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管理

关键词: 系统管理 流通 物流

物流系统管理(精选十篇)

物流系统管理 篇1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信息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即“物的流通”, 包含“物”与“流”两方面内容。概括地说, “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流”是指物理性运动, 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物流与流通关系密切, 对物流的理解应先从流通入手。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 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而存在的流通是伴随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历史而产生发展的。商品经济初期, 生产与消费间的交换以直接方式进行, 流通处于初级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产方式多样化、分工专业化, 生产规模尤其是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逐渐分离, 流通走向更高级、更复杂阶段。流通过程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 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 即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 我们称之为商流;其二, 实现物的流转过程, 即解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问题, 称之为物流。商流和物流共同构成了流通活动的全部内容。

国际、国内物流专家关于物流的定义莫衷一是, 现列几种主流观点如下:

1) 1935年, 美国销售协会对当时还称为实体配送 (PD) 的物流概念定义为:“实体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资资料和服务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 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这是有关物流的最早定义, 它将物流从属于销售, 强调了与产品销售有关的输出物流, 没有包括输入物流 (物料供应) 。

2) 二战后, 原用于军事的后勤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被引入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1974年美国学者鲍沃索克斯在其所写的《logisticsmanagement》一书中, 将后勤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 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地加以流转, 最后到达用户, 其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它不仅包括单个企业的销售、采购、生产过程, 还将整个处在产品流转链上的企业一并加以统筹分析。“后勤”一词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含义, 已等同或接近于现代物流。

3) 1980年, 美国后勤管理协会的定义:1986年, 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在其出版的《物流手册》定义物流概念:“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 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4) 当前, 全美物流管理学会把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 在有效及适当成本之下, 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相关信息从产出源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和存储, 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5) 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综合上述定义可知:物流是有形物品从产出源点到最终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 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 从职能上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首物流及废弃物流五个职能。

二、物流管理的概念

现代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 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它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物流要素活动的新型的集成式管理, 其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创造价值。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

1) 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 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2) 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 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 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 主要包括物流技术、质量、经济等职能的管理。具体而言, 物流管理的任务可概括为5Rights:以最少的成本, 在正确的时间 (righttime) 、正确的地点 (right location) 、正确的条件 (rightcondition) 、将正确的商品 (rightgoods) 送到正确的顾客 (rightcustomer) 手中。

三、物流管理与信息

如前所述, 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具有一定的含义, 对当前和将来的决策具有明显或实际的价值。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信息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从狭义范围来看,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 它对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仓库作业管理等物流活动起支持保障作用。在物流活动的管理与决策中, 如运输工具的选择, 运输线路的确定, 每次运送批次的确定, 在途货物的跟踪, 仓库的有效利用, 最佳库存数量的确定, 订单管理, 如何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等, 都需要详细和准确的物流信息。从广义范围来看, 物流信息包括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和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 主要用于对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计划、协调、顾客服务和控制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 物流信息具有如下特点:

1) 可得性。物流信息在需要的时候必须能方便及时地获得。物流作业分散化的性质, 要求对信息具有存储能力, 并能从国内的任何地方得到更新。信息的可得性能减少作业和制定计划上的不确定性。2) 准确性。物流信息必须精确反映当前的状态和定期活动状态, 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的水平。信息的精确性, 可以通过减少不确定性, 进而降低安全库存, 加快资金流通。3) 及时性。它是指一种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可见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及时的信息有助于对物流系统的变化做出快速正确的响应。4) 灵活性。即物流信息需要同时满足系统用户、顾客、特别是特定顾客的需要。5) 支持异常处理。物流运作过程通常要与大量的顾客、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公司发生关系, 物流信息必须能够支持对各种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明.物流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物流管理系统 篇2

数据库名称:物流公司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

小组成员:郑贺敏 张云静 李方方 魏璐 吴若君 张杰

本数据库功能:

一.用户需求分析:

(一).本系统所涉及的部门及其职责如下:

财务部: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并运行财务管理体系,组织资金调度,负责组织结算和财务工作,以及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编织工作,具体负责汇总分析工作,确认公司与外部往来单位的往来账,审核各种费用报销单。

人事部:主要负责公司的人事调动和人员招聘及解聘,负责人事考核、考查工作,建立人事资料档案资料库,做好公司有关岗位的人员编订工作,核定各岗位的工资制定标准。

业务部:分析市场走向并作出市场预测,确定市场并制定市场拓展及

确定销售策略,为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增加公司的营业额。

客服部: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接受客户信息查询机客户投诉,及时整

理客户的信息回馈,主动联系客户,接待来访客户,对需要

修改的订单及时修改,避免造成不良后果,接受与处理客户

业务订单的凭证,确认客户业务结算明细,催促用户交纳相

应的费用。

宣传部:通过广告的形式为公司提供外部宣传,提高该公司的知名度,开发潜在客源。

监督部:监督和调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员工考勤情况。

质检部:主要检查货物是否有损坏,是否符合配运标准。

仓库:并由专人负责进出库,仓库管理,收货-存储-拣选-分拣 运营管理部包括:

1. 车辆调度部门:主要负责车辆的调度,监控GPS定位,运

输路线的选取;

2. 配送部门:装卸货物配送的部门配合内勤部、仓库

内勤部:主要负责购买办公用品,日常杂物,车辆维修,车辆购买等。

(二).各系统功能:

<一>人事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 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婚姻状况等;  员工的各种信息的修改;

 对调职、辞职、辞退、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

 可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

 员工每个工种基本工资的设定;

 加班津贴管理,根据加班时间和类型给予不同的加班津贴;  按照不同种的基本工资情况、员工的考勤情况产生员工的月

工资;

 员工年终奖金生成(基本+津贴)/12;

2、数据库:

 员工基本信息表;

 员工学历信息表,反映员工的学历、专业、毕业时间、学校等;  企业工作岗位表;

 企业部门信息表;

 员工考勤情况表;

 员工工种情况表、反映员工的工种、等级、基本工资等;

 员工津贴信息表,反映员工的加班时间、加班类别、加班天数、津贴情况等;

 员工基本信息表;

 员工与工资表。

<二>运输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 基本信息管理:客户信息的录入、更新、修改、查询;

 车辆信息管理:车辆的基本信息操作及车辆的状态管理(出车、待命、维修)

 货物信息管理:用户可以清晰明了的看见货物的有关信息,进行

录入、修改、查询等;

 订单处理:运输订单的生成、录入、修改、执行等一系列功能,有系统生成订单并且调度员安排执行;

 运输调度:系统根据货源、客户、车辆信息,提供运货车辆,运输线路,便于调度员调度车辆运输;

 仓库作业:根据订单提出相应的货物;

2、数据库:

 客户基本信息表;

 车辆信息表;

 货物信息表;

 订单信息表;

 库存信息表;

<三>仓库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 产品入库管理,可以天禧诶入库单,确认产品入库;

 产品出库管理,可以填写出库单,确认出库;

 可以查询产品入库情况、出库情况、当前库存情况,可以按出库

单、入库单,产品、时间进行查询;

2、数据库:

 库存情况表;

 出库表单;

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Liu Ding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Teaching,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210012,China)

Abstract:Logistics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data management department,it purchases,sales,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combine to reduce costs,reduce inventory,speed up cash flow to ensure smooth productio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positive role,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most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still mainly in the provision of transport,warehousing and other functions of logistics services,through the functional service price to competition.

Key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Procurement management;Sales management;Inventory management

一、引言

企業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有效的物流运作模式能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业务流程对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又是在这些业务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正在迅速兴起的.Net平台下的新特性技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物流管理系统。该系统帮助企业以统一界面面对客户,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向不同层次客户销售不同档次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知识库管理,知识共享,业务人员回答客户问题告别经验主导和随机回答,提升客户对公司的信任程度。

二、开发技术

(一).NET技术。在.NET Framework上,所有的组件都被设计成可以作为Web服务提供,因此基于.NET平台的Web服务可以使用.NET Framework的种种先进特性,如语言无关性、丰富的类库、继承的安全服务等。.NET提供的Web服务技术采用各种标准化的技术来描述和传输Web服务,如XML、WSDL、SOAP、HTTP-GET、HTTP-POST等,从而在.NET Framework上构件的Web服务可以轻易的与其他平台上的Web服务互相沟通。

(二)Client/Server。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这个概念最早用于描述软件的系统结构,表示一个应用与一个服务器之间的关系,随着局域网和分布式系统结构的迅速发展,对Client/Serve的理解愈来愈复杂和深刻。在结构上具有很大差别的许多系统都被称为Client/Server结构。Client/Server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分布处理技术。

(三)系统结构模式设计与选择。通过对CS结构和B/S结构的分析和比较,在一个系统中选择哪种模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安全性要求高,要求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要求处理大量数据,且使用范围小,地点固定、计算机分布范围小的情况下,应选用C/S模式;在使用范围广、地点灵活;功能变动频繁;安全性、交互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应选用B/S结构。由于本系统录入,维护和更新等数据处理量较大,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本系统采用C/S模式来进行主机和远程机的通讯。

三、系统需求分析

(一)业务需求。本系统是一套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是进行销售、采购、财务、库存管理等工作,设计它的目的是将“进、销、存”等企业的经营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数据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服务等目的。

(二)需求模型分析。在明确了系统需实现的功能之后,需要使用之前提到的UML统一建模语言将系统需实现的功能进行更细一步的划分,将各功能划分为一个或几个独立用例,以便理解用户需求与后续的编码。

四、系统设计

(一)系统详细设计。在本阶段中,确定应该如何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具体的程序语言书写的程序。主要的工作有:根据在需求分析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数据、功能、运行、性能需求,并依照概要设计说明书所确定的处理流程、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

(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具体说,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

SQL Server正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欢迎,其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拥有众多令人无法抗拒的优点的数据库。

五、结束语

系统经过最初设计及应用检验,已经具备基本的功能,可满足该企业的物流管理的需求。系统设计及开发时,重点考虑了如下方面:先进性、完善性、操作性、整合性。

系统的实现与具体的应用关系不大,对同类项目的开发,尤其是销售采购系统有借鉴价值。系统将来要是能够整合物流集团的资源,加强“进、销、存”对接,且与财务管理软件进一步融合,将更加实用,也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白以恩.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2004

[2]D Mrtin,A Cheyer,D Moran.The Open Architecture:A Framework for Building 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J].In: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9,3,12:98-128

[3]张有绪.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探析[J].现代情报,2004,11:12-15

[4]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物流系统管理 篇4

关键词:物流,中小企业,协同管理

1 引 言

本文针对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在物流资源配置、业务协同、信息交互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协同管理系统发展模式,旨在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2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1)资源配置不合理。

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转型而来,服务功能不完善,难以进行一体化物流服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企业虽然拥有一定的物流资源,但各自为政,使得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造成大量浪费。

(2)业务协同能力差。

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未形成一条畅通的物流链,库存、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之间彼此相互脱节、协同性差,无法形成相互协作的物流链,因此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信息交互不及时。

由于没有实现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的有效集成,阻碍了企业之间信息交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了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4)市场适应性差。

由于企业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能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预测、协同计划,而且对物流运作过程缺乏实时监控,面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或不确定因素,难以及时进行调整,对应急事件的处理也就显得捉襟见肘。

由此可见,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 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协同管理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协同管理系统。该系统采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对分布式物流资源及物流业务进行动态组织和管理,提升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的信息交互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3.1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目标、参与主体、组织模式和支撑技术等方面。

(1)目标:

系统的目标是对具有不同优势的、分布式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对它们之间的物流业务进行网络化动态组织和管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2)参与主体:

包括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其中科研院所为物流协同管理系统提供研究、开发和实施指导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物流企业在系统支持平台的支持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实现市场目标。

(3)组织模式:

系统集成和综合利用一定范围内(如行业、区域等)的相关物流技术力量和物流资源,建立网络化协同管理中心,负责对系统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服务。广大企业在物流协同管理中心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建立物流协同联盟,共同响应市场需求。

(4)支撑技术:

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成技术和标准化技术等。

3.2 系统运行模式

为了有效支持企业的战略联盟和优化运行,系统采取“市场驱动、产学研合作、企业互动发展”的运行模式。

(1)系统采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整合各种分散的物流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建立网络化协同管理中心。该中心是长期存在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它为系统中的广大企业提供物流活动方面的技术、管理和协调等全面的支持。

(2)在网络化协同管理中心的技术支持下,通过集成相关的ASP服务提供商,建立面向整个广大物流企业的系统支持平台。平台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环节进行有机结合,促使企业之间信息的快速链接和传递,发挥网络化、规模化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在系统支持平台的支撑下,广大物流企业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并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合作伙伴选择,将各自具有的不同资源或优势集成起来,快速抓住市场机遇。

4 关键问题分析

4.1 系统实施模式选择

由于广大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为了使广大企业能在现有条件下参与到系统的实施中来,系统采取基于ASP的实施模式。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系统实施有关的组织协调;高校、科研院所和IT企业等各种技术资源所形成的资源库,主要负责系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以及人才培训等;ASP服务提供商则负责系统支持平台的运行维护及提供应用支持;中小企业不必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等资源,只需通过Internet即可在系统的支持下与其他企业建立广泛协作。

4.2 企业间合作机制建立

为了保证合作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在相互信任和诚实的基础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来实现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1)激励机制。

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针对合作中的各个企业的激励机制,如价格激励、订单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组织激励等,通过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合作伙伴评价体系,促使合作伙伴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主动实现成本、服务等全方面的革新。

(2)利益/风险分担机制。

企业合作的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但利润和风险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各合作方的利益和责任的合理分配,以提高合作的运作效率及稳定性,最终实现“多赢”的目的。

4.3 系统支持平台开发

系统支持平台包括电子商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决策支持、客户关系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和资源信息管理等功能。平台的开发采用基于J2EE和Web Services的体系结构。其实现的技术路线为:在支持平台的J2EE架构中建立Web服务业务流程,并制定相关的业务系统封装方法、接口标准和通信机制;利用政府支持和协调下的技术支持,建立支持平台的注册中心;各ASP服务系统根据标准和规范进行封装,然后在注册中心注册;支持平台中的Web服务业务流程通过注册中心与各ASP服务系统建立链接和绑定。

5 结 论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在物流资源配置、业务协同、信息交互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因此需要实现物流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协同管理系统发展模式,为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马士华.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战略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金江军,潘懋.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杨韵,陈矩桦,曹效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协同化物流体系[J].商业研究,2005(15):194-196.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心得 篇5

在大三的第二学期中,我们的课程表中赫然写着物流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我们知道在现代物流运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大大加快了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从而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现在的各种物流企业正在从单一的储运功能向综合物流整合,从一般化服务定位转变到个性化满足服务定位,从局域化竞争布局向国际化竞争布局转化。这样的转化就需要物流信息,需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也说明了开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学习实操的时间只有四周共计16个学时,很短暂,但是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真正把我们学过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操,使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学过的物流知识。

这一年来,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物流专业知识,但是这些都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去。学院和老师安排我们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实操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实操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仿真教学系统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增强了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我们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四周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进行模拟操作的是深圳华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一套专门针对配送行业实现销售管理的软件系统,全面适用于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各级各类经营企业(如:纯净水、饮料、牛奶等等)。该软件完美紧密跟踪配送业务的特点;实现完善的销售管理;生成丰富多样的销售报表;具有严密的操作使用权限控制;应用最新独特的来电显示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出问题的原因,首先还是专业的知识不够扎实,对公司运营和控制经验不够,市场分析出现差错,在货位货架或者商品的存放中都曾出现过许多错误导致后面的操作出现问题或者无法继续操作下去。另外一个我们还发现了模拟系统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比如系统默认的货位名称是电子标签货位,但是我们发现在后面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商品实际上都是普通货位标签,所以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商品没有货位可以存放,出现操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此外还曾出现过配送车辆无法派遣、货架不够以及货区货位等问题,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幸好在听取了郑老师的介绍和讲解操作后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解决不了系统难题。

在物流信息系统实操中,我觉得这运用我们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升华实践经验,很好地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模拟企业的相关运作形式,企业的运作业务等,有助于我们为踏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先熟悉企业运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在有一定的准备后,以后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到应付自如,随机应变。

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不少有关物流方面的专业的东西。以前学过的课本上知识,只是对物流的一个表面的了解,一个理论的接触,而且比较单一的,运输、仓储、分拣、包装等物流步骤的联系都不很大。而在这次模拟操作实践中,把这些管理、运输、分拣调度、仓储管理等等进行了融合和连贯,将书本上的理论与这些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了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我们对物流的操作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篇6

【摘要】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的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管理的难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服务顾客的水平,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收入、促进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RFID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设计实现与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上有便捷、高效、动态以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其发展前景巨大。但是,RFID技术由于发展还不成熟其应用成本较大,也是制约该技术普及的一大因素。

【关键词】RFID 物流信息 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标签

一、引言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信息获取和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通信的方式对RFID标签进行扫描和读取而实现对物流信息管理的。在RFID技术中附着在物体上的标签是该技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RFID标签具有使用寿命长、容纳的信息量丰富、体积较小并可以多次快速的重复写入等特点。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的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管理的难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服务顾客的水平,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收入、促进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RFID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应用软件等若干部分,RFID的标签是一种存储目标对象相关信息的芯片,阅读器是由多个收发、耦合模块等组成的标签信息获取装备,而相关应用软件则是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取或写入以及信息管理的系统。RFID的程序结构如图1所示。

RFID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当标签处于阅读器的有效扫描范围时,标签内部的耦合元件将接收到的阅读器射频信号进行转化驱动标签内部元件将信息发送出去,标签利用天线将信息传输给阅读器,并经过阅读器将标签所发射的信号传输给相关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是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必须首先考虑的内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应具备的系统功能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物流设备管理。物流环节中涉及到的物流设备较多,主要包括:仓储设备、运输设备、装卸设备、管理设备等。物流设备管理需要做到对这些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所处地点、规格、产权性质等进行记录,从而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管理,并合理调度与使用设备。第二,设备的日常运行与维护管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RFID标签及时的了解物流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信息,并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展示。第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应当采用MVC设计模式并进行多层构架设计。即除表现层、数据层外、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模型、视图及控制器设计的Browser/Server模式;系统架构应具备分布式部署的能力还要充分考虑部署的灵活性。并且保证系统未来更新、功能和设计增加时的灵活以及兼容。

(二)系统性能需求

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中涉及到的主要系统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

(三)系统安全需求

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还必须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户信息安全需求。系统要保证用户使用的信息安全,用户在利用网络访问时要通过一定的账户和密码才能使用,当用户登录后系统还应当要记录用户的操作。第二,系统功能和数据安全。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设定用户在规定的功能范围内使用,防止用户操作非权限范围内的功能。第三,外围程序数据安全。系统外围的RFID检测程序以及流向检测程序,通过系统提供的webservice接口获取系统数据。调用时,接口有用户和密码的验证来保证系统功能安全,防止功能和数据被非法的接入。第四,可维护性。当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该为开发人员或者是维护人员提供诊断和维护的权限,并在系统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的保存信息,降低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

四、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受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产品从制造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来进行服务,从而让各方更好的掌握产品的状态。这些信息包括:产品的制造数据、使用性能数据、存储及运输需求数据、运输状态数据等。

(一)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

为了动态的掌握和展现系统跟踪目标的信息数据,可以在目标物上嵌入RFID标签,而将标签的数据读取设备分别配置在整个物流环节中的节点位置,如生产、加工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位于这些场所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应当以固定的频率来自动扫描可扫区域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获得的信息通过GPS/GIS模块将信息发送到通讯网关,再由通讯网关提交给系统其它模块来进行分析解译从而展现出所需要的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物流追踪。从提高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和定位性来看,可以将RFID阅读器与GPS模块进行融合。最后,物流信息系统还应当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并以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分类,从而为供应链环节上的各个企业或个人提供信息服务。

(二)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根据供应链物流的相关理论要求,结合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定位技术、职能交通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分析RFID技术对于物流过程中的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加工配送以及销售等过程的影响;其次,要对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新流程进行划分并采用统一的建模语言来进行建模;再次,对获得的模型进行仿真,以找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优点,从而对模型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进一步优化模型。最后,可以得到基于RFID技术并且集成了GPS/GIS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设计流程可以用图3来直观的表达:

(三)系统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本文设计的系统模型是基于RFID而开发的,目的在于对物流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反映。本系统可以分解为以下3个子系统。

第一,生产过程跟踪与监控子系统。本系统的实现过程为:将写入有产品用料数据、完成时间以及产品的检验结果、产品型号、保质期以及防伪信息等内容的RFID标签嵌入到待测目标。随后在关键性的部位上设置RFID阅读器,及时的获取标签信息并传输到后台,从而实现对产品状态的及时掌握。

第二,运输过程跟踪与监控子系统。本系统的实现过程为:在产品的RFID标签上增加输入产品的出厂时间,运输时间、工具、路线、人员以及运输的单位和现场提货人等信息,并借助GPS/GIS技术实现对运输过程的追踪和实时监控,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绕道、偷梁换柱等行为。

第三,库存、售后跟踪与监控子系统。本系统的实现过程为:当产品到达提货处,利用RFID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读取模块来获取写入到产品中的各方面相关信息;随后,在产品的RFID标签上增加采购地点、单价、产品分类、产品出入仓库管理人等相关信息,从而提高末端的产品销售和清查效率,实现对产品销售的动态管理并方便销售商对产品售后的跟踪服务。

各子系统可以用图4来直观的表达: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规模的扩大涉及到的物流内容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上有便捷、高效、动态以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其发展前景巨大。但是,RFID技术由于发展还不成熟其应用成本较大,也是制约该技术普及的一大因素。所以,对RFID技术的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罗风.RFID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宫晓鹏.RFID在新疆棉纱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3]黄学成,何远标.RFID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105-106.

[4]吴砚峰.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4,23:453-455.

[5]李振汕.RFID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1,04:73-75.

[6]王彬,秦永平,边根庆,权西瑞.RFID技术在烟草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01:84-87.

[7]郑宁.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1:92-94.

[8]吴英豪,杨化云.RFID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3,34:26-29.

[9]谈慧.RFID在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4,09:397-399.

基于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 篇7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SQLserver数据库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一大波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使得网上购物走入大众生活,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购物方式。物流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在网络购物过程中的渗透,形成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货物的准确流通以及指定地点的安全送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ERP系统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实现更好的管理。我国网上购物的发展以及当今物流信息管理现状,迫切需要将二者融合,实现基于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客户最大化的优质服务。

1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物流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规范流程、成本控制以及信息沟通的目的,用于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时进行收集存储和初步加工,固化生产流程,综合进行成本控制,加快数据流通速度。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到仓储作业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根据物流这种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客户需求,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技术方式,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保障服务质量,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和物流运作水平。

2 ERP系统介绍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其核心目的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ERP对企业所拥有的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将IT技术以及管理思想相融合,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ERP系统从ERP中衍生出来,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将EPR系统应用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在企业物流中心运营过程中,体现物流运营精益化、敏捷化的思想和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的满足企业物流系统利用一切资源快速高效进行企业物流活动的需求,打造高技术含量的物流信息平台,适应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数据库设计

3.1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根据物流行业现状,从其实际需求出发,为更好实现货物在线追踪,方便快递人员的流程操作以及客户的查询服务需求,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大体划分为基本信息录入模块、信息查询模块、货物运输管理模块、货物账单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维护管理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职责如下:

3.1.1基本信息录入模块

负责录入商家信息、客户信息、客服信息、运送车辆信息、运送人员信息等一系列基本信息,方便任何管理人员的随时查询。

3.1.2信息查询模块

负责基各项基本信息的查询,使得买卖方可以在任一时间明确货物的具体位置并预计到达时间。满足顾客需求,使得服务得到更好的提升。

3.1.3货物运输管理模块

对货物的运输情况进行管理。记录货物运输、车辆调度、托运申请和任一过程中运输人的各项信息。

3.1.4货物账单管理模块

实现对于包含货物运输申请单、货物托运申请单、货物签收单在内的一系列货物账单的各项信息记录和相应价格报表,从而实现对于账单的管理。

3.1.5系统维护管理模块

系统维护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系统日志的编写、删除,数据备份以及定期系统数据清理,用于突发状况下的数据恢复和系统功能修复,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保障系统的安全和持续正常运行。

3.2需求分析

根据划分出的各项系统功能模块,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需求分析。要求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各项基本信息规范化的录入和查询,跟踪物流从发货地点到指定地点的全过程,实现卖家和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任一账单基础信息的掌握。同时要求实现对于各项数据的检索,满足客户各方面需求,明确货物运输方式及运输人员信息和具体所在地点,保障系统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物流运作水平。

3.3概念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进行E-R图的绘制,创建商家、客户、订单、运输、城市、配送地点以及管理员信息等相应实体,明确各实体属性及相关联系和有序关系。将E-R图转换为数据表实现逻辑设计,再通过SQL语言创建表格及相关视图、索引和约束,实现以上预计需求。

4结论

基于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行业的巨大创新。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当今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设计开发了基于mysql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提出了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ERP相融合的创新思想。该创新理念的提出,使得企业进入物流信息管理之中,物流行业不单纯局限在货物运输中,而是同时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说明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网络购物的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均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霍红.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孙丽芳,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林勋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1).

保税物流园区知识管理系统构建 篇8

关键词:保税物流园区,知识管理系统,方案评价

知识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的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代表着信息管理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各地保税区域蓬勃发展,建立了国际物流网络,开发了保税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保税物流园区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存储、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等表层的信息处理和使用层面上,并且业务经验没有得到良好积累,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缺乏灵活性。为顺应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保税物流园区必须在物流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将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相结合,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

1 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流程

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构建知识管理的架构并选择合适的系统方案,而如何有效建立知识管理架构,应该从保税物流园区的核心业务流程出发。对于保税物流园区来说,业务流程的运作又是为了实现其功能定位。

1.1 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园区具有保税存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等各项保税功能,成为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分拨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的运作平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外贸经济形势作贡献。其功能主要有四点:一是国际中转,接收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到达的集装箱和货物,直接换箱或进行分拣、集拼、储存和综合处理,并换装其他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地区)指运口岸;二是国际配送,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在保税物流中心内进行货物的分拣、配备,进行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批量转换,拼箱重组后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国内或国外用户;三是国际采购,吸引跨国采购中心进入保税物流中心投资,对国内采购商品进行分拣、重组或对进口商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后,向国外分销、集运;四是国际转口贸易,商品从生产国运往保税物流中心进行中转、储存或进行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后再销往消费国。

1.2 保税物流园区的业务流程

保税物流园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进境备案货物实施“先提货、后报关”直通监管模式,对国内进区货物实施“分批进区、集中报关”业务模式。保税物流园区可开展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维修;商品展示;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其业务流程一般涵盖进货、储存、加工、集拼、包装、分类、装卸及配送等作业。为顺利实现各项业务操作,保税物流园区必须结合软硬件设施、作业人员及计算机系统[1],其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 保税物流园区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中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储存、转化、扩散、共享和应用的过程。保税物流园区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园区业务流程中各项具体作业内容,通过文档管理技术、群件技术、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企业知识门户技术等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进行知识文件及系统化的管理;在获得知识之后,利用数据库或资料库,将知识萃取成信息,以文字化或影像化储存于知识库中,以随时读取供员工查询及使用;再利用在线学习、门户网站等方式,将知识扩散由成员共同分享;员工应用分享的知识进行创新,开发出新的知识,落实到具体业务流程中。同时,因应外部环境改变及业务发展调整,重新检视上述知识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反馈,修正下一步知识管理架构,再开始下一个知识管理的循环,如图2所示。

2.1 知识获取

保税物流园区的知识存在于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之中,如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宏观政策、供应商资料、竞争对手资料等,以及进出口、报关、仓储、运输、订单、财务、人力资源等日常业务中。从知识应用的角度,保税物流园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分为三种:陈述性知识,即物流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技术性知识,同法律法规、企业章程、操作规程、设施使用说明相适应的知识,如订单处理、入库、出库、报关、货代等的程序,以及物流运作过程所必需的文件;操作性知识,涉及保税物流业务的所有要点知识,如库存分布、运输路线、费率、客户的详细知识、各种发票数据等。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通过技术、文化感知、经验、教训以及思维过程所获得的难以表达知识,如库存产品的需求偏好、预送货周期的延迟等,这类知识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只能通过行动表达来[2]。对显性知识的获取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入手,将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的方式进行编码存储;对隐性知识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含知识,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来获取知识。

2.2 知识储存

在知识获取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分类、归档,整合分散的信息模块,如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经验教训与案例等,建立园区知识库。知识库具有动态性,其生命力在于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使用者不断进行维护和补充知识内容。通过文档管理技术、群件技术、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企业知识门户技术等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对知识不断地识别、分类、加工和提炼,形成持续发展的知识资产。

2.3 知识共享

在保税物流园区实际业务中,储存的知识共享程度越高,越能发挥出知识的价值,因此应将知识库对所有员工尽可能公开,通过在线学习、BBS讨论、教育培训、决策制定等,使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了解和应用知识。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制度性安排,对知识共享中做出贡献者予以奖励。

2.4 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当保税物流园区通过知识创新具有了一定的差异性知识优势,才能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组织员工成立学习小组或项目小组的形式,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和潜在需求,开发新的业务流程,开展知识创新活动。

2.5 信息网络支持

知识管理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持,保税物流园区的信息网络包括:通讯专属网络,构成信息平台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专用通讯网络为平台提供底层通讯服务;网络平台,主要提供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即广域互联网、局域网、VPN、网络设备以及接入隔离设备;数据交换平台,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传输,保证本系统与政府部门、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3]。

3 保税物流园区知识管理系统评价

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时,保税物流园区要根据自身业务特色选择合适的系统方案,这包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

①市场经营方面:保税物流园区在国际商品流通体系中,担当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机能的重要角色,其知识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越好,外部适应能力越强,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率也会越高,反映为市场反应能力、物流运作效率、顾客满意度的提升。②组织管理方面: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能促进园区业务流程因应外部环境改变而灵活调整,同时组织成员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充分学习和交流并不断创新,使知识资源不断增加,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不断提升。由此,可以从业务流程灵活性、知识资源存量、知识共享水平来评价。③发展创新方面:运用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促使保税物流园区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知识交流和创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业务创新,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可用业务创新能力、知识资源利用率、人力资源水平来衡量。

3.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即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确定相对权重,并结合模糊数学严格的逻辑性剔除较多的主观因素以确保选择的科学性。以三个备选的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为例,我们建立了知识管理系统方案选择的AHP层次模型,如图3所示。

模糊数学理论认为:设给定两个有限论域:U={U1,U2,…Un},V={V1,V2,…Vn},其中U代表综合选择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V代表最终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取U上的模糊集A和U上的模糊子集B,通过模糊关系矩阵R,则有模糊变换:B=A·R,其中A为U中诸因素Ui按其对各事物影响的程度,分别赋予不同权重所组成的模糊子集。最后计算综合评分:W=B·CT,并按照数值大小排出优选次序。以下仅以某保税物流园区的知识管理系统方案选择为例说明本方法的应用。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根据专家评分,二级指标权重系数矩阵为:W1=[0.433,0.134,0.433];W2=[0.418,0.298,0.284];W3=[0.415,0.423,0.162];然后进行模糊选择,建立指标因素集U={U1,U2,U3}和备择集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又因为A=(0.271 0.352 0.377)

由B=A·R=(0.306 0.226 0.178 0.109 0.185)

而C=(1 0.8 0.6 0.4 0.2)

由W=B·CT=0.6742,此值为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一在市场经营方面(a1)上的成绩,类似地,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一在其它两个维度上的成绩。然后对此得到的三个成绩进行归一化,并乘以相应的权值得到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一的最终成绩为78。同样地,可以计算出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二和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三的最终成绩分别为82和72,我们得到优选次序为: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二>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一>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三。

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物流业的发展要将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相结合,优化企业供应链,提升知识管理与创新。保税物流园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占有重要位置,应通过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塑造成学习型组织,以因应未来急速变迁的竞争环境,提升我国物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健.物流中心知识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8):14-17.

[2]林佳璟,黄敬前,李名圣.从信息化到知识化第三方物流的知识管理[J].中国储运,2006,(1):100-102.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及国家一系列物流业利好政策的出台, 我国物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 目前国内包括货运、仓储、快递、航运等物流公司的数量已发展到约40万家。我国已成为真正的物流大国, 但却还不是物流强国。我国物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成本高、渠道不畅, 物流系统性不强、信息化水平偏低, 物流信息标准不规范, 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度低等[1]。

经过近几年的物流信息化发展, 虽然很多物流企业都已经在运输车辆加装了GPS模块, 但GPS模块的实际应用功能就仅限于定位监控。例如专门用于运输疫苗的冷藏车辆或专门用于运输危化品的槽罐车辆驶出后, 车辆和货物的相关信息就很有可能成了未知数,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客户都无法实时、准确地了解车辆在途中的相关状态信息, 车辆的行驶状态、安全状况、冷藏车在途中的冷藏温度是否达标、槽罐车在途中货物是否有泄漏或异常、车辆在途中长时间滞留的原因是塞车、撞车还是出事故了等。尤其对于危化品的运输车辆或存储仓库, 一旦事故发生, 给物流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化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所有这些不可监控的问题, 都属于物流企业未能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范畴。所以物流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和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实现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已成了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针对此课题,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将设计一款可满足物流企业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1 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都在物流领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为动态采集物流业各个环节的相关物流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为实现物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即在技术层面, 已经可以实现物流资产的位置和状态等实时动态信息的采集, 并可以通过GPS/GPRS/卫星/RFID链路连入互联网[, 与物联网服务中间件进行交互, 并可实时传输数据到物流资产管理平台的后台服务器。可见, 搭建起智能物流资产信息的后台服务器已不是技术的难点。

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 目前Android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2]。可见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 同时WIFI、3G、4G网络也日益的稳定成熟, 所以不论是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客户通过智能手机端随时随地的查看其关注的物流信息也是可实现的。

2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

本系统旨在为物流企业设计一款可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位置跟踪服务、资产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资产运营调度管理、配套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以及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性的管理系统, 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的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物流资产信息, 确保其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 提高物流企业对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并极大地减少和避免物流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节省了总体的物流成本。

2.2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物流资产信息采集端、web后台服务器端和智能手机端[3]。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端监控和管理其所拥有物流资产, 本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2.2.1 信息采集端

在物流资产设备中部署GPS和各类传感器实现物流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

2.2.2 数据接入链路

将实时采集的动态物流资产信息通过GSM/GPRS/卫星链路连入互联网。

2.2.3 数据收集解析模块

将接收到的二进制物流资产信息进行过滤, 分组, 关联, 聚合等操作, 处理得到物流资产管理过程中对应传感器采集的可用数据。

2.2.4 数据库集群

用于储存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

2.2.5 应用服务器集群

应用服务器集群将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物流设备的逻辑业务和数据服务, 如资产管理中心、实时位置服务、实时状态服务等、配置服务、登录认证、运营管理、视频语音远程服务等。

1) 资产管理中心

负责处理用户管理相关物流资产的请求, 实现使用人员远程控制其物流资产的具体指令操作。

2) 实时位置服务

负责处理用户查询物流资产实时位置信息的请求和查看物流资产历史位置或轨迹信息的请求。

3) 实时状态服务

负责处理用户查询物流资产实时状态信息的请求。如使用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端查看其物流运输车辆的燃油使用情况等的请求。

4) 配置服务

随着物流客户对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 物流业务将会不断的细分, 新的物流装备品种也将会不断的更新升级, 对每一类型的物流设备我们都需要配套相应的设备管理系统, 因为不同的物流设备, 物流企业所关注的参数不同, 即在手机端的显示界面也会存在差异, 而在手机端作为开发人员不可能要求客户安装N个APP, 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例, 开发人员也不可能一次性将各种物流设备的配置文件一次性打包到APK里, 第一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不符合手机开发的“轻应用”设计原则;第二任何开发人员都不可能预知未来所有物流设备的配置参数和个性化界面要求。所以基于以上两点, 为了提高本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将设计配置服务器专门用于存放各类物流设备的个性化配置文件。

5) 登录认证

负责处理用户的登录请求, 能够根据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安全认证, 防止“非法”用户的接入与盗取物流资产的状态信息, 提供私有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6) 运营管理平台

负责物流资产的优化调度管理, 采用就近发货原则, 采用云仓储物资管理调度系统实现将所有库存信息 (地址、库存品种、数量、物流能力) 记录在后台中央服务器上, 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跟踪, 实现简单直观的任务交互系统, 为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上传任务并管理物流资产的调度, 以及提高实施处理运输异常的反应机制。从而实现降低物流成本, 极大提高物资配送效率。

7) 视频语音远程服务

负责本系统视频语音远程服务相关的请求。如仓库的管理人员发现仓库异常时, 可通过手机端向后台发出视频语音请求, 当视频语音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具体请求后, 将会根据用户的请求做出相应的响应, 为仓库管理人员与其请求的协助人员建立连接, 使协助人员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准确的掌握和理解仓库管理人员所发现的仓库异常情况, 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有效应急处理机制, 快速的解决仓库的异常问题, 避免仓库事故的发生。

2.2.6 负载均衡层

1) 在物流资产信息采集端和后台服务器集群端之间搭建负载均衡层, 目的是为了均衡数据收集解析模块服务器的工作任务, 当采集数据量在短时间内达到数据收集解析模块处理峰值时, 负载均衡层可充当缓存的作用。避免数据收集解释模块服务器端处理能力下降。

2) 在后台服务器集群和客户端之间搭建反向代理服务器, 目的是为了提高后台服务器集群的安全性和高并发的处理能力, 同时也为了实现本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个后台服务器集群对于使用人员的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 提高物流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实现更稳定、安全、灵活的交互使用, 减少服务器内部资源遭受破坏的风险。

3 结论

物流资产的数量、质量、效率和可利用程度直接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货源组织能力和其他供应系统的效率[4], 物流企业实现对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和保障, 也能为社会和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 从未创造出更多盈利的机会。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的不足, 目前物流各个环节的不可控因素大多数都还属于物流企业没有真正有效监控和管理好其物流资产的问题, 所以本文针对此研究课题完成了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旨在为物流企业设计一款可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位置跟踪服务、资产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资产运营调度管理、配套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以及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性的管理系统, 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的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物流资产信息, 确保其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 实现物流企业对其物流资产真正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并极大地减少和避免物流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节省了总体的物流成本。

摘要:本论文针对物流企业如何实现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展开了探讨, 并设计了一款可满足物流企业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位置跟踪服务、资产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资产运营调度管理、配套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以及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性的管理系统, 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的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物流资产信息, 以实现物流企业对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关键词:物流资产管理,物流资产监控,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阮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5.

[2]李萧然.大屏智能手机受青睐苹果跟风三星欲肉搏[J].IT时代周刊, 2013 (13) :32-33.

[3]基于智能手机的家用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尹琳琳[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当前物流管理系统发展研究初探 篇10

1、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背景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下, 我国物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物流, 更确切地说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血脉, 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的一些物流公司快速崛起, 业务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是这样一来, 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物流业的竞争与日俱增, 为了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物流公司必须对客户有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 从而增强业内竞争力。

据调查研究显示, 在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中, 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 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主要是因为物流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缺乏新观念和新技术。同时, 物流企业对管理信息化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益处没有明确的认识。

为了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程信息化, 包括:物流决策、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现在的物流管理, 首先要根据物流管理流程来选择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 然后要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来优化和重建自己的物流管理流程, 这样才能够体现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密切联系。选择合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给企业带来好处诸如:可以提高企业物流综合竞争力;更好的处理各种复杂物流业务, 提高工作效率;实时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客服质量;通过对大量的客户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有可能让客户接受增值服务, 销售潜力也得到了挖掘;加强了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 达到了与股东单位、合作伙伴业务合作、信息沟通的目的, 能提供实时的统计分析数据给管理层、决策层, 这样就提高了市场反映速度和决策效率。

目前, 全国大部分公司企业中员工或者用户无法通过使用浏览器或者3G手机来进行事务管理。原有系统存在不易于升级维护, 客户端包括:系统管理员, 公司操作员、普通个人用户等使用难度较高, 可移植性不强等特点。鉴于这种情况, 该系统基于企业价值链管理过程而设计, 涵盖从市场到订单、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应用, 形成了以需求为推动因素的管理理念,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物流管理系统研究意义

上个世纪90年代末, 各种压力向全世界的制造者和分销商纷纷袭来:产品定单既小又频繁, 产品需求不断变化, 用户更加个性化及服务价值不断升高等都困扰着我们。现代物流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限定了更短的订单周转时间、混合的订单, 并对生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经营者们要想使工厂的运行适应这些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适应各种过程集成的程度、库存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运行的柔性。工厂以及仓库的物流和信息流可以通过供应链中集中对一些过程进行转移、结合甚至消除而变的更加有效。在这些变化的促进下, 现代物流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出现端倪。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 日趋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让管理者的关注聚焦到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管理成本而又能提高服务水平?如何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这几个问题上来。管理者们深深的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实行计算机科学化管理。

信息管理问题在物流企业行业传统操作过程复杂、文件繁多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首先, 要不断开发客户市场, 同时全面的了解客户的基本资料, 货物分布情况、联系人的喜好及联系方式等;其次, 财务的收付工作也非常重要, 要做到确保能按时收付运费, 及时催缴欠费;然后, 必须采取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来代替以往那种查阅文件资料的做法;最后, 公司对业务的控制和协调整体和整体管理水平受到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总成本控制到最低的条件下实现一定水平的客户服务是我们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均衡点, 这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 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是物流管理要解决基本问题。

将企业业务的各类数据联系起来, 根据物流运输企业业务流程来开发物流管理软件, 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业务、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各个职能部门及决策层能够得到经过综合处理后所生成各种报表。物流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可以通过迅速的从电脑中查询信息的方式来答复客户的询问, 而且决策者也可以通过系统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 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 同时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当今最有效的降低总体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如何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例如世界知名的日本日立公司, 在物流管理方面投入重金,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很大部分, 主要包括很多仓库以及车辆。公司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现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实现了整体化和系统化, 实现物流一体化, 达到了供应链利益最大化, 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日立公司经过多年努力, 日立物流积累了很多仓库管理以及运输管理的经验, 在第三方物流的业务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 按现在业务量来计算, 已位居日本物流行业前10名之内。

二、物流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表明了物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否迅速在于物流基础和运作的好坏与否。在供应链流程中, 我们可以把物流看成是其一部分, 供应链是否出问题将关系到在一个企业或一个流通领域能否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果供应链出现问题, 可能在生产中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延误客户签订的货物交期, 甚至可能造成合同纠纷等。物流就是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首要目的, 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反双向流动及储存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过程。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物流企业无法对运行车辆进行精确定位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 物流企业由于无法时刻与司机保持联系, 导致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受到了影响。此外, 客户对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及时性不能保证, 从而无法和物流企业配合协调。

由此可见, 工作效率的提升受到了我国当前的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的影响,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未来竞争无从适应。在物流行业中快递行业是信息技术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所以, 我们以研究快递行业发展情况为起点, 经过调查、研究、分析, 这样就可以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

当前, 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中的3G技术和信息技术成为了国际快递巨头相继追逐的焦点, 物流企业的利润提升、流程优化等与这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式息息相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系统护理管理 下一篇:仓库管理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UMLDOC