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安全生产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开工前准备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缺乏责任意识, 再多的制度、再严的要求都没有实际意义。没有有效的履责, 无论多么完美的规划、多么简单的水利工程都难以完成。由于安全意识的欠缺, 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到施工环境, 往往存在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为赶工期超负荷劳动、施工技术的熟练度、现场指挥人员的违规作业等;施工设备的是否齐全、施工设备能否满足作业要求、水利建筑物的用料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等;施工环境对水利建筑物的施工影响比较大, 而往往水利清淤工作在冬季, 这就要求对环境比较重视, 包括降水、保温、冬季养护, 这都需要较高的专业要求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1.2 工程建设中管理检查松散。
工程开工建设后, 不论是施工管理方还是施工企业, 往往忽略了施工安全问题, 而更加的侧重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强调, 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施工安全隐患。施工管理方在工程开工后由于现场施工时间的不确定, 不能及时的现场监管, 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制止;施工企业由于施工进度要求可能会尝试没有经验的夜间或者低温施工等较为要求严格的施工措施, 而施工安全标准不能满足要求, 带来施工的安全隐患。
1.3 工程建设后管理不到位。
县级水利工程单项工程大多规模小、分布范围较广, 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往往建设完工后的水利工程沿用之前的管理模式, 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管理意识较淡薄、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 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大量水利工程管理不善, 生产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甚至有些工程过早的失去生产价值, 不能给当地村镇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预期的效益。
2. 做好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2.1 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实现了水利施工安全监督由政府向施工单位的转变。
当前水利生产安全监督模式是由市县水利局及安监部门进行组织检查整改, 当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建成后, 责任到人, 由施工方及现场管理单位发现安全隐患, 自行整改以及上报有关单位, 形成自下而上, 更全面、更细化的安全监督模式。从而使得政府相关部门责任具体话, 进一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发展。
2.2 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实现由纵向管理向横向纵向结合的转变。
现有的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是由省市水利部门或相关安监职能部门安排检查计划, 组织实施检查整改,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模式。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由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网格化管理将进一步强化水利施工所在地当地水利站的领导作用, 将属地管理与部门监管紧密结合, 形成政府纵向分级负责, 部门横向按责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安全监管由单一的行政监督向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转变, 将充分发挥社会监管力量作用, 由网格管理员发现网格内的安全隐患, 在劝阻的同时上报, 形成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模式。从而倒逼政府及水利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 推进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3 建设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动态管理。
水利建设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 从初设到现场施工建设, 无不是专业的机构在组织实施, 这就要求水利建设行业的监管工作也要有一定的专业性,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安全监管从何处入手, 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发现问题。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监管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通过利用如今互联网的便捷、快速、普及性, 建立专项水利建设的网络交流平台, 实时采集各网格内的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及安全检查信息。在专业化的网络交流平台内, 包括了政府监管部门、水利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现场监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当地水利站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水利专家等, 这样在交流平台内, 可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流, 请专业人员解答, 寻求最快捷、最专业的解决方案。对安全隐患的数量、类型、分布、整改情况等大量信息实时统计和刷新, 突显了“动态监管”, 特别有利于督促小隐患整改, 杜绝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3. 做好水利工程运行期安全管理
由于地域广阔、工程分散, 还有相当一部分河流清淤及生产路、生产桥工程, 县水利建设管理人员数量少, 这决定了水利工程运行期不能单纯依靠县水利局的监管, 更要发挥工程受益地域的水利站的重要作用。生产路、生产桥、泵站等构筑物的强度高, 受自然破坏的可能性小, 后期运行维护方便;河流清淤及堤坝绿化的建设, 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容易遭受自然环境的破坏, 以及当地居民生产作业的破坏。这就要求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利站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并逐级上报, 由工程建设单位及时做到维修保养, 严把工程安全隐患关。
4. 结束语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保持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此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增强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 依法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制, 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设计和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 要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 保证并提高工程质量。
摘要:利津县水利局高度重视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建设工作, 从项目法人、现场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到质量监督人员, 努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实行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要求水利施工人员按要求、按标准、按规范。所谓按要求是指工程设计按要求、现场施工按要求、质量检测按要求;按标准是指管理制度、各人员配备、现场管理;按规范是指严格执行水利部部务会议通过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结合利津县水利局现场水利施工实际, 确立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目标, 通过监理、施工、检测、现场指挥部等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 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生产,建设
参考文献
[1] 熊书旺, 曾日炎, 胡玉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科技咨询, 2015 (32) :129+131.
[2] 车志礼.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监理工作研究[J].城市地理, 2015 (4) :143.
相关文章:
餐饮有限公司实习报告02-08
加强安全生产 维护全局稳定02-08
为了加强全县安全生产管理02-08
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02-08
野狼disco节目的开场白02-08
最新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汇总02-08
小学校园4.23读书日标语02-08
学校“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