家庭的有力支持, 更能使孕妇有信心迎接分娩。
3.5 本法简单易学, 安全有效, 能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减痛分娩法培训对自然分娩的推动作用。方法:通过孕妇学校常规开设的呼吸减痛分娩培训, 分析2006年-2009年温岭市妇幼保健院总剖宫产人数及因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例数。结果:2006年-2009年因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结论:呼吸减痛分娩法培训能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 推进自然分娩。
分娩减痛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96例, 年龄20岁~35岁, 平均年龄 (26.5±1.2) 岁;孕周38周~41周, 平均 (38.2±2.4) 周;产妇均为初产妇, 意识清楚, 无感染性、精神性疾病, 肝、肾等脏器功能良好。按照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2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 防寒保暖, 检测产妇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 关注胎心和胎位。与产妇沟通交流, 并全面监护产妇基本产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吸减痛分娩法与调配饮食护理。首先是呼吸减痛分娩法, 在临产前2个月前需有专人对孕妇进行培训工作, 了解呼吸减痛分娩法的基本知识, 并正确指导掌握呼吸技巧。当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时, 要指导产妇做正确的胸式深呼吸, 可从鼻孔吸气, 由口吐气, 每分钟保持6~9次正确呼吸[2], 确保产妇可保持稳定、匀速呼吸, 当宫缩停止后结束深呼吸。当产妇进入潜伏期, 宫口大开4 cm~8 cm时, 需浅慢呼吸, 当子宫收缩增强时, 呼吸频率需加速, 当子宫收缩减慢时, 呼吸频率也需减慢, 与子宫收缩频率保持一致。当宫颈口开大8 cm~10 cm时, 需要进行快速呼吸, 当宫颈口打开并超过10 cm时, 需大口吸气, 一次宫缩中, 产妇可保持2~3次的呼吸, 尽量维持20 s~30 s的憋气, 然后再吐气, 一直保持这样的呼吸频率, 当胎儿娩出后可以停止此种呼吸方法。
其次是调配饮食护理。第一产程时可以在宫缩间歇时食用清淡、富含营养的半流质食物, 多喝牛奶、面汤, 吃米粥。产妇若出现严重呕吐, 且无法进食时, 需要及时进行静脉注滴, 为产妇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第二产程时陪护人员要在产妇宫缩期间及时为其补充必要食物, 需食用高热量, 如巧克力等食物。当产妇存在严重呕吐, 无法进食时, 需为产妇提供必要的水分。产妇分娩后, 很容易出现口渴, 同时饥饿, 所以要给予产妇易消化且具营养食物, 比如牛奶、鸡蛋汤等, 而产妇在分娩期间, 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
1.3 评定标准[3]
根据WHO对疼痛的分级标准, 将疼痛分为4级。其中, 无痛:0级, 产妇无疼痛感, 或不适感轻微, 可耐受;轻度疼痛:产妇为1级疼痛, 出现轻微酸胀感, 但可正常休息;中度疼痛:产妇为2级疼痛, 腰部出现明显疼痛, 但可耐受, 伴有呼吸急促, 难以睡眠;重度疼痛:产妇为3级疼痛, 腰腹部呈剧烈疼痛, 无法忍受, 伴有喊叫, 难以入眠。疼痛率=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产妇分娩总产程对比
观察组总产程为 (485.2±186.5) min, 对照组总产程为 (582.4±272.4) min, 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t=11.365, P<0.01) 。
2.2 2组产妇疼痛情况对比
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3 2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42例, 剖宫产6例, 阴道分娩率占87.5%;对照组经阴道分娩32例, 剖宫产16例, 阴道分娩率为66.7%, 2组经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显著 (χ2=5.672, P<0.05) 。
3 讨论
当产妇感到宫缩的强度和频率加大, 呼吸急促, 无法说出完整的话, 表明已进入活跃期[4]。在分娩活跃期产妇宫缩更快、更强、更持久, 产妇只有具备充足的精力才可忍受分娩带来的疼痛。一般情况下, 活跃期宫缩通常维持在3 min~5 min出现1次, 每次时间在1 min左右。而在这期间就需要为产妇随时补充营养, 由于宫缩和阵痛来得非常突然, 突然出现宫缩, 若只是转移产妇注意力是无法缓解疼痛的, 这时以往学习的疼痛缓解技巧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呼吸减痛分娩法多是指导产妇做正确的前期训练, 产妇在各个产程中采用多种呼吸方式进行配合, 通过具有规律性的缓慢深呼吸可使产妇放松,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确保产妇可安全分娩。同时在分娩期间给予产妇饮食护理, 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以此维持产妇充足精力, 确保母婴安全。而产妇分娩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时, 必须要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 负面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妇分娩, 并可能会增强产妇分娩疼痛感, 因此, 护理人员需及时疏导、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使产妇以轻松的情绪进行分娩。
参考文献
[1]万小玲.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呼吸减痛法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2) :247-249.
[2]丁小花, 霍建霞, 唐晔.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在产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7) :130-131.
[3]席瑞, 滕红, 韩蓁.呼吸减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 21 (5) :621-622.
分娩减痛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50例孕28周左右在门诊宣教中进行拉玛泽呼吸减痛法正规培训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未学习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所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2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及胎儿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选派4位获得导乐资格证且系统规范学习过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的助产士,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指导产妇在宫口开大的不同阶段运用相应的呼吸方式。
1.2.2对照组选派有导乐证但没有学习过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的助产士,在孕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大3 cm后送产房进行导乐陪伴,一对一服务,内容包括:精神上的鼓励、饮食上的指导、生活上的照顾,宫缩时给予调整呼吸,直至产妇分娩结束。
1.3 疼痛效果评价
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4级。0级:无痛、安静合作;1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2级:中度疼痛,难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3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1]。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第一、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见表2。
2.3 2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例(%)
3 讨论
对于初产妇来说,心理因素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2]。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保持其身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给予产妇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越来越为医护人员所重视。我科将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运用在导乐全程陪伴分娩中,在产程的各个阶段,正确地指导产妇呼吸,有效地让产妇在分娩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控制上,从而放松肌肉,转移疼痛,保持情绪镇定,加快产程进展。
3.1 导乐分娩的优点
“导乐”即由专职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左右,给予其经验上的传授、技术上的指导、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产妇精神上得到持续的鼓励,可以大大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提高产妇的痛阈,使产妇顺利、自然地度过分娩期。
3.2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的优点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Lamaze childbirth mathod)是由法国产科医生拉玛泽(Lamaze)博士于1952年提出的一种非药物镇痛法,也称精神无痛分娩法。产妇孕28周起,便由助产师进行拉玛泽减痛分娩培训,掌握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及分娩过程中不同节律宫缩时呼吸的技巧。该法通过心理预防消除产妇对分娩的不确定感,相关训练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专注于呼吸运动,降低由心理因素诱生的致痛物质。
(1)通过孕晚期拉玛泽呼吸法练习,可正确了解分娩整个过程,解除对分娩的恐惧感。增加孕产妇生理、心理的舒适度,使孕产妇在整个孕产期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2)通过孕晚期神经肌肉控制训练,使孕妇掌握主动肌肉放松的技巧,有助于身心调节过程,使分娩疼痛减轻,有利于稳定情绪,保持体力,避免产妇因疼痛导致的身心疲惫,继发宫缩乏力的发生。
(3)孕晚期练习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可促进孕妇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活动量,增强与分娩相关的腹部肌肉、腰背肌和盆底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力度,增加自然分娩的产力,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分娩时肌肉放松,减少产道阻力,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使产程进展顺利。
(4)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产妇有勇气面对分娩疼痛,并通过自身努力训练,掌握放松技巧和呼吸运动方法,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药物的需求,达到缓解疼痛、顺利分娩的目标,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3]。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配合导乐分娩应用于临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让分娩回归自然。能有效提高产时服务的质量,且经济适用、易行,缩短医护人员与产妇的距离,增加亲和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洲梅,蔡嘉慧,苗得理,等.氯化亚氮吸入镇痛分娩20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62-363.
[2]郑冬燕.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102.
分娩减痛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选择2011 年5 ~ 12 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检查, 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460 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所有孕妇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并知情同意。入选标准: ①孕前BMI 19. 8 ~ 26. 0 kg/m2; ②单胎初产, 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③孕妇定期接受营养测评指导; ④孕28 周开始自主选择是否练习减痛法, 参加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痛法训练。排除标准: ①拒绝每月随访; ②不在我院分娩; ③临产前胎位为臀位或横位; ④妊娠过程中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⑤临产前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至临产前, 根据排除标准共排除100 例孕妇。
1. 2 分组分娩前360 例孕妇根据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及是否坚持练习呼吸减痛分娩法训练共分为4 组。A组 ( 110 例) : 孕28 周开始坚持练习减痛法训练和孕期体重增加11.5 ~16.0 kg; B组 ( 120 例) : 未练习减痛法, 孕期体重增加11.5 ~16.0 kg; C组 ( 50 例) : 孕28 周开始坚持练习减痛法, 但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 D组 ( 80 例) :未练习减痛法且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入组时孕妇需登记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健康状况, 并由专人记录产科情况。4 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BMI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见表1, 具有可比性。
1. 3 方法
1. 3. 1孕妇体重管理所有孕妇均进行体重管理, 按产前检查时间, 孕28 周前每4 周测1 次体重, 孕28周后每2 周测1 次体重, 孕36 周后每周测1 次体重, 住院分娩前再测量1 次, 并根据IOM的体重管理曲线图评估孕妇体重增长是否正常, 如体重增长曲线明显超出正常体重范围, 营养师即根据孕妇体重增长情况调整饮食和指导运动。
1. 3. 2减痛法训练宫缩开始和结束均用腹式呼吸, 第一产程的不同时期用意识控制的胸式呼吸, 第二产程用闭气用力运动, 当宫颈口未完全扩张而有强烈的便意感并想要用力或当胎头娩出2 ~ 3 cm时哈气运动。同时练习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帮助全身放松。知情选择接受减痛法训练的孕妇于孕28 周时在孕妇学校接受训练。学会后, 每天在家与丈夫共同练习, 1周后研究者通过电话了解和返院行产前检查时实地演练,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一直追踪至分娩。
1. 3. 3 效果评估方法需要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一般健康状况、产科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评估:包括早孕情况、既往孕产史、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情况, 本次怀孕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根据IOM的体重管理曲线指导孕妇饮食和运动。减痛法训练组固定1位产科医生及1 位减痛法指导师担任指导人, 由固定的产科医生担任记录员。减痛法练习每天5 次, 指导人均经过专业培训, 每位孕妇的记录档案都由专人及时检查, 以减少错误和遗漏。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质量控制会议, 及时解决研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4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 Data 3. 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输入, 采用SPSS 11. 5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 χ2检验、方差分析及LSD法比较两组孕妇的基线资料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会阴损伤、剖宫产的发生率。
2 结果
2.1孕妇分娩情况比较A组的剖宫产率低于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4, P<0.05) 。A组和B、C组的剖宫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8;χ2=1.43, P>0.05) 。A组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与B、C、D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16.67;F=163.05;F=1078.53, P<0.05) 。见表2。
2.2会阴损伤及产后出血情况比较A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4;χ2=7.13;χ2=7.39, P<0.05) ;A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其余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9;χ2=18.43;χ2=50.60, P<0.05) 。4组所有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99, P>0.05) 。4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79, P<0.05) , 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 (χ2=7.55, P<0.05) 。除上述情况外, 其余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 3 新生儿情况比较C组、D组新生儿体重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D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13. 62, P<0. 05) 。A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余3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7. 60; χ2=6. 73; χ2=19. 19, P<0. 05) 。见表4。
①与A组比较, P<0.05
①与A组比较, P<0.05
①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3. 1 减痛法训练结合孕期体重管理模式现状国内自从开展减痛法训练后做了大量研究, 包括对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方面做了大量报道。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 孕期体重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孕妇体重过快增长并提高产科质量。但对体重管理和减痛法两者结合的效果国内相关报道比较少见。我们对此进行前瞻性研究, 为提高产科观察指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2 减痛法训练联合孕期体重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3.2.1缩短产程影响分娩的四要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闵羡蕙等[1]对1480例孕妇调查发现, 减痛法可明显稳定产妇心理状态。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 积极配合助产人员, 使一些胎位不正、轻度头盆不称得以纠正, 同时对胎儿氧供的影响也可减少由于产程延缓或阻滞及胎儿窘迫等原因而导致的剖宫产手术。同时, 因孕妇在产前已进行减痛法的教育, 在产程中能很好地配合助产人员应用呼吸方法促进宫缩, 协助胎头的下降, 使会阴肌肉组织逐步扩张延伸, 不会因为用力不当而造成会阴肌肉的裂伤。并且通过对神经肌肉的控制, 产前呼吸技巧训练, 有效地让产妇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的呼吸控制上, 转移疼痛, 消除了产妇的恐惧心理, 减轻了焦虑, 改善了大脑皮质下中枢的调控作用, 使子宫收缩协调, 盆底肌肉放松, 有利于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 加快产程进展。影响产程的另外重要因素是母亲产道情况和胎儿因素。肥胖孕妇盆底脂肪组织过厚, 占据盆腔空间加上外阴脂肪堆积, 从而影响胎头下降和胎儿娩出, 而且肥胖孕妇往往胎儿偏大甚至是巨大儿, 这些都是导致难产率升高的原因[2]。本组资料中各组孕妇虽经科学的体重管理指导, 但仍有两组因为医从性等原因体重超过推荐范围, 从表4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组产妇的新生儿的体重明显大于A组和B组。而A组和C组经过减痛法训练后, 产程明显缩短, 但C组的总产程时间与B组和D组无差异, 说明胎儿的体重和母亲孕期体重管理密切相关, 胎儿体重增加会导致产程延长, 因此尤需控制母亲孕期体重。而A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其余3组, 因此, A组孕妇将体重增重在合理范围可以协调产道和比较好地控制婴儿的出生体重, 加上孕期进行减痛法训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发挥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缩短产程。两者作用不可厚此薄彼, 须将两者结合方能扬长避短, 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3.2.2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难产或产程延长可使产妇过度疲劳, 进而可导致宫缩乏力, 而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资料中A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 我们考虑是因为体重增重在合理范围再联合减痛法可有效缩短产程, 避免了产妇过度疲劳诱发的宫缩乏力, 进而降低了阴道助产后产后出血的发生。A组和B、C两组比较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别, 是否和样本量较小有关, 今后还需要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的研究。
3. 2. 3 保护顺产产妇的会阴应用减痛法指导产妇使用腹压能提高产妇会阴完整率, 这与产妇在用力过程中掌握了减痛法闭气用力呼吸法的技巧, 能与助产者密切配合, 使助产者在胎头娩出、发生会阴裂伤的关键时刻, 能控制娩出速度, 使会阴肌肉组织逐步扩张延伸, 不会因用力不当而造成会阴肌肉裂伤[1]; 同时避免会阴部按压时间长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 降低了产妇的医源性损伤。结合孕期体重管理模式控制孕妇体重, 还可减轻产道脂肪堆积, 增加了肌肉力量, 加快产程进展, 减少阴道助产, 有利于保护会阴完整性。本组资料中虽然A组Ⅰ度裂伤率高于其余3 组 ( P<0. 05) , 但4 组Ⅱ度裂伤率无差异。Ⅰ度裂伤对会阴神经、血管和组织损伤小, 出血量少, 绝大多数在皮下缝合数针即可修复, 对产后恢复无明显不良影响[3]。而A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其余3 组 ( P<0. 05) , 因此, 减痛法训练联合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增加理想的体重, 可保护顺产产妇的会阴, 使会阴侧切率下降。
3. 2. 4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不良的情绪及产痛可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 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胎儿缺血缺氧, 出现胎儿窘迫。修晓燕等[4]研究表明, 减痛法能显著减少孕期孕妇和丈夫的焦虑、抑郁的发生, 进一步增强夫妻双方的亲密度, 有利于稳定产前的心理状态。本组资料显示, 孕期体重管理控制不好的C组和D组孕妇, 其新生儿窒息率与A组比较, 均有差异, 说明肥胖孕妇产程异常, 母体耗氧量会增加, 胎儿对缺氧耐受力下降, 同时剖宫产率增加, 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明显增加。同时, 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3 组, 提示减痛法训练结合有效的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综上所述, 减痛法结合体重科学管理能提高产科质量, 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再进一步扩大样本开展临床研究, 进行广泛的宣传, 并尽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 同时在孕期对健康教育活动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 (简称减痛法) 对妊娠结局与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登记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从入组至分娩后定期随访的孕妇360例, 均行孕期体重管理并按体重管理情况和是否行减痛法原则 (自愿) 分为A组 (110例, 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 、B组 (120例, 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 、C组 (50例, 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 、D组 (80例, 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 , 观察4组母婴结局。结果:A组的剖宫产率低于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组的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低于其余3组。A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其余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 (P<0.05) 。A组新生儿体重低于C组与D组, 新生儿黄疸低于D组, 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余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孕期体重管理良好的基础上应用减痛法, 能有效缩短产程, 降低产后出血率, 保护会阴。
关键词:体重管理,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闵羡蕙, 宋少俊, 郭鸿慧, 等.拉玛泽分娩法对初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17 (5) :89-91.
[2]Kaiser PS, Kirby RS.Obes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cesarean in a low-risk population[J].Obstet Gynecol, 2001, 97 (1) :39-43.
[3]谭晓青, 余昕烊, 漆洪波.限制性会阴切开及会阴切口选择的临床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6) :426-429.
分娩减痛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胎儿异常等高危因素,估计能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其中190例产妇进行拉玛泽呼吸训练,分娩期运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的产妇作为干预组。并选取同期同样条件下未进行拉玛泽呼吸训练及呼吸减痛分娩的产妇1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胎产次、胎方位、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孕妇学校每周免费为孕7个月的孕妇及家属开展一次拉玛泽呼吸训练。干预组产妇为孕期自愿参加培训,在家经过练习,掌握呼吸技巧,临产后又由经过培训的助产士进行指导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孕期未经过拉玛泽呼吸训练,分娩期未给予指导,其他产科措施同干预组。
1.3 观察指标
绘制产程图观察各产程时间,记录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记录分娩方式,称量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2 h和24 h阴道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程度比较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两组分娩方式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比较
干预组平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程度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18.44,P=0.000),见表2。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阴道平均出血量,干预组分别为(222.74±58.68)ml、(334.22±65.20)ml;对照组分别为(283.82±84.49)ml、(412.00±81.88)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8.07、10.07,P均<0.001)。
2.4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3.68%,对照组为39.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0.77,P=0.001),见表3。
3 讨论
3.1 拉玛泽分娩法临床应用评价
曾晓琴等[3]临床观察发现,拉玛泽分娩法具备如下优点:(1)减少使用镇痛药物,将分娩疼痛降低到人体可以忍受的程度,减轻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使其有信心迎接分娩;(2)分娩时利用神经肌肉放松、呼吸转移疼痛注意力,主动控制宫缩引起的疼痛及其他不适,保持体力,加快产程并让胎儿顺利出生;(3)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4)夫妻一起度过怀孕及分娩过程,培养默契,增进夫妻感情。
3.2 拉玛泽分娩法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本次结果分析显示,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产妇第一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应用拉玛泽分娩法的呼吸技巧训练可使产妇得到良好的氧气供应,放松全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因心理因素而导致的宫缩异常及其继发的产程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由于宫口已完全扩张,使用闭气用力运动,能使产妇在宫缩时作用于会阴部的力量持续均匀、平稳,使软产道充分扩张,促进胎儿娩出,缩短产程,减少了胎儿低氧和母体的耗氧,同时也降低了因恐惧疼痛而强烈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发生[4,5]。
3.3 拉玛泽分娩法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本次结果显示,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产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妇临产后,常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胎儿心血管系统和酸碱平衡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引起胎儿心率加快。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会引发精神和内分泌系统的连续变化而影响到胎儿的血氧供应,引起宫缩乏力,造成胎儿窘迫及产程延长,增加难产的发生[6]。现已证实,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低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致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低氧,出现胎儿窘迫[7]。而应用拉玛泽分娩法的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使产力良好,避免软产道损伤、产后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周冬兰[8]认为,训练过程中可能增强了与分娩相关韧带的弹力和力度,通过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使产妇掌握肌肉的放松技巧,有利于身心调节,保持体力,避免身心疲惫继发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孕产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能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向广大流动人口孕妇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其分娩过程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190例流动人口初产妇作为干预组,采用传统分娩法的同期同条件下174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新生儿窒息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产后2、24h阴道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流动人口孕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妇,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产程,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苟文丽,吴连方.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4.
[3]曾晓琴,曾芳玲,刘品佳,等.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3):283-285.
[4]李利,邬勋莲,骆雪英,等.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法对分娩影响的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8):1351-1353.
[5]张丽芹.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96-97.
[6]朱仲珍,章建平.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应用进展[J].上海护理,2004,4(5):19-21.
[7]Cyna M,Auliffe GL,Andrew MI,et al.Hypnosis for pain relief in labor and childbirth[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sia,2004,93(4):505-511.
分娩减痛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2014年3月上海嘉定中心医院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50例,平均年龄30.2±4.3岁,平均分娩孕周39.3±2.2周;对照组150例,平均年龄29.3±5.0岁,平均分娩孕周38.2±1.2周;两组产妇年龄、分娩孕周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妊娠37~42周初产妇,单胎头位妊娠;定期产检且住院治疗及分娩,临产后全程陪伴。排除:孕周小于37周或大于42周;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胎儿发育异常;骨盆异常;拒绝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常规产前教育包括孕期注意事项、临产先兆、分娩过程和母乳喂养等妊娠分娩及产后恢复知识,产妇正确认识分娩的生理过程,临产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
1.3.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孕7月起孕妇接受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包括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呼吸技巧及产前体操,孕7~8月孕妇在学校培训期间每周至少1次由家属陪同学习专业知识及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各项目训练,待孕妇及家属正确掌握及熟练运用,孕妇在家属帮助下每天在家练习直至住院,临产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
1.3.2. 1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
安静环境里孕妇平躺床上,训练轮流缩紧身体某部位,模拟宫缩,同时放松其他部位。依次循环缩紧右臂、左臂、右腿、左腿、右手右腿、左手左腿、右手左腿、左手右腿。每天至少练习1次,15~20min/次。
1.3.2. 2 呼吸技巧
廓清式呼吸:鼻子慢慢深吸气后再慢慢用口呼出,像吹蜡烛。胸式呼吸:主要用于潜伏期,孕妇完全放松,眼睛注视一定点,鼻子吸气,口呼气,保持均匀平稳,约6~7次/min呼吸,每天训练5次,每次60s。浅而慢呼吸:主要用于活跃期,孕妇完全放松,眼睛注视一定点,鼻子吸气,口呼气,呼吸随宫缩增强而加快、减弱而减缓,每天训练5次,每次1min。浅呼吸:主要用于最大加速期,孕妇完全放松,眼睛注视一定点,用嘴呼吸,呼吸速度由宫缩调整,吸吐量一样,连续4~6min快速吸吐后再大力吐气。闭气用力运动:主要用于第二产程,孕妇平躺,两脚抬高,两腿分开,大口吸气憋气,往下用力,头微抬,看肚脐,下巴前缩,尽可能憋气20~30s,吐气后立即憋气;预产期前3天每天练习。哈气运动:主要用于宫口未开全时,孕妇张嘴、做喘息状急促呼吸。吹蜡烛运动:用于宫口未开全时,以吹蜡烛方式快速呼吸。
1.3.2. 3 其他
产前体操:孕妇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腿部运动、盘腿坐式、脊柱伸展运动、产道肌肉收缩运动、腰部运动、膝胸卧式等。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妇临产入院后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提供持续情感支持,并予以拉玛泽呼吸法和肌肉放松法运用指导。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过程中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疼痛分级采用NPRS评估法,0~10表示从无痛到最激烈的疼痛,由产妇根据自己感觉圈出一个数字表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干预组NRPS 6分以下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6分以上产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2.2 分娩方式
干预组自然分娩127例(84.7%),剖宫产23例(15.3%);对照组自然分娩82例(54.7%),剖宫产68例(45.3%);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社会因素剖宫产1例,占8.7%;对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32例,占47%;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3.1 拉玛泽分娩法减轻分娩疼痛
分娩疼痛主要原因包括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胎儿通过产道时的压迫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以及产程心理因素[2]。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家族传统及过度渲染的产境均会影响孕妇对产痛的感知和处理方式;紧张、焦虑、惊恐等心理因素可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升高,出现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3],加重产痛。拉玛泽分娩法属于精神预防镇痛法,通过“心理预防”和“反射-制约”原理减轻产程疼痛[4]。产妇妊娠7月后系统学习及训练,学会分娩过程中放松神经肌肉、呼吸转移疼痛注意力、心理预防等措施;临产后一对一责任助产指导产妇正确运用所学,在不同产程阶段运用相应的呼吸技巧,减轻宫缩刺激,保持稳定情绪和良好心理状态,降低子宫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和产程中致痛物质的释放,有效缓解疼痛;发挥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均衡用力,缩短胎儿通过产道的时间,减轻疼痛。研究表明,干预组产痛NRPS6分以下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可见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明显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
3.2 拉玛泽分娩法促进自然分娩
大多数产妇对分娩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特别是初产妇。焦虑状态下的产妇体内催产素水平较无焦虑的产妇明显降低,造成宫缩乏力[5],且焦虑、恐惧等不良因素使大脑皮层过度紧张,影响产妇饮食摄入并消耗大量体力,导致能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等症状,产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增加难产风险[6]。传统分娩法屏气和换气频繁且杂乱,大量消耗产妇体力,使其丧失分娩信心,拉玛泽分娩法让产妇在产程中保持稳定情绪和良好心理状态,防止精神因素导致的异常宫缩;正确合理运用呼吸方法,避免产程中过度换气及体力消耗,缩短胎儿在盆底受压时间,避免胎儿宫内窘迫,降低了剖宫产率[7]。本研究表明,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初产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可明显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多因缺乏妊娠、分娩知识,担忧分娩结局、新生儿安危等多重因素,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通过教育孕产妇,使其获得妊娠、分娩知识,家属陪同练习增进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了解,给予产妇精神支持及鼓励,增强产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产程中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切实减轻产妇疼痛,稳定其情绪,因分娩恐惧及疼痛不耐受所致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产程中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苟文丽,吴连方.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0.
[2]贾红光.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加穴位按摩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现代中医学结合杂志,2011,20(17):2137-2138.
[3]应莉,张主林,林亚,等.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分娩影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8,7(6):405.
[4]姜梅.分娩知识宣教对孕妇分娩镇痛方法选择及产程时间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6-37.
[5]李桂平,王坤昌.产时支持系统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2):158-160.
[6]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
相关文章:
阴道分娩/自然分娩01-07
足月分娩01-07
安全在我心中七年级作文01-07
藏在我心中的一件事作文400字01-07
安全在我心中-征文01-07
剖宫分娩01-07
卷积编码解码01-07
多标准解码器01-07
AVS编码器01-07
网络音视频编解码器讲解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